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古代也有正當防衛

2024-04-29 04:38
文萃報·周五版 2024年13期
關鍵詞:唐律無故祖父母

隨著電影《第二十條》的熱映,正當防衛再度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雖然我國古代并無關于正當防衛的一般性規定,但形成了一些零散的正當防衛條款。

復仇制度

有人認為,正當防衛的理念起源于古代盛行的復仇制度,其根據是,不管是正當防衛還是古代復仇制度,都源于“人人都沒有義務容忍他人之不法侵害”這一理論。在古代,替受侵害的父兄復仇是為人子為人兄弟的義務。在私刑盛行的春秋戰國時期,國家允許個人復仇,在履行一定的訴訟程序后,視為無罪。

從本質上說,正當防衛是實施于不法侵害正在發生或正在進行之時,而復仇卻沒有時間上的限定條件,即所謂“君子報仇,十年未晚”。

正當防衛的思想在復仇合法化的時代也慢慢生成。有觀點認為,《尚書·舜典》中的“眚災肆赦”是我國古代關于正當防衛的最早記載?!绊驗乃辽狻?,意思是躲避現時的危難,因不幸而觸犯刑罪,應當予以赦免?!吨芏Y·秋官·朝士》中寫道:“凡盜賊軍鄉邑,及家人,殺之無罪?!鼻宕鷮W者孫治讓則解釋為“凡竊盜、強盜、殺人者等攻略鄉邑及平民住宅,受害人可以將其殺死而不必報告鄉的官員”。這構成了對正當防衛的完整規范。

“格殺勿論”

《漢律》規定:“無故入人室宅廬舍,上人車船,牽引欲犯法者,其時格殺之,無罪?!钡健短坡伞罚础短坡墒枳h》)問世時,正當防衛制度已經發展得很成熟,其“格殺勿論”條款中對正當防衛的構成作出了明確細致的規定。比如《唐律·賊盜》規定:“諸夜無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時殺者勿論;若知非侵犯而殺傷者,減斗殺傷二等。其已就拘執而殺傷者,各以斗殺傷論,至死者加役流?!?/p>

可見,滿足“格殺勿論”的正當防衛,需要符合“夜入”“無故”“人家”等幾個條件,實施“格殺勿論”的防衛主體必須是“主人”。而且,防衛行為要實施于“登時”,這限定了實施正當防衛的時間條件,強調即時性。

可以看出,唐朝實施正當防衛的條件是相當嚴苛的,體現了嚴格限制防衛行為的理念。

“兩相毆傷”

《唐律》并不將“兩相毆傷”的行為認定為正當防衛,這與我國目前司法實踐中的做法比較一致。

《唐律·斗訟》規定:“諸斗,兩相毆傷者,各隨輕重,兩論如律。后下手理直者,減二等。至死者,不減?!币簿褪钦f,兩相毆傷的情形,并不會當作正當防衛對待,只是后動手的人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罪行減免(打死人的除外)。

此外,《唐律·斗訟》還規定了一種具有防衛和復仇性質的毆擊行為,即:“諸祖父母、父母為人所毆擊,子孫即毆擊之,非折傷者,勿論;折傷者,減凡斗折傷三等;至死者,依常律?!?/p>

這是在父母、祖父母為人所毆擊的情形下,關于子孫的防衛行為的規定。在賦予受害人子孫防衛權利的同時,法律也對防衛行為施加了限制,即以對施暴者僅造成肢體折傷以下的其他輕傷為限,折傷以下無須負刑事責任,若折傷他人肢體,則從輕論罪,若毆傷至死,則依一般殺人罪處分。

這樣的規則設計能提醒防衛人要本著制止犯罪的目的行事,不能濫用防衛權利,更不能以行使防衛權利為由對施暴者施加報復。

(摘自《上海法治報》 戚風/文)

猜你喜歡
唐律無故祖父母
依理而行:唐律“不應得為”條的構造與功能
我的祖父母
“無故”的詞匯化、語法化歷程及其動因探究
新加坡禁止家長每天將孩子送到祖父母家
唐律殺人罪的結構與特征——讀《唐律“七殺”研究》
何以移風易俗*——唐律教化功能研究之二
唐律“化外人”條的法律解釋
樂于助人的人更長壽
知無不言,言有不盡——《“夜無故入人家”——不應忽略的那一面》讀后
險境求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