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路徑探析

2024-04-30 21:07陳雅玲姜海波王緒奎江蘇省耕地質量與農業環境保護站
江蘇農村經濟 2024年2期
關鍵詞:農田化肥耕地

郁 潔 陳雅玲 姜海波 王緒奎/江蘇省耕地質量與農業環境保護站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最根本的是保護好耕地。江蘇省高度重視耕地保護與質量建設工作,始終把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發展現代農業的戰略措施來抓,嚴格執行耕地保護制度,扎實推進耕地質量建設,有效提高全省耕地質量水平。

江蘇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工作措施成效

強化耕地保護制度落實。江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嚴格耕地保護的各項決策部署,切實把“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到耕地保護的全過程各環節。修訂《江蘇省土地管理條例》并于2021 年5月起施行,將耕地保護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出臺了《江蘇省設區市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為全省耕地保護工作開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履行情況考核有關要求,全力穩定主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

強化耕地質量建設。一是切實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是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關鍵舉措。目前全省按照“灌排設施配套、耕地質量優良、田間道路暢通、農田生態良好、生產方式先進”的要求,以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為方向,以“畝產1000 公斤糧食產能”為核心建設標準,建成高標準農田4600萬畝以上,有效提高了農田抗旱排澇能力,極大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二是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水平。近年來,全省每年建設耕地質量提升示范區30 個以上,開展酸化耕地治理10 萬畝以上。在糧田上重點推廣應用秸稈機械化還田與生物腐熟協同、養分平衡、糧綠輪作培肥等技術;在菜地上重點推廣應用有機肥替代化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在新增耕地上重點推廣應用障礙因子消減、貧瘠化土壤快速培肥、土壤鹽漬化脫鹽改良等技術,有效促進耕地質量提升、耕地產出能力提高。根據省級耕地質量監測結果,2022 年全省耕地土壤有機質、全氮、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分別較第二次土壤普查時(1982 年)提高了77.07%、59.05%、426.32%、25.64%,耕地土壤肥力水平穩步提升。土壤中微量元素除硼(中等)外,鋅、錳、鉬評價結果為較高,銅、鐵評價結果為高,整體肥力水平有效提高。三是顯著增強耕地產出能力。由于農田基礎設施改善、耕地質量建設穩步推進,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增強,糧食生產保持了穩定增長的態勢。

強化耕地安全利用。一是建立技術規范,加強源頭管控。2022 年開展擬開墾耕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和農用地重點地塊監測試點工作,2023 年印發《擬開墾為耕地的復墾土地及未利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技術指南(試行)》和《農用地重點地塊監測技術指南(試行)》,加強源頭管控。二是優化技術模式,加強過程管控。持續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推進區(示范基地)建設,發展作物重金屬高低積累品種快速鑒定的分子標記4項;獲得南粳9308、揚麥25 等20余份重金屬低積累糧食品種及夏紅2 號等低積累白菜品種;篩選和研發了一批性價比高、對稻麥同時有效的綠色土壤調理劑和修復產品,水稻籽粒的降鎘率可達70%,小麥籽粒降鎘率可達40%。三是全面落實安全利用措施,依法分類管控。對優先保護類耕地,按照《江蘇省優先保護類耕地保護措施清單(試行)》,積極推進相關保護措施落實;對安全利用類耕地,根據污染程度和上一年度農產品重金屬超標情況,分類分區分級擇優確定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安全利用技術措施;對嚴格管控類耕地,采取調整種植結構、生態休耕、劃定特定農產品嚴格管控區等措施,全面退出超標食用農產品生產。

強化農田生態環境修復。一是持續推進化肥農藥“雙減”。深入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加強化肥農藥使用強度監測,建立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和病蟲綠色防控示范區等,依托農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和專業化農業服務組織,加快轉變施肥方式,深入推進科學施肥,增加有機肥資源化利用;通過推進主要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開展綠色防控技術示范推廣、加強監測預警等措施,有效減少農藥使用量,提高農藥利用率。二是試點推進農藥化肥包裝物、農膜回收。江蘇從2020 年開始開展肥料、農藥包裝廢棄包裝物集中回收試點,推廣使用大包裝農藥化肥,推進廢棄包裝物有償回收工作,與供銷、環保等部門對接,及時落實廢棄包裝物集中統一處置,有效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促進農田生態環境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

加強江蘇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路徑思考

建設農業強省,需要進一步深化細化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政策措施,層層傳導壓實耕地保護責任,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

加強耕地數量保護。一要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加強耕地保護,必須牢固樹立紅線意識,堅定不移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嚴守資源安全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堅決杜絕無序擴張、粗放利用、低效開發,持續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大力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從源頭上減少各類建設占用耕地。落實好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保護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從根源上防止耕地“非糧化”。二要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坝谰没巨r田是耕地中的精華”,必須實行特殊保護;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及時劃為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和永久基本農田;加大建設投入力度,提高永久基本農田質量。三要規范耕地占補平衡。依法依規做好非農建設項目占用耕地會審和補充耕地質量評定,嚴把質量關,避免占多補少、占優補劣、占近補遠、占水田補旱地等現象發生。探索補充耕地后續質量建設與管護機制,讓新增補充耕地能夠切實服務農業生產。

加強耕地質量提升。一要摸清耕地質量家底。持續開展耕地質量監測評價,做好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摸清耕地質量家底,因土種植、因土改土,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二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地力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議建立高標準農田地力提升持續投入機制,在做好溝渠閘站路樹建設的同時,切實穩步提升耕地地力。三要加強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嚴格落實《江蘇省耕地質量保護條例》,樹立耕地保護“量質并重、建管協調、公共耕保、健康土壤”的理念,以治理耕地土壤質量問題為導向,以培育健康土壤為目標,重點聚焦“一塊田(高標準農田)、四類地(設施蔬菜地、鹽堿地、中低產地、新增補充耕地)”,建立耕地質量提升示范區,集成推廣高效實用技術,做到拓耕層、防退化、治污染、提等級、保產能。

加強農田生態環境修復。一要推進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持續開展畜禽糞便和秸稈等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夯實測土配方施肥基礎性工作,推廣精準高效施肥用藥新技術,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積極探索化肥農藥實名制購買定額制使用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的指導意見》,扎實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推動農業農村綠色發展。二要打好凈土保衛戰。深入貫徹落實《江蘇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把好新增耕地土壤質量關。明確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動態調整要求,穩慎推動安全利用類耕地轉變為優先保護類耕地。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突出精準、科學、實用,持續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三要合理開展生態休耕輪作。在秋冬季作物生產效益低、生態退化的區域,適時推行輪作換茬、休耕曬垡、休耕培肥等生態休耕輪作方式,既能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促進作物產量與品質提升,又能減少肥藥用量、優化農田生態環境,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p>

猜你喜歡
農田化肥耕地
自然資源部:加強黑土耕地保護
7月我國化肥進口量增加
我國將加快制定耕地保護法
達爾頓老伯的農田
保護耕地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新增200億元列入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支出
化肥農藥減量,怎么減?
化肥需求增長不均 有人歡喜有人憂
農田創意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