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科大概念的逆向教學設計

2024-04-30 17:20段菁華
中學語文·教師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學科大概念逆向設計

段菁華

摘 要 核心素養的落實需要以核心素養為指引,提煉各個學科的大概念,充分挖掘各個學科在核心素養中的作用。威金斯和麥克泰格提出的“逆向設計”以結果為導向,先確定預期結果,再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設計學習體驗和教學,為學生提供理解大概念的框架?;诖?,以“逆向設計”的思路對《貓》進行教學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梳理文章思路”的學科大概念。

關鍵詞 學科大概念? 逆向設計? 評估證據? 現性任務

《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要“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1]。以大概念為核心設置課程、進行教學設計是落實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需要深入了解什么是大概念,同時充分思考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實踐學科大概念,提高課堂效率,幫助學生掌握大概念,促進學生的知識遷移和持續性理解。本文以《貓》為例,依據語文課程標準和統編教材資源,提煉學科大概念,運用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逆向設計理論展開課堂設計。

一、提煉學科大概念,明確內容優先次序

大概念的英文是“big idea”,其中的“big”不是“大”的意思,而是“核心”;“idea”不是“概念”的意思,而是“觀點、觀念”。因此也有人把“大概念”翻譯成“大觀念”“大理念”“大單元”等。關于學科大概念的研究和實踐受到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一線教師的關注,各國也將學科大概念應用于基礎教育課程當中。懷特海提出的“少而重要”[2]、賽澤提出的“少而精”[3],以及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提出的“更精要、更清晰、更高級”[4],成為各國選擇課程內容共同遵循的核心原則。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一書中將大概念比喻成一個配件——車轄,能夠將車輪固定在車軸上[5]。大概念能夠將零碎的知識點與關鍵思想聯系起來,有助于知識和技能的整合。那么,如何幫助一線教師在眾多知識和技能中選擇最重要的內容并用合適的順序展開教學呢?如何在一線課堂中應用學科大概念呢?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格圍繞學科大概念提出了一個確定有限次序的框架。這個框架由三個嵌套的橢圓組成,最大的橢圓外的空白區域表示該領域所有可能的內容;大橢圓的內容表示學生需要熟悉的知識;中間的橢圓表示學生需要掌握和完成的重要內容;最小的橢圓表示大概念和核心任務[6]。教師可充分運用這個框架來選擇最重要的知識和確定課程內容的優先順序。

當教師講解一門學科或者拿到教材時,所面對的知識、技能、資源是非常豐富的,這些知識、技能、資源可能會在單元或者課程中被考查,但是教師不可能全部講解。因此,教師需要篩選哪些是需要學生熟悉的知識,哪些是需要學生掌握和完成的重要內容。最后,教師需要確定這些內容中哪些是指向單元大概念和核心遷移任務的重點內容?;诖?,語文教師需要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具體篇目來確定語文學科大概念,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將零散的知識點與關鍵內容相聯系,使學生掌握核心內容和核心任務。

《貓》是統編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小說。課程標準對于第四學段(7-9年級)關于閱讀部分的目標和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7]。教材第五單元的單元導語對本單元課文的語文素養的描述是“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學會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在《貓》的課前預習部分,還進行了提示——“注意梳理文章的思路,特別是‘我思想、情感的前后變化”。因此,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資源,教師可以確定大概念為“梳理文章思路”,并對《貓》進行教學設計,幫助學生掌握大概念,學會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確定預期結果,梳理基本問題

在確定學科大概念之后,如何落實到教學當中,實現理論的轉化和實踐的結合呢?威金斯和麥克泰格在《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一書中提出了“逆向設計”的思路?!澳嫦蛟O計”分為三個階段:階段1,確定預期結果;階段2,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階段3,設計學習體驗和教學[8]。階段1需要教師考慮學生應該理解什么,什么樣的問題能夠促進學生知識的理解和遷移,再根據問題來構建理解框架。階段1的問題并不是隨意提出的、寬泛的,而是能夠指向一個特定的話題、問題或者研究領域的核心[9]。因此,根據逆向設計思路,教師需要在教學設計之前以結果為導向,圍繞大概念梳理基本問題,確定預期的結果。

《貓》的課前預習部分有兩則提示,課后習題部分設計了三道思考探究題和兩道積累拓展題。其中,預習部分的第一則提示是:“一個愛貓的家庭最終‘永不養貓,其間發生了什么事情?”思考探究第二題的提問是:“三只貓死后,‘我的三句話,‘我再向別處要一只來給你‘我家好久不養貓‘我家永不養貓,在文章結構上起什么作用?”積累拓展第一題要求品味列出的四個句子,并分析其表達效果。此外,我們還需注意文章的首句“我家養了好幾次貓”和尾句“自此,我家永不養貓”。

綜合以上預習提示、思考探究題、文章首尾句可以得出結論:想要理清文章思路,文章的這些句子是非常重要的,它包含了文章當中人物、時間、地點、環境描寫等基本要素,以及其他重要信息。

第一,首尾句、過渡句、議論句能夠讓小說的結構更加完整、具有層次感。因此在解讀小說類的文章時應首先關注它們,然后提取關鍵信息。通過《貓》的首句、尾句、過渡句,我們可以得知作者家養過三次貓,從最開始喜歡養貓,到好久不養貓,最后永不養貓。

第二,思考探究第二題提問的三句話在小說中暗含了有關描述對象的轉換、時空的轉換、作者及家人的情感轉換的內容。

第三,積累拓展第一題列出的四個語句,第一句是對第一只貓的外貌特征描寫;第二句是第二只貓亡失以后對家人心情的描寫;第三句是我打了第三只貓之后,對它逃到了鄰居家的屋脊上的行為的猜測;第四句是我發現芙蓉鳥死亡背后的真相時我的內心獨白。這四句話也是引導學生在文章中關注三只貓的外貌描述、它們身上發生的事、“我”以及家人對它們的情感態度等。

另外,思考探究第一題要求學生在表格中摘錄或者概括文中三只貓的來歷、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結局。填寫表格是梳理文章內容的常見方法之一。借助表格,我們可以發現文章中的描述對象是關鍵要素,然后通過尋找這些要素的不同點,在對比中分析出不同的描述對象所經歷的事情以及家人的態度,能夠梳理文章內容,明晰文章的中心思想。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材資源,教師在確定《貓》的學科大概念是“梳理文章思路”之后,圍繞學科大概念可以確定以下基本問題。

1.通過首句、尾句、過渡句等關鍵語句提取關鍵信息。

2.關注小說中的人物、時間、地點、環境描寫以及時空和描述對象的轉換。

3.以某人或者某物為基準,通過圖表區分主次并呈現人物關系、觀念、行為等,梳理文章的思路。

三、提供評估證據,設計學習活動

“逆向設計”的階段2是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在階段2中,教師應該思考怎樣評估學生是否掌握了基本問題,哪些證據能夠證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10]。這里的評估并不僅僅是指在階段性測試中得到的分數或者課堂快問快答中的迅速反饋,因為學生在測試中獲得的分數并不能代表學生對于基本問題和學科大概念的掌握;學生的快速反饋也不能代表學生對于學科大概念的理解。因此,學生如果想要證明自己已經完成了這三個基本問題,需要提供以下相關證據。

1.學生能夠找出《貓》的首句、尾句、過渡句等關鍵語句。

2.學生能夠圈點勾畫《貓》中的時間、地點、主要人物、環境描寫等,關注描寫對象以及描寫時空的轉換,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三只貓的特征、來歷、地位以及結局。

3.學生能夠獨立創建表格梳理文章寫作思路。

4.學生能夠依據所創建的表格對《貓》的中心思想進行探討。

圍繞學科大概念、基本問題和評估證據,教師就能設計出表現性任務和學習活動。具體如下:

《奇妙的朋友》是一檔原創電視節目,獨創性地將視角對準大自然和動物們,講述人與動物怎樣相處,重點聚焦動物和人類交流。節目組收到了鄭振鐸的文章《貓》,按照導演的要求,需要完成以下任務。

1.撰寫《尋貓啟示》,要求寫出第二只貓的外形特征、丟失的大概時間、地點以及失主一家人的心情。

2.請梳理文章寫作思路,以“我”的視角撰寫微電影的腳本,要求以時間為線,重點記敘“我”和第三只貓的故事。

3.請以第三只貓的角度,撰寫自我辯護詞進行辯白。

4.請為拍攝的微電影撰寫一份電影宣傳語,要求自選角度對主題進行探討。

5.請為微電影制作一份電影宣傳海報。

圍繞上述五個任務,教師可以設計思考、討論、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并形成可見的成果,為下一步依據目標和評估證據奠定基礎。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梳理文章思路”大概念之后,還可以將其運用到《故鄉》的閱讀當中。例如,從文中主要人物閏土和“豆腐西施”楊二嫂的語言、動作、神態、對“我”的態度以及變化出發,梳理文章的思路。同樣,“梳理文章思路”這個大概念也可以運用在《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范進中舉》等文章當中。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4.

[2]Alfred North Whitehead. The Aims of Education and Other Essays[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29:1-2.

[3]Theodore R. Sizer. Horaces Compromise: The Dilemma of the American High School[M],Boston:Houghton Mifflin,1984:113-115.

[4]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 Fewer,clearer,higher:Moving forwards with consistent,rigorous standards for all students[Z].Seattle :Washington DC,2010:1-11.

[5][6][8][9][10][美]格蘭特·威金斯、杰伊·麥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第二版)[M],閆寒冰、宋雪蓮、賴 平,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72、18-19、122、19.

[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5.

猜你喜歡
學科大概念逆向設計
立足學科大概念 發展學生好素養
指向核心素養的數學教科書習題研究
建設項目化學校:項目學習走向常態化的范式選擇
基于“學科大概念”理念的 高中信息技術PBL實踐研究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導向的大概念單元教學探討
基于“大概念”視角理解核心素養培育
氣缸蓋的三維掃描及逆向設計
基于OBE的逆向設計環境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核心置換
基于逆向工程的農用電動汽車殼體造型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