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形·造形·用形·借形

2024-05-03 18:36張月
黑龍江教育·小學 2024年4期
關鍵詞:創意美術生活資源學前教育

張月

摘要:幼兒園創意美術的精彩必須有一定的憑借與支撐。其中,鮮活的生活資源不可或缺?!罢倚巍?,即注重生活資源的整合與開發;“造形”,即加強生活資源的融合與滲透;“用形”,即延展生活資源的形態與情態;“借形”,即創新生活資源的設計與利用。做精做實做細“四步走”,可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推動幼兒園課改的精細化與內涵式發展。

關鍵詞:學前教育;生活資源;創意美術

“創意”一詞是“創造意識或創新意識”的簡稱?!皠撘饷佬g”是融合傳統藝術素養和當代創新理念的藝術創作,形式上更加自由、開放,內容上獨具特色,尊重每個兒童獨有的特性,注重學生想象力與創新力的培養。創造與創新不是憑空而來,而是基于生活、脫胎于生活、表現于生活。幼兒的生活中不乏一些廢舊的、低成本的、更具操作性的材料或資源,它們是幼兒創意美術所不可或缺的情境資源[1]。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是個大熔爐,包含著創新與創造,諸多巧點子、巧搭配、巧組合,都產生于生活。幼兒的創意就源自于鮮活、具體、細微的生活情境。善用生活情境資源,就像“鹽”溶于“湯”那樣,讓創意的產生與創作過程變得自然而然。引領幼兒“找形”“造形”“用形”“借形”,既能解決創意美術素材難的問題,又能提升幼兒的美術表現力與創新力。

一、“找形”搜集:注重生活資源的整合與開發

“找形”,重在尋找與搜集?!罢摇辈皇且姷绞裁淳汀盀槲宜谩?,而是有所舍棄與傾斜,如能夠二次利用的廢舊物,能夠引發幼兒興趣與創新性思維的自然物等?!罢摇辈皇怯變簡为毿袆?,而是家園合作開展“大搜集活動”。如衛生紙卷芯、種子、衣服盒、臺式日歷紙、小石子、鞋盒、野花殼、廢作業紙、手提袋、廢易拉瓶、廢乒乓球等都可以是幼兒收集的對象。收集到一定規模后,教師與幼兒進行歸類,如廢舊物、自然物(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等?!笆种杏屑Z心中不慌”,有了大量的物品及資源,幼兒進行創意美術時就有了依托與底氣。更重要的是在長期的搜集活動中,環保意識與資源優化使用意識逐漸強化。幼兒、家長與教師共同在“找形”中積累經驗,真正解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問題。

二、“造形”環創:加強生活資源的融合與滲透

“造形”環創,離不開能夠讓幼兒思維盡心伸展的具體場域與環境———每個角落都會說話,面面墻壁都在育人。好的環境能夠無痕地浸潤幼兒,達到自然而然的效果。在具有親和性、形象性與趣味性的環境中,幼兒能夠樂此不疲地投入其中進行具身體驗,其創意作品的產生變得瓜熟蒂落。

設立專門的藝術活動室。這個“室”與一般教室不同———有強烈的藝術創作氛圍,墻壁裝飾、專柜陳列、畫板畫架等特點,一墻一壁,一字一畫,為幼兒提供自然和諧的藝術土壤。幼兒進入其間,自然而然收起玩耍心思,專注力大大提升,以最佳狀態投入到創意繪畫之中。

分類美術創造活動區。如廢舊物制作區,集中了一批喜歡變廢為寶的小朋友、黃泥制作區集中了一批“親自然氣味”的小朋友、草稈粘貼區集中了一批“田野派”的小朋友……如此分類的活動區是開放的,大班、中班、小班幼兒都可以每周在此活動兩次,開啟自己的欣賞與創作之旅。

創設多元的藝術欣賞角。作品完成后,選擇精彩作品呈現在專門的欣賞角———可以在展板,可以在教室或校園的墻壁,也可以上傳到釘釘群,讓欣賞、評論與轉發成為常態,讓創意美術的正效應輻射到更大的時空。

三、“用形”創造:延展生活資源的形態與情態

依據生活資源進行創意美術,不是隨意創作形態,而是以生活資源的形態為依據進行新的“創生點”,是為生活資源賦予一定的意義。因而,創意美術活動時必須考慮“用形”———搭建“用一用”的路徑與舞臺,以“用形”創造實現變廢為寶,延展生活資源的形態與情態,提高幼兒的創意力與實踐力[2]。

(一)玩具大制作

幼兒喜歡玩具,不妨讓幼兒親自進行玩具大制作活動。以往,幼兒的玩具都是家長在玩具超市購買而來,夠精致、夠先進、夠刺激,但部分幼兒很快就厭倦了?,F在,開展“玩具大制作”活動,玩具是自己親力親為的結果,仿佛是自己的“孩子”,幼兒多了一份珍惜,多了一份成就感與自豪感。當然,在大制作過程中,動手經驗的積累、創新能力的提升、合作意識的濃厚等,更是活動中的附加值,不應小覷。

(二)環境大改觀

藝術活動室、創造活動區與藝術欣賞角并非一成不變的,而是時時更新。更新的材料就來源于幼兒的創意作品。月底、學期中、學期末都可以用幼兒的創意作品進行環境大改觀活動,為幼兒提供表達、表現、享受的空間與舞臺。如“泥巴樂”角落充滿了鄉土氣息,“瓶子坊”展示了一個極具創意的空間,“石頭屋”則展示了拱橋與假山的精彩。立體網狀展示區、多寶格透視展示區與精巧層狀展示區等,讓欣賞者目不暇接的同時,也彰顯著幼兒的精彩、家長的欣喜與教師的欣慰。

四、“借形”改造:創新生活資源的設計與利用

手巧則心靈。依托生活資源巧用“借形”改造,能夠鍛煉幼兒的巧手。這里的“借”不是原樣的復制與粘貼,而是創新,是“借”舊元素而創造新元素,是將廢舊材料化腐朽為神奇。高質量的“借形”離不開恰到好處的設計與利用,離不開行之有效的實踐性策略。

(一)運用環境材料

當幼兒與審美對象產生情感共鳴時,才能激發出創意和靈感[3]。這種共鳴并非空轉,而是依附在具體的環境材料中。首先,提供觀察欣賞素材,打開幼兒的視域,豐富幼兒頭腦中已有的認知體系。如開展“石頭創意大暢想”時,為了打破幼兒對石頭的固有認知,教師通過大屏幕出示以下素材:生動有趣的石頭玩具、石頭圖片、教師創作的石頭作品等,包括像人臉的石頭、石頭貓頭鷹、石頭硯臺、石頭房子等,為幼兒思路的開拓、想象力的激發與創造性的再加工奠定基礎。其次,提供趣味性主題,有利于幼兒畫得有滋有味。如“瓶子娃娃”活動就大面積地贏得了幼兒的認可與喜歡———幼兒喜歡各種形式的娃娃,基于“愛屋及烏”,所以能夠更好地產生創意作品。最后,精心裝點環境,幫助幼兒借形聯想。如“紙盒大變身”活動中,教師將各種各樣的紙盒巧妙組合,營造出具體情節———美麗溫馨的鄉村、溫柔可愛的小羊、綠意濃濃的草地……幫助學生進行連續性、系列化的創意美術創作活動。

(二)巧用問題策略

問題是激活幼兒好奇心與創新意識的動力。好的問題能夠觸發認知沖突,進而促使幼兒產生創意,主動構建自己的思維創新結構。如一個幼兒利用生活資源制作小狗,教師發問:“你的小狗能干什么?”幼兒說能擦玻璃。教師追問:“這只小狗自己都站不穩,如何進行高空作業?能否想到一個讓它平穩的辦法?”根據這樣的認知沖突,幼兒冥思苦想,或添加支架,或安上“翅膀”,或提供連線……盡管有些想法天馬行空,在現實中不可能實現,但畢竟是幼兒自己的創意,應該大力鼓勵??梢?,巧用問題策略,對于幼兒作品的改進和創意的產生具有促進作用。

(三)巧用借形聯想

好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根據廢舊物與自然物的形狀,既可以創造神似原物的逼真作品,又可以推陳出新,創造出極具創意的美術作品。一個幼兒用一個三角形的石頭做熱帶魚的身體部分,用一個寬窄不一的石頭做熱帶魚的尾巴,這是認真觀察熱帶魚外形特征后所做出的正確選擇。汽車模型是男孩特別感興趣的物品,如果僅僅用一種材料或者一個形狀“組裝”汽車,就談不上創新創意。(1)材料的組合:石頭做車廂、橡皮做轱轆、塑料做窗玻璃等。(2)車輛種類的組合:水中游船與陸地跑車的結合、公共汽車與小轎車的結合等。(3)其他組合:車上有普通座與盲人座的組合、車身有流線型與方形的組合等……多樣化的組合中,幼兒的眼界在拓展、思維在延伸,創新能力在提升。

依托生活資源進行創意美術活動,實現了幾個轉變:一是從“平面”到“立體”,幼兒創意的資源與渠道更為廣闊;二是從“單一”到“綜合”,創意領域不斷擴大;三是從“關注結果”到“關注過程”,演繹“在路上”的精彩。我們有理由相信,三個轉變必將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推動幼兒園課改的精細化與內涵式發展。

參考文獻:

[1] 呂耀堅,王靜梅,顧夢夢.早期兒童創意美術的心理過程與啟示[J].早期教育,2022(24).

[2] 宋金英.如何利用生活資源開展幼兒園創意美術活動的實踐探索[J].幼兒100(教師版),2020(9).

[3] 陳婕.支持幼兒自主探索的創意美術指導方法:以寫生活動“運動小達人”為例[J].福建教育,2020(29).

編輯/趙卓然

猜你喜歡
創意美術生活資源學前教育
創意美術活動在幼兒園大班主題教學中的設計與實施問題
高中語文教學中開展人文教育的探討
利用生活資源,激活生物課堂
讓學生學習身邊的數學
幼兒園創意美術活動的問題與對策
中職學校學前體育課調查研究
淺論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管理
論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引領藝術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生活資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開發與利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