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實用 優化實踐

2024-04-30 20:51江蘇南京市六合區廣益小學210000蔣芃芃
小學教學參考 2024年7期
關鍵詞:交流學習實用性課文

江蘇南京市六合區廣益小學(210000) 蔣芃芃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體現“實用性”的特點,指向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與提升?!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語文新課標”)在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教學提示”中指出:“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表達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發現和感受……引導學生提高語言理解與運用能力,逐步增強語言表達的準確性、規范性?!笨梢哉f,“實用性”是該學習任務群的核心。這一學習任務群以真實的生活實踐為基礎,在真實的生活化情境中開展閱讀與交流系列學習活動,讓學生用語文表達生活、服務生活、交流情感。這是我們貫徹落實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理念的核心目標和應然旨歸。

一、統整資源,提煉主題

根據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特點和內容,教師要善于對文本資源、生活資源、學生經驗等方面進行統整、提煉,確立大至全學段、小至一個課時的學習主題,讓學生在實實在在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習得方法、獲得能力、提高素養。下面以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教學進行說明。

(一)大單元視角

統編語文教材以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織單元。教學時,教師要從大單元的視角去梳理、整合單元內的教學資源,讓每一節語文課不是孤立的、碎片化的,而是以結構化的形式助推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與提升。

何謂大單元設計?崔允漷教授解釋為“是基于學生立場、對學生圍繞某一單元開展的完整學習過程所做的專業設計。從期望學生‘學會什么’出發,逆向設計‘學生何以學會’的過程”。例如,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紅色革命文化單元,選編的課文包含革命歷程、革命事件、革命先輩、革命精神等元素。教學時,根據語文新課標對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提出的“通過傾聽、閱讀、觀察,獲取、整合有價值的信息,根據具體交際情境和交流對象,清楚得體表達”以及“學習革命英雄和勞動模范的事跡,嘗試用多種媒介方式記錄、展示、講述他們的故事,表達自己的崇敬之情”的要求,教師可提煉出以“體悟場面描寫”為主線的“重溫革命歲月,銘記歷史聲音;感悟革命文化,記寫多彩活動”學習主題,讓學生基于《七律·長征》《菩薩蠻·大柏地》以及《語文園地》“日積月累”中的名句理解等,誦讀課文再現歷史,生動地講述馬寶玉等五壯士、郝副營長、邱少云的英雄事跡,感受和表達崇敬之情;結合《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等課文中點面結合的寫法,學習寫好活動的過程……這樣,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實踐情境中開展語文探究活動,獲得心靈浸潤和語文能力的發展。

(二)生活化意識

學生是學習、思考、探究的主體,學生的生活是開展各種教育教學活動的真實平臺。在進行學習任務群主題設計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認知實際,從他們認知的最近發展區出發,開展循序漸進的語文實踐活動。

例如,在教學《開國大典》時,很多學生對這樣的慶典并不能感同身受,人民群眾的激動和興奮之情并不能完全傳遞給他們。因此,在進行“體會開國大典熱烈、莊重的氣氛,學習點面結合的表達方法”這一子任務的學習之前,教師要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讓他們調動已有的閱讀經驗和生活經驗,走進那段振奮人心的歷史,與文中的人們、作者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閱讀過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梅蘭芳蓄須》等課文,讓他們感受到一直被欺壓的中國人民終于可以挺直身子當家做主的興奮與自豪;結合當前人民當家做主、國家富強的各項成就,讓他們感受到獨立、民主、自強的重要……這樣,學生在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的作用下,能更好地理解和體會課文所描寫的場面。

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圍繞“課文寫了哪幾個場面,連起來簡要說說開國大典的過程”這一課后練習,創設真實的任務驅動情境:“同學們,學校馬上就要舉行國慶聯歡會了。我們班打算排演《開國大典》課本劇,將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瞬間呈現給全校師生。你們覺得這個課本劇分成幾幕來演出比較合適?每一幕主要展現什么內容?”這樣,讓遙遠的歷史融入學生當下的生活,在生活化的任務驅動中,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的教學目標得到落實。

二、聚焦素養,設計任務

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旨在提高學生整合信息、表達信息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緊緊圍繞單元主題設計核心任務和具體的子任務,讓學生在循序漸進地理解、感悟、交流、表達中,發展整合信息、表達信息的能力。下面以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教學進行說明。

(一)設計主任務

以課時為單位的語文教學,不能因為時空的分割而讓單元主題教學變得支離破碎。讓每一節課都在大主題的統領下,以主任務的形式實現階段性的認知和能力提升,是語文課時教學思考和設計的方向。

例如,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圍繞“有目的地閱讀”這一學習策略,分別安排了《竹節人》(記人敘事類)、《宇宙生命之謎》(科技說明文)、《故宮博物院》(參觀訪問記)三篇不同文體的文本,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習得“有目的地閱讀”的策略,進行有針對性的信息整合、信息表達。在進行單元教學目標制訂時,教師要圍繞“有目的地閱讀和整合、表達信息”這一主題,進行課時主任務的設計。根據教材編者的閱讀提示,《竹節人》以感知有目的的閱讀為主任務,《宇宙生命之謎》是帶著問題嘗試進行有目的的閱讀,《故宮博物院》則是帶著“畫一日游路線圖”和“講解景點”的任務獨立進行有目的的閱讀實踐。這樣,明確了單元主題下的每一篇課文的教學主任務,并梳理出各具體任務之間循序漸進的聯系,每一課時的教學任務就能得到統整,做到前后關聯、相輔相成。

(二)子任務分解

對課時主任務進行分解,設計子任務,是為學生搭建閱讀策略支架,引導他們從認知的最近發展區出發,運用已有的閱讀經驗去探究。這樣能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語言經驗,提高學生的有效溝通能力。

例如,在教學《竹節人》一課時,教師圍繞課后練習中的“寫玩具制作指南”這一主任務,設計如下子任務:①課文哪些段落介紹了竹節人的制作方法?找出來仔細讀一讀,并提取出關鍵步驟。②如果一個人玩竹節人,會怎么玩?兩個人一起玩呢?③為了寫清楚竹節人制作的方法和玩的方法,你打算采用什么樣的形式來記錄、分享制作和玩的方法?

對《宇宙生命之謎》一課的“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這一探究主任務,教師可將其分解成如下子任務:①快速閱讀課文,用提取關鍵詞的方式,編寫課文的寫作提綱。②科學家們判斷一個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的依據是什么?③火星能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嗎?結合課文內容和其他相關資料,說說你的看法。

三、創設情境,開展活動

引導學生根據具體交際情境和交流對象進行清楚得體的表達,是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實用性特征的典型體現,也是語文課程實踐性的重要體現。在閱讀課堂上,教師應讓學生置身于生活化情境和實踐性情境中,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求知欲,提高他們參與課堂探究的熱情,發展他們學習語文、運用語文服務生活的能力。

(一)生活化情境

語文離不開生活。以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為基礎,以貼近學生需要的實踐活動為主線,以符合學生認知和能力發展的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帶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為載體,讓學生在具體、熟悉的生活化情境中進行語文學習,歷練語文能力,發展核心素養,是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設計的出發點和歸宿。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性,彰顯情境的生活性,注重引導學生在體驗、感悟中經歷學習的過程,才能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語文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特點,提高他們整合理信息、表達信息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夏天里的成長》一課時,教師可借助圖片、視頻等直觀可感的形式,再現生活中瓜藤、竹筍、花苞等的成長過程,讓學生在圖文對照閱讀中感受“迅速”的特點,在復述、想象、續寫中再現這些生活現象。這樣,學生就能在直觀的感受、體驗中認識自然之美、語言之美,積累生活化的語言,學會圍繞中心意思進行表達的方法。

(二)任務型情境

基于文本內容創設實用的、指向問題解決的任務型情境,能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語言文字,在任務驅動下主動展開學習、實踐,開展積極的探究、交流活動,從而不斷提高他們準確、規范地表達生活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統編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時,教師以“體會藝術之美”為主題,設計了“我看拿手好戲”“我贊拿手好戲”“我說我的拿手好戲”三大實踐任務,引導學生閱讀《文言文二則》《月光曲》《京劇趣談》三篇課文,進行實踐探究。首先,讓學生通過閱讀,發現、概括課文講述的拿手好戲,借助復述、表演、編小報等方式向他人介紹伯牙、牧童、貝多芬的拿手好戲,以及京劇的虛擬道具藝術和亮相藝術;其次,讓學生對這些拿手好戲進行欣賞、點評;最后,引導學生遷移課文的表達方式,嘗試具體地講述自己的拿手好戲,實現本單元的教學目標。

四、評價促進,完善構建

(一)落實“教—學—評”一致性

在進行實用性閱讀與交流任務群學習效果評價時,教師要注重學生在閱讀、交流過程中的語言運用,始終圍繞課堂學習目標進行多元化的評價,以達到“教—學—評”一致性的要求。

例如,在評價學生根據《竹節人》一文內容編寫的“寫玩具制作指南”這一任務時,教師可采用星級評價的方式,圍繞教學目標“有目的地閱讀和整合信息、表達信息”,引導學生展開自評和互評。如從指南的內容是否清楚、具體、有條理,形式是否受人歡迎,有沒有采用之前學到的《風向袋的制作》等文本所介紹的形式和方法,是否運用課文中富有新鮮感和表現力的句子,等等。這樣對自我學習的效能進行反思,促進學生對課文信息的整合和表達的再思考。

(二)彰顯評價的促進功能

評價的意義在于促進,而不是簡單的肯定或否定。在對學生進行實用性閱讀與交流的能力評價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表達的目的、對象、情境三方面去反思,想想自己是否做到了內容明確、條理清楚、語言簡潔明了等,從而在冷靜的反思中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

例如,在教學《宇宙生命之謎》一文的過程中,很多學生借助思維導圖來梳理課文信息,但在設計思維導圖形狀、記錄相關信息時有不同的呈現方式:有的以輻射列舉的形式,將課文中關鍵的句子摘錄出來;有的基于星球分布圖繪制,并在各星球上標注關鍵詞;有的根據課文的中心句與內容的關系進行思維導圖的繪制……無論哪一種方式,筆者都看到了學生的用心思考、精心設計,他們對課文重點信息的梳理和整合能力有著不同程度的提升。因此,在評價時,筆者首先肯定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和深入探究精神,讓每個學生都意識到好的學習品質對學習的重要性;其次,讓學生介紹自己的思考過程,將思維可視化;最后,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修改、完善。

總之,積極落實實用性閱讀與交流學習任務群教學中學生語言運用素養的發展目標,有效提升學生運用語言文字表達信息、記錄生活、服務生活的能力,是每個語文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我們應根據語文新課標的精神,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交流學習實用性課文
醫學論文實用性的判斷
我校黨委書記柴林一行赴南京大學交流學習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交流學習
交流學習
醫學論文實用性的判斷
醫學論文實用性的判斷
背課文的小偷
醫學論文實用性的判斷
背課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