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煙雨柳江

2024-05-03 09:41宋揚
小品文選刊 2024年4期
關鍵詞:臨河柳江吊腳樓

宋揚

有的江,粗獷奔騰;有的江,溫婉如柳。后者,譬如柳江。

柳江之“柳”,并非柳樹。柳江古鎮原名明月鎮,始建于南宋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傲沛偂敝妹?,源于此地柳姓和姜姓兩戶人家,他們共同出資新建了古鎮的石板長街,百姓為了歌頌紀念他們的功德,將“明月鎮”改名“柳姜場”。柳江古鎮有楊村河和花溪河環抱流經,因古鎮臨河(江)而建,百姓臨河而居,與江結緣,故又稱“柳江古鎮”。

未至古鎮,我們的車窗上已經開始有零星小雨出現。窗外的群山在淡霧中若隱若現。細雨之于柳江最是相宜,“煙雨柳江”的名號太響,已是“大峨眉旅游環線”上不容錯過的一景。

一塊青石牌坊遠遠地進入視野,車開近了,看清了牌坊上刻著“古鎮柳江”四個隸書金字。牌坊左右,豎起一副對聯——“閑來柳江,做個閑人”。此言不虛,在閑與賢之間尋求平衡的人生哲學、生活哲學,確需柳江這樣的古鎮來提供場域,提供契機。

柳江古鎮隸屬四川省眉山市。眉山本土詩人許嵐曾把柳江古鎮的跳礅橋比喻為“江上琴鍵”,只見一塊塊大小、粗細基本一致的石礅四平八穩立在江面上。因上游有堤壩攔截,跳礅處的江水變得清淺。饒是如此,涉水而過依然濕鞋。如何辦?智慧的柳江先民于江中立石礅為橋。步行其上,人們只得一步一跳,是為“跳礅橋”。站立跳礅橋上,極目上游,天空白蒙蒙一片,遠方的綠色山巒重重疊疊,有的濃,有的淡,山巒在水中的倒影也是一層一層的,濃濃淡淡。

跳礅橋旁,是柳江古鎮古碼頭所在地。從前,柳江古鎮的陸路交通并不發達,經此碼頭沿河而下,可達洪雅、樂山、宜賓、重慶、上海等地。古碼頭曾是山區和外界連接的主要通道和經濟命脈,山區出產的竹木、藥材、茶葉、土紙等特產在此匯集,由竹筏、木船運出,而古鎮居民日常生產、生活所需的物資也從重慶、樂山等地運來,并經此碼頭運入古鎮。古碼頭讓古鎮人財聚集,生意興隆,讓古鎮成為當時川西南小有名氣的大場鎮。

從跳礅橋過江去。上到江岸,我再一次領略到該地在保護性改造古鎮時的匠心獨運。人行道上亦有橋,橋不寬,也就三四米左右,游人卻可以選擇三種不同的方式過橋——由難到易,分別是幾塊光滑的鵝卵石、幾塊類似跳礅橋的石礅、一整塊平坦的水泥板,忠實記錄了古鎮交通從原始到現代的演進,看見它們,就彷佛看見了一部濃縮了的古鎮史書。

步行至古鎮最精華的江段,我們眼前又出現一座跳礅橋。與先前所見跳墩橋形同而意不同,此橋走勢翩若游龍,曲似蛇舞,石礅之下,還有一道攔水淺堤,水位升至約半米高時,那汪大水方從石礅間一瀉而下,于是,整個江面變成了一道稱不上雄壯但也嘩然作響的飛瀑。此時,我對許嵐“江上琴鍵”的比喻有了補充:此橋的各個橋礅,不再是靜止不動的琴鍵,它們被某只看不見的妙手彈奏起來了,龍蛇狂舞,那清脆激越的瀑聲,恰是從江面飛向空中,再從空中灌入我們耳朵的一曲天地之歌。

我們沿江岸石徑溯江而上,石徑盡頭是兩車道的柏油公路。公路連接起古鎮與外界。古鎮里多為上世紀50年代修的老瓦房。經年累月,時光在一排排瓦楞上遍布翠綠的青苔。那瓦是滄桑的,那青苔是鮮活水靈的,新與舊在老屋頂如此和諧地共生在一起。

不知不覺間,我們又從公路下到了介于江岸和公路之間的古鎮老街。老街是古鎮的主街,全長約500米。老街上保留了多種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筑,有“百年建筑博物館”之稱。這些古建筑極有滄桑的年代感,從清朝中晚期至新中國改革開放,時間跨度達二三百年。在“國營柳江人民公社電影院”舊址的外墻上,懸掛著在柳江古鎮拍攝的十來部影視大片的巨幅海報。一座民宅距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如今做了酒吧。紅燈綠酒之現代與老宅之古樸初看有些違和,細品卻頗有味道。而僅容一人側身通行的“水巷子”可直達江邊?!八镒印倍嘟ㄓ谇宄∧觊g,那時的店鋪完全是木質結構的,每隔幾間鋪子就有一條水巷子,以便于居民下河取水、淘菜、換衣。一時好奇:如此逼狹的巷道,擔水、挑貨的古鎮居民是如何輕松通行的呢?

古街往下,又繞到了江邊的石板路上。石板路被千百年來從其上走過的腳板踩出了深深淺淺的坑洼。這些坑洼是時光流逝的證據。石板路緊挨高高低低的吊腳樓,這是古鎮的標志。它們大都依地因勢而建,取材于當地山區的木材,屋基由卵石壘砌而成。柳江氣候濕潤,雨水充沛,河水時漲時歇,為了觀景、安全以及防潮,臨河居民的建筑大都以吊腳樓為主。吊腳樓臨河的一邊幾乎都建有憑欄。憑欄遠眺,溫庭筠的詞句“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不由涌上了心頭。雖不是夏天,被漲起來的江水淹過的木樁上依然能清晰看出雨季山洪暴發時的威力,看來,夏季的柳江古鎮也有它兇猛的一面,并非如春秋冬三季一樣溫順宜人。

在一座吊腳樓旁的山崖上,我看見一棵年近千年的古榕樹,樹干碩大,五六個人也不能合抱,樹冠如一把巨傘,樹根似一條條虬曲的臥龍,牢牢嵌在大石縫中。樹上飄滿了人們用來祈禱風調雨順、家人安康的紅綢帶。這株樹太蒼老了,它粗重的枝干從石崖上斜生出來,人們不得不從江中支起兩根形如樹枝、內是鋼筋的大柱子,才勉強讓它不至于轟然倒下。生而艱難,卻不向地勢屈服,古榕樹葉落千年,葉發千年,每一季,它都盡力把寬廣的樹冠往四周伸展開去,努力蓬蓬勃勃新生出碧綠的葉子,似乎想把古鎮的一切藏于它的羽翼之下,想要恒定地、永久地庇佑古鎮的今天和明天。

選自《文學報》

猜你喜歡
臨河柳江吊腳樓
河套盆地臨河坳陷構造特征及油氣勘探有利區分析
苗族吊腳樓在民宿設計中的應用
探秘“后臨河”
探秘“后臨河”
柳江水域疍民的歷史往事
巴渝文化——吊腳樓
吊腳樓(外三首)
河北柳江盆地柳江村上石盒子組露頭研究
臨河而居
探析重慶吊腳樓對山地建筑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