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活情境的小學英語深度學習實施路徑

2024-04-29 04:10臧海霞
山西教育·教學 2024年4期
關鍵詞:所學解決問題深度

臧海霞

語言的習得和運用離不開真實的生活場景?,F階段,大多數學生在英語學習期間都缺乏使用英語與他人展開交際的機會,因此一些學生的英語學習容易停留在表面,無法有效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為了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參與深度學習活動,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通過生活情境輔助學生開展語言知識的探究、語言知識的運用和生活問題的解決等。

一、觀察生活情境,保障知識探究深度

深度學習是一種要求學生在理解所學知識或新信息的基礎上展開分析、評價、遷移等深層次學習的學習方式。然而,在英語學習期間,一些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未能真正理解所學語言知識的含義和運用語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開始前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觀察生活情境的過程中,自主探究或在教師的啟發下及時發現問題,產生求知意愿,并在解決困惑的過程中實現深度探究新課知識的目標。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視頻或與其他教師共同展開“生活情景模擬”活動等方式,讓學生以看、聽等方式觀察生活情景,并有效參與到知識的深度探究環節。

以譯林版英語四年級下冊“Unit6 Whose dress is this?”的教學為例。在引導學生學習Story time板塊內容時,教學的難點在于使學生理解在什么語境下可以使用“Whose... is this/that?”“Whose... are these/those?”進行提問,讓學生真正理解運用名詞所有格時省略前面已經提到過的信息的意義。此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兩段與教學難點相關的情境,具體如下。

情境1:Su Yang和Helen等人參加了一場“Fan‐cy Dress Party”,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大家都穿著自己家人的衣服。晚會上,Su Yang注意到了Hel‐en穿著一件白色連衣裙,于是他問道:“Whose dress is this,Helen?”。Helen開心地回答:“Its my cous‐ins.”。

情境2:Joe在地上撿起一副手套,想要將其還給失主,因而詢問身邊的同學:“Whose gloves are these?”。該同學回答:“Theyre Su Yangs gloves.”。

播放視頻后,教師需要與學生討論視頻內容,確保學生能夠理解視頻傳遞的基礎信息,并融入觀察情境活動中。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再次播放視頻,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視頻字幕中,提取關鍵信息,并在黑板上展示:(1)Whose dress is this?Its my cousins.(2)Whose gloves are these?Theyre Su Yangs gloves.對照這兩組句子,教師便可以自然地講解用whose提問的方法,并引導學生分析在回答本課生活情境中由whose提出的問題時,是否需要省略dress/gloves,并說明原因。

案例中,教師在組織新課教學活動時,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情景,可以使學生了解新課知識的運用語境,并使學生體會“省略”的妙處,保障學生能夠順利展開新課知識的理解與探究活動。

二、演繹生活情境,強化語言運用能力

指導學生開展小學英語深度學習活動時,教師不僅要輔助學生明確所學知識的運用語境,還要注意培養其語言運用能力,從而使學生內化所學知識,提升學習效果。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多個討論學習小組,引導各組學生以對話、表演等方式演繹生活情境,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實現學以致用、以用促學的目標。

以譯林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的教學為例。講解本單元Gram‐mar time板塊內容后,學生需要具備在具體語境中討論自己或他人的居住地、上學方式等能力。因此,完成基礎教學活動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學習小組,模仿Story time板塊的對話,設計一段符合本班學生實際情況的對話內容,自然地演繹生活情境。在此期間,為提升學生演繹生活情境的效果,教師可以關注以下教學細節。

細節1:預判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在活動前巧妙為學生提供幫助。演繹生活情境期間,學生可能會遇到因語言知識儲備不足而無法靈活地將已經學習的內容與生活關聯的問題。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適當改編教材中對話的方法。如教師可以針對教材對話中“I live on Moon Street,near City Li‐brary.”這一句讓學生進行改編,講解說明street、road和avenue的用法,并引導學生將自己家周邊的商場、公園、廣場等作為補充說明家庭位置信息的參照物,從而輔助學生自然地說明自己或同學居住的真實場所。在此基礎上,多數學生可以獨立展開對話設計,能將本單元所學重點知識自然穿插于對話中,演繹生活情境。

細節2:關注學生練習期間遇到的困難,適當干預小組活動。各組學生在改編、演繹與真實生活有關對話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教師未能預料的困難,如部分學生無法準確翻譯周邊廣場或商場的名稱,部分學生在活動期間機械按照組員的要求朗讀對話等。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需要與學生共同展開討論,點撥學生思考,保障學生活動效果。

案例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演繹真實的生活情境,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強英語學習深度,提升學生運用所學語言知識展開實際交際活動的興趣。

三、分析生活情境,提升問題解決能力

遷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是深度學習的重要目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分析生活情境,從中發現問題,并在知識遷移的過程中有效解決問題。為提升學生生活情境分析效果,教師可以適當為學生提供思考問題的角度。

以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7 Protect the Earth”的教學為例。講解Cartoon time板塊內容后,學生可通過Bobby、Sam等人設計“Protect the Earth”海報的故事認識到,號召人們保護環境是自己的責任。因此,教師可以創設與“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相關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開展情境分析活動,并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角度展開思考。

角度1:為什么要解決問題?明確解決問題的必要性是指引學生科學、深入探索解決方案的前提,也是督促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運用“We use...to...”這一重要單元句式的基礎。

角度2:如何解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可以使其有效運用“We should (not)...”這一句型,也是引導學生分析生活情境的重要目標。學生在從這一角度展開思考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盡可能多地提出解決方案,如針對“人們大量使用塑料袋”的生活問題,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提出人們減少使用塑料袋的方法,如“We should take a cloth bag when we go shopping.”“We should buy some beautiful basket.”等。

案例中,教師基于生活情境提出生活中與教學單元主題相關的常見問題,并引導學生分析生活情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讓學生深度學習的目標。

基于生活情境組織教學活動,是語言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深度學習活動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在各個教學環節以恰當的手段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觀察生活情境的過程中理解新課知識,在演繹生活情境的過程中提升語言運用能力,在分析生活情境的過程中能夠通過遷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最終讓學生通過深度學習提升自己的英語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泰州市鮑徐小學)

(責任編輯金燦)

猜你喜歡
所學解決問題深度
聯系實際 解決問題
助農解決問題增收致富
在解決問題中理解整式
所學專業在工作崗位用不上咋辦?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非所學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深度觀察
化難為易 解決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