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鎬頭刨出了大發現

2024-04-29 12:21成志芳
奇妙博物館 2024年4期
關鍵詞:漆畫屏風墓葬

成志芳

館長寄語

山西,地處東西文明交流通道的東端,是中原農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文化的交匯地帶,被譽為“民族融合的大熔爐”。魏晉南北朝時期,這里曾書寫了中國歷史上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絢爛篇章,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今天,我們選擇這一時期的四個重要考古發現,分享墓主人的故事,介紹出土文物,走近那些曾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鮮活生命,感受中華民族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博大胸懷。

——山西博物院 院長 王曉毅

1965 年,山西省大同市石家寨村的村民正在打井,可鎬頭剛刨了幾下,就刨到了什么堅硬的東西。停下來清理一番后,浮土下面竟露出了青灰色的磚,大家仔細一瞧,青磚上還有文字呢。村民意識到事情不簡單,就立刻上報給了相關部門。最后,村民們的水井沒有挖成,卻替我們發現了一份沉甸甸的“禮物”??脊艑<彝ㄟ^考察發現這是一座北魏墓葬,經過研究確認墓葬的主人是北魏的司馬金龍和他的夫人姬辰,墓葬時間已有1500多年了。

別樣的“故事繪本”

司馬金龍是誰呢?他本來是西晉王朝的皇室子孫,他的父親司馬楚之曾經是東晉的貴族,后來遭遇變故逃亡到北魏,當了北魏的將軍,征戰多年,屢立戰功,不但被封為瑯琊(lánɡ yá)王,還迎娶了北魏的河內公主。司馬金龍雖然含著“金湯匙”出生,但他依然勤奮刻苦,熱愛鉆研軍事知識,長大后不僅在朝廷擔任重要官職,還承襲了父親的瑯琊王爵位。也正是因為司馬金龍身份尊貴,所以即使他的墓葬被盜過,也還是出土了各類文物450余件。當工作人員開展發掘工作時,幾塊帶顏色的木板一下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經過考古工作者的認真清理,這幾塊木板被確認是一組漆畫屏風,出土時共有5塊,現在分別被收藏在山西博物院和大同市博物館。說到這里,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屏風。北魏時期,人們喜歡在屋內放置屏風,這些屏風不僅能調節高矮,還可拆可合,與床榻搭配,非常實用。

司馬金龍的墓葬中發現的這組漆畫屏風,前后兩面均繪有圖畫。畫面整體背景是紅色的,上面畫著一幅幅彩色人物故事圖,每個故事旁配有主題介紹,黑色的文字寫在被涂成黃色的木板上?,F在看這些漆畫屏風上的畫面,是不是像極了來自 1500多年前的“故事繪本”呢?這些畫面中體現的“李善養孤”“李充奉親”“如履薄冰”等內容,用一個個歷史人物的美德故事來訓諭后人,也向我們展示了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淀與傳承。

憑“實力”引人注目的國寶

除了清晰的內容和鮮艷的顏色,這組漆畫屏風能如此“出名”,還靠它絕妙的技法。屏風上的漆畫運用了渲染和鐵線勾描的技法,工匠先用黑色的線條勾出輪廓,再往輪廓里填色,部分人物形象還會局部進行暈染,空間感和立體感十足。這種鐵線勾描的技法,即使放在今天,我們也不得不贊嘆一句“高超”!工匠的筆觸流暢,一氣呵成,甚至都沒有出現一點兒停頓或修改的痕跡。這種繪畫風格和技法與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十分相近,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再深入了解。

這組漆畫屏風的出土不僅讓我們了解了北魏時期髹(xiū)漆工藝的發展狀況,更給我們研究北魏前期的書法和繪畫風格乃至我國古代繪畫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而它也成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的64件(組)珍貴文物之一,重要性一目了然。

髹:把漆涂在器物上。

司馬金龍墓出土的很多隨葬品都是文化融合的有力證明,比如,成組的甲騎具裝俑、騎兵俑、儀仗俑等具有北魏的軍事和文化特色;而墓中所見的漆畫屏風、石硯臺等,又有中原地區日常生活的典型特征。這些隨葬品,仿佛在訴說著一千多年前司馬金龍施展抱負的勵志人生。

猜你喜歡
漆畫屏風墓葬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變
舞 國文倩 漆畫 30cm x 30cm 2019年
漆畫作品
墓葬中的女人
固表防感玉屏風 珍貴如玉肺不虛
體虛易感冒喝玉屏風湯
孟祥勇 漆畫《靜待花開》
鄭崇堯漆藝作品選
揚州胡場漢代墓葬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關、地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