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優勢 聚力發展甘蔗產業

2024-05-02 23:42施成飛鳳陳永春
云南農業 2024年3期
關鍵詞:江縣蔗農糖料

李 俊,施成飛鳳,陳永春

(1.元江縣糖料甘蔗生產辦公室,云南 元江 653300;2.元江縣種子管理站,云南 元江 653300)

甘蔗產業是元江縣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但在生產中存在種植品種單一、種植區水利基礎設施薄弱、機械化程度低、糖料甘蔗種植收益不占優勢、勞動力短缺情況加劇等問題,文章就此展開分析,提出做好糖料甘蔗生產協調服務、逐步降低勞動成本、推廣良種良法、提高糖企經營效益等對策建議,以期促進元江縣糖料甘蔗產業進一步發展。

元江縣地域寬廣,立體氣候極為明顯,甘蔗產業是元江縣培植了60多年的傳統骨干產業,糖料甘蔗產量較高,甘蔗莖糖分含量高,適宜種植面積較大,為元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2021年糖料甘蔗種植面積覆蓋全縣5鄉2鎮3街道1 100戶4 000余人。1999年元江縣甘蔗產量70萬t創歷史新高,之后幾年受市場、氣候等影響,持續下滑,2020—2021年榨季全縣甘蔗種植面積1 020 hm2,白糖產量7 300 t。從目前糖料甘蔗生產情況看,甘蔗單產低,入榨總量與規模、目標任務還存在較大差距,原料生產遠遠不能滿足制糖企業的生產需求。

一、甘蔗產業分布情況

(一)全國甘蔗產業基本情況

甘蔗是重要的糖料和經濟作物,我國甘蔗產業發展歷史悠久。2008年甘蔗種植面積達170萬hm2,產量1.21億t,單位面積產量7.11萬kg/hm2。之后,我國甘蔗種植面積一直呈下降趨勢,2021年甘蔗種植面積為131.6萬hm2,產量1.07億t,單位面積產量8.1萬kg/hm2。在進出口方面,我國是甘蔗種植大國,但因市場需求量大于產量,存在供給不足,甘蔗進口量遠大于出口量,自2016年至今,我國甘蔗進口量持續上升,2021年進口食糖量達到567萬t。

(二)國內甘蔗主產區基本情況

甘蔗是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糖類作物和可再生能源作物。我國主要的甘蔗種植區主要在廣西、云南、廣東等地,以種植糖料甘蔗為主。

1.廣西產區。廣西甘蔗種植區和產糖量居全國第一,據統計,2021年廣西甘蔗種植面積為85.78萬hm2,占全國甘蔗種植面積的65.18%,產量7 365.1萬t,占全國甘蔗總產量的69.05%。

2.云南產區。云南甘蔗種植面積和產糖量居全國第二。主要分布在滇西南、滇南臨滄、德宏、保山、普洱、西雙版納、紅河、文山、玉溪8個州(市),2021年云南甘蔗種植面積22.78萬hm2,占全國甘蔗種植總面積的17.3%,產量1 583.9萬t,占全國總產量的14.85%。

3.廣東產區。廣東是我國甘蔗主產區之一。2021年甘蔗種植面積為15.01萬hm2,占全國甘蔗種植面積的11.41%,產量1 306.6萬t,占全國甘蔗總產量的12.25%。

二、甘蔗產業發展優勢多

(一)自然優勢

元江縣位于云南省中南部,縣境南北長64.5 km,東西寬71.5 km,國土面積2 858 km2,其中山區面積2 766.5 km2,占比96.8%;壩區面積91.5 km2,占比3.2%。境內最低海拔327 m,最高海拔2 580 m,海拔在1 000 m以下的干熱河谷面積502 km2,炎熱少雨,終年無霜,年平均氣溫23.9 ℃,素有“天然溫室”之美譽,是云南省為數不多的干熱河谷地區之一,非常適宜種植甘蔗。

(二)交通優勢

元江縣東與石屏縣毗鄰,南與紅河縣相連,西與墨江縣接壤,北與新平縣緊鄰。距省會昆明220 km,距玉溪市區132 km。G8511、G213、中老鐵路、S45永金高速通過,在元江境內形成“三縱一橫一點”路網,是云南通往南亞、東南亞的重要樞紐。

(三)政策優勢

1.推廣糖料甘蔗良種良法技術。為提高糖料甘蔗的產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以農民利益為重點,堅持政府引導、農民自愿、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引導和推廣先進適用的糖料甘蔗脫毒技術和健康苗木,提高糖料甘蔗良種率和機械化作業面積,降低糖業生產成本,提升元江縣蔗糖產業綜合競爭力,切實保障蔗糖供應安全。元江縣認真落實糖料甘蔗良種推廣補貼政策要求,及時宣傳已建成作業區和品種審核,組織種植主體簽字鑒定。

2.實施糖料甘蔗核心基地建設項目。認真落實國家甘蔗基地建設的相關政策和制度,在2015—2017年甘蔗核心基地項目建設中,下達的各項任務都較好地完成,甘蔗核心基地建設為15萬hm2,中央資金撥付率、支出率等投資完成率均達到100%。主要項目施工質量已基本達到設計要求,資金投向基本合理,管理規范,項目區甘蔗產能進一步加強,基本做到了經營規模、良種種植,但真正實現生產機械化、水利現代化的區域有限。目前已建成糖料甘蔗核心基地667 hm2、2 000 m3蓄水調節池1座、1 000 m3蓄水調節池4座,中央資金下達600萬元,縣財政已撥出350萬元(支出率100%),灌溉配套管網還在建設中。

(四)技術隊伍優勢

通過與云南省甘蔗產業技術體系、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元江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等技術隊伍長期合作,在科技推廣活動中統籌規劃,突出重點,充分發揮科技示范指導作用。通過近幾年的試驗觀察,適應元江縣1 000 m以下海拔種植的甘蔗品種有云甘蔗05-51、云甘蔗13-1139、廣東甘48;高海拔栽培品種有云蔗08-1609。元江蔗區主要集中在海拔1 200 m以上的那諾鄉、羊街鄉。因此,在甘蔗種植集中區大力推廣甘蔗綠色輕便高效栽培技術、宿樁全膜覆蓋技術以及病蟲害綠色防控等山地優質豐產技術,深入甘蔗地進行現場技術指導。2023年,元江縣農業農村局與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福建農林大學專家合作開展了3項甘蔗抗黑穗病試驗,在全縣范圍內認真開展草地貪夜蛾和甘蔗黏蟲監測工作,以鄉(鎮、街道)為單位落實“每周一次報”,早發現、早防治。

(五)市場優勢

糖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全國四大優勢農產品之一,是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食糖有很大的消費群體,發展空間很大,元江縣委、縣政府積極協調,統一為蔗農解決銷售問題。

三、甘蔗產業發展制約因素

(一)甘蔗種植區水利基礎設施薄弱

元江縣甘蔗種植區土壤比較貧瘠,保水功能不強,加之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甘蔗種植區平均有效灌溉面積小,呈現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現象,連年旱災影響新栽甘蔗出苗率,造成宿根發株不理想,嚴重制約元江縣甘蔗產業的快速發展。

(二)機械化程度低

目前,元江縣甘蔗種植以小農戶為主,受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等因素制約,種植區分散在農村或偏遠地區,幾乎都位于海拔1 000~1 700 m的山區半山區。元江縣甘蔗種植區生產條件差,絕大多數甘蔗田為旱坡,大多數蔗農管理粗放,糖料甘蔗種植面積、家庭平均規模、耕地條件、機械化程度等仍然處于低水平,極大地影響了甘蔗的產能和生產效益,制約了機械化的推廣。

(三)甘蔗種植比較效益不占優勢

元江縣甘蔗種植規模小、集約化程度低,嚴重制約了科技和現代化生產手段的推廣應用。單產低、相對效益低,綜合產能提高慢,難以形成規模效益。甘蔗替代品競爭較多,主要以經濟林果為主,且普遍具有穩定或較高的經濟效益,對甘蔗種植面積構成威脅。此外,與經濟林果相比,糖料甘蔗種植收益不占優勢。

(四)勞動力短缺加劇

勞動力缺乏是制約甘蔗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也是糖生產成本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目前農村常住人口以老年人為主,年輕力壯的勞動力大量輸出。甘蔗種植、管理、收獲等環節都需要大量勞動力,甘蔗種植區勞動力短缺導致甘蔗生產價格高,尤其是甘蔗收獲期的砍收價格高達200~250元/t。勞動量和勞動強度大致使甘蔗利潤少,甚至出現虧損,制約了蔗糖產業的發展。

(五)糖企承諾兌現不到位

糖企并沒有對自己發放的獎勵、補貼相關政策進行宣傳和講解,與蔗農產生了一系列糾紛和矛盾,嚴重打擊了蔗農種植甘蔗的積極性,導致蔗農對糖企、蔗糖產業的發展失去了信心,部分蔗農轉種其他農作物,或是棄耕,導致甘蔗產量下降,蔗糖產業發展緩慢。

(六)品種單一,種植結構不夠合理

目前元江縣甘蔗主要品種為新臺糖1號,占全縣甘蔗品種的90%以上。單一品種長期推廣,導致品種退化日趨嚴重,如病蟲害加劇、產量下降等。品種單一化和生產風險的增加嚴重威脅著甘蔗生產安全,影響甘蔗產業的健康發展。

四、切實抓好糖料甘蔗生產

(一)提高認識,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各部門要進一步提高對糖料甘蔗生產工作的認識,樹立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山區半山區農民的發展理念,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明確工作目標,強化責任落實,細化工作方案和技術措施,切實抓好糖料甘蔗生產工作,助力鄉村振興。

(二)認真做好糖料甘蔗生產協調服務

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多角度為甘蔗生產服務,為糖企和蔗農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推動元江縣甘蔗產業健康發展。根據全年目標任務和氣候、水利等計劃實行春秋冬甘蔗種植。繼續組織農業科技人員深入基層和蔗區,做好甘蔗中耕管理等科技培訓及指導服務,鼓勵制糖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不斷督促制糖企業完善管理秩序,切實維護蔗農生產效益。加快改善甘蔗種植區道路、灌溉設施等生產條件,提高抵御自然災害風險承受能力。

(三)逐步降低勞動成本

一是加強生產組織化。推廣同心組合模式,引導種植戶組建甘蔗采收運輸互助小組,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降低成本。二是加快發展甘蔗專業合作社。培育“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新型原料蔗基地,依法合理使用土地,采用租賃、合作、換股、分包、轉讓等方式,積極培育甘蔗種植農戶、專業合作社,促進甘蔗種植業發展從傳統粗放型經營向集約型、規?;洜I轉變,穩定原料蔗種植面積,積極探索甘蔗生產規?;?、專業化發展道路。

(四)推廣良種良法,堅持科技興蔗

元江縣甘蔗品種單一,急需選育、引進適宜種植的優良新品種。根據低、中、高不同海拔的實際情況,合理推廣早、中、晚熟甘蔗新品種。

(五)建立有效利益保護機制

建議糖企不斷完善甘蔗砍收、運輸、壓榨等管理秩序,及時支付蔗農的甘蔗資金、運輸費用等,加大對蔗農在拖拉機耕作、道路、肥料、苗木、地膜、農機購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通過各種激勵政策,進一步提高蔗農的種植積極性,促進甘蔗生產發展,提高糖企經營效益,同時增加蔗農收入,真正實現雙贏。

猜你喜歡
江縣蔗農糖料
元江縣芒果生產變化的原因分析與建議
廣西崇左大力推動糖料蔗產業集群發展
元江縣推動健身設施進社區進鄉村
推行訂單農業,保障原料供給
糖料蔗收購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
干旱致緬甸蔗農面臨困難
糖料蔗 中國最大“糖罐子”
種甜的人
元江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旅游經濟互動發展研究①
泰國蔗農呼吁政府阻止蔗價不斷下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