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農產品冷鏈安全追溯體系 助力產業良性發展

2024-04-30 00:04王姿力
中國商界 2024年4期
關鍵詞:冷鏈區塊農產品

王姿力

我國越來越重視農產品冷鏈安全追溯管理問題,包括對農產品來源信息、流通過程和安全檢疫等方面實現透明化監管,對農產品物流運作各環節實現全流程跟蹤。本文描述了政府部門對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的重視程度,探討了現有的農產品冷鏈安全體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列舉了冷鏈追溯體系建設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并根據上述情況針對如何優化冷鏈追溯體系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政策建議,包括管理平臺建設,技術創新,提升消費者對追溯信息關注度等方面,旨在幫助各地區統一行業技術標準,通過科技賦能加大力度解決冷鏈追溯過程中的技術難點,實現冷鏈協同追溯體系的有效搭建,并最終助力農產品冷鏈追溯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黨中央對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重視

2013年,黨中央提出要抓緊建立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盡快建立全國統一農產品和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臺,近幾年更是出臺相應政策文件并連續對追溯體系建設作出重要部署。因此,加快推進農產品冷鏈安全追溯體系建設,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是創新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的有效途徑,是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重大舉措,對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提升農業產業整體素質和提振消費信心具有重要意義。

現階段農產品冷鏈安全追溯體系存在的問題

質量安全問題頻發 近年來,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頻頻引發社會關注,嚴重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農產品的起始端,有些農民為了提高產量和防治病蟲害,大量使用農藥和獸藥,造成農產品藥物殘留超標。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容易受到重金屬的污染,如鉛、汞、砷等;在加工、儲存、運輸等過程中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這些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在農產品的銷售階段,一些不法商販為了獲取高額利潤,生產假冒偽劣商品,造成健康危害,擾亂市場秩序。如在2022年開展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中,共抽檢了包括種植業產品、畜禽產品、水產品三大類農產品樣品共計2771批次,其中發現15批次樣品存在問題,多為違規使用農藥造成。

溯源標準不統一 目前,在全國范圍內還沒有形成一套統一的農產品追溯系統,農產品認證標準更是五花八門。就一些現有的農產品冷鏈追溯體系存在農產品種類覆蓋面不同,從識別碼、存儲信息到網絡查詢系統等各方面不完全統一等問題。此外,由于追溯系統的軟件開發商不同,導致平臺追溯信息不能互聯共享,在軟件系統等方面無法兼容,更不能跨平臺查詢農產品信息,如北京市“冷鏈食品追溯平臺”、陜西省“冷鏈食品追溯管理系統”、江蘇省“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系統”等體系均各自為營,無法實現跨系統查詢。消費者在超市賣場通過觸摸屏查詢追溯,功能單一,信息簡單。這與發達國家在記錄管理、查詢管理、標識管理以及責任管理上都已建立起統一、完善的制度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追溯信息模糊 農產品追溯信息采集、記錄和傳遞是實現農產品可追溯信息的必要過程。在農產品冷鏈追溯中,農產品追溯信息采集、記錄和傳遞將不完全由上游承擔。下游主體是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的第一責任主體,需依法承擔進貨查驗、記錄、留存等追溯義務。盡管下游主體按照規定采取了信息填寫采集等追溯行為,但其留存的農產品相關信息和進貨記錄卻存在不同程度的內容缺失和記錄模糊的問題。例如,規定中要求填寫的供貨商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缺失,無法準確與上游供貨商取得聯系。部分農產品相關票據的手寫字跡潦草,內容模糊不可識別,本質上屬于無效的追溯憑證,但這些問題在實踐中并未得到有效糾正。在采取一定追溯管理措施的流通主體中,部分主體只停留在形式上,進行資料的二次收集,簡單將有無可追溯信息作為收集內容。而不關心信息完整性和記錄內容的準確性,并未對上游主體所提供可追溯信息完整性和準確性問題進行及時的提醒和糾正。

農產品冷鏈追溯體系構建工作的組成部分

農產品冷鏈追溯體系建立“一中心三模塊”,即可追溯云數據中心,以及“生產者、監管部門、消費者”三模塊。以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為基礎,構建一種將生產者、監管部門、消費者三者有機結合的云數據處理中心。

體系設計 基于農產品冷鏈物流運作流程,建立農產品冷鏈安全追溯體系。該追溯體系由生產商、物流企業、倉儲單位和銷售單位共同參與運營,并由國家市場監管部門對任一節點進行實時監管,消費者末端通過掃描二維碼查看農產品在冷鏈各節點的具體流通信息。具體流程為:生產商先將農產品信息寫入源頭二維碼,包括生產時間、儲存溫度、出庫時間、經辦人等;而后,物流企業將物流信息寫入第二站二維碼,包括收發時間、運輸溫濕度、發貨時間、操作人員等;接下來,倉儲單位將儲存信息寫入第三站二維碼,包括入庫時間、在庫儲存溫濕度、出庫時間、操作人員等;最后,銷售單位將在售信息寫入第四站二維碼,包括上架時間、銷售環境、售出時間、操作人員等;這樣一來消費者在購買農產品后,可通過掃描商品二維碼查看追溯貨品信息,以確認農產品的新鮮程度和質量安全。

體系構建 農產品冷鏈追溯體系構建的四個層次結構分別為應用層、數據層、核心層和物理層。以物理層為基礎,對信息收集的全過程,把“物”融入“區塊”中;以核心層為保障,采用智能合約和一致性機制,實現了前端消費者、溯源信息提供者和監管者三個治理主體的目標相容;以數據層為重點,著重解決在數據層面上存在的“信息孤島”問題,采用分布式的管理方式,提高了跟蹤的準確性;以應用層為根本,運用 B/S體系結構來完成“人綁定,物管人”的結構。

應用層。在農產品冷鏈追溯體系中錄入供應鏈上的上游、中游及下游的重要參與主體,并對供應商、生產商、物流企業、消費者等主體提供明確統一的查詢信息的服務支持。

數據層。對已取得區塊注冊權的“節點”,將其數據以區塊鏈的分塊形式進行封裝,并在每個數據中加入特定的數據,根據多個特征的復雜網絡環境和訪問控制機制,通過分布式網絡機制將數據分散到各個數據庫中,從而達到從采購、生產到消費的全過程中的正向追溯,以及消費者、參與者、監管機構等多方主體之間的信息共享。

核心層。在區塊鏈中嵌入農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條例、標準和有關管理辦法等方面的內容,這是對區塊鏈進行可編程的依據,它可以拒絕對不符合合同的數據進行上鏈,從而達到對農產品質量實現規范化和標準化的目的。并在此基礎上將監督功能整合到業務過程中,有效解決人工監督效率低下的問題。另外,建立農業、商務、市場監管等部門牽頭的聯盟,引進相應的共識機制,涉及政府部門、企業和農產品產業鏈上的各方,在經過嚴格的資格審查之后,也將成為此聯盟的成員。

物理層。在此基礎上,利用智能傳感器、狀態檢測器、NB-IoT、RFID等對種植基地實施數字化管理,自動收集農作物生長狀況、種植基地環境參數、農產品運輸狀況等信息,降低人工干預,保證追溯信息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并利用數據融合網關的統一接口,將收集到的信息傳遞到上層協議。

優化冷鏈溯源體系的具體策略

加強追溯管理平臺建設 農產品的流通具有跨越地區、跨越不同責任主體的特點,所以單靠一個部門或者機構去解決追溯全程信息完整性問題是比較困難的。因此,各單位需以信息化技術加強對分級管理基礎工作的支撐并推動監管工作系統平臺上下整合互聯,引導企業自控自檢信息與監管系統平臺對接,從而間接加強信息的共享和分析應用,具體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推動省級可追溯系統與國家級可追溯系統的聯接,加強各層級間的信息共享與業務協作。二是積極實施國家農產品冷鏈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臺的大規模應用,有效宣傳、接收用戶反饋信息,并以反饋信息為依據,對平臺的建設進行優化,進而對各個模塊的功能進行完善。三是將農產品生產基地、龍頭企業、種植大戶等納入農產品冷鏈安全監管名錄,對其實行信息化、動態化的智慧監管。四是全力開展農產品冷鏈安全網格化“建網”“管網”“用網”三大行動,構建網格化監管工作體系,達到職責明確、上下聯動、反應快捷、運行高效的目標。

強化技術創新 農產品冷鏈安全追溯通過科技賦能,實時監控農產品安全,對出現的隱患問題及時預警并切斷來源。近年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實現了農產品從產地到銷地的全流程透明化追蹤。企業應加強上游到下游、生產到流通多個環節的監管,實施監控農產品流通全過程,并利用二維碼進行農產品狀態信息的存儲,實現“一物一碼”、多點信息記錄。同時,企業也可借助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可溯源性等特點,聚合供應鏈主體共同參與,實現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建設與優化。

提高消費者對追溯信息的關注度 加大對農產品冷鏈追溯問題的相關知識的宣傳力度,提高社會公眾對農產品可追溯的認知水平,增強消費者對可追溯制度以及食品質量安全管理的意識。一旦遇到相關問題,可以利用相應手段進行產品質量追溯與維權,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產品二維碼,看到產品從田間到展柜的全部流通信息。在查詢農產品相關信息后,應拒絕購買來源不明的冷鏈食品,并通過投訴渠道及時反饋。借此加強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和對自身健康的保護,使消費者購買農產品時更加放心。

作者單位:鄭州財經學院

猜你喜歡
冷鏈區塊農產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要不要做冷鏈物流?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區塊鏈:一個改變未來的幽靈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區塊鏈:主要角色和衍生應用
區塊鏈+媒體業的N種可能
讀懂區塊鏈
冷鏈物流用復合蓄冷材料的研究
勁達電裝聯手開發冷鏈物流市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