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22年保山市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流行病學特征分析

2024-04-29 15:38楊小玲黃東升鐘玉娟趙金燕李婧蘇瑋瑋
食品安全導刊·中旬刊 2024年3期

楊小玲 黃東升 鐘玉娟 趙金燕 李婧 蘇瑋瑋

摘 要:目的:探討保山市2018—2022年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的流行病學特征,為制定全市食源性疾病預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據。方法:對2018—2022年保山市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進行描述性分析及統計學分析。結果:2018—2022年共報告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259起,發病1 362人,死亡8人,罹患率13.98%。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以6—8月為發病高峰,共報告167起(64.48%)。毒蘑菇中毒報告起數和死亡人數占總數的47.88%和75.00%。家庭、餐館、學校和農村宴席是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的主要場所,家庭報告190起(73.36%),死亡8人(100%);農村宴席平均每起事件發病人數高于其他場所。食用毒蘑菇(99起)和有毒動植物(44起)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微生物因素引起的發病人數(453例)居首。結論:2018—2022年保山市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主要發生在夏季,家庭為主要暴發場所,毒蘑菇中毒是致死率最高的致病因素。應加強衛生監管,有針對性地開展預防野生菌及微生物食物中毒健康教育,采取適當的干預措施可有效降低發病數和死亡數,降低食源性疾病的負擔。

關鍵詞:食源性疾??;暴發;流行病學分析

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in Baoshan from 2018 to 2022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in Baoshan city from 2018 to 2022, and to provide basis for formulat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foodborne diseases. Method: Descriptive and statistical analyses of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in Baoshan city from 2018 to 2022 were performed. Result: From 2018 to 2022, a total of 259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were reported, with 1 362 morbidities, 8 deaths, and a disease rate of 13.98%.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peaked from June to August, with 167 cases (64.48%) reported. The number of reported cases and deaths of poisonous mushroom poisoning accounted for 47.88% and 75.00% of the total. Families, restaurants, schools, and rural banquets were the main sites of foodborne disease outbreaks, with 190 (73.36%) reported in households and 8 deaths (100%). The average number of cases per incident in rural banquet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places. Poisonous mushrooms (99 cases) and poisonous animals and plants (44 cases)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illness. The number of cases caused by microbial factors (453 cases) was the first. Conclusion: From 2018 to 2022, the outbreaks of foodborne diseases in Baoshan city mainly occurred in summer, with family as the main outbreak site, and poisonous mushroom poisoning was the most lethal pathogenic factor. Health supervis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argeted prevention of wild bacteria and microbial food should be carried out poisoning health education and 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umber of cases and deaths, and reduce the burden of foodborne diseases.

Keywords: foodborne disease; monitor;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食源性疾病是指由食品中的病原體或毒素侵入人體引發的感染或中毒等疾病,其中包括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是當今世界上普遍且常見的疾病之一,是全球面臨的重大公共衛生挑戰[1-2]。通過持續不斷地收集、整理和分析食源性疾病監測數據,可以更好地掌握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趨勢,從而制定更加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本文通過分析保山市2018—2022年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的流行病學特征和變化趨勢,研究該地區食源性疾病的發生規律和特點,探討減少食源性暴發事件發生的防控策略。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本文的數據來源于2018—2022年保山市通過“食源性疾病暴發監測系統”報告的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數據(當發病人數達到2人及以上,或死亡人數達到1人及以上均需報告),所有事件均經過流行病學調查確認,經審核后上報系統。

1.2 方法

依據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資料,對事件發生的致病因素、時間、場所等進行描述性及統計分析。

利用EXCEL建立數據庫并進行描述性分析,在進行流行病學特征描述時,使用構成比、率等指標進行分析。通過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并采用卡方檢驗分析分類變量,顯著水平為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與分析

2.1 基本情況

2018—2022年保山市共報告食源性疾病事件259起,暴露人數9 741人,發病人數1 362人,死亡8人,總罹患率和總病死率分13.98%和0.59%。2018年報告事件數最多,109起(占42.08%);發病人數最多,共508人(占37.3%)。其次為2019年,84起(占32.43%),發病人數401人(占29.44%)。歷年罹患率為5.68%~45.2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10.38,P<0.01),詳見表1。

2.2 時間分布

2.2.1 發病報告趨勢

隨著時間的推移,食源性疾病事件報告、發病人數從2018—2021年呈逐年下降趨勢,2022年有所波動上升。2019年和2021年死亡人數最多,其余年段均呈波浪式發展。平均每次事件的發病人數先升高后下降,其中2020年的8.32例,2021年的6.88例,詳見表1。

2.2.2 時間分布特征

食源性疾病事件全年都有發生的趨勢,從5月份開始逐漸增加,最主要的發生高峰集中在6月到8月,其中報告起數、發病人數、死亡人數占總數的比例分別為64.48%、52.20%、87.50%。6月至7月是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最多的月份,詳見圖1。

不同類致病因素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時間分布特征見圖2。在真菌及其毒素方面,毒蘑菇報告124起,發病449人,死亡6人,2月、4月、5月均有發生,在6月、7月為高峰期。在有毒動植物及其毒素類方面,報告55起,發病258人,死亡2人,全年均有發生,報告起數4月份開始增加,在4—7月為高峰期,發病人數在各月份呈波浪式變化。在微生物性方面,報告46起,發病453人,無死亡病例,全年均有發生,6—8月份高峰。在不明或未查明的致病因子方面,報告23起,發病139人,無死亡病例,各月份呈波浪式變化。在化學性方面,報告6起,發病37人,無死亡病例,無季節變化規律。

2.3 場所分布

食源性疾病主要發生在家庭,其發生起數190起(占73.36%)、發病人數689例(占50.59%)和死亡人數8例(占100.00%)均為首位。其次為餐館報告事件數為19起(占7.34%)、發病人數172例(占12.63%)。農村宴席上平均每起事件的發病人數高于其他場所。不同場所罹患率在1.81%~95.2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 425.89,P<0.01),詳見表2。

2.4 致病因素

造成事件發生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毒蘑菇、有毒動植物及其毒素和微生物。其中,毒蘑菇占47.88%、有毒動植物及其毒素占21.24%、微生物性占17.76%。微生物性導致疾病的患者人數為453人(占33.26%),毒蘑菇引起的患者有449人(占32.97%),有毒動植物及其毒素導致的患者有258人(占18.94%)。導致疾病的微生物主要有沙門氏菌、肉毒桿菌和引發腹瀉的大腸埃希氏菌。有毒植物多含有毒的烏頭堿和附片,如果進入食物中會導致污染,造成食物中毒。導致死亡的致病因素分別是毒蘑菇6例、烏頭堿2例。不同致病因素罹患率在5.94%~78.7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 794.46,P<0.01),詳見表3。

3 結論與討論

經過分析保山市2018—2022年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數據,保山市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的病死率為0.59%,明顯低于云南省2012—2014年(1.61%)、2013—2017年(1.38%)以及廣西2013—2017年(1.40%)的病死率[3-6],野生菌是造成死亡的主要致病因素(75.00%),高于2011—2016年全國西南偏遠地區野生菌致死比例(54.70%)[7-9]。2018—2021年食源性疾病報告事件起數、發病人數呈下降趨勢,可能原因在于以下3個方面。①2019年2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后,保山市領導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落實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工作方針[10]。②家庭是保山市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的主要場所,其次是在餐館、學校和農村宴席。③繼2016年《云南省實施農村食物中毒預防控制與應急救治項目》以來,保山市高度重視,實現鄉鎮衛生院洗胃技術全覆蓋,中毒病人能第一時間得到救治,降低重癥、死亡的發生。

本次研究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主要發生在夏季的6—8月份,其中7月份達到高峰,這與2010—2018年針對保山市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的研究結果相一致[11]。主要是由于毒蘑菇、有毒動植物、微生物引起。保山市的居民喜歡采摘和食用野生菌,但由于對有毒野生菌的辨別能力不足以及加工不當,導致了野生菌中毒事件增加。保山居民有煮食烏頭堿、附片的飲食習慣,也有用烏頭、附片泡酒的習慣。通過分析有毒植物引起死亡的事件發現,造成死亡的2人均為誤服外用烏頭泡酒而引起,提示應該加強外用烏頭泡酒儲存知識宣傳,減少誤服事件發生。細菌性污染中檢出的致病菌主要有沙門氏菌、蠟樣芽孢桿菌、致瀉大腸埃希氏菌,這3種致病菌是近幾年保山報告的主要致病菌。夏季氣溫升高,為微生物生長提供了適宜的條件。如果食品保存、加工、食用不當,容易導致食品腐敗變質,引發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研究結果表明,食源性疾病暴發在家庭中的發病人數、死亡例數及報告事件數最多,這與全國及國內其他地區報告的情況一致[12-13],主要原因是家庭自行采摘、誤食誤用引起毒蘑菇中毒[14-15]。2018—2022年保山市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共導致8人死亡,其中家庭誤食毒蘑菇中毒所致的死亡人數最多。保山市食源性疾病事件中,毒蘑菇中毒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占據了47.88%的事件報告起數和32.97%的發病人數。①保山市群眾多有自采自食野生菌的習俗,很多偏信民間辨識蘑菇是否有毒的方法,導致誤食蘑菇而引起食源性疾病,甚至誤食劇毒蘑菇而丟失生命。②保山市部分民眾生活于偏遠山區,中毒后就醫意識不強或延誤最佳救治時期,導致死亡事件的發生。家庭場所無論發病數、死亡數均排名第一,這與居民傳統的飲食種類、飲食習慣等有很大的關系。農村宴席雖然全年發病數僅13起,但平均每起發病人數達17.92人,高于其他場所。單次事件影響范圍較廣,不容忽視。

因此,在農村需要加強對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教育,以及對農村家宴的衛生監督管理。每年自5月起,需在整個市區范圍內進行持續不斷的宣傳教育,以提高居民對預防野生菌中毒的認識和了解。進一步加強附子(川烏、草烏)藥膳食用的宣傳教育和監督管理工作,不允許加工并銷售附子,降低食品安全風險。此外,應該注意到餐飲服務單位、農村宴席、學校食堂和單位食堂引發的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所造成的廣泛影響,并給予足夠重視。擴大培訓和督促《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學習,提升食品安全責任意識[16-17],規范操作避免生熟食品交叉污染等措施對于預防供餐單位細菌性污染引發的食源性疾病非常關鍵[18]。

參考文獻

[1]陳君石.食品安全:中國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24(8):649-650.

[2]陳艷,嚴衛星.國內外急性胃腸炎和食源性疾病負擔研究進展[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13,25(2):190-193.

[3]張駿,余思洋,劉志濤,等.2012—2014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特征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6,32(5):636-640.

[4]劉志濤,曾建輝,萬蓉,等.2014年云南省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監測結果分析[J].職業與健康,2016,32(1):59-61.

[5]趙江,閔向東,張強,等.云南省2013—2017年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監測分析[J].昆明醫科大學學報,2018,39(6):118-123.

[6]謝藝紅,劉銀品,鐘延旭,等.2013—2017年廣西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21,38(1):178-182.

[7]沈秀蓮,楊善華,彭霞,等.云南省2004—2019年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22,38(7):895-901.

[8]林黎,陳文,蘭祎婷,等.2010—2020年四川省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流行特征分析[J].職業與健康,2022,38(3):313-316.

[9]馬迪輝,曹可珂,張勁夫,等.2016—2020年長沙市毒蘑菇中毒事件流行病學分析[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22,34(2):365-369.

[10]佚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7):39-42.

[11]彭佳艷,鄭維斌,等.2010—2018年保山市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監測結果分析[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6,10(22):7481-7483.

[12]李薇薇,王三桃,梁進軍,等.2013年中國大陸食源性疾病暴發監測資料分析[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18,30(3):293-298.

[13]付萍,劉志濤,梁駿華,等.2014年中國大陸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監測資料分析[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18,30(6):84-90.

[14]李紅秋,郭云昌,宋壯志,等.2019年中國大陸食源性疾病暴發監測資料分析[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21,33(6):650-656.

[15]韓海紅,寇柏洋,馬潔,等.2018年中國大陸食源性疾病暴發監測資料分析[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22,34(4):822-829.

[16]龐璐,張哲,徐進.2006—2010年我國食源性疾病暴發簡介[J].中國食品衛生雜志,2011,23(6):560-563.

[17]LIU J K,BAI L,LI W W,et al.Trends of foodborne diseases in China:lessons from laboratory-based surveillance since 2011[J].Front Med,2018,12(1):48-57.

[18]李思果,彭朝瓊,黃薇,等.深圳市食源性疾病網絡監測預警體系研究[J].職業與健康,2013,29(11):1314-131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