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資源與小學數學課程的整合研究

2024-04-29 04:10王小東
山西教育·教學 2024年4期
關鍵詞:衣柜生活化數學知識

王小東

小學數學傳統教學理念一直強調技能與分數的重要性,教學內容缺乏與生活經驗的結合。然而,任何一門課程都源于對生活的感悟,包括數學知識,它們都是為了更好地為生活服務。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旨在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教學目的是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最基本的數學知識。為了解決生活資源與小學數學課程整合教學的問題,生活資源與知識點整合這一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它提供了指導性解決方案,以解決傳統小學數學教學實用性不強等問題。本文基于生活資源與知識點整合這一教學模式,探索其實踐路徑,旨在豐富該教學模式下的教學內容。

一、以生活為媒介,高效導入課程

小學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非常重要。在基礎教育階段,激活學生的興趣對于促進他們今后的數學學習起到了推動作用。在學習初期,學生可能會遇到一些理解上的障礙,教師需要在教學中融入“生活數學”的理念,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讓學生的大腦和感官都能夠感受到數學的奇妙之處。構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就是將生活中的數學應用到課堂上,使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情況以及對知識的接受程度。通過教師的精心策劃,枯燥的數學知識可以變成生動有趣的“生活情景劇”,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效率。

例如,教學“分類和比較”時,教師要嚴格遵循生活化教學原則,在課前設定教學目標。在創設情境時,教師可選擇學生十分熟悉的衣柜作為切入點,以“我家的衣柜”為情境主題,將學生帶入家庭情境中。首先,教師在多媒體互動白板上呈現一個很亂的衣柜,里面擺放著一些大小不同的衣服,然后,在展示衣柜的同時,教師提出情境導入問題:“衣柜,大家都不陌生,這個衣柜好亂啊,我們幫他整理一下好不好?”很多學生都躍躍欲試,但在實際整理時卻不知道從何下手,他們不清楚應該按照怎樣的分類方式進行整理。有的學生認為,應該按照父母和孩子的衣服進行分類整理;有的學生認為,可以按照衣服的品類進行整理;有的學生提出,自己家的衣柜是按照上衣、下裝,冬衣、夏衣的標準進行整理的。此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組,分別按照學生說的分類方式進行衣服的整理。最后,學生在交互式白板上進行整理,并將結果實時公布在多媒體屏幕上,供其他學生進行對比研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設想的合理的分類方法予以肯定,學生才會有繼續探究的動力。

以上生活化情境能使學生在頭腦中構建分類的知識框架與理念,并引導學生構建相應的數學模型。案例中,教師指導學生從“整理衣柜”這樣的感性認知過渡到“分類比較”的理性思考之上,并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完成數學脈絡的清晰梳理,在數學與生活之間架起了橋梁。

二、引入生活事例,強化學生理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將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作為學生能力培養的關鍵。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將數學知識轉化為應用場景,回歸數學學習最樸素的本質——實用性。生活化數學的教學設計必須立足學生的實際生活,以學生日常生活中切身經歷過的事情作為教學案例,使學生從這些案例中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數學對生活有極其廣泛的影響。教師也可通過提問的形式讓學生自己找出生活中的哪些現象與數學有緊密聯系,但又不那么明顯,此種問題會激發學生的思考,并努力找出問題的答案,這不僅能增強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而且能在無形中提高數學的魅力。

例如,教學“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時,教師可以將學過的基礎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生活問題:“學校要舉辦聯歡會,有204名學生參加,如果每張桌子圍坐6人,需要多少張桌子?”這樣的問題是學校生活中會遇見的,學生很樂于解決這種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解題過程中,教師要明確告訴學生,在生活中應該如何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舉一反三地解決問題,這樣可以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同時,在本課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幫助學生,使其及時回答問題,引導學生從生活實例中提取數學問題,以此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在學生能解決該問題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在問題的深度上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思考:“學校舉辦聯歡會,桌子的問題剛才大家已經解決了,現在還要采購一些食物和水,種類太多了,你喜歡什么?如果讓你去采購,你想買什么?我們的錢能買多少?”這樣的問題設置有一定的連貫性與啟發性,綜合練習與基本練習稍有變化,思考性和分析性更強,其要求也會有所提高,探究這類生活拓展性問題,可以強化學生的認知,提高他們的綜合運算能力。

此外,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在素材的選擇上存在“偽生活化”現象,但是,從生活化教學的本質上看,生活化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學生對抽象數學知識的陌生感,為此,教師就必須選擇學生熟悉并易于接受、樂于接受的素材進行教學。如在“統計”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家庭生活中常見的溫度統計作為教學主題,“溫度”是學生生活中常見的,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并沒有很強烈的吸引力,此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加入實驗環節,讓學生在冰箱中分別凍制水、鹽水、酒精、飲料等,并觀察它們的溫度與時間的變化,學生樂于接受這種貼近生活的教學方式,也能提升學習興趣。

三、引入生活資源,豐富教學設計

教材是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工具,任何教學模式的運用都不能脫離教材內容,不能脫離教學的本質。整合課程資源時,生活化資源的選擇要以教材作為基本出發點,將教材內容作為資源延伸的起點,教師所搜集到的生活化資源要與教材內容緊密結合,在講授不同的教學內容時要引用不同的生活案例,這樣才能使學生保持對數學學習的新鮮感,才能保持生活資源與知識點整合這一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應用的有效性。

例如,教學“觀察物體”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手邊的工具與生活中物體的搭接,觀察物體的實質。首先,學生必須明確自己手中的工具如何進行分類,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具有何種特性,在掌握了這些特性的基礎上將它們與生活中常見的物體進行類比。然后,教師可借用語文教材中從不同角度觀察楊桃的故事,引出從不同角度觀察事物得出的視圖不同這一結論。最后,教師告訴學生主視圖、左視圖、俯視圖的區別正是由于觀察角度不同導致的。對小學生而言,所謂生活化教學即利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原型與教材作參照對比,這樣的方式既發揮了教材的指導性作用,又增強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生活感知。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對夯實學生數學基礎知識意義重大,對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整合教材的過程中,應該選好生活資源,創設有效的生活化教學情境,以生活為媒介,高效導入課程,引入生活事例,強化學生理解,引入生活資源,豐富教學設計,不斷提升數學教學質量。此外,教師要把握整合程度,不能過度整合生活資源與教學內容,以免偏離數學學習的本質意圖,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順利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成就感,完成最初設定的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潘集寨學校)

(責任編輯金燦)

猜你喜歡
衣柜生活化數學知識
初中生活化寫作教學實踐
節拍器上的數學知識
如何讓數學教學生活化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這個行李箱里面,藏了一個衣柜!
街頭風格“入侵”衣柜
讓學生在生活中探索數學知識
多彩的衣柜
讓衣柜擺脫“雜亂無章”的標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