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裝備制造類新工科建設與現代產業協同發展研究

2024-05-01 06:22王蕓蕓
中國設備工程 2024年6期
關鍵詞:工科裝備校企

王蕓蕓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裝備制造業是國民支柱產業,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其價值也愈發凸顯,已逐步成為國家科技水平的標志。我國專門頒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用以推動該產業的創新發展,引領整個產業朝著高質量發展目標邁進,不斷優化產業體系,提升該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毋庸置疑,產業的持續發展必然離不開人才的支撐,裝備制造類人才數量雖然不斷增加,但人才質量始終不如人意,使得產業的發展支撐力不足。因此,高職院校必需充分認知裝備制造人才的不足,對自身專業的教育工作缺陷進行整合,并緊跟時代發展提升對新工科建設的重視度,基于產業協同基礎上開展新工科建設工作,優化現有的教育體系,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從而更好地滿足產業人才需求,為裝備制造業的持續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1 高職裝備制造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1 校企互動不足,協同育人工作過于形式化

校企合作是促進人才培養質量有效提升的手段,但如今高職院校裝備制造類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還存在校企協作不夠深入、互動嚴重不足的問題。一方面,校企協作成效不明顯,繼續合作意愿偏低。如今各高職院校都在不斷擴招,招生數量大幅提升,招生質量卻無法保障,校企協同開展技能型人才培養,由學校提供師資、企業提供實訓場所與設備,看似校企間的合作已相對緊密,但人才培養效果卻是不如人意的。裝備制造業是技術性極強的行業,畢業生通常需再次培訓才可上崗,因而校企合作積極性偏弱,校企間的溝通渠道不夠順暢,難以構建利益共同體,因而相互間的合作不夠深入。另一方面,校企間溝通不到位,人才培養不符合崗位需求。院校內并無機器工廠,學生難以參與實訓活動,培養理論知識扎實、實踐能力較強的人才并不容易。校企間缺乏溝通,無法掌握行業最新信息,部分企業錯誤認知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因而人才培育參與動力嚴重不足,合作育人機制不夠完善,企業并未真正加入人才培養活動中。

1.2 課程創新性不足,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不相匹配

裝備制造企業的發展與裝備制造專業人才質量緊密關聯,可見高職教育和行業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信息技術發展日漸加速的今天,為順應經濟發展步伐,高職院校必須加強裝備制造人才的培養,不斷創新課程內容,緊密銜接產業需求,確保培養的人才可為產業發展提供有效助力。但如今裝備制造專業教育安排科學性不足,專業理論課占比過大,企業實踐機會嚴重不足,因而理論難以為實踐提供有效指導,學生只能紙上談兵,這對創新人才培養極為不利。各高校有著大致相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裝備制造業多元人才需求不相匹配,使得行業的人才缺口較大,發展動力相對不足。裝備制造業壯大的過程中,也增加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但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過于單一、培養規模相對較小,使得人才數量和產業規模擴張速度有著明顯差距。單一的培養模式、缺乏創新性的教學手段,和創新人才培養要求不相符合,人才供需不匹配導致弱化了教育工作效率。此外,課程創新性不足,融入創新性的教學內容有助于指導學生提升崗位適應力,有效激發創新意識,但如今的課程設置無法做到與時俱進,整體過于保守,教材更新速度緩慢,在創新創造能力培養中的作用發揮極為有限。

1.3 重視程度不足,各利益相關者參與不夠深入

首先,政府尚未發揮“中介”作用。政府是校企合作的“中介”,需要注重校企溝通橋梁的搭建,發揮宏觀調控作用,通過政策指引與激勵校企積極協作。但如今政府在此方面的參與相對不足,頒布的政策缺乏針對性,鼓勵效用并不明顯。其次,企業認為校企合作是非必要性的。企業在參與校企協同育人工作時,缺乏利益支撐,需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自然不會主動參與。最后,高職裝備制造專業所受重視度不足。社會對裝備制造業的關注度較低,高校在培育裝備制造人才過程中過于形式化,實質上的建設嚴重不足,基本上都是由學校單獨設定教學目標與內容,企業的參與嚴重不足,高校在專業設置時,并未開展社會調查,只是一味地追逐社會熱點行業。而在裝備制造課程設置時,尚未將產業發展實況、市場需求考慮在內,課程的崗位導向嚴重不足。雖然部分教學工作在企業完成,但也只是變換場所,并未改變實質內容,此種表面化的變化,對教學的改革無法發揮作用。在學生考核評價方面,并未引入企業專業人才共同制定考核方案,評價科學性不足,難以為后續的教育調整提供有效參考。家長普遍不夠了解裝備制造業,不支持孩子選擇該專業,缺乏家長的支持也會使得學生對專業的認知發生變化,也會懷疑自身的選擇對不對,這對后續的學習來說是非常不利的。

2 高職裝備制造類新工科建設的思路

為滿足裝備制造業的人才需求,促進區域經濟創新發展,高職院校應立足本校的優勢,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以培養學生知識獲取及應用能力、綜合素質、崗位適應力提升為目的,對現有的裝備制造課程資源進行整合,打造符合新工科要求的多元培養模式,構建完善的專業群課程體系。

2.1 依據新工科要求設置培養目標

緊密圍繞著產業需求,促進新舊技術的結合,在課程體系建設中融入新工科要求,讓老專業呈現出新的特性。以產業現有特色為基準,結合新產業發展方向,以及對接新工科,明確培養目標與方向,為新工科人才培養特色的呈現提供有效支撐。

2.2 打造多學科融合的課程體系

注重應用能力的培養,消除專業間的壁壘,加強學科間的融合,打造多學科交融的課程體系,是新工科課程體系建設的關鍵所在。一方面,需構建多專業融合的平臺課程,鞏固新工科建設基礎。另一方面,注重專業模塊課程的不斷優化,提升應用型課程的占比,加強實踐訓練。此外,應注重融入最新技術,增加拓展型課程,促進課程體系和培養目標的有效銜接。

2.3 適應新工科要求突顯創新能力培養

新時代下的裝備制造企業,需要的是具備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因而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整已是必然之趨。裝備制造類人才培養需突顯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性,才可為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有效支撐。除了傳統的專業課程設置外,還需要增加創新創業類課程,積極引入企業真實案例,并將企業實際項目作為學生的訓練內容,促使學生獲得更有效的實踐鍛煉,成為行業實際所需創新型專業人才。通過訂單式培養,將企業崗位能力、企業文化教育、工匠精神培養等納入專業拓展模塊,促進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提升,縮短學生畢業后上崗的時間,降低企業的人才培養成本。

3 高職裝備制造類新工科建設與現代產業協同發展策略

3.1 專業設置契合市場需求,精準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人才培養必須契合市場需求,高職院校需對人才培養方向、目標、目的有清晰的了解,由此做好專業設置及人才培養目標設定工作,為后續的教學活動開展指明方向。高校必須設定精準的培養目標,圍繞著創新創業要求設置課程內容,不斷充實教育資源。裝備制造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重要階段,培養大量符合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人才,是所有高校必須肩負的重任。一方面,由校企聯合建立新的課程體系。高職院校必須加強與裝備制造企業的合作,并對企業的人才需求進行深入了解,制定切實合理的培養目標,不斷優化課程內容,促進人才職業水平的有效培養。另一方面,注重人才評價體系的優化。人才和實際的培養目標是否匹配,必須通過人才評價來判斷,高職院校需協同企業制定公正的考核標準,打造多元評價機制,由校企師生一同加入人才評價活動中。此外,還需針對復合型人才制定激勵制度,在技能評級、獎學金等方面給予此類人才合理的獎勵,使其可保持學習的動力??傊?,要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復合型人才,必須學校、企業、教師三方積極配合,發揮協同效應。

3.2 調整裝備制造專業結構,促進各專業的緊密銜接

為使培養工作不斷深化,打造完善的新工科專業群,必須結合人才培養實際需求,促進產業、教育、產業鏈的緊密銜接,使得產業集聚可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發揮更為顯著的作用?;诖?,還應借助機械智能制造學科的優勢,帶動相關學科的共同發展,形成多專業協同的新格局。需要以成果為導向,在多專業協同的情況下,調整學科定位,凸顯專業群的特色,并構建專家調整機制,確保新工科建設和產業發展保持同步,推動專業群的持續升級,不斷提升人才培養效益。

3.3 強化專業的頂層設計,促進專業內涵不斷提升

由于產業發展、技術革新、職教政策等因素共同影響,使得裝備制造新工科建設速度相對緩慢,還存在布局不科學、專業內涵不強、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等眾多問題,從而使得人才培養質量偏低,復合型人才缺口巨大,難以滿足行業的人才需求。因此,必須轉變老舊的觀念,做好裝備制造專業的頂層設計工作,對產業發展進行深入分析,為專業的改革發展提供有效參考,提升新工科建設成效。需要注重制度的創新,鼓勵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學校專業建設工作,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彌補校內資源的缺陷,促進校企人才供需匹配度的提升。針對教職工專門制定激勵措施,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新工科建設工作,促進專業內涵建設,提升裝備制造人才的培養質量。

3.4 完善校企協作培養模式,積極融入工匠精神

校企之間的合作過于形式化,企業并未真正地融入教育培養工作中,自然很難培養出符合企業要求的優質人才。新時代下的制造類企業,更加注重人才的工匠精神,只有精益求精的專業人才,才能夠勝任裝備制造工作。一方面,需對校企協同培養模式進行完善,促進校企資源的充分整合,將各自的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有條件的高??稍谛仍O置小型實習場所,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實訓練習,在校內即可有真實的工作體驗。企業可提供場所與設備,安排學生到企業實訓,深入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促進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提升崗位適應力。另一方面,高職裝備制造人才培養開展過程中,應注重融入工匠精神,這是創新型、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有效手段,但具體的融入是龐大的工程,并非階段性的工作,應在教育工作開展全程體現工匠精神的價值。高職院??蓪⑵髽I的師傅引入課堂,促進職業素養的傳播,使得學生對工匠文化有著更清晰的認知,從內心認可工匠精神的作用。教師到企業掛職,不單是學習技術技能,還可通過接受企業文化的熏陶,將工匠精神引入課堂,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此外,高職院校還應注重工匠精神文化建設,使得工匠精神無處不在,學生即便是在課后也可獲得情感陶冶、道德引領,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在未來的工作中自覺體現工匠精神。

4 結語

綜上所述,社會的發展狀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企業也需緊跟社會發展趨勢來調整自身的發展目標、改變人才需求,尤其是對創新性有著較高要求的裝備制造類企業,更需順應時代發展不斷轉型優化??v觀各高職院校的裝備制造專業人才培養現狀,雖然已意識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將其視作一項任務,校企間的合作過于形式化,教育工作的開展和企業人才需求不相匹配,導致所培養的人才質量普遍較低。裝備制造類新工科建設是產業協同發展的重要支撐,高職院校必須對此形成正確的認知,轉變老舊的教育理念,并著手開展新工科建設工作,積極探索校企協同的新路徑,明確協同發展目標,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強創新型復合人才的培養。只有培養出的人才切實符合企業要求,才可減少企業的重復培訓成本,提升學生的崗位適應力,強化核心競爭力,真正體現出新工科建設的意義。

猜你喜歡
工科裝備校企
好裝備這樣造
87年工科“學霸”成都追夢記
港警新裝備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項目推動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防曬裝備折起來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校企聯合對人才培養的作用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工科研究生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