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不教胡馬度陰山”中“教”字的讀音說開去

2024-05-01 05:07時玲玲
語文建設·下半月 2024年3期
關鍵詞:格律平仄字形

時玲玲

【關鍵詞】教;字形;格律;平仄;黏對

出塞》是唐朝詩人王昌齡創作的一組詩,其中的一首(秦時明月漢時關),明代詩人李攀龍稱其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這首詩主旨明確,且詩句很美又耐人尋味。這首詩多次選入小學語文教材。這樣的一首詩,按說字詞的讀音應該是確定的。然而,筆者在工作中發現,教師在教學這首詩時,對詩句“ 不教胡馬度陰山”中“ 教”字的讀音把握不準,有的教師讀“jiāo”,有的讀“jiào”?;诖?,筆者對近四百名小學語文教師進行了調研,參與調研的教師來自北京、陜西、河北、江蘇等省市。這些教師,從教齡上看,有5 年以下的,有5~10 年的,也有10 年以上的;從學歷上看,包括中專學歷(中師畢業)、大學本科學歷和研究生學歷。調查結果顯示:80% 的老師認為“ 教”讀“jiào”,15% 的老師認為讀“jiāo”,5%的老師表示不清楚到底讀什么。將“ 教”讀成“jiào”的老師認為,依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標注,這樣讀肯定沒有問題。讀成“jiāo”的老師則未提供依據。

明確這首詩中“ 教”字的讀音,涉及兩個方面的知識:一是關于同形字的知識,二是關于古詩中平仄的知識。

先來看同形字。同形字是同形而異音異義的字,即構形相同,但記詞功能不同的一組字?!?教”在現代漢語中有兩個讀音:jiāo 和jiào。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 版)》,“ 教”讀“jiāo”,動詞,把知識或技能傳給人。讀“jiào”,列兩個條目:教1 有兩個義項。義項1,動詞,教導;教育。義項2,名詞,宗教。

教2,舊也讀“jiāo”,動詞,使;令;讓。

《現代漢語詞典(第7 版)》凡例“條目安排”

部分指出,單字條目形同音同而在意義上需要分別處理的,分立條目??梢?,教1 和教2 是同形的關系。所以,單純依靠《現代漢語詞典(第7 版)》是無法判定“不教胡馬度陰山”中“教”的讀音的。以現代工具書來判定古詩的讀音,也會出現以今律古的問題。

再來看第二個問題。王力先生在《詩詞格律概要》中,特意注明了“ 教”字的讀音(讀“jiāo”)[1]。為什么讀這個讀音呢? 某個字在詩句中的讀音,最可靠的是根據平仄來判定。了解平仄前,需要知道現代漢語普通話中的聲調與古代漢語中聲調的對應情況。

現代漢語普通話和古代漢語中的聲調均為四類,現代漢語普通話的聲調包括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古代漢語的聲調包括平聲、上聲、去聲和入聲。普通話中入聲已經消失,入聲字轉入了陰平、陽平、上聲和去聲。平聲分為陰平和陽平。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 入派三聲”“平分陰陽”。

古詩,不管是律詩還是絕句,都是要講究平仄的。所謂平,指的是平聲,包括今天的陰平和陽平;所謂仄,指的是上、去、入三聲。仄就是不平的意思。在詩詞的寫作上,這兩類聲調互相交錯,就能使聲調多樣化,可以使詩句產生抑揚頓挫和回環往復的節奏和旋律,從而生成詩詞所特有的節奏美。掌握好平仄是學習中國古典詩詞格律必不可少的一環。[2]詩句中的平仄排列,遵循一種基本規律:每個詩句中的平仄排列都是兩個或三個相同的平聲或者仄聲相連,然后再轉換到兩個或三個相對的仄聲或者平聲。[3]根據這一規律,可以排列出四種基本句型,五言絕句的四種基本句型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在此基礎上加上兩個與五言開頭兩字平仄相反的字變成七言絕句的四種基本句型: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基本句型應該是古詩比較理想的平仄格式,但實際應用中,往往是在基本句型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規則來搭配排列組成一首詩的平仄格式。黏對是其中的一個規則。按照黏對的規則把四種基本句型排列搭配起來,可以使格律詩的平仄節奏達到最為完美的境界。

黏對是黏和對的統稱。黏和對都是兩句詩中在相同位置上的字的平仄關系。對是平仄相反,屬相對關系,指的是一聯內,出句與對句中相同位置上的字的平仄相反;黏是平仄相同,屬相同關系,指的是后一聯的出句與上一聯的對句在相同位置上的字的平仄相同,是兩聯之間的平仄關系?!冻鋈分?,“ 秦時明月漢時關”與“萬里長征人未還”是出句與對句的關系,這兩句構成一聯;“ 但使龍城飛將在”與“ 不教胡馬度陰山”是出句與對句的關系,這兩句構成一聯。

前人在長期的實踐中,發現格律詩中五言的第二、四字,七言的第二、四、六字是節奏點。通過不同的排列,人們發現,不管五言還是七言,第二個字是關鍵。據此,《出塞》中,“時”“里”“使”“教”是節奏點。按照黏對規則,“時”是平聲,“里”是仄聲,二者是相對的;“使”與“ 里”均為仄聲,是相黏的;“ 教”與“ 使”是相對的關系,“教”應讀平聲,也就是“jiāo”。到這里,《出塞》中“教”字的讀音就可以確定了。

根據七言的基本句型來看,《出塞》是屬于首句平起平收類型的。我們先將首句平起平收類型的七言基本句型列出來: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再來看《出塞》的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可以發現,“ 明、人、不、胡”四個字的平仄與基本句型不一致。這是因為在基本句型和原則的基礎上,有些位置的平仄是可以改變的,即可平可仄。一直以來,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說法,意思是說,五言的第一、三字,七言的第一、三、五字,因為不在節奏點上,所以平仄可以不必拘泥,這個說法說的就是“ 可平可仄”。而五言的第二、四字,七言的第二、四、六字,因為在節奏點上,所以平仄不可隨意改變。那么,平起平收類型的七言絕句可平可仄的基本句型為: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個小小的讀音問題,涉及文字學和詩詞格律的知識?!冻鋈肥且皇状蠹叶炷茉數脑?,為什么“教”這個字的讀音認讀會出現問題呢?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從現有教材的編排來看,其對古詩中類似“教”這樣的多音字的注音關注不太夠。檢索知網,可以看到,不少人對古詩中的異文現象進行了探討,少有人提及注音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恰恰是一線教師非常希望知道答案的。參與調研的教師普遍反映,教材和教師教學用書都沒有給“不教胡馬度陰山”中的“教”字注音,教學時只能按照自己原有的知識儲備理解。

其次,從工具書的使用來看,教師過多依賴現代漢語工具書,較少關注古代漢語工具書。對于一些字詞的讀音,基于普通話,現代漢語工具書作了相應的規范處理。比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 版)》將“教”(jiào)列了兩個字頭,處理為同形字。不少老師在查閱時,很少關注凡例,就出現了文章開頭提到的問題。如果老師們去查查《漢語大詞典》《故訓匯纂》等工具書,知道“教”古音讀“jiāo”,表示使、令的含義,讀音問題也能夠解決。

最后,從受教育背景來看,有的老師是中師畢業的,有的是教育學專業的,因為所學專業的限制,他們不甚了解詩詞格律的基本知識,就談不上用知識解決問題了。有些老師雖然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或者學科語文專業畢業的,但是他們不知道查閱什么資料或者怎么利用資料分析問題,解決類似問題的能力有待提升。這個問題其實是與教師專業發展息息相關的。

韓愈在《師說》中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這個小問題不管,那個小問題不顧,不僅學生“惑而不解”,恐怕就連老師也很難實現專業上的進一步成長。希望一線的老師們不要放過自己教學中的任何一個小問題,無數小問題的解決有可能筑成自身研究的大廈。

猜你喜歡
格律平仄字形
簡論格律思維
論詞樂“均拍”對詞體格律之投影
格律詩詞中散文化句式小議
談詩詞格律的極端化
甲骨文“黍”字形義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則
平仄譜:閱讀格律詩的一把金鑰匙
復習生字字形的方法
添一筆變個字
春天的馬蹄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