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建歷史個案的深度剖析
——評《鄂豫皖蘇區黨建經驗與當代啟示研究》

2024-05-02 03:03江傳月
學習月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蘇區根據地經驗

江傳月

鄂豫皖蘇區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領導創建的根據地之一,是重要的建黨基地,在黨和國家歷史發展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來到鄂豫皖蘇區紅色遺址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工作時強調指出:“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也是中國工農紅軍的誕生地之一?!绷暯娇倳浉叨瓤隙硕踉ネ钐K區歷史在中國革命、中國共產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充分肯定了鄂豫皖蘇區黨建工作的重大貢獻以及創造的精神財富價值,對傳承好紅色基因、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出了明確要求,寄予了殷切希望。挖掘好、研究好鄂豫皖蘇區黨建歷史,是宣講好、傳承好鄂豫皖蘇區黨建經驗的前提與基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全面推進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們黨堅守初心使命,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蓖七M新時代新征程黨的建設的高質量發展,既要立足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又要與時俱進加強黨建工作創新,更要傳承一百多年來黨的建設積累的寶貴經驗,尤其是革命根據地建設時期加強黨的建設的寶貴經驗。

鄂豫皖蘇區根據地黨的建設雖然發生在革命戰爭年代,但其致力于保持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致力于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成功做法與基本經驗沒有過時,也不會過時。因為,不同時代黨建工作的本質與規律是相通的。關于鄂豫皖蘇區根據地黨的建設奮斗歷程和寶貴經驗研究(1930—1937),從理論梳理層面看,黨建經驗的整體性、系統性研究較少,時代價值研究挖掘不夠;從實踐對策層面看,黨建經驗的時代價值與新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等精準對接的路徑研究不夠,而且沒有形成較為成熟的價值轉化的應用模式。因此,有必要開展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注重加強黨的建設的歷史必然性研究、歷史發展過程研究、基本經驗研究與當代價值挖掘和利用的研究?;谶@個動因和動力,黃岡師范學院居繼清教授主持湖北省社科基金科研項目,并出版了項目研究的最終成果——專著《鄂豫皖蘇區黨建經驗與當代啟示研究》。

該書研究了包括鄂東南、豫南、皖西在內的鄂豫皖蘇區根據地,聚焦從1930年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正式建立到1937年建立國共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時期,根據地黨組織在鞏固發展壯大過程中加強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建設與集中統一領導的基本做法與成功經驗。

該書的研究思路是在挖掘鄂豫皖蘇區根據地黨建元素的基礎上,揭示其重視黨建的歷史必然性與歷史演進過程;總結鄂豫皖蘇區根據地加強黨建的基本經驗與歷史貢獻,同時對鄂豫皖蘇區革命精神做出精準概括;對接新時代黨的建設總布局與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要求,探討鄂豫皖蘇區根據地黨建經驗的時代價值與借鑒路徑。

該書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文獻法:從重要會議、重要文件中收集加強黨建的重大制度性規定,收集反映黨建經驗的革命故事、革命詩詞、革命歌謠、革命標語等文獻資料、實物資料和音像資料,為總結黨建寶貴經驗、挖掘時代價值、提煉鄂豫皖蘇區革命精神等提供材料支撐。田野調查法:通過實地考察、個別訪談、問卷調查等途徑,咨詢本領域的專家學者與實踐工作者,做好口述史的整理工作,向黨員干部、青年學生群體發放問卷,為課題研究發掘新素材。歷史分析法:借用抽象分析與具象分析,對鄂豫皖蘇區根據地黨的建設資源進行深層透析及多視角解讀,分析其本體特質以及與社會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等的互動關系,堅持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總結出規律性與共性的東西,力求使結論具有說服力。比較研究法:通過對中央蘇區與鄂豫皖蘇區的比較,探討中央蘇區對鄂豫皖蘇區根據地黨建工作的直接與間接影響,揭示鄂豫皖蘇區根據地黨的建設獨特做法與成功經驗。

該書除了前言外,分為六章,分別研究了鄂豫皖蘇區黨建工作的生成邏輯與成功密碼、引領功能與歷史成就、寶貴經驗、鮮明特色、大別山精神及其對偉大建黨精神的傳承、鄂豫皖蘇區黨建經驗的時代價值與當代啟示。該書破譯了鄂豫皖蘇區黨建工作的成功密碼:依靠黨組織的關懷與指導,推動真理的廣泛傳播,彰顯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充分相信青年與依靠青年,學習與借鑒其他蘇區的成功經驗。同時,該書還總結了鄂豫皖蘇區黨建工作的寶貴經驗、鮮明特色,提出了鄂豫皖蘇區黨建經驗的當代啟示。

該書是在深入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至四卷及系列重要論述的基礎上,在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過程中,在認真研讀鄂豫皖蘇區文獻資料的前提下完成的,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傳承紅色基因的重要論述為遵循,堅持牢固樹立正確黨史觀與唯物史觀。從這個角度講,該書是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與研究。

二是體現了鮮明的服務導向。認真梳理與總結鄂豫皖蘇區黨建工作基本做法與輝煌成就,以歷史事實為依據,揭示了鄂豫皖蘇區作為黨重要建黨基地的生成密碼與當代啟示,著眼服務黨員干部與青年學生的黨史黨規黨紀教育。從這個角度講,該書是關于鄂豫皖蘇區黨規黨情的研究成果,是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的教育素材。

三是體現了正確的學術導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與方法為指導,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揭示了大別山精神的內涵,闡釋了大別山精神對偉大建黨精神的傳承與弘揚。從這個角度講,該書是關于大別山精神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動大別山精神的傳播與共識形成。

四是體現了政治建設主題主線。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論述為指導,挖掘鄂豫皖蘇區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紅色基因,給新時代新征程加強黨的政治建設帶來有益啟示。從這個角度講,該書是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重要論述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推進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工作,推動黨員堅持“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五是對接了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與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熱點。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對“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的提出了明確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要“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該書以此為視角揭示了鄂豫皖蘇區黨建工作的成效。從這個角度講,該書是關于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與黨的二十大精神的理論研究成果,有助于從歷史角度進一步深化對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與黨的二十大精神的學習宣傳研究與貫徹落實。

該書具有豐富的學術價值和應用價值。學術價值方面,有利于深化對鄂豫皖蘇區根據地加強黨的建設寶貴經驗、當代價值的學理分析與視角拓展:一是揭示了鄂豫皖蘇區黨建發展歷程,總結概括了加強黨建的基本經驗,有助于進一步豐富鄂豫皖蘇區根據地黨建經驗的整體性研究;二是提煉了鄂豫皖蘇區革命精神,有助于進一步為大別山精神的凝練提供參考;三是挖掘了鄂豫皖蘇區根據地黨建的時代價值,有助于進一步深化根據地黨建功能的認識,從而進一步證明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重要法寶。

應用價值方面,夯實了根據地黨的建設經驗及其價值利用工作的實踐基礎:一是為人們講好鄂豫皖蘇區根據地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據地的故事、英雄與烈士的故事等提供學習材料;二是為實現鄂豫皖蘇區根據地黨的建設經驗與當代價值轉化提供實踐路徑選擇;三是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成功的實踐模式,進一步做好新時代黨員干部的“四史”教育。因而,該書能為地方黨政部門加強新時代黨建工作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為學界深入開展鄂豫皖蘇區根據地黨建經驗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為基層黨組織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提供路徑,為黨員干部與青年學生黨規黨情教育提供教育素材。

該書總結的鄂豫皖蘇區黨建工作的寶貴經驗中包括“堅持抓基層黨建,確?;鶎咏M織力增強”。主要做法有高度重視黨支部建設工作、注重黨員發展的數量與質量、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及時恢復與重建黨組織、舉辦訓練班培養革命骨干。這對新時代提升城市基層黨建質量具有啟示意義。

一是整體統籌,充分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的領導作用。在思想觀念上,街道社區黨組織要改變以往將黨建工作局限于社區黨務工作的做法,破除“重業務、輕黨建”的錯誤思想,聚焦抓黨建、強化政治引領、凝聚人心。在組織體系上,街道社區黨組織需要搭建一個條塊協同、上下溝通,凝聚民心、服務居民的平臺,做好上級與基層之間的鏈接,建立市、區、街道、社區的黨建組織體系,統籌各領域黨組織,形成共建共治的黨建工作格局。

二是互聯互動,推動各黨建主體深度相融?;ヂ摶邮切聲r代城市基層黨建的創新,強調轄區內各黨建主體之間的互幫互助、協同合作、共建共享。城市基層黨建的主體范圍將進一步拓展,不僅僅包含街道社區,還包括社區的自治組織、居委會以及各類社會團體等。要在制度中進一步明確轄區內各級黨組織、政府、群眾、企業的職責,厘清各級黨組織與政府、黨組織與群眾、黨組織與企業之間的責任關系。其中,黨群服務中心是面向黨員、面向群眾、面向社會建立的一個集黨員管理、黨建工作指導、黨員學習教育、談心交流、志愿服務、綜合服務等內容于一體的黨建工作平臺,其建設力度需要得到加強。

三是保障人才,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服務能力。一方面,要對基層黨建工作者的職務、工資待遇、職業發展前景等進行清晰的規定,吸引熱心為群眾辦實事的高素質人才加入城市基層黨建的工作隊伍。另一方面,要對基層黨建工作者進行專業培訓,保障數量上不少、質量上提升,創新人才政策,將更多更優秀的人才吸納到城市基層黨建的工作隊伍中。同時,要保持并提升現有的工作水平,給基層黨建工作者提供培訓和學習的機會,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進而提升整個城市基層黨建的服務水平和工作隊伍的綜合能力。

四是整合資源,打造城市基層大黨建格局。首先,需要對轄區內各類組織的情況進行摸底調查,梳理短板,分析轄區各類組織的資源優勢,再根據新時代城市基層黨建的要求進行分類設計,建立涵蓋多元黨建主體、資源共享的黨建資源系統。其次,以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將區域內多元的黨建資源、黨建主體、黨建內容系統化、體系化、制度化,合理設置黨建工作運行的組織架構,厘清街道社區黨組織的領導責任和轄區內各類組織的共建任務,形成共駐共建的合力。

猜你喜歡
蘇區根據地經驗
紅星照耀下的湘鄂贛蘇區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蘇區人家
閩北革命根據地從這里走來
蘇區創業致富人
經驗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任弼時與湘贛蘇區的“肅反”
當你遇見了“零經驗”的他
中共根據地反纏足依據的演變(1928—194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