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藏”戰略視域下糧食安全:問題挑戰及對策研究

2024-05-02 21:02杜相臣貴州大學
農場經濟管理 2024年2期
關鍵詞:高標準種業農田

杜相臣(貴州大學)

“倉廩實,天下安”。糧食安全是國家總體安全的重要內容和基礎,糧食供應是否安全直接關系到國家社會的發展。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糧食產量達到歷史新高,但當前國際局勢的不確定性加劇、極端氣候事件多發、國際糧價日趨攀升、通貨膨脹加劇等眾多因素給我國糧食安全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诖?,本研究立足糧食安全的基本內涵,深入分析當前國家糧食安全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在國家關于糧食安全問題重要文件的基礎上,研究提出了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政策建議,為深入落實“兩藏”戰略提供決策參考,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基礎。

一、當前我國糧食安全領域面臨的主要問題

目前,國際糧食供給處于不平衡狀態,糧食供應量小于需求,國際糧食價格上漲基礎依然較堅固。近年來,許多國家和地區出現了極端氣候,這使農產品出口國對糧食產量有了減產的預測,因此便制定了限制農產品出口的政策。為了面對新冠肺炎新態勢,許多國家競相屯糧,造成國際糧食需求不斷增加。當前,國際形勢變幻莫測,破壞了國際糧食生產和貿易,給我國糧食安全帶來了風險?,F階段,我國糧食安全領域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下列三點。

(一)國際局勢不穩定及極端氣候導致糧價波動

國際形勢的不穩定給全球糧食貿易帶來了不確定性風險,使初級農產品的生產及國際化運輸受阻,且這種不確定性風險已成為一種常態化。只要國際趨勢得不到有效控制,對糧食的生產和供應都是一種沖擊和考驗,國際糧價也會因此不斷波動。2023年初,在國際貿易市場上,大宗商品價格呈不斷上升態勢,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國際糧食價格于2023年2月創歷史新高,糧農組織谷物價格指數月環比增幅為3%,世界小麥價格上漲2.1%,加之國內年初南方多省干旱,糧食產量預測減少,化肥價格上升,必會推動糧食等農產品價格上漲。因此,國際局勢不穩定、極端氣候頻發二者的相互聯動,糧食價格自然就會不斷地波動。

(二)大豆對外高度依賴

國際糧食的生產和供給基本能滿足全球總體需求,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但近年來極端氣候等眾多因素打破了這種平衡,糧食安全在全球范圍內已上升成為一個“熱詞”。大豆是關乎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農產品,但由于我國育種技術、機械化水平等因素的約束,特別是大豆種植與主糧“爭地”的矛盾,使我國大豆自給率較低,大豆供給約65%以上都依賴進口,大豆的高度對外依賴使中國人的“油瓶子”受制于人。2022年我國進口大豆量高達9108.1萬噸,自給率僅為18.5%。我國大豆供應中,主要是以美國和巴西兩國為主的二元互補型格局,這種格局使我國存在重大大豆安全隱患,大豆高度依賴進口、自給率較低、進口渠道單一已成為中國大豆安全的一把“懸梁劍”,嚴重危及我國糧食安全。

(三)耕地“非糧化”“非農化”問題嚴重

我國人口基數大,耕地面積相對稀缺,匱乏的土地使全國糧食生產面臨許多窘境。根據2021年8月公布的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全國各類土地面積120.20億畝,其中耕地19.18億畝,占總土地的15.96%,人均耕地面積僅1.36畝,人地矛盾十分突出。我國耕地“非糧化”“非農化”問題嚴重。一方面,隨著大宗商品價格不斷攀升,推高了農業生產資料的價格,勢必會提高農戶種糧成本,再加上糧食收購價過低,這種持續過低的收購價,和逐年上升的種植成本,會使部分農民放棄種植糧食作物,選擇種植收益更高的經濟作物。另一方面,近些年大力倡導發展鄉村經濟,工商資本下鄉推動了耕地的“非糧化”“非農化”,資本的進入使土地租金升高,農民愿意把土地出租換取高額租金,這極大削弱了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工商資本為了促進自身獲利,把流轉來的“農用地”改變為“建設用地”,縮減了耕地面積。地方政府為了促進本地區的經濟發展,鼓勵農民改種高收益非糧作物,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糧食安全風險。

二、堅持“雙藏”戰略,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中國作為世界人口大國,糧食安全問題容不得半點馬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關乎全國人民的頭等大事。只有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做好科技興農、堅守耕地紅線,才能守住中國人自己手中的“糧袋子”。

(一)“藏糧于地”

1.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全力確保耕地面積

我國土地面積大,但人均耕地不足,為了保證我國糧食種植面積,18億畝耕地面積是不可逾越的紅線。中央高度重視我國耕地安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有效穩住了耕地面積、提高了耕地質量、提升了耕地效益。一方面,要嚴格落實黨中央對耕地保護的部署,嚴厲打擊非法占用耕地現象,嚴格落實國家“占優補優”的耕地占補策略,對一些地方政府在該策略實施中存在工作落實不到位的情況,應進一步建立相關考核機制,努力保障耕地面積。另一方面,逐步恢復可恢復耕地,全國第三次土地調查的結果表明,全國共有8700多萬畝土地可恢復為農用耕地,同時還有1.66億畝土地可通過工程措施恢復為農用耕地,但這類土地恢復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完善相應基礎設施才能恢復成為可用耕地。

2.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筑牢國家糧食安全基礎

糧食產量取決于耕地面積及耕地生產能力。高標準農田就是提高耕地生產能力、提高糧食產量的有效手段。新中國成立以來,盡管我國農田建設取得很大成就,但農田水利設施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還未得到改變,因此必須建設“旱能灌、澇能排、畝產高”的高標準農田來改變這一局面,讓高標準農田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建設高標準農田,一方面不僅為推廣綠色技術創造了有利條件,推動了綠色農業的發展,同時高標準農田把零碎耕地串聯起來,有效提高了農業的規?;?。另一方面通過集中連片的高標準農田建設,可有效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增強小農戶抵抗氣候風險、自然災害的能力,使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為現代農業發展夯實基礎。建設好、管理好、利用好高標準農田,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堅實支撐。

3.國內外統籌,以全球化眼光保障糧食安全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日益顯著,糧食供需也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我國糧食生產不僅要堅持“引進來”策略,為了拓寬糧食生產渠道,也要讓我國農業“走出去”,統籌國內外耕地資源,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非常有必要。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投資海外耕地,使耕地資源實現跨國流動與配置,有效利用國際市場資源,合理布局國內資源,這在一定程度上既提高了國家糧食供給能力,解決國家糧食問題,又能達到國內、國際資源的合理配置,在國際糧食市場中爭取更多主動權,從而實現糧食安全及國際經濟貿易的最佳效益。

(二)“藏糧于技”

1.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提高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水平

穩定糧食生產、提高糧食生產水平離不開現代化農業機械設備,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增強農業應對風險的能力,用現代農業技術為國家糧食安全保駕護航。一方面,加強對重點地區特別是丘陵山區等機械作業較困難區域的機械化技術研發,為農機作業基礎條件不足的區域補齊發展短板,增強該區域農業發展潛力和農業競爭力。另一方面,加強農業機械化設備與農業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這樣可以更好地對糧食市場及糧食安全進行研判。耕地有限、科技無限,在農業生產中需要進一步激活科技創新這個“第一動力”,補短板、強弱項,才能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2.加強農業生物技術研發,著力解決農業“卡脖子”技術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種業安全關系著農業基礎和糧食安全。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種子需求市場,2022年我國農作物種子貿易額為10.1億美元,其中進口額6.8億美元,出口額3.3億美元,貿易逆差3.5億美元,意味著我國部分農作物種子高度依賴進口。為了加強我國種業發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全面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計劃,要下定決心把國家種業搞上去,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p>

一要加大力度保護好國內優質糧食種子資源,出臺相應政策保障我國種業核心知識產權。二要加強對外開放,堅持“引進來”“走出去”,通過對外交流合作,持續引進國外優質種子和國內稀缺優質種子資源,通過對其技術的消化吸收,最終形成我國自主技術成果。三要在基因等關鍵技術領域集中人力和財力,開展“卡脖子”技術攻關,力爭在種業核心技術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確保我國種源可持續發展。種優則糧豐,糧安則民安,種子對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加大對種子的研究力度,以更有效的方式來增加糧食產量,為國家農業裝上國產“中國芯”,打破種業技術封鎖,解決農業“卡脖子”問題,用中國種子保障中國糧食安全。

猜你喜歡
高標準種業農田
達爾頓老伯的農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標準農田16.89萬公頃(253.34萬畝)
堅持高標準嚴要求 確保按時保質完工
高標準高質量轉入“三年行動”
“兩委”換屆發動攻堅——確??械簟坝补穷^”、實現“高標準”
農田創意秀
種業名企展示
種業名企展示
農田搞養殖需辦哪些證
種業名企展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