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學科學習中學習主題的意蘊與確定路徑

2024-05-01 05:07胡蘭竇桂梅
語文建設·下半月 2024年3期
關鍵詞:跨學科學習意蘊

胡蘭 竇桂梅

【關鍵詞】跨學科學習;學習主題;意蘊;確定路徑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義教新課標”)提出以學習任務群作為課程內容的組織與呈現方式,其中,跨學科學習作為整合程度最高的任務群,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方面有著獨特的育人優勢。義教新課標出臺后,筆者深入參與了大量小學語文“跨學科學習”案例的研制和完善工作。本文聚焦該任務群設計過程中的核心要素——學習主題,從其意蘊、選取源頭、成功標準、確定程序等不同方面,闡述其內涵與確定路徑。

一、跨學科學習中學習主題的意蘊

義教新課標“課程理念”部分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結構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核心素養形成的內在邏輯,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從以上表述可以看出,學習主題對語文學習任務和任務群設計中其他要素具有引領作用。

那么,什么是學習主題?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闡釋,如話題說、問題說、大概念說,等等。筆者基于“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將學習主題定位為:將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求的“主題”,與源自教材的單元語文要素,或從生活中提煉的語文學習進階要點,創生統整后形成的復合型表達。學習主題是對學習內容、工具、價值的高度概括與高質凝練,應該形式簡、意蘊深、功能豐,富有綜合性。[1]學習主題能夠對學習任務群的學習目標進行統籌、對情境進行勾勒、對學習任務進行定向,同時也是設計學習活動、學習支架和進行學習評價的依據。

跨學科學習中,學習主題還有著獨特的價值意蘊??鐚W科學習任務群的核心在于問題的解決,該任務群的目標定位,必須兼顧語文學科本身,從識字與寫字、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幾個方面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還要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覺使用多學科思維方法的意識和習慣,具備運用多學科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在跨學科學習中,學習主題還要兼顧問題解決的相關要素。

由此,以價值性“主題”為綱,以語文要素或語文能力進階為躍升點,以問題解決為落腳點,學習主題就能夠在跨學科學習任務群中更好地發揮關聯生活、協同學科、發展素養的作用。

二、學習主題選取的源頭

1.源于課程文件

義教新課標在跨學科學習任務群的“學習內容”部分,從不同的學段提供了學習主題方向:第一學段以觀察記錄和活動體驗為主,第二、三學段在此基礎上逐步增加了參觀、調查研究等,呈現出螺旋式上升的梯度。學習主題的選取要回歸義教新課標等課程文件,并以此為基礎,選擇與學生人文精神發展、語文學習進階、問題解決能力提升等相關的內容。

例如,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四年級的師生,從義教新課標第二學段“選擇自己發現和關心的日常語言、行為、校園衛生、交通安全、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問題進行調查研討,嘗試寫出簡單的研究報告,與同學交流”的要求出發,結合第二學段“梳理與探究”的目標“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嘗試運用語文并結合其他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確定了“進行課題研究,撰寫研究報告”的基本方向。結合真實情境,把校園衛生改進點具化為推進垃圾分類,將學習主題確定為“校園垃圾分類的小課題研究”。學生分小組確定小課題研究方向,通過調查采訪、做實驗、統計數據、搜集資料等方法,梳理垃圾分類的現狀并展開討論,明確垃圾分類的必要性,并面向社會、學校、家庭開展垃圾分類的宣傳。

2.基于教材

統編語文教材中,豐富的單元類型為跨學科學習任務群中學習主題的確定提供了豐厚的土壤;題材多樣的選文,也為基于學習主題的教學內容重組提供了空間。特別是從三年級開始,教材中編排的綜合性學習單元,更是提供了可供深度加工的素材。以教材為基礎進行提煉、整合,結合跨學科學習中學習主題的特定要求,就可以形成基于單元或者重組單元的學習主題。

例如,北京市海淀區萬泉小學六年級的師生,結合六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單元“難忘小學生活”的內容,設計了“參與畢業典禮策劃案招標會”的學習主題。在該主題的引領下,學生通過調研畢業生對畢業典禮的期待、梳理畢業典禮的策劃思路、分組認領策劃任務、參與策劃招標改進方案、確定畢業典禮策劃方案的系列學習任務,不僅落實了教材的要求,完成了畢業典禮的設計,也為小學階段的學習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3.育于地緣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地域差異為跨學科學習提供了開闊的視野,也為學習主題的選取提供了多樣的素材。結合家鄉、地域獨特的民風民俗、風景名勝等挖掘學習主題,能夠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學生站在家鄉的土地上,深入了解家鄉的風土人情,自豪地向別人介紹家鄉獨特的風土人情,這本身就是厚植愛國情懷的過程。

例如,廣東省中山市實驗小學三年級的師生,根據當地逢年過節進行“醒獅”表演的習俗,確定了“為‘醒獅文化代言”的學習主題。通過做好規劃,明確代言所需要具備的條件;采訪、查閱資料,梳理探究“醒獅”的歷史變遷和文化內涵;通過表演、繪畫、制作、講述等形式展示“醒獅”文化,遷移運用,完成習作《我們眼中的繽紛世界》,將收獲寫成代言文稿,并在真實場景中講解,完成“代言”的任務。

4.成于校本

校本課程是國家課程的有益補充,其本身就是實踐性課程,引導學生在研討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開展生動活潑的學習。[2]很多學校都有校本課程,這些課程本身就是學校多學科、多部門聯動研發的成果。生成于校本課程的學習主題,學生往往對其有著濃厚的興趣或親身體驗,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聯系生活經驗。

例如,江蘇省蘇州科技城實驗小學校,每年都會舉辦“校園生活日”活動。這一天就像一個盛大的節日,不同年級、班級的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選擇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布展,展示自己的學習和研究收獲。三年級的學生學習了課文《方帽子店》,又閱讀了《世界第一的帽子》《米莉的帽子變變變》《烏仁額吉的帽子》等書籍,產生了研究帽子的興趣,為此他們設計了“校園生活日——開展‘帽子趣味論壇”的學習主題,通過趣讀、趣探、趣談、趣做、趣SHOW 的系列任務,完成了論壇的布展,成為校園生活日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5.取于學生

兒童的生活,是學習主題生成的又一源泉。兒童在生活中產生的真實困惑,可以成為研究的課題;在生活中產生的強烈興趣,可以作為深入體驗的路徑;在生活中產生的學習體驗與收獲,可以作為其展示的素材。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學習主題就有了活潑潑的兒童氣息。

例如,北京市延慶區第二小學四年級的師生,針對每天校園午餐時發現的有學生“挑食偏食,只挑喜歡的食物吃;缺乏對身體需求的評估,吃得過飽或飯量不足;邊吃邊玩,餐后腸胃不適”等問題,確定了“設計班級午餐改進方案”的學習主題。在這個學習主題的引領下,學生通過數據分析午餐菜譜的營養配比,清晰地認識到改善飲食習慣的重要性;通過給菜品起有趣的名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宣傳菜品,使吃飯變得有滋有味;通過制定班級午餐公約,堅持完成“均衡飲食打卡表”,逐步形成良好的習慣。這樣的過程,正是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學習主題的成功標準

好的學習主題要能夠統攝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策略、學習情境[3],讓學生和教師能夠受到其召喚,更好地完成跨學科學習“選題、規劃、實施、總結”的全過程。我們以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六年級師生確定的“做長征文物最美講述人”學習主題為例,嘗試描述成功標準。

1.彰顯價值引領

語文課程特定的功能和學科內容,決定了它在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工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4]好的學習主題應當富有教育意義,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等方面起到引領作用。

“做長征文物最美講述人”這個學習主題,緊扣偉大長征精神,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感悟長征精神的豐富內涵,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斷受到精神的洗禮,磨煉品質,培育責任意識,抒寫個人理想與民族復興融為一體的夢想。

2.推動語文進階

開展跨學科學習,要在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從學習主題中能否看出體現語文的活動、語文的學習方式、語文的實踐成果,則成為第二條成功標準。簡言之,學習主題要實現語文學習的進階。

關于“做長征文物最美講述人”這個學習主題,首先,統編語文教材中有大量涉及長征精神的課文和閱讀材料,僅六年級就有《金色的魚鉤》《七律·長征》《飛奪瀘定橋》等文章,這些學習材料的重組為整體建構以“長征”為核心的學習單元奠定了基礎。同時,擔當“講述人”的角色定位,涉及資料研讀、講稿撰寫、當眾演講等聽說讀寫活動,為跨學科學習任務群最終產生豐厚的語文學習成果打下基礎。

3.促成跨學科聯動

開展跨學科學習,要通過規劃使多個學科自然而然地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中來。好的學習主題應該具備較高的多學科包容度。這種包容度,不是通過“摞”的方式,僅做量的積累,而是要為學生提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空間。也就是說,學習主題要觸發多學科參與。

結合“做長征文物最美講述人”這個學習主題,師生從豐富的長征史料中選取了“長征文物”這個獨特的切片。學生為了完成講述的任務,就需要對長征文物的造型特色、制作由來、功能價值、精神內涵等進行調查,搜集資料,開展跨媒介閱讀。為了豐富講述的形式,學生還要制作文物模型、繪制長征文物產生的地圖、搭配合適的音視頻等。這樣的過程會讓學生調動多學科經驗,并在親身參與和體驗中更好地理解長征精神。

4.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跨學科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讓學生愿意參與、主動地開展學習,是跨學科學習成功開展的保證。因此,在設計學習主題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簡言之,學習主題要有趣。

在“做長征文物最美講述人”的學習主題引領下,為了更好地完成講述任務,學生參觀了博物館,以了解長征故事;制作了長征文物模型;撰寫了講稿;開展了講述活動。學生始終處于濃郁的學習氛圍之中,并且在一個又一個子任務的完成中拾級而上。這種有意義的學習過程,不僅始終以興趣引導學生成長,而且讓學生在不斷完成挑戰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四、學習主題確定的程序

學習主題關系到整個任務群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要在比較中推敲、斟酌,要根據實際的情況進行調試。下面就以包頭市鋼鐵大街第四小學師生“制作‘那達慕盛會體驗攻略”為例,說明學習主題確定的程序。

1.找準立意

學習主題的確定,首先要在厚植理想信念、家國情懷上下功夫。包頭市是內蒙古自治區轄地級市,是溝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與中原農耕文化的交通要沖。熱情好客的師生特別希望能夠向全國各地的朋友介紹當地的風俗。于是,形成了1.0 版的學習主題——“游壯美亮麗內蒙古,做民俗風情體驗官”,表現出熱情好客的草原少年們強烈的愛祖國、愛家鄉,推動中華民族團結的意愿。

2.通盤統籌

學習主題的確定,要統整單元目標、內容、評價等要素,要有全局意識。在本案例的研究中,針對1.0 版的學習主題,團隊論證的過程中發現,內蒙古的風景、民俗涉及的內容過于寬泛,“體驗官”的任務看不出屬于語文學科的學習收獲,整個學習主題需要進一步聚焦。于是,教師結合當地每年都會舉行的“那達慕”大會,以及學校開設的相關特色課程,將原來的“民俗風情”細化為“‘那達慕盛會”,將原來不夠明確的任務改為“體驗攻略”,就形成了2.0 版的學習主題——“設計一份‘那達慕盛會體驗攻略”。對比1.0 版的學習主題,這一版更加清晰地聚焦了問題解決的核心——設計體驗攻略。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學生需要學習制作其他攻略的方法,這是對閱讀能力的培養;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數學、藝術、信息技術等多學科的參與,跨學科的思維也能夠得到很好的訓練。

3.實踐反哺

開展跨學科學習,學生要在做中學,教師要在做中研,學習主題也要在做中完善。經過充分論證預設的學習主題,隨著學習任務的完成,會出現很多具體的問題,這就需要根據實踐進行動態調整,并用實踐中教師與學生共同生成的智慧來反哺和完善學習主題。包頭市的老師們在實施2.0版本學習主題的過程中,發現其中的“設計”一詞不準確,與這個關鍵詞搭配的是“方案”。但為了達到“為來參加‘那達慕盛會的祖國各地的人們提供欣賞‘那達慕盛會的方法和指南”這個目的,最終的產品應當是攻略本身。于是,老師們調整了動詞,形成了3.0版的學習主題——“制作班級‘那達慕盛會體驗攻略”。在實際制作攻略的過程中,學生尋藝術之道、品美食之味、賞建筑之采、聞天籟之妙、悟民族之禮,深入了解草原人民衣食住行、藝術體育等方面的習俗,使跨學科的元素有效融入,同時,最后形成的攻略屬于語文學科的成果。

學習主題在跨學科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引領作用,其形成也需要語文教師擁有緊跟時代步伐的胸襟、關注社會熱點的視野、體察學生興趣與需求的用心。當我們的老師能夠堅守“兒童站立課堂正中央”的教育哲學,不斷在日常生活中積累,并對每學年、每學期的課程規劃進行系統設計,有效的學習主題一定會越來越多,更好地服務于兒童的成長。

猜你喜歡
跨學科學習意蘊
“寶釵撲蝶”意蘊新探
跨界少年養成記
論課程綜合化實踐的生態化
STEM項目學習要重點關注什么?①
創客課程開發的困境與突破
跨學科學習:真義辨析與實踐路徑①
詠史詩的哲學意蘊(外三則)
歷史課點評的意蘊
論秦觀詞的感傷意蘊
促進跨學科學習與創新精神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