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結構 擴規模 推動蔬菜產業提質增效*

2024-05-02 23:42黃文斌
云南農業 2024年3期
關鍵詞:思茅蔬菜基地普洱

黃文斌

(普洱市思茅區經濟作物工作站,云南 思茅 665000)

近年來,思茅區蔬菜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和效益,但仍存在一些制約其深度發展的“瓶頸”。結合生產實踐及李崇光等[1],趙曉晨等[2],毛昭慶等[3]的分析探討,對思茅區蔬菜產業發展中存在政策扶持力度不強、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季節性和結構性缺菜、市場流通體系滯后等問題進行分析,提出合理布局基地、強化科技支撐、開展基地認證等對策措施,以期為菜農服務,推動思茅區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

思茅區是普洱市“常年蔬菜優勢產區”和“冬春蔬菜優勢產區”。近年來,思茅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蔬菜產業的發展,并將其列入全區農業產業現代化發展的重點,以產業興旺全面助力鄉村振興。

一、思茅區蔬菜產業綜合效益凸顯

(一)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據統計,思茅區現有常年固定蔬菜基地966.67 hm2(設施大棚300 hm2,露地蔬菜666.67 hm2),冬春辣椒、無筋豆、豇豆等蔬菜暢銷北京、新疆、山東等地,小黃姜等銷往廣州、香港等地,遠銷歐洲國家,深受廣大客商歡迎。2022年,全區蔬菜總播種面積4 333.33 hm2,總產量9.75萬t,實現產值2.92億元(按3元/kg計);2023年,全區常年種植蔬菜面積1 066.67 hm2,總播種面積5 000 hm2,總產量10.5萬t,實現總產值3.15億元,效益良好。

(二)區域布局逐步形成

思茅區以種植白菜、青菜、結球甘藍、黃瓜、無筋豆、水晶豌豆、豇豆、辣椒、番茄等蔬菜種類為主。通過長期發展,尤其是設施農業的發展,形成了“以整碗村高原特色蔬菜現代農業示范區為核心,以永慶蔬菜基地、四丘田蔬菜基地、下寨蔬菜基地為主,以其他零星基地為輔助”的全區蔬菜產業發展格局。目前,全區常年蔬菜自給率為70%左右。

(三)流通體系基本形成

思茅區目前共有蔬菜直銷點(直銷店)33個、蔬菜冷庫1個、蔬菜專業合作社14個、蔬菜批發市場3個、配送中心4個、集貿市場12個、商場超市18個,形成了“15分鐘蔬菜購買圈”,緩解市民買菜難的問題。

(四)科技體系初步形成

思茅區經作部門專門負責開展蔬菜新品種的引選、示范和推廣,設立機構和人員,科技體系逐步形成。尤其是2020年普洱市經濟作物工作站引進了李天來院士團隊——設立普洱綠色蔬菜發展創新研究中心,承擔云南省現代農業蔬菜產業體系(普洱試驗站)的部分工作及實施基層農技推廣項目,輻射帶動全區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2015年“思茅區冬早蔬菜集成技術示范推廣”成果獲原云南省農業廳農業技術推廣獎一等獎,2017年“思茅區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集成技術推廣”獲云南省農業農村廳農業技術推廣獎三等獎。

(五)良種推廣成效顯著

“十三五”以來,思茅區全方位開展蔬菜良種引種、試驗、示范及推廣,尤其是2022年建設了年產2 000多萬株的蔬菜集約化育苗中心,引進的貝貝小南瓜、如意白菜、金鵬8號番茄等新品種種植成功并得到廣泛推廣,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同時,積極推行“無公害蔬菜種植”理念,所產蔬菜無污染、品質優,常年蔬菜抽檢合格率98.5%以上,農殘快速檢測合格率98%以上。

(六)綜合效益廣泛凸顯

思茅區種植蔬菜歷史悠久,且積極推廣設施栽培,稻-菜、煙-菜等輪作模式,糧-菜、菜-菜種植模式。2022年思茅港鎮推廣綠色高效稻-菜種植模式面積266.67 hm2,平均每畝蔬菜增加產值5 000元,總產值2 000萬元,效益明顯。

二、蔬菜生產離高產高效尚有距離

(一)基礎設施建設薄弱

思茅區以山區為主,壩區面積小,種植戶露天生產為主,常年固定蔬菜基地僅有966.67 hm2,其中設施大棚僅300 hm2,設施化水平低,“靠天種菜”是常態?,F有的設施大棚質量不高、功能不全,無法達到高產高效蔬菜種植設施要求,且田間排灌溝渠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遠未形成基地化、規?;?、產業化的發展格局,導致全區蔬菜種植產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弱,蔬菜生產受季節影響較為嚴重。

(二)季節性和結構性缺菜

思茅區近幾年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不斷增加,但蔬菜的商品化程度卻不高,呈現季節性和結構性缺菜現象。季節性缺菜主要是因應對雨季設施化程度不高,蔬菜總體產量有限,在降雨量比較集中的6—10月缺口突出,品種以葉菜類、茄果類、佐料類為主。而反季節菜(主要指冬季)雖然產量高,但有部分菜豆、菜辣椒、蜜本南瓜、西葫蘆等為訂單農業,需要外銷。結構性缺菜是指生產在結構上也不盡合理,葉菜類、茄果類、瓜豆類的比例相對較大,其他類比例偏小,且總體上本地可以自給的蔬菜品種也相對少,基本都需要從外地調菜進行補充。

(三)政策扶持力度不強

蔬菜產業屬于勞動、技術、資本密集型產業,主要依賴菜農自發投入,菜農要承擔蔬菜生產帶來的多重風險。政策扶持力度不強,加之生產資料、勞動力、運銷成本不斷上漲,菜農的生產積極性有所下降,導致全區蔬菜產業發展受影響。由于種植面積少、產量低、規模效應小,無法吸引大的龍頭企業入駐普洱市發展。缺乏龍頭企業帶動致使思茅區蔬菜專業合作社發展能力不夠,標準化、規?;?、市場化推進不足。

(四)市場流通體系滯后

普洱市蔬菜消費市場對外依賴程度高,1/4以上蔬菜靠市外調入銷售,平均運輸距離在360 km,物流成本約0.35元/kg,運輸損耗約0.25元/kg,直接成本增加0.6元/kg,導致蔬菜供應不穩定,市場價格波動大,流通成本高。同時,蔬菜從生產基地流入思茅市場銷售,大多要經過批發市場,再經過兩三次倒手后才能到消費者手中,流通成本占到蔬菜平均銷售價格的33%,這部分成本最終會轉嫁給消費者,導致蔬菜價格上漲。由于缺乏分級、包裝、預冷等設施設備,對市場的平衡能力弱,存在“過剩蔬菜流不出去,緊缺蔬菜運不進來”的情況。

三、提升思茅蔬菜產業市場競爭力

(一)合理布局基地,實現“藏菜于地”

思茅區各級農業部門要高度重視蔬菜產業發展,將其視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主要內容來抓。各鄉(鎮)要結合實際,參照《普洱市綠色蔬菜基地發展規劃(2021—2025年)》制定規劃和編制項目實施方案,合理布局,形成規模及特色,力爭到2025年建成1 333.33 hm2常年蔬菜基地,建設主城區蔬菜保障供應基地400 hm2,提質增效現有的966.67 hm2基地,使蔬菜自給率達80%以上。同時,要重點打造“南屏鎮整碗村蔬菜科技示范園(設施農業示范園)”“四丘田最美蔬菜生產基地”,振興“倚象鎮永慶村蔬菜生產老基地”,拓展“下寨綠色蔬菜示范區”等,真正實現“藏菜于地”。

(二)強化科技支撐,做到“科技興菜”

繼續依托李天來院士團隊科研平臺普洱市綠色蔬菜發展創新研究中心示范基地項目等機會,積極學習、總結完善生產技術,推廣應用主要蔬菜品種的生產技術規程,實現良種覆蓋率達98%以上,真正做到“科技興菜”。同時,要力爭培育壯大市級以上龍頭企業達2家以上,加大招商引資,引導扶持現有的蔬菜流通公司和專業合作社為菜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科技服務,走“龍頭帶產業、產業連基地、基地連農民”的發展之路,建設一批“專業村、專業合作社”。

(三)開展基地認證,加快“品牌強菜”

積極開展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申報認證工作,打造綠色品牌,到2025年力爭建成1個省級、2個市級、3個縣級蔬菜基地。同時,要積極組織、參加各類大型展示、展銷、博覽活動,打好“綠色牌”,擴大知名度和美譽度,提高市場占有率,實現思茅區蔬菜目前沒有品牌的突破,寫好“思鄉農薈精品菜籃子大文章”等,開辟出一條思茅高原特色蔬菜產業發展新路子。

猜你喜歡
思茅蔬菜基地普洱
Description of two new species of Hemiphyllodactylus(Reptilia: Gekkonidae) from karst landscapes in Yunnan, China, highlights complex conservation needs
在普洱半山酒店尋找詩和遠方
綠色是普洱的底色
農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獲豐收
思茅山橙根中生物堿類成分及其抗腫瘤活性研究
區長陳奇調研思茅區綜合檔案館建設
參觀曹家橋蔬菜基地
一杯普洱的姐妹情懷
淺析“菜籃子”工程建設之“喜”與“憂”
現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