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研究

2024-05-02 21:02姚潤林馮俊南通大學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
農場經濟管理 2024年2期
關鍵詞:法治數字農村

姚潤林 馮俊.2(.南通大學 2.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

一、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1]目前鄉村振興在農業人口老齡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業農村差異化發展等方面面臨挑戰?!稊底种袊l展報告(2022)》顯示,2022年,中國的數字經濟規模已達50.2萬億,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占比為41.5%,位居全球第二。所以,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切實把鄉村振興(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落到實處,推進數字經濟這一新的引擎和新動力,是順應現實邏輯的必然擴展。

二、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作用機理

(一)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智慧農業建設迅速起步

農村發展僅僅依靠傳統的種養業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的需要,因此需要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使鄉村產業由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加快傳統農業產業轉型。當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先進技術與傳統鄉村產業融合后,市場的供需關系將可以被更加精確地分析和評估,依托數字技術形成的鄉村新業態也逐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其一,數字經濟可憑借“蒲公英效應”,將數據要素廣泛滲透到農業生產的各個過程,使農業生產更加精準化、智慧化和自動化,構建從生產到質量監管的完整產業鏈。[2]

其二,在數字經濟的大環境下,傳統農業加快了與食品加工、電商、康養、旅游、文化和生態創意等產業的交叉和融合,各地的鄉村憑借著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和先進的數字化技術,形成了如體驗農業、休閑旅游、鄉村民宿等新業態和新產業,并制定了相關政策鼓勵農戶在發展傳統產業的同時,也要主動投資于特色產業,這有利于加速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推動農業農村產業結構優化。[3]

(二)提高鄉村居民生活消費水平,優化升級社會服務

其一,數字經濟催生了跨時空、品類多樣齊全的電商APP,這類APP利用網絡直播、線上銷售等電商方式,打破了農村地域的局限,使農產品能夠與市場進行直接的連接,高質量的農產品能夠銷往全國。數字經濟除了滿足居民基礎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外,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虛擬現實等信息技術的信息處理、加工、保存功能最大限度地記錄并保存鄉土風貌,并通過創意演繹鄉村文化,深化鄉村文化的吸引力,不僅能激發本地村民的歸屬感,還能吸引外地游客,發展文化旅游業。

其二,互聯網的普及應用能夠為傳統社會服務的優化升級帶來提檔升級的機遇。數字化養老、線上教育、互聯網醫療、智慧導航等全新的服務模式和數字產品,既提升了鄉村社會服務水平和效率,有效保障了鄉村民生,還合理化、高效化地配置鄉村資源,擴大了鄉村服務范圍。如在鄉村教育方面,采用“互聯網+教育”的模式,通過數字通信技術、VR技術等實現遠程教育和資源共享,使教育水平落后的偏遠地區教師學生也能平等便捷地獲取教育資源,有利于突破城鄉優質教育發展不均衡、資源共享不便捷的現狀,促進教育平等化,實現共同富裕。

三、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挑戰

(一)基礎設施落后

盡管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鄉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但由于鄉村地區人口少、經濟發展水平低等特點,因此鄉村地區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倉儲物流等相關配套設施建設較城市而言存在巨大鴻溝,限制了數字技術在農村地區的推廣普及。一方面鄉村地區地理位置偏僻,道路等交通設施落后,這不僅導致網絡設備向鄉村運輸建設困難,還限制了鄉村本地特色產品通過互聯網或其他方式外銷,盡管部分地區擁有優渥的自然稟賦,但是仍因交通不便消費者不愿前往、信息閉塞等問題不利于其旅游業發展;另一方面由于鄉村地區網絡設備落后,移動電子設備信號弱,鄉村網絡信息傳遞受限,而數字技術中的電商平臺對于網絡的依賴度較高,因此會嚴重阻礙鄉村產業進行數字化轉型,不利于數字技術在農村的推廣利用,影響鄉村居民進行線上購買或銷售農產品、獲取信息等。

(二)數字技術人才短缺

數字人才是數字經濟助力鄉村振興的核心要素。盡管各省市已經十分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模式,出臺相應政策吸引留住數字人才,但總體而言,尚未建立成熟的鄉村高素養數字人才的培養機制。具體來看:其一,受城鄉“虹吸效應”影響,[4]鄉村地區的社會福利待遇、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較城市而言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大部分鄉村地區的青壯年勞動力會選擇進城務工,留鄉人員以老人居多。其二,由于數字經濟是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并且鄉村地區普遍基礎設施滯后,缺乏數字技術的發展環境、鄉村治理主體也缺乏科學知識,對數字技術認識程度不高,導致一些鄉村老干部既不愿意引進一些高學歷、高素養的人才,高學歷的優秀人才也不愿意下鄉工作。

(三)法律法規不完善

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離不開法律法規的引領和保障,鄉村地區數字經濟法治建設也是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陸續發布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 《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 《數字鄉村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等數字鄉村建設導則、建設規劃、行動計劃的重要文件,構建起“自上而下”的數字鄉村建設政策制度和體系框架,但在數字經濟發展的規范化程度和法律保障方面還有待加強,數字鄉村建設仍處于探索階段,尚未總結出普適性的實踐經驗。如與數字農村有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夠完善。數據是一種重要的生產因素,它的發展與利用需要嚴格的法律、法規,從而對數據進行引導、規范和約束,數據的所有權、控制權、使用權、解釋權等都要適時地被納入法治的軌道,接受法律的監督。但是涉及這方面的立法總量不足,現存的法律部分出臺時間較長,已經難以滿足當前數字鄉村發展的需要。

四、數字經濟賦能鄉村振興的實現途徑

(一)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推動要素流動和技術落地

第一,要統籌鄉村數字技術基礎設施建設。要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抓手,探索建立新基建專項資金并實行??顚S?。由于數字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的成本較高,因此要利用數字融資平臺采取多樣化的投資模式,通過相關激勵政策鼓勵號召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通過政府與市場的協調配合,從技術上和財政上對農村數字技術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扶持,擴大融資渠道。發揮數字技術基礎設施賦能鄉村振興需要的公共性。[5]

第二,要完善道路設施建設。省、市、縣等各有關部門要將鄉村振興的工作放在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增加對村道建設的投入扶持,同時,基層政府也要把國家在農村道路建設方面的各種政策認真地執行好,把專項資金投入到農村道路建設中去,切實增強本地區與外地的聯系,促進生產要素流動,合理配置資源,進而實現資源共享。

(二)打造農村數字人才隊伍,培養農村數字技術人才后備力量

第一,要實行“引培并重”政策。既要注重挖掘本土人才,健全回鄉人才的就業政策,鼓勵外出人員返鄉就業,還要引入外來技術人員,壯大農村數字化人才隊伍。為從根本上解決“引得進,留不住”問題,政府還應加強農村地區生活設施建設,優化鄉村發展環境,對到基層工作的數字技術人才還要在配偶工作安置、子女上學就業等方面給予幫助。

第二,要加大對鄉村地區數字經濟知識教育普及與投入,培養農民數字思維,提高農民數字技術的認識和應用能力。政府和數字經濟主管部門要通過線上指導、線下培訓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數字經濟教育宣傳欄目及講座傳遞相關知識,激發農民參與數字經濟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自覺轉變思想,主動接受相關知識教育。

第三,要育用并舉。一方面要產學研相結合,加強同本地企業、高校和研究所的交流合作,高校要從數字經濟服務鄉村振興的實際需求出發,以打造創新型、技術型、復合型專業人才為導向,增設信息技術課程并增加鄉村調研實踐活動,改變學生對鄉村的刻板印象。[6]

(三)發揮法治對鄉村數字經濟的引領作用,強化行業監管和安全規范

第一,要建立健全有關數字經濟的法律法規體系,創新性地規范數字經濟發展。數字經濟作為一個全新領域,在其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將數字鄉村法治化和法治鄉村數字化相結合,針對性增加相關法律法規數量。在全面推動鄉村振興、法治數字農村建設的進程中,基層干部要依法辦事,本地的人民群眾也要遵法守法,真正做到“有法可依、違法必究”。

第二,要針對數字鄉村建設過程中權責不清問題,厘清權責邊界,加大執法監督力度,確保鄉村基層干部和群眾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法治數字鄉村建設過程中有法必依、執法必嚴。要對法治工作進行合理的安排,可以實行分級負責制,讓法治骨干下沉到鄉村工作,同時把鄉村數字發展納入到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中,確保鄉村數字經濟法治工作有人做、有人管。

猜你喜歡
法治數字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答數字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數字看G20
成雙成對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治理下的法治與法治下的治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