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談讀書

2024-05-03 10:13歸來
小品文選刊 2024年4期
關鍵詞:高爾基短篇小說汪曾祺

歸來

讀書不見得是一種高尚的事,現在也早過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了,但不可否認當下還有一批愛讀書的人。我是個愛書的人,但卻不是一個愛讀書的人,往往買的多讀的少——現在買的也少了,上個月有個讀書日,在網上淘了幾本書,到現在一本也沒有看完。記得止庵先生曾說過——好像是在《鏘鏘三人行》上說的,理想的生活模式,就是在經濟獨立或經濟條件允許的條件下,天天以讀書為業。但是這個經濟獨立實在是不容易,今天的人們比古人還難。

愛讀書的人應該每天都讀幾頁,不過現在大部分人的狀況卻是每天都在刷手機,碎片化的閱讀很難在腦海里記住什么東西。有一段時間我每天堅持看一部電影或紀錄片,刷微博刷出一條自己13年5月的記錄:

這幾天陸續看了幾部電影,美國的《林肯》《被解放的姜戈》《霍比特人·意外之旅》《三個火槍手》《逃離德黑蘭》,捷克的《有希望的男人》《我曾侍候過英國國王》,中國的《致青春》《中國合伙人》。電影優劣暫不去評價,可以感覺出文化軟實力歸根結底取決于其中的人性和相關價值觀的傳達。

可是我現在回想這幾部電影都講了什么的時候,除了《姜戈》還有點印象外,其他大部分連故事情節也說不上來了。讀書也是這樣,以前讀過的書時間一長,連書名都忘記了,有的雖然不至于忘記,卻也說不清內容到底寫了什么。記憶力還是少年時期比較好,那時候背下古詩文到現在還大半能記得,像《鵬鳥賦》《吊古戰場文》一類的古文今天是不可能背下來的。我在小學五年級的暑假里讀了一篇有些童話意味的小說《極星騎大樹》,至今還能記得閱讀時渾身發冷、心跳加快的感覺,后來還能清晰記得其中的故事細節,上了初中還把這篇故事默寫出來,同學們讀了也大為驚奇。

后來讀書多了起來,其中文學作品讀的比較多的還是俄國,俄國文學對20世紀的中國人的影響應該是最深刻的。讀過幾位名家的大部頭,但后來印象也逐漸淡漠了,像《復活》《罪與罰》的主人公也記不起名字了——記俄國人的名字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比較喜歡的是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兒》,但最喜歡的還是高爾基。

高爾基這個很中式名字在中國出現的很早,也曾經一度被稱為“戈理基”,魯迅先生還據此寫了一篇小說,創作了一個因仰慕高爾基而更名“高爾礎”的高老夫子。高爾基因為蘇聯的緣故,其文學地位被大大低估了,似乎作家一旦成為蘇聯的同路人就成了一種恥辱,大概是我們忘記了高爾基還有一本《不合時宜的思想》,忘記了他從蘇俄的槍口下拯救的知識分子,忘記了他在十月革命后長期流亡在意大利。個人覺得高爾基的思想之深刻不亞于他的前輩托爾斯泰等人,也不比后來的別爾嘉耶夫、索爾仁尼琴等人差。不過今天讀高爾基的人可能不多了,他在中國影響比較大的可能還是自傳三部曲和《母親》等,其他的作品相對關注度就低了許多。大學時在圖書館看到一套綠色封面的20卷本的《高爾基文集》,人文社出的,很是喜歡,只是當時市面上已經買不到了。后來2015年人文社又出了一版,雖說長進不大,但是對于收藏來說也是聊勝于無的。

當然,我們今天不僅是不讀高爾基了,其他的所謂世界名著似乎讀的人也越來越少,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偶爾停下來喘口氣、歇歇腳,更多的是看些消遣性質的短文,讀名著似乎和學者們坐冷板凳有些相似了。這使我想起汪曾祺來,他對長篇小說沒有什么太大的好感,曾經說過不知長篇小說為何物,也看不進去托爾斯泰?!宰呱衔膶W的道路,也是機緣巧合,高中暑假隨家人出去躲避戰亂,只帶了屠格涅夫的《獵人筆記》和沈從文的一部短篇小說集,反復讀了幾遍,使他產生了報考西南聯大中文系的想法。走上文學創作道路后,終究沒有寫出長篇來。他有段談短篇小說與長篇小說的一段話,很有名:

短,是現代小說的特征之一。

短,是出于對讀者的尊重。

現代小說是忙書,不是閑書?,F代小說不是在花園里讀的,不是在書齋里讀的?,F代小說的讀者不是有錢的老婦人,躺在櫻桃花的陰影里,由陪伴女郎讀給她聽。不是文人雅士,明窗凈幾,竹韻茶煙?,F代小說的讀者是工人、學生、干部。他們讀小說都是抓空兒。他們在碼頭上、候車室里、集體宿舍里、小飯館里讀小說,一面讀小說,一面抓起一個芝麻燒餅或者漢堡包(看也不看)送進嘴里,同時思索著生活?,F代小說要符合現代生活方式,現代生活的節奏?,F代小說是快餐,是芝麻燒餅或漢堡包。當然,要做得好吃一些。

小說寫得長,主要原因是情節過于曲折?,F代小說不要太多的情節。

汪曾祺還認為長篇小說無論從結構還是從表現手法上來說都不夠自然,生活中都是一個個片段,不可能處處都那么精彩。短篇小說可以抓取吉光片羽,把它寫得盡量精彩。

不過今天看來似乎汪曾祺的話也不一定對了,短篇小說似乎今天的人民也不怎么熱愛了。今天讀書的人應該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但文學的重要性卻大不如從前了,洛陽紙貴的現象似乎也出現不了了。讀書當然不僅僅是讀文學,文學的時代不能說死去了,但起碼今天不是它的黃金時期了。

選自“自由談”

猜你喜歡
高爾基短篇小說汪曾祺
看汪曾祺寫絕句
情同父女 親如一家——汪曾祺與“藏妞”央珍
怎樣寫短篇小說
施松卿與汪曾祺 云淡風輕走一生
撲在書上的高爾基
嗜書如命的高爾基
高爾基的苦難童年
當年為汪曾祺治印的兩位篆刻家
尋找初戀(短篇小說)
法國:短篇小說ATM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