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公路建設中古樹名木的保護對策
——以龍川縣四都至青山湖旅游專用公路工程為例

2024-04-30 05:40梁仕萍郭志超
花卉 2024年6期
關鍵詞:龍川縣古樹名保護措施

梁仕萍,郭志超

(廣州草木蕃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520)

0 引言

在現階段公路建設快速且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因公路建設項目產生的生態影響已成為環境保護方面的重點關注問題。公路的建設對加速交通便利、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義,但公路建設也帶來生境損失、植被覆蓋、土地退化、拆遷建筑物、阻隔影響和污染等社會或環境問題[1],其中對古樹名木的干擾或損害可歸為植被覆蓋,由于古樹名木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生態效益,屬生態敏感問題,一旦遭到損害較難恢復,因此在公路施工建設過程中需要突出對古樹名木保護。

龍川縣四都至青山湖旅游專用公路工程龍川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重大建設項目,其對周邊區域的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社會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工程線路處于四都鎮與黎咀鎮兩鎮之間,線路穿越黎咀鎮龍潭縣級濕地公園范圍時發現有2 株千年古樹重陽木,線路雖對古樹進行了繞避,但距離工程紅線范圍較近,因此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如何保證古樹的安全是建設單位和林業主管部門重點關注的問題。公路建設單位通過選線論證和生態影響預測評估,最終對其采取了切實可行的生態保護措施。

1 古樹名木的定義、分級和價值

1.1 古樹名木的定義

古樹名木的定義往往根據科學與當地法律的要求而變化。在我國,古樹名木一般是指百年以上的大樹和稀有珍貴樹種。200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制定了《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辦法》,確定樹齡在100 年以上的樹木為古樹,稀有或具有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重要科研價值的樹木為名木[1]。2006 年,《古樹名木鑒定規范》(LY/T 2737—2016)提出,古樹是指樹齡在100 年以上的樹木;名木是指具有重要歷史、文化、觀賞與科學價值或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樹木。

1.2 古樹名木的分級

2023 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研究起草了《古樹名木保護條例(草案)(征求社會意見稿)》,條例中明確對古樹實行分級保護:樹齡500 年以上的古樹實行特級保護;樹齡300 年以上不滿500 年的古樹實行一級保護;樹齡100 年以上不滿300 年的古樹實行二級保護。名木不受樹齡限制,實行特級保護。

1.3 古樹名木的價值

古樹名木是生態的標志,歷史的見證者,植物界的活化石,是大自然和前人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是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綜合載體,具有極高的經濟、歷史、科學、文化、旅游、生態及政治價值,它記載著一個地域的自然、歷史和文化內涵,是一個地域“政治經濟生態學”的“活史科”。

2 古樹名木調查方法

過往對古樹名木的調查主要依靠資料搜集和社會調查,現根據《全國古樹名木普查建檔技術規定》:需以普查的方式逐街道、逐鎮、逐村、逐株進行調查實測、填卡;對古樹要實行每木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樹種、位置、樹齡、樹高、胸圍、冠幅以及生長狀態等信息[2]。

普查結束后,對于重要的古樹名木,相應的林業部門會依據《全國古樹名木普查建檔技術規定》登記在冊,并建立古樹名木檔案,同步進行每木掛牌[1]。

因此,對于分析公路建設對古樹名木的影響時,首先應確定調查評價范圍,然后對該區域進行現場踏查,核查是否有古樹名木的分布。調查發現古樹名木后,應記錄其點位和生長狀況,測量分析其與擬建公路用地紅線范圍的位置關系等。調查過程中還需要對古樹名木的生長勢進行重點調查,通過觀察葉片、枝條和樹干的生長狀態記錄其生長發育情況。與此同時,通過登錄所在地區的古樹名木信息管理系統可對古樹進行二次核查,并掌握其編號、樹種、樹齡以及生長狀況等基礎信息。

3 公路建設對古樹名木的影響

目前,對于古樹衰弱原因及作用機制的研究較少。2023 年,束慶龍等[3]從自衰因素、自然因素以及人為干預因素3 個方面分析了古樹主要致衰因素的作用機制,結果發現人為干預是目前古樹衰弱的主要原因。

自我國交通強國戰略提出后,交通運輸行業的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公路建設和發展也得到了高質量發展[4]。公路的建設對加速交通便利、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義,但公路建設也帶來如生境損失、砍伐森林、土地退化、拆遷建筑物、區劃分割和污染等社會或環境問題。因此,公路建設項目所產生的生態影響已成為現階段環境保護方面的重點關注問題。

在過去,一些地區在新修公路或對公路進行改造時,常會忽視對古樹名木的保護,對沿線樹木一般均予以清除,因此古樹名木資源在一定程度上也遭到了破壞。一般地,公路建設全過程中選址選線沖突、施工活動對水質、土壤、噪聲以及大氣等環境因子的污染,都有可能對古樹名木的根系及其生長發育造成不利影響。

3.1 選址選線沖突

道路建設工程應在可行性研究和設計階段做好勘察工作,在選線時應充分考慮古樹名木因素,最大限度對其進行避讓。但通常道路的選線選址大多會選擇在現有道路基礎上進行改擴建,有利于降低工程投資成本、施工和征地難度等。從古樹名木的生長分布特點分析,生長在村落入口交接等地方較容易與道路選址產生沖突,在老路上進行改擴建難免會對古樹的生長產生影響。

通常道路選線涉及的長度較長,建設單位、設計單位以及施工單位從各自專業的角度去開展工作時其考慮的側重點會存在一定差異,當面臨選線調整難度高、拆遷費用高、施工難度大以及征收困難等問題時,涉及的名木古樹往往很難完全不受影響。

3.2 施工活動對古樹名木根系的影響

植物根系是植物生存和吸收養分的重要器官,根系最主要的作用是吸收作用,能從土壤中吸取水分、礦物質等供植物利用。因此,在開展施工活動時,確保植物根系不受損害尤為重要。

古樹名木大多年代久遠,其根系發達,盤根錯節,公路施工建設時需要進行路基開挖填土可能會造成古樹根系的機械損傷,影響其向地下吸取水和養分的能力,從而造成樹木生長受挫[1]。

3.3 施工活動對古樹名木生長環境因子的影響

道路施工開挖以及運輸車輛、施工通道揚塵,施工建筑材料的裝卸、運輸、堆砌過程以及開挖棄土的堆砌、運輸過程中造成揚起和灑落都會對大氣環境產生污染。揚塵和灑落的物料隨風吹散吸附在樹木的葉片上,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道路通車后汽車排放的尾氣會通過葉片上的毛孔進入植物,使其樹體會產生病狀。

施工期各類施工器械作業時發生的漏水和漏油,若處理不當可能會滲透進土層造成土壤污染,而樹體需要從土壤中吸取營養物質,進而可能對古樹名木的生長發育產生影響。施工期和運營期產生的噪聲在長時間作用下會減弱植物的光合作用、影響其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轉換,最終導致植物生長勢不佳等情況。

4 古樹名木的生態保護措施

古樹名木原則上應該采取原址保護,并以“一樹一策”的方法編制保護措施。所有建設項目應進行方案比選,以最大限度避讓和保護樹木,比選時應將項目涉及古樹名木情況列入方案比選因素,需進行建設方案和樹木分布的平面疊圖,從而來確定建設項目中的樹木保護處理方式,包括方案的調整優化、就地保護以及遷地保護等。

4.1 優化公路方案設計

結合建設項目涉及古樹名木的情況,包括涉及樹木的數量、位置關系和影響程度等;從而確定公路選線選址是否需要進行優化調整。優化公路選線選址方案設計可最大程度避開古樹生長范圍,確保從根源上消除道路建設項目對古樹造成的不利影響。該種方法存在的不足主要體現為工程投資估算的增加、增加前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和方案設計的難度以及可能存在的征地手續和林地審批的工作量。

4.2 就地保護

對于因多方因素限制,工程線路最終雖實現對古樹名木的避讓,但由于古樹名木生長位置與施工范圍相距較近,無法預留出能滿足相關古樹名木保護規范要求的保護范圍時,需對古樹名木采取就地保護措施。就地保護措施在操作上是較容易落實的,一般通過掛牌保護、設置圍欄將樹木圍住實施隔離以及必要的視頻監控保護。以廣東省為例,建設項目涉及古樹名木敏感問題時,應根據《廣東省森林保護管理條例》(2023 年修訂)第八章古樹名木保護提及的條例內容開展工作,針對建設項目進行樹木保護專章的編制,并在專章中提出對古樹名木的保護方案。

就地保護的優點是最大限度不破壞樹木的根系和生長環境,且能保持良好的景觀效應。不足之處在于道路建設完成且運營后,古樹的保護監測工作和養護責任較難落實,需要項目建設單位和古樹名木主管部門自覺承擔責任,相互監督檢查。

4.3 遷地保護

因國家、省級重點建設項目或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確需進行古樹名木遷移的,應依法申請遷移并制定技術方案。經相關部門和建設單位的研討,最終決定將涉及的樹木進行遷地保護。

古樹名木的遷移應遵循就近遷移、全冠移植原則。移植前應做好規劃,就近選取與其原址生境較為接近的地點,避免因生境變化過大影響其遷移適應性和成活率[5]。遷地保護的優點是可避免項目建成后對古樹名木造成的長期影響,缺點就是移植技術難度大,保護要求高,管護費用高,成活率難以保證。

5 龍川縣四都至青山湖旅游專用公路工程案例

5.1 工程概況

龍川縣四都至青山湖旅游專用公路工程位于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四都鎮與黎咀鎮之間,是河源市龍川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重大建設項目。工程起點位于黃石鎮稔坑水電站,終點抵達楓樹壩調撥站,總體呈南北走向,路線全長29.140km。全線按30km/h 的速度雙向二車道三級公路標準進行建設,路面行車道寬采用6.5m,橋梁、路基寬8.5m。

5.2 項目區域概況

由于工程建設不可避免涉及永久占用龍川縣龍潭縣級濕地公園,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生態影響》(HJ 19—2022)技術規范,該項目生態影響評價范圍面積為153.57hm2,在此范圍內調查共發現一級古樹重陽木2 株,2 株古樹均位于龍川縣黎咀鎮石東村委會小疇水口,鄰近東江水體;因其已有千年樹齡,當地人稱之為“千歲樹”。目前已對該古樹進行掛牌、設立圍欄以及安裝視頻監控。通過將古樹點位數據和工程線位數據進行疊加核對,2 株古樹均不在項目紅線范圍內。

5.3 古樹的保護措施

本工程整條線路的主體思想是基于現有道路進行新建和改擴建,在前期可研和設計階段已確保最佳建設方案路線對古樹名木進行避讓。根據現場踏勘,2 株一級古樹左側為東江水體;右側為4m 寬的現有硬底化道路,工程建設于現有道路基礎上進行改擴建,即古樹位于道路西側,道路東側是永久基本農田。由于兩株古樹樹齡已有千年,生長勢呈衰弱狀態,若采取遷地保護措施可能會造成古樹的死亡,因此在最大程度繞避古樹的前提下,采取就地保護措施。此外,為避免施工運營期間對古樹產生不利影響,本次施工只在該現有道路的右側進行施工,即維持硬底化道路現狀,預留出古樹樹冠垂直投影及邊緣外5m 范圍。

基于古樹已有掛牌、圍欄和視頻監控保護措施,本次提出的主要就地保護措施如下。

(1)施工前應制定古樹保護方案,用于指導后續施工建設。

(2)結合實際情況劃定不小于古樹樹冠垂直投影外5m 的保護范圍,依據《廣東省森林保護管理條例(2023 年修訂)》第八章古樹名木保護提及的條例內容為指導,規范施工作業。

(3)針對工程產生的各項污染物應嚴格處理后再排放,并落實相應防治措施。

(4)運營期根據《古樹名木生長與環境監測技術規程》(LY/T 2970—2018),對古樹生長因子(生長勢、樹高、胸徑等)、環境因子(土壤指標等)進行連續監測,通過建立古樹生態監測指標體系,從而論證古樹的健康情況,進而及時提出相應的處理與保護建議。

6 結語

本文對公路建設項目可能對古樹名木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合實例分析了切實可行的生態保護措施。經綜合分析論證,龍川縣四都至青山湖旅游專用公路工程對沿線涉及龍潭縣級濕地公園范圍內的古樹采取了就地保護措施,并維持原硬底化道路現狀,預留出古樹樹冠垂直投影及邊緣外5m 范圍,同時加強對古樹現有的圍欄、視頻監控以及配套的電線進行保護,通過設立警示標牌或標語和制定古樹保護方案以最大限度降低或減緩工程建設對古樹的影響,可為其他同類道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供借鑒經驗。

猜你喜歡
龍川縣古樹名保護措施
城市道路施工中地下管線保護措施
沅江懷化段漁業資源增殖保護措施
貴州特色古樹名木分布示意圖
地面氣象觀測場防雷保護措施分析
保護好古樹名木亦是文化傳承
遙感技術廣東龍川縣地質災害調查的應用
近期原創作品
古樹名木保護立法的實踐
近50年龍川縣日照時數的變化特征
高山茶園如何做好防凍保護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