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益新圖景

2024-04-30 06:17馮驛馭劉露李云霄
當代黨員 2024年8期
關鍵詞:黃精衛生院研學

馮驛馭 劉露 李云霄

3月,迎著暖陽,我們從重慶中心城區出發,乘動車組列車穿越渝東南的丘陵,沿途山坡上花兒盛開,樹發新芽,大地染上翠綠,處處洋溢著春的氣息。

進入位于武陵山區腹地的石柱土家族自治縣,遙遙望見,被春耕的農田與郁郁蒼蒼的樹林簇擁著的中益鄉,各類別具特色的設施坐落其中,其中許多是我們以前來時未曾見過的,真是好一幅美麗的鄉村春景。

2019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石柱縣中益鄉的學校、農村,實地了解脫貧攻堅工作情況。他強調,幸福是奮斗出來的。黨的政策對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黨的各項惠民政策要落實好,鄉親們要一起奮斗,努力向前奔跑,爭取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追隨總書記的足跡,我們再次前往中益鄉,與當地干部群眾嘮家常、話發展,領略中益新圖景。

讓孩子有一個幸??鞓返耐?/p>

3月5日,來到中益鄉小學的泥塑教室,一只陳列架上的泥塑小刺猬吸引了我們的目光。

這只小刺猬,是2023年老撾人民革命黨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通倫率老撾代表團在重慶訪問考察時,在中益鄉小學泥塑教室與小學生們一道完成的作品,也是中益鄉小學發生可喜變化的見證者。

在小刺猬面前,幾名小學生正在專心地揉泥、雕刻,六年級學生趙正豪便是其中之一。只見他先捏好一個圓球,又拿來刷子、刻刀調整細節,干得有模有樣。

2019年4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到中益鄉小學視察時,正在讀一年級的趙正豪和同學們一道涌向這位特殊的遠方來客。

“習爺爺很慈祥,他的手很溫暖?!壁w正豪回憶,當時習近平總書記拉著他的手,親切地同學校師生交談,那是他最難忘的回憶。

這幾年,中益鄉小學把“要保證孩子上學受教育,有一個幸??鞓返耐辍弊鳛檗k學理念,多措并舉為學生創造幸??鞓?。其中,為了讓學生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中益鄉小學打造了泥塑教室、科學教室等,開設了不少興趣課程。

下課鈴響,下一節課是英語課,趙正豪帶領我們回到他的班級教室。只見這間寬敞明亮的教室里,移動電子白板、“AI互動空間”等多媒體教學設備一應俱全,鄉村學校的課堂也能感受到“科技范兒”。

不僅是硬件設施發生嬗變,中益鄉小學還有了一支更專業的教師隊伍。

何丹是這個班級的班主任,于2020年到中益鄉小學任教,成為學校第一名專職英語教師。

“如今來自重慶各地的年輕教師已經成為中益鄉小學的‘生力軍,帶來了全新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焙蔚そ榻B,目前,中益鄉小學在教學中更注重道德教育、說服教育,讓學生能夠更健康快樂地學習知識、茁壯成長。

上課鈴響起,師生開始專心上課,我們穿過雨后的塑膠操場,來到學校食堂。

2019年視察中益鄉小學時,習近平總書記曾來到這里,查看學生用餐情況。

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到來那天的情景,曾分管食堂事務的教師秦建國非常激動:“總書記仔細查看了食堂的餐廳、蔬菜室、干貨室等,了解學生餐費補貼和食品安全衛生情況,非常關心學生能否在學校吃得好、吃得安全?!?/p>

秦建國將于今年退休,20世紀80年代,他也是中益鄉小學的學生。新中國成立前,中益鄉小學位于現址背后山坡上的一座古廟里,被當地人稱為“廟里的學?!?。那時候,進出學校沒有公路,只有用石頭壘成的階梯。

“那時,學生吃飯都是端著碗,找空地站著,吃‘洋芋坨坨?!鼻亟▏貞?。

后來,原校址教學樓多次發生安全事故,當地不得不另擇地址新建學校。

21世紀初,如今的中益鄉小學落成,當時只有一座教學樓和一個小小的一層食堂。

2019年以來,中益鄉小學新建了一座綜合樓、一座宿舍樓,還在原食堂基礎上新建了一層帶有桌椅的就餐區,食堂可同時容納就餐人數從40多人提升至180多人。

“近年來,學校還提高了學生營養午餐補貼水平,根據季節制訂營養食譜,向學生提供營養可口、搭配合理的午餐?!敝幸驵l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牟小洋說。

“現在食堂的飯菜可好吃啦,我最喜歡吃土豆片和蘿卜燉牛肉?!睂W生譚佳欣說。5年前,她還是個內向害羞的一年級女生,現在已經可以大方地和他人交流了。今年6月,她將從中益鄉小學畢業進入初中。說起未來,她滿懷希望:“但愿能在縣城的中學學習!”

黃精華麗轉身走出國門

“有人給我發短信說,‘王支書,我們村掙到美金啦!”

3月6日清晨,剛到中益鄉華溪村,我們就聽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王祥生欣喜地提起,村里這兩年開發的黃精產品賣到了美國。

當我們拿出紙、筆、相機,正要就“中益黃精的華麗轉身”進行采訪時,王祥生卻賣了個關子,建議我們先去看看“初心小院”。

走進綿綿春雨,踏著剛冒出青苔的石板路,穿過竹子、木材制成的拱門,我們來到華溪村老黨員馬培清的家——中益鄉華溪村“初心小院”。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益鄉華溪村時,正是在這座小院,同當地村民代表、基層干部等圍坐在一起,共話脫貧攻堅,鼓勵鄉親們爭取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回憶起那一天的情景,今年已91歲高齡的馬培清仍非常激動:“我們家永遠都要念著共產黨的好?!?/p>

2014年,馬培清的兩個兒子都因病致貧。大兒子陳福明雖然失去大部分勞動能力,但在各項政策的扶持下,養起肉牛,干起公益性崗位工作,2015年順利脫貧;但是小兒子陳朋的情況卻非常棘手。

陳朋原本在外務工,后因病身體欠佳,加之孩子開始讀小學,就回到了老家。在村里,陳朋只是偶爾打打零工補貼家用,大多數時候都在喝酒,醉醺醺地過日子。

后來,在家人和當地黨員干部的勸導下,陳朋開始嘗試種辣椒。在這個過程中,他初嘗勞動脫貧的喜悅。

不久后,中益鄉把黃精作為主導產業,陳朋就把自家的6畝地流轉給村集體經濟組織種黃精,并負責在黃精基地進行除草、剪枝等日常管護工作。2023年,陳朋一家因黃精產業分紅得到了3.6萬元,加之經營“初心小院”內的書店、茶館等,總收入超過10萬元。

“我現在是離不開黃精了?!标惻笮χf。

陳朋與黃精的故事,就是華溪村黃精產業華麗轉身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2019年到2023年,華溪村黃精種植面積從不到200畝發展到超過700畝,黃精產業帶來的村集體經濟收益達198萬元。

但是,若只是種黃精,如何發展出特色產業?如何能將大山里的中藥材賣到大洋彼岸?

王祥生說,“村里延伸黃精產業鏈條是關鍵”。

隨后,我們沿著蜿蜒的山路再出發,看到剛喝飽雨水的水田倒映著藍天,一座淡黃色的建筑映入眼簾。

這是華溪村的另一側,中益鄉與引進企業合作開辦的中益鄉黃精面條加工廠就在這里。戴著發套、鞋套走進生產車間,空氣里飄散著面粉和黃精混合的香氣。

車間里,工人張安瓊正在如幕簾般的掛面背后操作機器,將面條烘干。一個小時后,這些面條就可以進行包裝,銷往市場。

“我們20多位本地村民在此務工,都是脫貧戶或監測戶,流水線每天能產出面條100多公斤呢!”張安瓊自信地介紹。

2021年以前,張安瓊在重慶中心城區、廣東等地務工,都是從事食品加工工作。2021年,張安瓊因家中老人生病需要照顧,便返回家鄉。彼時,恰逢中益黃精面條加工廠開始營業,就過來上班。由于上崗前有技術培訓,此前又從事過相關行業,張安瓊很快成為一名“熟手”。

“現在收入還不錯,主要是能就近工作,方便照顧老人?!睆埌箔傉f。

不僅是在面條加工廠,張安瓊還去村里新開的“黃精食府”兼職當服務員等,打了多份工。2023年4月,在華溪村集體經濟分紅大會上,張安瓊被村里評為“孝善為先、勞而不怨”先進個人。

考慮到直接銷售黃精的市場前景不夠長遠,中益鄉開始發展黃精產品加工產業,開發了黃精面條、黃精桃片、黃精飲料等8類黃精產品,其中黃精面條在市場上最受歡迎。

“黃精面條既有中華傳統特色,又產自在中國脫貧攻堅實踐中有著代表性意義的中益鄉,現在已經銷往海外?!奔庸S負責人郭騏瑞說。

2022年9月,540箱、重約8100公斤的中益黃精面條首次走出國門,銷往新加坡、南非等地。近年來,中益黃精面條市場已拓展至北美。

“根據發展規劃,今年我們會進一步加大黃精加工產品的出口力度?!惫U瑞說。

離開加工廠時,正值傍晚,暮色中,華溪村炊煙繚繞。誰曾想,在武陵山腹地,脫貧群眾種出的黃精,經脫貧群眾加工后,居然走出了國門,為當地賺來了美金。從產業薄弱到探索發展再到提質提速,中益鄉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努力向前奔跑,跑出了一個產業有發展、群眾有希望的光明未來。

“醫療服務很好”

此次再訪中益鄉,我們注意到,許多脫貧群眾的“貧”源于“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曾是困擾當地群眾多年的難題。

2018年數據顯示,當時中益鄉的貧困群眾中,因病致貧占比超過40%。如今,防止因病返貧,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是中益鄉奔跑向美好未來的重中之重。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益鄉時,對當地醫療衛生條件格外關注??倳浽鴣淼揭虿》地毜拇迕褡T登周家中,從屋外看到屋內,詳察細問,殷殷囑咐。

3月7日這天正是中益鄉“趕場”的日子,早上8點,集鎮上就熱鬧起來了。在趕場的人群里,我們尋到了前來趕場、順便到中益鄉衛生院檢查身體的譚登周。

2014年,譚登周一家被確定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6年脫貧;2018年,譚登周干農活時不慎摔下河,由此落下病根,后因病返貧;2019年,譚登周一家依托生態護林員公益性崗位收入、醫保政策兜底保障等順利脫貧。

如今,譚登周說話有些困難,但他仍堅持著說:“這些年來,我歲數大了,行動不便,但有什么頭疼腦熱,只要打個電話,衛生院的醫生就會馬上送藥上門,還會定期來關心我的身體狀況。我這個人不善表達,但我想說我們中益鄉的醫療很‘可以?!?/p>

跟隨譚登周,我們來到中益鄉衛生院。衛生院黨支部書記、院長肖智平告訴我們,近年來,衛生院的設施設備不斷完善,先后添置了移動數字化X光機、彩超機、120急救車等醫療設備,整體診療水平不斷提高。

“群眾會用實際行動表達他們對衛生院是否信任?!毙ぶ瞧秸f。我們來到衛生院這天上午,就在住院病房遇見了華溪村村民冉茂淑,她在街上行走時不慎摔倒,導致鼻骨骨折,當時立即被送到衛生院。醫護人員對其鼻骨進行了石膏固定,穩定住了傷勢,接下來她只要在衛生院住院治療幾天,即可出院。

過去,中益鄉沒有能力收治此類傷者,必須立即送往縣城醫院。如今,衛生院醫療技術不斷發展,可以收治的住院人數就是最好的力證——2021年,中益鄉衛生院累計診療病人6000余人次,累計住院700余人次;2023年,中益鄉衛生院累計診療病人1.2萬余人次,累計住院1800余人次。

過了一會兒,我們見到,譚登周從馬清醫生的辦公室離開,醫生給他開了幾副藥,囑咐他回家注意保暖,按時吃藥,譚大叔看起來安心不少。

馬清不僅是衛生院的醫生,還是中益鄉多個村民小組的簽約“家庭醫生”。她會定期和團隊一道下鄉巡診,開展入戶隨訪。

“2019年以來,家庭醫生入戶隨訪頻率從每季度開展一次調整為每月一次,到農戶家中為他們緩解簡單病痛,將服務開展得更實在?!瘪R清說。

當天下午從衛生院離開時,我們在大廳里,見到幾位村民正坐在一起交談。

華溪村村民向世蘭聽說我們想了解中益鄉衛生院的情況時,她臉上洋溢著笑容,說的第一句就是:“我們這兒的醫療條件很好??!”

向世蘭已71歲,近年來患上了高血壓。來衛生院體檢一次,醫護人員就記住了她,會定期給向世蘭打電話請她過來量血壓、檢查身體。

陪同向世蘭來的是她丈夫況太壽。讓況大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去年冬季,他因感冒到衛生院拿藥時,醫生不僅直接在辦公室照顧他吃藥,中途自己需要去衛生間時,醫生竟全程攙扶陪同,最后還送自己離開?!斑@里的醫護人員服務很好!”況太壽說。

中益鄉醫療衛生條件之變,也折射出當地群眾健康意識之變。我們了解到,2019年,全鄉共有200余位老人到衛生院進行體檢,且絕大多數都是被勸來的。2023年,共有700余位老人主動到衛生院體檢。如今,群眾不愁子女上學,不愁吃穿看病,便開始關注起了自身健康,這何嘗不是令人欣慰的喜事呢?

研學經濟“跑”起來

我們在中益鄉蹲點采訪的這些天里,除了春天的陽光與鮮花,還有一道別樣的風景陪伴著我們。

這道風景,就是來自大山之外,懷著好奇與喜悅,到中益鄉研學的游客們。他們有的是鄉村振興一線的黨員干部,有的是即將進入社會的大學生,還有的是正在讀小學的孩童。

如今,研學游已是中益鄉產業發展的又一股春風。這股春風從何而來,又將吹向何方?為此,我們來到位于中益鄉坪壩村的石柱土家族自治縣益起奔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這里同時也是中益鄉研學中心,研學團隊的中益鄉之旅大多從此出發。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中益鄉后,中益鄉便有了“努力向前奔跑”的精氣神,鄉村風貌再次發生巨變。中益鄉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動人故事,蘊含著深厚的思想價值,越來越多的人對這座在武陵山腹地的鄉鎮倍感向往。

游客的到來,讓中益鄉旅游產業火熱起來。然而,細想之下,周邊橋頭、黃水等鄉鎮都有極具特色的自然景觀,中益鄉要把農文旅融合發展好,就必須發揮自身優勢,利用好思政研學資源,走集約發展的新路子。

“2019年以來,中益鄉7個村集體聯合成立了益起奔跑有限公司,致力于把鄉村資源運用好、管理好、發揮好,探索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共富機制?!逼簤未妩h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益起奔跑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成勇介紹。

中益鄉研學游的主要場地有哪些?劉成勇笑著說:“其實,你們去過的‘初心小院、黃精面條加工廠都是研學基地?!?/p>

中益鄉脫貧攻堅的產業實踐,其實就是講述中益故事的最佳素材。近年來,中益鄉推動全鄉脫貧資產轉化為研學課堂,奮斗故事轉化為研學課程,產業基地轉化為研學實踐場地,實現了脫貧攻堅“大戰場”向思政研學“主陣地”的轉變。

在劉成勇的引導下,我們來到了坪壩村的黃連種植基地,這里也是中益鄉研學游景點之一。在基地里,本土研學講師馬勤文正向一群穿著校服的小學生介紹黃連的生長習性、種植方法等,一會兒還要帶著他們到地里體驗除草,到烘焙房感受古法烘焙黃連的魅力。

馬勤文是村里的黃連種植帶頭人。過去,他認為自己就是個普通農民,不會講課,劉成勇就鼓勵他邊給游客講課、示范,邊學習相關知識。2023年,馬勤文已為7個研學團體現場講解,越來越得心應手。

“近年來,中益鄉發展了7名黨員擔任‘金牌講解員,6家經營業主、12名本地年輕人、8名村民成為本土研學教師,研學經濟讓中益鄉干部群眾有了新身份?!眲⒊捎陆榻B。

2018年到2023年,中益鄉研學中心游客接待量從每年0.8萬人次上升到每年20萬人次,2022年,益起奔跑有限公司給中益鄉7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按股份分紅54.04萬元,2023年分紅94.25萬元。目前,有18家單位與中益鄉簽訂黨性教育合作培訓協議,12家研學機構簽訂地接研學協議,全鄉有134家農家樂因研學經濟直接受益。

這天傍晚,雨后初晴,天空中的云朵染上了夕陽的酒紅色?;氐窖袑W中心門口,一輛大巴車停在路旁,一群游客正在登車準備返程。

“中益鄉是個環境優美、發展迅速的山區鄉鎮。它的發展故事,為我們做好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許多值得學習的經驗。這趟旅程收獲滿滿,回去干事業也更有動力了?!眮碜郧瓍^的25歲游客陸青杰說。

3月8日,結束采訪即將返程時,我們遇見了建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譚操,他正帶著幾個村民前往鄉政府。原來,中益鄉2024“感恩奔跑”半程馬拉松賽將在4月21日舉行,作為益起奔跑有限公司的總經理以及健身愛好者,譚操正準備趕去籌備相關事宜。

“去年,我們首次舉辦了‘感恩奔跑馬拉松活動,大家參與比賽和志愿服務的興致很高?!弊T操說,“今年,我們中益鄉干部群眾還要繼續‘感恩奔跑!”

猜你喜歡
黃精衛生院研學
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學是最美的相遇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inoleic Acid in Polygonati Rhizoma
黃精、滇黃精、多花黃精物候期差異化研究
把研學從省內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國外
研學之旅
衛生院切莫孤軍作戰
警惕衛生院拖醫改“后腿”
黃精新鮮藥材的化學成分
衛生院重新吃上“大鍋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