?

論新媒體語境下做好深度報道的重要性
——以《黃石日報》為例

2024-04-29 16:22廖魏巍柯春芳
傳播力研究 2024年9期
關鍵詞:黃石日報深度

◎廖魏巍 柯春芳

(黃石日報社,湖北 黃石 435002)

近年來,輿論場上時常會出現“全民互撕”的現象,應對這種現象的最有效辦法,就是需要深度報道發揮一錘定音的作用?!饵S石日報》緊緊圍繞黃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推出了一大批立意新、內容好、開掘深、文筆美的深度報道,并致力于借助深度報道向新聞受眾闡明新聞事實真相,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展現了新聞媒體的責任擔當。

一、做好深度報道是體現政治站位的責任擔當

原人民日報總編輯范敬宜在《總編輯手記》中提出,作為一名編輯、一名記者,在從事新聞宣傳工作上,要講政治,也就是政治站位要對、政治站位要準,不能有半點偏頗[1]。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首先必須是一名政治活動家,這是從事新聞宣傳工作的首要任務,缺之不可,缺之難為。新華社也明確提出:“新華社是黨的政治機關,一分鐘都不站在黨的隊伍之外,一分鐘都不偏離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一分鐘都不離開總書記和黨中央的視野?!庇纱丝梢?,提高政治站位對于一名新聞人而言至關重要。而在當下,面對自媒體魚龍混雜的觀點沖擊,做好主流媒體的深度報道,更是傳播主體上的話語權競爭、傳播內容上的“紅灰黑”較量,容不得半點馬虎。以《黃石日報》為例,深入開展好深度報道,就是進一步提高報紙的政治站位,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貫徹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精神的題中之義;也是緊緊圍繞湖北省黨代會的部署要求和黃石市黨代會確立的目標任務,充分宣傳黃石市在謀劃城市長遠發展、更好凝聚市民意志、推動區域要素集聚等方面的積極思考、主動作為,同樣也是共同擔當起建設武漢都市圈重要增長極的政治責任。

例如,《黃石日報》開設“貫徹二十大精神·講好黃石故事”專欄,以系列深度報道方式對近年來黃石轉型升級發展進行全方位立體式掃描,按照每月1—2 期的頻率,推出了《從單點碼頭到節點新港——黃石新港蝶變記》《無邊光景一時新——黃石守護流域安全推進四化同步發展紀事》《迎風勢正起——黃石建設科創平臺賦能高質量發展紀實》《“鏈”出發展新動能——黃石加快推進高質量產業鏈招商綜述》《融圈強極,奮力搶下“先手棋”——黃石奮進在打造武漢都市圈重要增長極征途上》《高溫下,奮進的足音一路鏗鏘——黃石市全速推進項目建設現場直擊》等有高度、有廣度、有深度、有溫度的主題深度報道,重點反映黃石市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自我加壓,謀求轉型發展的動人樂章。

新聞工作者有責任、有義務把新中國的奮斗史詩反映好,把新時代的奮斗故事記錄好,把改革發展的壯麗畫卷描繪好?!饵S石日報》今年推出的“貫徹二十大精神·講好黃石故事”系列深度報道,自覺提升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用心、用情、用功,精心做好學習貫徹二十大精神主題宣傳,反映新時代十年來黃石建設、改革的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揭示城市發展百折不撓、砥礪前行的奮斗精神。通過講述黃石人民與城市同成長、共命運的故事,激發了東楚兒女投身城市建設發展的真摯情感,在全社會形成了強烈的共鳴共振。

二、做好深度報道是記錄城市發展的時代使命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教授李幸在論文《評旗報——〈深圳特區報〉史稿》一文中指出,報紙是時代的記錄者,是城市的見證者,它凝聚了時代寫照、城市縮影[2]。而同樣,對于《黃石日報》而言,它幾乎與黃石市同時誕生,70 多年來見證了這座城市從長江中游的兩個沿江小鎮成長為長江中游區域性中心城市的歷程,也記錄了這座城市每一步成長、蝶變、涅槃、新生、奔跑的足跡。特別是在每一個城市發展的重大節點事件中,《黃石日報》都用深度報道的形式,以翔實的數據、動人的故事、背后的抉擇,并以親歷者的口吻,為城市的發展記下了一筆筆珍貴的史料。

比如,2013 年4 月30 日,中共黃石市委十二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通過《全力推進大冶湖生態新區建設,為加快建成鄂東特大城市而奮斗》的報告,明確了黃石城市向南發展的定位,這在黃石這座城市發展歷程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曾經的黃石市,想過向西融合鄂州發展,也曾想過跨過長江對接黃岡發展,但由于天然行政區劃等客觀原因,導致這些城市發展戰略一次次擱淺,城市的發展定位和發展方向也曾一度眾說紛紜。舉旗、定調,隨著中共黃石市委十二屆七次全會的召開,黃石明確了從環磁湖發展邁向環大冶湖方向發展的城市戰略,這對這座城市而言意義非凡。

《黃石日報》敏銳抓住了這一新聞熱點,于當年5 月2日起陸續推出《凝聚新動力 描繪新畫卷——大冶湖生態新區建設系列報道之一》《科學規劃勾勒大城藍圖——大冶湖生態新區建設系列報道之二》《立體樞紐 大城脈動騰飛急——大冶湖生態新區建設系列報道之三》《產城共榮 大城龍骨添能量——大冶湖生態新區建設系列報道之四》等系列深度報道,詳細論述城市向南的分圈布局和壯麗愿景,記錄下了城市新區起步的鏗鏘足音。

2015 年歲末,黃石市委十二屆十四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定信心、保持耐心、樹立雄心,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今后五年黃石發展繪就藍圖?!边@是“十三五”黃石城市建設發展的行動綱領,《黃石日報》順勢謀動,從2016 年1 月4 日起連續3 天快速推出《堅定信心 精神資源永不枯》《保持耐心 發展要務永不棄》《樹立雄心 舍我其誰永不卻》三篇聯版深度報道,全方位闡述黃石經濟發展底盤夯實、城市發展綠色轉型、營商環境主動作為、順應“勢局”搶抓良機、培育優勢著眼長遠、激發活力凝聚共識、謀劃未來志存高遠、奮勇爭先開拓新局等方面的務實行動,為城市發展出謀劃策、獻計出力。

為時代放歌、為城市喝彩?!饵S石日報》念茲在茲,如2016 年9 月26 日,為迎接湖北省首屆園博會在黃石召開,《黃石日報》推出了《大楚至美 黃石綠》系列深度報道,重磅推出《三千余年城與史 八千里綠云和月》《舉生態立市大旗 走綠色發展大道》《一片是產業金葉 一片是生態綠葩》《水墨黃石展畫卷 丹青園博妝秋色》共計8 個整版的深度報道,詳細講述黃石深入踐行“兩山”理論、追求綠色發展的動人故事。

三、做好深度報道是回應社會關切的重要手段

許多業內專家指出,與新聞行業鋪天蓋地的普通報道相比,深度報道更傾向于向新聞受眾闡明新聞要素的“為什么”和“怎么辦”,進而追求一種調查性、解釋性的報道[3]。

正如康龍在《新聞,原來如此——一位地級市黨報副總編輯的改版手記》中寫道:受新聞快餐的影響,近年來觀察類、透析類的報道在減少,但作為深度報道的一種體裁仍存在。這種類別的稿件該怎樣做,筆者認為,一是要關注熱點和焦點,一定是老百姓很關心的話題,尤其是身邊事,直接能感受到。二是要有說服力,這個說服力包括調查的準確性、全面性、客觀性,不能走馬觀花、蜻蜓點水、浮光掠影,報道一定是事實的、是鮮活的。三是觀點要正確,要注意導向,使報道所要表達的內容能引起讀者的共鳴,贊同報道的觀點和分析,并認同報道所指引的方向。四是調查不要自以為是,不要自作主張,不要借題發揮,要有“靠”,即靠法規、靠政府、靠部門、靠數據,要有這方面的“說法”,報道才能起到一定的建設作用。所以新媒體時代,專業媒體的深度報道寫作方式,在守正創新的同時,必須積極回應社會的關切,才能縮小媒體與受眾的距離。

長期以來,《黃石日報》一直尤為注重實踐,面對各式各樣的基層問題,編輯部依托大主題、大版面,為記者深入基層提供支持。2017 年2 月7 日《黃石日報》第四版推出的記者走基層專題報道《雄雞報曉春來到 新年新事新景象》,為新聞受眾生動直觀地呈現了基層問題。該版面緊扣“扶貧攻堅”主題,推出5 篇文字、5 張圖片報道,內容豐富、版面精美,彰顯了黃石人“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的精神風貌。具體而言,當天的深度報道講述了普通老百姓農村危房改造、城市棚改戶搬遷、農村電商“觸網”、精準扶貧公益性崗位安置、生態種植守護綠水青山等動人故事,反映的是黃石市城鄉群眾奮力奔小康的可喜畫面。

深度報道應當聚焦于人民群眾,媒體也應該用深度報道的思想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回應社會關切的方方面面。當下正值社會轉型發展期,不論是各種社會矛盾,還是人民群眾提出的訴求都在不斷變化[4]。在此背景下,新聞工作者理應緊隨時代前進步伐,利用好深度報道這一利器。但在當前,新聞采寫有一種現象,即習慣報喜不報憂。究其原因主要表現于兩大方面:一方面是缺乏對上級政策的深入了解,具體工作開展不到位,自身專業素養有限,顧慮新聞采寫時“說錯寫錯”;另一方面是對輿論導向存在認知偏差,普遍認為唯有正面宣傳才是傳播正能量。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并不是不要批評報道,不要輿論監督,而要在深度報道采寫中強化“問題意識”,帶著問題去調查、去研究、去觀察基層的鮮活實踐,推動相關職能部門去更好地幫助群眾解決身邊的急事難事煩心事。如《黃石日報》的一則深度報道《鐵金港:將重現“母親河”的姿容》,記者通過暗訪等形式,講述了工業的無序發展帶給鐵金港近半個世紀的污染,稿件刊發后,相關部門及時對港渠啟動了大規模治理,為周邊居民營造了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很好地發揮了深度報道回應社會關切的重要作用。再如,2017 年1 月《黃石日報》記者在社區采訪時發現了部分單位直接接通社區的信息系統有重復建設之嫌,存在互不兼容、浪費資源、利用率不高等問題,后通過對多個社區、部門的采訪,寫出《我市社區信息系統亟待優化》的內參,增強了傳播效果,達到了解決問題的目的。

四、做好深度報道是推進媒體融合的有益探索

深刻的文字永遠充滿力量。特別是在媒體融合大潮來襲的當下,短視頻成為了流量擔當,而深度報道因其思辨性、深邃性,也成為了受眾更深一步了解新聞背后故事的有效手段[5]。正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副院長何國平所說:“深度報道要對準和聚焦于我們這個時代的進步、喜樂與哀傷、彷徨與方向。給時代變遷以歷史方位感和現實力量感,為焦慮和冷漠的時代社會心態提供紓解與慰藉?!?/p>

在新媒體語境下,既要“悅讀”,也需“深讀”,因此做好深度報道是推進媒體融合的有益探索,能讓對不同話題有著不同關注度的人群全方位在媒體上獲取信息,找到“知音”。導向為魂、移動為先、“內容為王”、創新為要。在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中,《黃石日報》始終將報紙這個傳統媒體與客戶端、官微等新興媒體彼此交融,讓正能量澎湃大流量。如2023 年9 月12 日《黃石日報》刊發的《“保姆奶奶”撫養“孫兒”上大學》,通過“深度報道+評論+短視頻”的傳播方式,講述了本來只想當一段時間“保姆”的劉芳,沒想到后半生卻當起了一個非親非故孩子的“奶奶”,新聞報道了劉芳16 年來不離不棄、含辛茹苦,撫養“孫子”周杰上大學的故事。稿件情真意切、評論感人肺腑、視頻畫面溫暖,通過立體式傳播,黃石“保姆奶奶”的相關文字和視頻新聞被新華社、《人民日報》、學習強國等中央級媒體紛紛轉載。

主流傳播更接地氣、主力軍挺進主戰場。隨著深度報道與新媒體傳播形式的“強強聯手”,《黃石日報》涌現出了一批批有質感、有美感的好報道。2023 年10 月,按照中宣部要求,《黃石日報》開設“橋見中國”子欄目之“橋見黃石”,報社總編輯親自掛帥,迅速成立了以文字記者、圖片記者、視頻記者、出鏡主播組成的報道團隊,明確從“橋見奮斗、橋見發展、橋見幸福、橋見匠心”四個板塊開展立體式深度報道。當月,《長虹臥波 見證城市發展巨變》《“橋”見幸福 美好生活跨步來》《條條“巨龍”穿山跨湖拉開黃石大城格局》《黃陽公路大橋:串起區域一體化發展夢想》等4 篇深度報道陸續見報,每個報道都拍攝了專題視頻,圖、文、音、視頻全方位展示了黃石4 座長江大橋、各類公路高架橋、人行過街天橋等建設背后的故事,以及橋梁帶給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助力、方便市民出行的便捷。深入人心的表達模式印證了全媒體傳播手段的必要性、有效性和權威性。

面對媒體融合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新要求,如今《黃石日報》“深度報道+視頻呈現+官微推送”已成為標配。如2023 年度《黃石日報》開設的“高質量發展蹲點調查系列報道”“黃石十年看變化系列報道”“解碼黃石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路徑系列報道”等深度報道,均通過“一次采集、多形式呈現、全媒體發布”的形式實現了多平臺推送,在推進媒體融合的征程中進一步提高了黨報的權威性。

猜你喜歡
黃石日報深度
65歲,《焦作日報》正青春
黃石國家公園慶祝150年蠻荒歲月——這是怎樣的歷史
奮力創造建設現代化新黃石的嶄新業績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黃石俱樂部度假別墅
黃石高速公路改造項目中互聯網+工程建設管理系統的應用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靈感日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