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吏干型狀元柴成務考述

2024-04-30 17:20李芳方
中國故事 2024年3期
關鍵詞:及第高麗狀元

李芳方

【導讀】柴成務出身于官宦儒學家庭,文才出眾,狀元及第,擁有卓越的行政能力。柴成務出任潭州茶場期間治績有聲;差遣地方治理黃河水災和安撫四川民變時,心系百姓,極力安撫民心;出使高麗,又智責高麗王,維護大宋國威,是一位典型的吏干型官員。

柴成務,字寶臣,曹州濟陰人,生于后唐長興四年(933年),乾德六年(968年)進士科狀元及第。進入官場后,他先是歷任峽州軍事推官、曹州觀察推官、單州觀察推官,升遷為京官后,又歷任大理寺丞、殿中侍御史、戶部郎中等官職,其最高官品為光祿少卿,從四品,后卒于景德元年(1004年),年七十一。柴成務在官場任事三十余年,既有地方為官的歷練,也有中央官府的任職經歷,官職因政績得到不斷升遷,是北宋時期吏干型狀元的典型代表。目前學術界尚未見有關柴成務的研究成果,可能與史料缺乏有關。本文基于柴成務的宋史傳和行狀等史料,詳細考察柴成務為政地方和中央的仕宦狀況,以此深化對吏干型官員的認識,為社會吏能人才的培養提供借鑒。

一、家世與入仕

柴成務出身于官宦世家,“其先平陽人,漢棘蒲侯之后也。世亂流寓,不常厥居。公之遠祖,占籍河朔;積德有后,宗派盛焉”,后“祖賡,因官曹南,遂家于濟陰郡。大王父綱,廬州別駕。王父允,隱居求志,藏器不耀,累贈太子右贊善大夫。祖妣劉氏,追封彭城縣太君”。濟陰郡又稱曹州,治所在定陶,為“東運之沖”,北宋時期,“輦運之官置之于曹,京東錢谷皆自濟至于曹,自曹至于京師,不過四五百里耳”,濟陰郡便利的水陸交通、重要的經濟地位以及靠近京城的地理位置,有利于柴氏家族的發展。柴成務的曾祖父柴綱曾任廬州別駕,祖父柴允不仕,其父柴自牧“舉進士乙科,應聘戎閫。晉末之亂,奉武行德。于河橋蹈危機,畫奇策。尊立漢室,底定中原”。柴自牧進士及第后,一開始在藩鎮幕府中任職。這反映了五代時期士子的困境:即使士子及第,也未授官,因而不得不奔向幕府為僚。從史料看,柴自牧在五代時期的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有文才,有謀略,在后晉與契丹的對壘中出謀劃策,并為后漢的建立立下功勞,但直到后周之時,才“始通閨籍,踐歷臺省,淹徊郎署,終兵部員外郎”。柴成務曾祖、父親的官職雖不顯赫,但“先大夫以文行首出,一上登進士科”,家庭的儒學氛圍濃厚,為柴成務狀元及第奠定了家學基礎。

柴成務“童幼,發言成章??偨侵?,出就外傅。橫經學問,迥如宿習;秉筆屬文,動偕作者”,可見其自小就表現出文學方面的才能,且志向于科舉之路。乾德六年(968年),“禮部員外郎知制誥王公祜,受詔典禮部,公即踴躍從賦”,“王公覽其文而奇之,擢冠多士”。柴成務文才突出,受到主考官王祜的賞識,得以狀元及第。

柴成務妻子為宗正少卿(從五品)趙齊之女,“公始娶趙氏,故宗正少卿齊之女”?!白谡渲?,掌皇九族、六親之屬籍,比別昭穆之序,紀親疏之列,并領崇玄署;少卿為之貳”,宗正寺屬于管理皇族事務的機構,其正副長官多與皇族人員打交道。從為官履歷來看,趙齊太平興國二年(977年)權大理少卿,三年為宗正丞,八年以監察御史為衛王府咨議,雍熙二年(985年)為楚王府咨議,雖官職不高,卻也在官場摸爬滾打了多年,擁有豐富的為官經歷。

綜上所述,柴成務出身于濟陰郡的官宦儒學家庭,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少年時即文才出眾,志向科舉之路。乾德六年(968年)王祜知貢舉,柴成務的文才受到王祜賞識,得以狀元及第。柴成務之妻為宗正少卿趙齊的女兒。柴成務在為官方面,很有可能受到父親柴自牧和岳父趙齊的培養,是一位有勇用謀的吏干型官員,后任職地方,表現出卓越的為政能力。

二、幕職州縣官改遷大理寺丞

柴成務狀元及第后,釋褐為峽州軍事推官,主要協助峽州長官處理政務,歷曹、單觀察推官后,柴成務得到友人的推薦,由幕職州縣官改為京官“大理寺丞,監潭州茶場”。宋代的監當官,“掌茶、鹽、酒稅場務征輸及冶鑄之事。諸州軍隨事置官,其征榷場務,歲有定額,歲終課其額之登耗以為舉刺。凡課利所入,日具數以申于州”。柴成務以京官大理寺丞差監潭州茶場,負責管理茶場事務,直接關系到朝廷財利收入,“管榷之利,頗致增羨”,若是政績突出,易受到統治者的重視,獲得升遷。柴成務在潭州茶場任上,“干蠱之譽,揚于王庭”, 政績頗為突出,故擢授太常丞,任峽路轉運副使,賜五品服。由之前的從六品擢為從五品上,差遣也由州一級的監潭州茶場,升遷為路一級的峽路轉運副使,“掌經度一路財賦,而察其登耗有無,以足上供及郡縣之費;歲行所部,檢察儲積,稽考賬籍,凡吏蠹民瘼,悉條以上達,及專舉刺官吏之事”,官職提升后,職事更為重要,地位更高。

三、臨時差遣,賑災撫民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五月,滑州韓村河決,“泛澶、濮、曹、濟諸州民田,壞居人廬舍,東南流至彭城界入于淮”。河決之處,朝廷征發民力進行治理,但是河堤一直未能修復,于是朝廷派遣使者巡視河堤舊址。柴成務與國子監丞趙孚、供奉官葛彥恭、殿直郭載一起被太宗委派巡察黃河大堤,他們“同覽堤之舊址,凡十州二十四縣,并勒所屬官司條析堤內民籍、稅數,議蠲賦徒民,興復遙堤利害以聞”,在這次巡察中,柴成務的才干得以進一步顯現。

淳化四年(993年),宋太宗下詔恢復給事中的封駁權,“命左諫議大夫魏庠,司封郎中、知制誥柴成務,同知給事中事。凡制敕有未便,宜準故事封駁以聞”。柴成務在知給事中期間,四川爆發王小波等人領導的民變,朝廷派遣軍隊鎮壓,在平定民變之后,太宗派柴成務“使峽路安撫”。柴成務曾擔任過峽路轉運副使,熟悉當地的政務與民情,較其他官員更適合擔任峽路安撫使。他到蜀地后,極力安撫民心,穩定局面,因成效較好,回朝之后,柴成務改左諫議大夫、知河中府。柴成務在治理河中時,同樣政績顯著,“事皆辦集,得脫戶八百家以附籍”,吏能表現突出。

柴成務還擔任過京東轉運使。任職期間,黃河在宋州決口,導致京東地區受災,柴成務一邊抗災,一邊乞求朝廷,“河水所經地肥淀,愿免其租稅,勸民種藝”,受到太宗的嘉獎,于是“召拜司封郎中、知制誥,賜錢三十萬”。知制誥“主行詞命,與學士對掌內外制”,而且“多由科舉高第、文辭典雅者出任,皇帝也以此職來待文學高選、堪副帝憲者。因其清要,歷此官后多入翰林,旋登二府,成為宰執大臣,時人以任詞臣榮之”。柴成務能擔任如此清要的職位,也是其文才突出的證明。

柴成務無論是任職地方,還是中央官府,都表現出精明強干的特質,以至于在官場中屢次得到晉升,被召拜為知制誥。

四、出使高麗,不辱使命

淳化元年(990年),時任戶部郎中的柴成務與兵部員外郎趙成化一起,奉詔出使高麗。宋初為了實現疆土統一,進行了由南到北的統一戰爭。在統一南方諸國后,宋太宗奪取了討伐北漢戰爭的勝利,這時太宗滿懷信心,欲北伐契丹,收復幽云十六州,但由于契丹實力強大,宋太宗希望聯合高麗共同討伐契丹,于是在雍熙北伐前,太宗曾派遣使臣韓國華到高麗,希望能夠“迭相掎角,協比鄰國,同力蕩平。奮其一鼓之雄,戡此垂亡之寇”。高麗也看到了宋伐遼的好處,比如趙宋承諾,宋所俘獲的生口、牛羊、財務、器械等,皆可賜給高麗,因此,向來仰慕中原文化的高麗,也愿意聯合趙宋王朝抑制契丹。這時,宋與高麗往來密切,往來兩國之間的使臣,則是能否完成外交使命的關鍵因素,因而兩國君主都會“審擇其人”,以“精選使臣,不辱君命,通盟結好,弭戰息民”。柴成務“有詞學,博聞稽古,善談論,好諧笑,士人重其文雅”,楊億亦贊其“雍容儒雅,博聞強記。衣冠之國,文物盛焉。舉措話言,是法是效?;嗜A之美,至今稱之”,顯然柴成務非常符合交聘使臣的要求。柴成務接受使命,出使高麗,但當他們到達高麗后,由于“高麗國俗信陰陽鬼神之事,頗多拘忌,每朝廷使至,治必擇良月吉日,方具禮受詔”,此次宣詔因此而拖延,遲遲未能完成。面對此種突發情況,柴成務沉著、冷靜,投書高麗王,責其“牽于禁忌,泥于小數,?;笕照咧≌f,稽緩天子之命書。惟典冊之垂文,非巫祝之能曉,《書》稱上日,不推六甲之元辰,《禮》載仲冬,但取一陽之嘉會,燦然古訓,足以明稽,所宜改圖,速拜君賜”,高麗王覽書后非常慚愧,立即出拜受詔。由于柴成務應對恰當,有理、有力地化解了危機,既沒有得罪高麗,也維護了大宋的國威,可謂不辱使命。

柴成務因出使高麗的出色表現,其官職進一步升遷。淳化二年(991年),“復命為京東水陸轉運使”。京東路為拱衛東京開封的軍事戰略之地,如京東路的登州“地近北虜,號為極邊,虜中山川,隱約可見,便風一帆,奄至城下”,若京東路不守,則會直接威脅到京城的安全。同時,京東路還是朝廷重要的經濟重地,宋初名臣王禹偁曾言:“今郡縣雖多,要荒且遠,除河北備邊之外,民力可用者惟東至登、萊,西盡秦、鳳,南抵淮、泗而已。此數十州者,中土之根本,不可不惜也?!逼渲芯桶▽儆诰〇|路的登州、萊州。京東路特殊的地利優勢,使得朝廷十分重視此路官員的任用。柴成務歷任地方和中央,擁有豐富的為政與治理地方的經驗,才能突出,是京東水陸轉運使的合適人選,這也印證了其才能的突出。

五、結語

柴成務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吏干型狀元。他從小受到儒學仕宦家庭的熏染,文才出眾得以狀元及第。柴成務妻子為宗正少卿趙齊的女兒。受到父親和岳父在為政方面的培養,柴成務在出任地方的過程中展現了突出的地方治理能力,官職由幕職州縣改遷大理寺丞。他參與了滑縣、宋州防汛振災、安撫四川民變;出使高麗,機智地化解危機,維護大宋國威。這些事跡均表現了他卓越的行政能力,他也因吏能突出,得到不斷升遷。

參考文獻

[1] 李燾. 續資治通鑒長編[M]. 北京:中華書局,2004.

[2] 楊億. 武夷新集[M].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

[3] 脫脫. 宋史[M]. 北京:中華書局,1985.

[4] 李林甫. 唐六典[M]. 陳仲夫,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1992.

[5] 蘇軾. 蘇軾文集[M]. 孔凡禮,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1986.

[6] 張延和. 北宋前期知制誥考論[D]. 蘭州大學,2016.

猜你喜歡
及第高麗狀元
如果你在明朝考狀元
狀元餅
高麗莉作品賞析
高考報道,不追“狀元”追什么
今年我們為什么不追狀元?
母與子
《高麗史》1所見女真諸部朝貢高麗情況研究
新女媧補天
ABSTRACT
“第”字的用法(漢字故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