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胸懷“國之大者”,她們在科技攻堅中展示智慧和韌性

2024-04-29 06:14甘肅省婦聯宣傳部本刊采編中心
現代婦女 2024年4期
關鍵詞:國之大者高鐵智能

甘肅省婦聯宣傳部 本刊采編中心

從企業車間到科研實驗室,從施工現場到勘探一線,處處活躍著女工程師的奮斗身影,處處展現出鮮活的創新創造,她們用智慧和汗水,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世界科技強國作出了突出貢獻。

近年來,一個又一個“國之重器”橫空出世,震驚世界,彰顯出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國家科技實力。這些令人振奮的成果,得益于無數個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貢獻力量的科學家、工程師。這其中,女性科學家、工程師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展示出不同凡響的智慧和韌性。

在首屆“國家卓越工程師”表彰大會上,81名來自不同機構的優秀學者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榮譽,其中就包括5名女性。她們秀外慧中,才能出眾,是“巾幗不讓須眉”的典范。

材料與冶金專家 丁文紅:創新思維解決傳統冶金難題

現就職于武漢科技大學的丁文紅教授,是國內材料與冶金領域的知名專家。她曾先后就讀于中南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而這些均為國內材料和冶金相關學科的強校。

丁文紅曾在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工作多年,是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從2016年開始,她進入武漢科技大學材料與冶金學院,長期從事異質金屬復合材料制備技術、材料成型過程殘余應力控制、材料加工過程工藝等領域的研究。

李文紅從事學術研究細致嚴謹,善于用創新思維解決傳統冶金難題。她的研究成果曾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國家優秀專利獎2項,以及省部級大獎5項。2024年1月,她被授予“國家卓越工程師”稱號。

信息與通信領域專家 李平:引領中國智能鐵路發展時代

今年53歲的李平,是國內信息與通信領域的學術帶頭人,現為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電子計算技術研究所副總工程師。

李平長期致力于智能鐵路的研究,在鐵路大數據平臺、智能高鐵體系架構、軌道交通安全應急等領域取得國際領先水平的成果。她主持提出雅萬高鐵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方案,相關成果被應用到世界首條智能高鐵—— 京張高鐵建設,以及智能城際、重載、城軌、管網等領域,是中國高鐵信息化系統的成體系走向世界的重要推動力。

從業多年來,李平主持了科技部、中國工程院、國鐵集團等重大重點課題50余項,獲得省部級特等獎3項、一等獎6項、二等獎9項、國際獎2項。她曾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2024年獲評“國家卓越工程師”。

龐大復雜的鐵路網高效安全運行的背后是先進的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李平長期主攻智能鐵路理論、總體架構與大數據創新應用等前沿性研究,是智能高鐵體系架構、鐵路大數據平臺等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科研團隊的核心骨干成員。她帶領團隊從總體規劃、實施方案、關鍵技術、系統研發、工程實施等多方面推動智能鐵路技術發展,構建起涵蓋智能建造、智能裝備、智能運營、基礎平臺的智能高鐵成套技術體系,并在京張高鐵、京雄城際等重大工程中被采納應用。

京張高鐵作為世界首條時速350千米的智能高鐵,其發展成果不僅受到國內的廣泛關注,而且得到了國際上的高度認可,是在智能高鐵體系架構1.0標準指導下建成的第一條智能高鐵示范線。

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組織指導下,李平所在的鐵科院集團公司課題組創新提出智能高鐵體系架構,已被發布成為國鐵集團技術標準,以及國際鐵路聯盟(UIC)的白皮書,為世界鐵路智能化建設提供了中國方案。此外,課題組形成的智能高鐵頂層設計研究成果,已成功實現向重載鐵路、城際鐵路、管網運輸的輻射應用;牽頭編制的bSI兩項國際標準,已初步實現了標準的國際引領。

據李平介紹,其所在的課題組團隊正在參與智能高鐵2.0的規劃。李平表示將持續深化智能高鐵基礎理論和標準研究,優化智能高鐵體系架構2.0,提出智能高鐵成套標準體系;攻克智能高鐵2.0核心關鍵技術,在數字孿生智能建造、更高級別自動駕駛、更高速度智能動車組、MaaS+全行程服務、車地一體化智能運維、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平臺等關鍵領域開展攻關。

耐火材料專家 李紅霞:推動高溫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

自1994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畢業獲得工學博士學位后,李紅霞專注于冶金耐火材料研究30年,取得了大量原創性、系統性研究成果:創新研制重型燃氣輪機、航空發動機用高承溫新型熱障涂層;創建高溫熱密封材料熱回彈、熱泄漏評價方法及設備;首次揭示連鑄時浸入式水口及鋼中Al2O3夾雜物的荷電特性;創新低溫熱處理的低碳綠色滑板材料新體系……

李紅霞現任職于中鋼集團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擔任先進耐火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是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曾兩次成為中國工程院有效院士候選人。憑借在耐火材料上的研究,李紅霞曾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如今又斬獲“國家卓越工程師獎”。

數年來工作在科技創新一線,李紅霞深刻體會到“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對于國家和企業而言,意義重大,誰占據了技術創新的制高點,誰就能把握住發展的主動權。

“我和中鋼集團所屬中鋼洛耐院創新團隊加大力度,對制約國之重器的高溫材料實施創新攻關。經過持之以恒的努力,不僅促進了冶金、煤化工、環保等行業的綠色高質量發展,同時也解決著制約高溫材料‘卡脖子問題?!崩罴t霞說,“創新攻關實施進程中,既收獲了可喜成果,也培養壯大了科技人才團隊,更為企業專業領域的拓展開辟了新思路,凸顯了‘科技、人才和創新的重要作用?!?/p>

據了解,在冶金綠色新技術用關鍵功能材料、現代煤氣化裝置用綠色關鍵高溫材料,以及燃氣輪機用熱防護材料、熱障涂層材料、火箭發射裝置用特種耐燒蝕材料等領域,李紅霞和她的團隊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我也將努力推動我所率領的先進耐火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整合重組,在基礎前沿、應用基礎研究、原創技術研發與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奮勇爭先,努力取得新突破,解決一批制約減污降碳、綠色高質量發展及國防軍工等新技術用高溫材料‘卡脖子的問題,推動高溫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助力高溫行業高質量發展和雙碳目標的實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崩罴t霞說。

鐵道工程師 梁建英:助力中國高鐵馭風而行

文/阮文華

作為中國高速列車整車研制、系統集成創新領域的技術帶頭人,梁建英主持研制多種高速列車,帶領研發團隊攻克高速動車組關鍵技術,成功研制出“和諧號”“復興號”等,并且還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時速600千米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標志著我國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術和工程化能力。

她現在在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擔任總工程師,同時也是國家高速動車組總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她曾獲評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被評為全國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如今又獲“國家卓越工程師”榮譽。

1991年,梁建英報考了上海鐵道學院的電氣工程專業,被錄取后,她從吉林踏上了求學的火車。當時中國鐵路還處在“綠皮車”時代,列車平均時速只有48千米,買票也困難;而發達國家已經設計出了時速200千米以上的高速列車。這樣的差距對比讓梁建英下定決心:“一定要造出中國人自己的高速列車!”1995年,梁建英大學畢業,來到中車青島四方,成為一名鐵路列車設計師。2004年,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引進了第一列時速200千米的動車組,雖然中方設計師團隊積極追問,但外國合作方絕口不提設計原理。梁建英深刻地感受到,產品可以買來,但技術創新能力是買不來的,“我們要用自己的雙手,去設計出中國人自己的高速列車?!彼f。

她這樣激勵著自己,也感染著研發團隊中的每一位成員。2006年,中車青島四方開始自主研制時速300千米高速動車組,梁建英擔任項目主任設計師,這是她第一次親手設計高速列車。僅用兩年時間,他們就完成消化吸收和國內制造,國內首列時速300~350千米動車組成功問世。

2008年,中國高鐵進入全面自主創新階段,梁建英再挑大梁,研發CRH380A高速動車組。累計長達兩年的線路試驗中,她和她的團隊歷經40℃高溫的車廂、零下20℃的雪地……以及累計450多項仿真計算,1050多項地面試驗,2800多項線路試驗后,終于在2010年,CRH380A成功下線,跑出了時速486.1千米的“中國速度”,這是世界鐵路運營試驗的最高速。

2012年,梁建英瞄準了高速列車技術的新高峰,接下了研發時速350千米復興號中國標準動車組項目的艱巨任務。復興號350千米的運營時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運營速度最高的國家。2016年,梁建英帶領團隊又開始一項新的技術攻關—— 研制時速600千米高速磁浮列車。耗時整整一年半,時速600千米高速磁浮列車在全球亮相,被譽為“地表最高速”。

梁建英說:“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擁有更多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高速動車組,將以全新的姿態和速度呈現在世人面前,飛馳在世界的最前沿。讓高鐵技術不斷造福于民,是我無悔的追求?!?h3>環境工程專家 程芳琴:在廢棄資源循環利用道路上破浪前行

程芳琴出生于1964年,山西大學教授,同時擔任山西大學副校長,以及國家環境保護煤炭廢棄物資源化高效利用技術重點實驗室、CO2減排與資源化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作為國內環境工程的學術帶頭人,程芳琴兩次斬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還獲得“全國五一巾幗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國家卓越工程師”等榮譽稱號。

20世紀90年代,我國硫酸鉀嚴重短缺,對外依存度高,外匯逆差對內向農民實行補貼。國家“九五”期間,提出依托鹽湖資源開展科技攻關,她果斷迎戰,給自己立下了“沒有退路,只能成功”的軍令狀。她經過8年的探索實踐,終于實現了芒硝法生產硫酸鉀過程系統水平衡的突破,為世界低品位資源制取硫酸鉀開辟了一條新路。該研究成果被清華大學金涌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鑒定為國際同類研究領先水平,斬獲了200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這一成果倒逼硫酸鉀進口價格大幅下降,為國家節約了大量外匯。

心里有光的人,腳下就一定有路?!笆晃濉敝两?,她克服高原反應,帶領團隊在青海察爾汗鹽湖、馬海干鹽湖的廢棄資源中,開展氯化鉀和氯化鋰的提取研究與工程建設,建成235萬噸/年高泥礦制備氯化鉀和千噸級的氯化鋰生產線,脫泥率大于90%,氯化鉀回收率提高17%以上。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被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成為國家和山西高質量發展的重大課題。生于山西、長于山西的程芳琴,堅定地走在固廢高值利用的攻堅之路上。從山西到內蒙古、陜西、甘肅等地,程芳琴用3年時間深入了解煤炭產業發展現狀,聚焦國家及區域發展對煤基固廢資源清潔高效利用的重大需求,邁出了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新步伐。

經過10余年聯合攻關,她的科研團隊開發出分質資源化利用—— 分類無害化填充技術,形成了煤矸石清潔燃燒發電、煤泥清潔型煤及配套爐具、灰渣高值化利用及協同矸石無害化處置等一系列成果。煤泥和生物質制備環保型煤和配套爐具,使煤泥燃盡率大幅提高,減少了硫高溫釋放和一氧化碳中毒。同時,建立了1800多個示范戶,居民居住環境污染狀況明顯改善。這一個又一個科技創新,填補了我國在煤矸石、煤泥污染控制和無害化處置領域的系列空白。

“實現低能耗、溫和條件下煤基固廢中鋁鋰提取的工程化應用,對保障國家戰略性資源安全意義重大……”每天的清晨4點,她都會把課題組研究過程的問題梳理回顧,指導骨干教師和研究生在早會上厘清工作內容,這個在企業養成的日事日畢的習慣,她在帶領團隊的幾十年中一直堅守著。

(責任編輯 辛彩霞)

猜你喜歡
國之大者高鐵智能
第一次乘高鐵
習近平強調的“國之大者”是什么
胸懷“國之大者”踐行初心使命
胸懷“國之大者”把握兩個大局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
把握“國之大者”保持戰略定力
山上有座高鐵站
高鐵會飛嗎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