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文本特點 巧教議論文

2024-04-29 12:46潘翠
山西教育·教學 2024年4期
關鍵詞:事例論點議論文

潘翠

議論文,又叫說理文,是一種論述事理、剖析事理、發表意見、提出主張的文體,具有觀點明確、論據充分、語言精練、邏輯嚴密等特點。小學階段議論文的數量不多,但有著極高的教育價值,有利于學生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的培養。教學時,教師要緊扣教學目標,順應文體特點,引導學生感知和理解議論文的文本特征,讓學生悟文理、明道理、會說理,培養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本文以統編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為例,探究議論文的教學方法。

一、梳理文章結構,領悟表達順序

議論文有著嚴密的行文結構,全篇通常圍繞提出觀點、印證觀點、總結觀點的順序進行闡述。與其他文體相比,議論文強調行文結構和表達順序,二者精妙配合、嚴絲合縫,才能讓整篇文章邏輯嚴密、滴水不漏,使說理更明白通透。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閱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梳理文章結構,弄清文章表達順序,從而感知議論文特有的結構形式。

教學《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一文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梳理文章結構,把握議論文的表達順序。教師先讓學生熟讀課文,通過尋找和概括段落中心句的方法,理解段落大意,劃分全文結構。學生在細讀課文,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給全文作了仔細劃分。文章開篇(1~2自然段)提出“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一論點,旨在說明,真理從疑問開始,科學技術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找到真理的過程;第二部分(3~5自然段)擺出事實論據,用三個具體事例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印證開頭的論點;最后一部分(6~7自然段)總結歸納觀點,作者在文章最后對全文進行了總結,重申論點,呼應開頭,使文章更有說服力。段落劃分結束之后,文章的結構便清晰地呈現出來,學生也就順理成章地理解了文章的寫作順序,即“提出論點—分析論據—總結觀點”,不僅讓學生對議論文的文本結構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也為學生下一步學習課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對文章進行逐段分析,通過概括段落大意、劃分文章結構,理解和掌握文章的表達順序,從而讓學生對議論文的結構形式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也讓他們學會了議論文的基本閱讀方法,提高了總結概括能力和文本閱讀能力,培養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剖析主線問題,感悟說理內涵

議論文重在說理,作者要通過大量的事實材料和邏輯推理說明一個問題,要做到觀點鮮明,論據充分,“以理服人”?!袄怼笔亲h論文的主線,是文章最核心的內容。教學議論文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理”也就是主線問題進行剖析,即:“課文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課文是怎么說明這個道理的?”讓學生感悟議論文的文本內涵,培養學生的文體意識。

教學《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一文時,教師先讓學生閱讀課文,自主思考“文章主要說明了什么道理”這一問題,學生發現,這篇文章主要是為了說明“真理從疑問開始”這一道理。接著,教師提出“作者是如何說明這個道理的?”這一問題,讓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第二部分內容,分析作者的寫作手法。學生發現,作者用了三個真實的事例說明道理:(1)波義耳偶然發現紫羅蘭遇到鹽酸會變紅,于是產生了疑問,通過各種實驗發明了石蕊試紙;(2)魏格納無意發現南美洲東海岸的凸出部分與非洲西海岸的凹陷部分重合,于是便著手研究,完成了“大陸漂移學說”;(3)阿瑟林斯基發現兒子睡覺時眼珠轉動,發現了腦電波變化與做夢有關的規律,成為心理學研究做夢的重要依據。教師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比較三個案例的異同。學生看出,三個事例中科學家都在生活中偶然發現了問題,并針對問題進行了探索和研究,都有著偉大的發現或者發明。更有學生總結出,三個案例中的科學家無一例外都是從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現象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最終發現了真理,有力地證明了“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這一論點。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主線問題進行剖析,讓學生了解議論文“重在說理”的內涵,學習了舉例說明的寫作方法,從而把握了議論文“以理服人”的文體特征。

三、揣摩文章詞句,感受文本表達

議論文的用詞精準、語言精練、表達簡潔、說理深刻,有著鮮明的語言特色。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揣摩文章詞句,挖掘議論文語言的個性魅力,讓學生感受議論文的文本表達,發現議論文語言縝密精致、環環相扣的語言特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一文時,教師讓學生圈畫出文中感興趣的句子,并講一講自己的體會和感悟。有的學生喜歡“從細小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這句話,他認為這句話的表述十分有意思,把復雜的語言簡化成兩個特別的符號,“?”是指發現問題,不斷追問;“!”是指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發現真理,形象又生動,還避免了重復贅述,讓人印象深刻。有的學生圈出“只要你見微知著……就有可能發現真理”這句話,他覺得這句話表述非常嚴謹,采用了“只要……就……”的句式,這原本是一個表示強調的肯定句式,但是后面又用了“可能”兩個字,可謂是非常講究了。文中還大量使用“司空見慣”“追根求源”“無獨有偶”“見微知著”“鍥而不舍”等成語,在豐富文章內容的同時也更好地闡述了作者的觀點,讓文章增色不少。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揣摩議論文的遣詞用句,讓學生仔細研究議論文的語言特點,感受并理解議論文的文本表達,增強了學生的文字運用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鍛煉了其語用思維。

四、遷移讀寫訓練,內化說理能力

議論文能夠幫助學生學會強有力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運用確鑿而令人信服的論據有邏輯地證明觀點,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說理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學時,教師可以創造機會,讓學生模仿課文進行寫作訓練,幫助學生內化說理能力、遷移讀寫能力。

教學本篇課文后,教師可結合課后習題讓學生開展以“有志者事竟成”為主題的模仿寫作訓練,幫助學生內化遷移知識。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知道了議論文最重要的就是論點,要在開頭就點明主旨,可以通過引用名人名言或者小故事的方式引出論點,增強趣味性。接下來就是重點內容——擺出論據。議論文事例的選擇十分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課文中事例的特點,總結事例選擇的方法。首先,議論文的事例一定是真實的,是可以驗證的客觀事實,所以寫作前學生需要對案例的真實性進行考證,確保引用的案例真實可靠。其次,案例要足夠典型,要是眾所周知的名人名事。同時,案例一定要緊扣論點,能夠為論點提供充分的事實依據。最后,角度要多樣,能夠從多個方面、多個層面證明論點,使論證更加全面,更具說服力。文章結尾進行歸納總結,前后要呼應,邏輯要嚴密。學生在閱讀中學習了議論文的基本寫作方法,再進行寫作加以實踐,能鍛煉他們的寫作能力。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仿寫課文,掌握議論文的寫作方法,不僅讓學生深入理解和鞏固了所學知識,還實現了遷移運用,內化了說理能力,提高了語文素養。

總之,議論文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學體裁,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議論文,幫助學生感知議論文的結構形式和文體特征,感受議論文的語言表達和文本內涵,最終掌握議論文基本的寫作方法,提高議論文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仙林學校小學部)

(責任編輯金燦)

猜你喜歡
事例論點議論文
議論文閱讀專練
傳神寫照,意味深長——寫人要關注具體事例和細節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Get兩種論證法,一舉拿下議論文
簡談“議論文”寫作
中國十大憲法事例(2017)
議論文分論點的提取
中共黨史論文論點摘編
怎樣確定議論文的中心論點
議論文應以“理”服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