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脫貧地區鄉村振興工作研究與對策建議*

2024-05-03 21:55董自庭宋端樸
南方農機 2024年6期
關鍵詞:建設

董自庭 ,宋端樸 ,高 林 ,邵 鵬

(陜西省商洛市鄉村發展服務中心,陜西 商洛 726000)

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邁向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是實現國家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截至2020 年底,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 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相較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是一場持久戰,需要立足當下,著眼未來,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資源,走出質量興農、綠色發展、文化興盛、鄉村善治、城鄉融合等路徑[1]?!笆奈濉睍r期是實現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平穩轉型的過渡時期,重點依舊在“三農”領域、在脫貧地區。脫貧地區是脫貧攻堅主戰場,也是鄉村振興新高地,必然是中國鄉村發展的突出短板。深度探究脫貧地區的鄉村振興工作路徑,可以為政府施策、基層治理、主體下鄉等提供參考依據,對全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具有重要意義[2]。陜西省商洛市位于秦嶺南麓,2012 年被列入秦巴山集中連片貧困地區,通過精準幫扶、壯大產業、智志雙扶和寧商協作等,7 個縣(區)整體摘帽。面對當地脫貧面廣、產業基礎薄弱、基礎設施條件差等現狀,課題組就如何全面推進脫貧地區鄉村振興進行研究,分析了特色產業競爭力不強、鄉村振興人才不足、鄉村建設缺乏支撐等方面問題,并提出了夯實人才基礎、聚焦宜居鄉村建設、培育壯大特色產業、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推進文旅康養融合、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等對策建議,以期對我國脫貧地區的鄉村振興工作提供新的模式和思路。

1 現狀

陜西省商洛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文件精神,聚焦打造“一都四區”戰略定位,堅守糧食安全底線,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力興產業、保供給、抓改革、促增收。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市長為“雙組長”的市委農村工作(市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領導小組,組建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工作專班,全面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鄉村振興責任制實施辦法》,建立完善市級部門推動鄉村振興責任制清單,建立健全市、縣(區)、鎮(街辦)黨委政府負責同志鄉村振興聯系點制度。

1.1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商洛市在實現7 縣(區)整體摘帽、701 個貧困村全部退出、57.28 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后,繼續嚴格落實“四個不摘”,建立一周一研判、一月一調度、一季度一次推進會“三個一”工作制度。2022年,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防返貧工作機制,研究出臺《商洛市防返貧監測幫扶“2244”工作導引(試行)》,全市6 314 戶21 549 人消除返貧致貧風險,未發生一戶返貧。強化后續扶持,有效幫扶就業,全市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26.6萬人,累計建設一站式綜合服務設施112 個、設置服務崗位1 602 個,配建產業園區、社區工廠、就業幫扶車間268 個,實現4.46 萬戶有勞動能力易地搬遷家庭至少有1人穩定就業。

1.2 扛牢糧食安全責任,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

制定市級糧食安全責任清單,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制定印發《商洛市全面加強糧食安全工作三十六條措施》,在全省率先探索“整市推進、企業代建”模式,新建高標準農田24.3 萬畝,積極爭取糧食生產補貼資金2.54 億元。2022 年發展食用菌4.55億袋,全市食用菌、木耳產業規模均居陜西省第一。茶園規模60.1 萬畝,產量首次突破萬噸關口,達到1.1 萬t。完成肉類產量17.25 萬t、禽蛋產量10.4 萬t、水產品產量6 811 t,蔬菜產量63.8 萬t。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85 個,榮獲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高質量發展樣板市稱號。

1.3 加強現代農業建設,推進產業綠色發展

積極推廣大豆玉米復合種植農機農藝融合技術,引進推廣良種45 個,2022 年購置復合種植機械22臺,推廣機械化種植技術11.84 萬畝。全市機耕225萬畝,機播54 萬畝,機收31萬畝,發放農機購置補貼209.5 萬元、農機1 704 臺套。培育市級龍頭企業12個、示范家庭農場18個、農民合作示范社20個、現代農業園區15 個。發展有機肥加工廠23 個,生產有機肥20萬t。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6.5%。

1.4 規范建設秦嶺山水,補齊短板優化服務

科學編制村莊規劃,完成1 100 個行政村分類和62 個試點村村莊規劃編制。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設秦嶺山水鄉村,印發《商洛市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導則》,編制柞水縣金米村、丹鳳縣萬灣村、商南縣后灣村3個樣板村規劃,創建秦嶺山水康養、旅游、宜居示范鄉村301 個。2022 年農村改廁2.27 萬座,全市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的自然村達到94.4%,農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達到41.07%。實施農村危房改造2 209戶,建設宜居示范農房738 戶??h鄉公路改造完成134.8 km,綠化1 566.3 km、亮化1 676.4 km。新建5G 基站832 個,新增光纜3 804 km。累計資助農村家庭困難學生19.7 萬人次、1.02 億元,完成469 個公有制產權村衛生室建設工作。

1.5 統籌自治德治法治,穩步推進鄉村治理

加強農村基層黨建,組織村“兩委”成員及后備力量參加“千名領跑人”學歷提升計劃,2022 年已實施1 155 人。出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具體措施,配齊配強第一書記,向軟弱渙散村增派7 名第一書記。全市“五類村”819 名第一書記協助鎮村爭取項目2 943個、資金4.45 億元,為群眾辦實事7 401 件(次)。選配片長26 973 名,開展矛盾糾紛大走訪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調處化解各類矛盾糾紛4 197 件,調處成功4 173 件,成功率達99.43%。廣泛宣傳踐行村規民約,扎實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實現“善行義舉榜”全市村(社區)全覆蓋。圍繞移風易俗、環境整治、志愿服務、美麗庭院等,組織開展評議活動,合理運用“紅黑榜”“積分兌換”等制度,深入推進婚俗、喪俗改革,抵制天價彩禮、厚葬薄養等不良社會風氣。

1.6 抓實基層文化建設,著力培育文明鄉風

完善基層文化建設,累計建成鎮(街辦)、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 396 個,建成縣域文化館、圖書館分館121 個,村史館、城市書房等新型文化空間30 個。構建形成縣(區)、鎮(街辦)、村(社區)三級志愿服務聯動網絡,實現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00%全覆蓋。2022 年設計志愿服務項目50 余個,服務群眾11 萬人次,組織開展示范性文藝展演活動3 097場次。舉辦2022陜西省群眾文化節商洛分會場群眾文藝展演活動,得到省級專家和廣大群眾肯定。積極推動全市“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7 個村入選省“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建設示范點。評選“商洛好人”84 人,9 人入選“陜西好人”,4 人入選“中國好人”。

2 存在問題

2.1 鄉村產業市場競爭力不強

全市鄉村產業規模小,產業化水平不高,三產融合不夠。大多數農產品處于初級產品階段,科技創新功能不強,農產品梯次加工技術不足,精深加工不夠,高附加值的優質產品不多,農產品綜合利用率較低。鄉村旅游同質化嚴重,采摘園、露營地、民宿等項目比比皆是但后繼乏力,缺乏吸引城市居民休閑旅游的精品康養項目。

2.2 鄉村振興人才力量不足

由于城鄉資源配置失衡,導致鄉村人才隊伍存在總量偏少、覆蓋面窄、定位不清、功能分化不足等問題[3]。隨著鄉村振興工作持續推進,鄉村人才不足且整體水平不高等問題日益凸顯,掌握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和現代管理等知識的專業型人才更加稀少,干部、教育、醫療等青年人才隊伍的儲備、扶持和壯大亟需加強,鄉村人才資源短缺和素質不高已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突出短板。

2.3 和美鄉村建設缺乏支撐

商洛市全市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基礎薄弱,山區建設難度高,農村水電路訊氣等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整治等領域金融支持不夠,投資力度較小,設施運行維護經費不足,鄉村建設缺乏重大項目支持,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急需政策資金支持[4]。同時,鄉村規劃作為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受制于基礎資料欠缺、各主體責任意識不強和農村建設的隨意性,規劃編制普遍滯后,未能突出地區特色。

3 對策建議

2023 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商洛市全市有5 個國家級重點幫扶縣,1 個省級重點幫扶縣,推進鄉村振興,建設特色農業強市任務更為艱巨,要充分考慮產業發展、人才引育、厚植鄉風、生態文明、農民增收等重點,激活資源要素,爭取多方支持,形成引領合力,共同推進農業產業模式成熟、鄉村人才結構合理、鄉風文明治理有效、人居環境生態宜居、農民居家增收富裕。

3.1 夯實組織人才基礎

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統籌《“十四五”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發展規劃》劃分的主體人才、支撐人才和管理服務人才,以點帶面,建設鄉村人才隊伍是重點。一要加強基層人才培育。鞏蓉蓉等指出培育激勵本土人才[5],加大對一線干部的政治激勵,激發其扎根農村干事創業的活力。實施“一村一社工”和“社工駐村模式”[6];借助信息技術提供遠程培訓與專業服務;大力推進“三百四千”工程,管好用好駐村工作力量;大力培育農村社會組織,發揮“孵化器”作用,提升基層隊伍能力水平。二要創新人才培養。采取校企聯合、產學研結合等方式,推動教育、研究和實踐相結合,根據基層需要,開展隊伍能力提升行動,引進更接地氣的綜合性農業人才。三要強化組織引領。推進鄉村人才振興需要深刻把握綜合施策與人才工程實施的關系[7],改善人才發展環境,發揮基層黨組織宣傳引領功能,打造在政治上對黨忠誠、甘于奉獻,紀律上廉潔奉公、一心為民,能力上敢于創新的農村干部隊伍。

3.2 聚焦宜居鄉村建設

脫貧地區的鄉村振興必然是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協同發展,生態宜居是內在要求。高質量的人居環境可以增強鄉村人力、物質和信息的流動性,吸引人才、發展產業。做好村莊建設規劃,抓好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利用好空閑宅基地,處理好“大國小農”與農業規模經營的關系,才能更好為鄉村振興實施奠基[8]。在居住環境方面,穩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改造農村戶廁,創建康養鄉村、旅游鄉村、宜居鄉村示范村;加快養老、教育、醫療等公共設施建設和服務供給;完善村莊規劃管理,健全管護機制,加強對存在問題的梳理解決和實踐經驗的總結。在生態環境方面,加強農作物的品種引育、污染防治、綠色栽培等技術推廣,用現代農業綠色生產新模式和生態環保宣傳引導新時代鄉村綠色發展,緩解鄉村環境污染。

3.3 持續培育壯大特色產業

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必須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地區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化發展壯大。一要梳理產業發展模式。以“生態+”“文化+”“旅游+”產業模式為主,發展綠色種養業和康養文旅,以“金融+”“互聯網+”產業模式為補充,引導經營主體駐扎鄉村,唱響特色品牌[9],健全“一村一品”“一鎮一業”“一縣一特”的特色產業發展格局。二要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綜合效益遠高于單一產業,要發掘特色一產種養業,以現代化、產業化盤活鄉村資源,在鄉鎮中心逐步建立現代產業園區,做好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特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三要聯農帶農促進增收。積極探索“互聯網+”等產業聯盟模式,以期實現脫貧地區農特產品“以銷定產、以銷促產、以銷增產”[10]。持續培育壯大“菌果藥畜茶酒”產業規模,嚴格落實產業幫扶政策,做好“土特產”文章,強化聯農帶農機制,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3.4 完善鄉村治理體系

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和加強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鄉風文明的重要保障。一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通過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均等化,創新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機制和回歸群眾路線,實現對農民的“政治”啟蒙[11],為鄉村治理創新提供堅強政治保障。二要增強鄉村自治德治法治等綜合治理能力。面對鄉村發展和農民生活的現實需求,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實施村級事務陽光工程,提高村務監督實效,切實保障群眾合法權益和村集體利益。通過創建農村法治教育基地、流動駐村法官工作站,集中清理修訂村規民約,踐行鄉村法治德治工程[12],讓農民群眾通過各種形式參與到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活動中。三要加強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實施文明創建提升工程,樹立典型模范,引領農村文明新風;實施鄉村傳統工藝振興工程,提高傳統工藝產品整體設計制作水平,幫助農民掌握一門手藝或技術。

3.5 推進文旅康養融合

統籌商洛優越康養環境和文化資源,開發休閑旅游,拓展農業服務功能,是促進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之一。一是針對脫貧地區缺乏總體規劃、結構不合理等典型問題,借鑒其他地區優秀文旅案例[13],著力做好本地區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標準體系框架構建,推動文旅融合標準化發展。二是挖掘鄉村文化特色,樹立鄉村文化符號,塑造鄉村精神。不僅需要滿足居民的文化需求,還需要通過有效的政策引導、經濟支持等方式,使傳統鄉土文化去粗存精、革故鼎新,推動文旅融合多樣化發展。三是找準本地區的特定文化資源,通過鄉村重構和現代演繹,引導建立完善鄉村經濟和村莊文化共同體,合規經營、有序發展,加強休閑農業的組織整合,建設鄉村文化旅游綜合服務平臺,推動“22 ℃商洛·中國康養之都”品牌化發展。

3.6 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

農業品牌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志,而發展名特優新農產品是順應時代要求、推進鄉村振興的具體舉措。一要以龍頭企業為核心,通過對產品精深加工和包裝,培育優勢產品,豐富產品類別,不斷擴大優質農產品總體規模,形成產業集群,推進特色生態農產品附加值提升,實現產業發展與經濟效益的統一[14]。二要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在新型經營主體方面,鼓勵電子商務平臺企業整合物流、商貿、金融等資源,引導主體深入拓展涉農電子商務業務,通過標準化生產、規格化包裝、多樣化營銷,促進農產品品牌化發展。在脫貧地區農戶增收方面,建設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通過農村電子商務人員培訓、信貸直通車“鄉村行”等措施,促使農戶以供貨、入駐平臺、經營網點等方式融入電商價值鏈進而增收。

猜你喜歡
建設
自貿區建設再出發
基于IUV的4G承載網的模擬建設
《人大建設》伴我成長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數字電視分前端建設隨談
野三化冶建設
“三化”建設
“三化”建設
“三化”建設
“三化”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