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場地土壤及地下水調查采樣要點與管控策略研究

2024-05-04 20:52劉靜靜何秋陽牟曉芳
關鍵詞:點位儀器設備污染

劉靜靜,何秋陽,牟曉芳

(金華市環科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浙江 金華 321000)

引言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是環境問題中比較嚴峻的兩大類型,相關人員對污染場地開展調查工作,了解現場實際情況,合理布設監測點位,規劃監測網絡,選擇先進的技術設備和恰當的采樣方法,獲取具有代表性的可靠樣品,做好保存工作,可以為后續實驗室分析奠定良好基礎。由此可見,采樣工作尤為重要,為此根據采樣要點,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加強對操作人員在儀器設備等各方面的監管工作,提高采樣質量,獲取更加全面、可靠的監測數據,能夠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學依據。

1 場地土壤及地下水調查工作概述

在場地土壤與地下水調查工作中,相關人員首先要明確調查目標,選擇合適的調查方法,充分了解場地可能污染的面積、污染因素和程度。調查工作主要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是了解污染情況,重點是進行污染識別[1];第二階段是初期調查和詳細的調查工作;第三階段是風險評估,結合前期的調查工作,對相關資料進行識別分析,然后開展采樣工作,布設合理點位,獲取充足的樣本,通過實驗檢測出結果,并對現場調查評估結論進行比較分析。這些工作可以幫助相關人員了解污染場地的實際情況,提出有效的治理方案,以控制土壤及地下水污染。

2 場地土壤及地下水調查采樣要點

2.1 前期準備要點

開展場地土壤及地下水調查采樣工作,相關人員要做好前期準備,進行調查分析。

2.1.1 收集場地資料

形成污染的原因多種多樣,導致污染表現存在一定差異性,但不同污染場地之間應具有一些共性,相關人員應從共性入手開展調查工作。然而某些工作人員在以往工作中由于環保意識不足,并未詳細記錄與環境相關的資料,導致調查前期面臨資料不足的情況,增加了工作難度。為此,工作人員可以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收集網絡資料,并做好現場勘查,通過多個渠道收集場地資料,再根據資料分析場地可能存在的污染源并識別污染。

2.1.2 結合資料,開展現場調查工作

相關人員需要詢問場地附近的人員,查看場地范圍內的生產工藝和流程,重點核查原輔料儲存、“三廢”排放和固廢暫存區域,詳細勘察場地周邊是否有污染物泄漏或排放的情況,并根據得到的數據確定場地內外環境的分布特征,判斷污染物在場地范圍內的遷移、轉化情況,制定合理方案。

2.1.3 初步判定污染情況

相關人員綜合以上調查資料,可以初步判定場地內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情況,包括污染類型、污染范圍和程度等,劃分污染的重點區域,并高度重視存在高風險問題的區域。

2.2 點位布設要點

開展采樣工作要進行合理布點,構建監測網絡,確保點位的代表性和有效性。

2.2.1 區塊劃分

正式開展點位布設工作前,首先要對監測區域進行區塊劃分工作。相關人員要遵循綜合性原則,綜合考慮場地的使用功能、污染種類等諸多因素劃分區塊[2]。要注重污染場地區塊分界工作,為后續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如果污染場地規模比較大,工作人員需要做好勘察工作,合理設置點位。

2.2.2 布設監測點位網格

根據場地原始功能區域完成區塊劃分后,可使用系統布點法布設污染場地的監測點位。相關人員應考慮現場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調整點位網格,實現全方位有效覆蓋。例如,地下水具有較強的流動性,因此需要在徑流、邊界、排泄等關鍵區域安設監測井。在布設監測井點位時,要全方位考慮場地的分區土壤種類、含水層的分布情況及弱透水層和巖性等內容,確定監測點位和數量。

2.2.3 注重點位的縱向布設

布設污染場地的點位要考慮平面角度,還要考慮縱向點位,具體表現為不同土層中的點位布設。不僅要在表層區域布設監測點位,滿足后續工作需求,還需要在淺層和深層開展點位布設工作,合理對比土層,明確深淺差別,確保點位布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2.3 樣品采集與保存

2.3.1 樣品的采集

2.3.1.1 土壤樣品采集

采樣工作是第二階段調查的核心內容,相關人員應掌握工作要點,規范采樣操作,這關系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監測的質量。首先,相關人員應制定詳細的采樣計劃,包括采樣目的、布點、方法、樣品的保存流轉、樣品分析等諸多內容。尤其要注重現場采樣的一系列工作,明確各項要點規范及采樣流程,并結合前期的調查工作,了解場地污染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采樣方法[3]。土壤樣品分為表層樣和分層樣兩大類型。采集表層樣本時,深度需在0.2米以內,可以使用鐵鍬、竹片等進行采集;要先清除地表覆蓋物,然后開展采集工作。分層樣采集分為表層、中層和深層。在現場采集工作中,工作人員需提前明確點位,選擇合適的采樣設備,完成各層次樣品的采集工作;利用XRF結果或PID結果,確定采樣深度;需要鉆孔打井取樣時,遇到構筑物需要及時清除,然后再打井取樣并科學選取各個層次的樣品。

2.3.1.2 地下水樣品采集

地下水的樣品采集分為洗井和采樣兩部分。洗井方式有微洗井和大流量潛水泵洗井,并根據井管直徑大小選擇普通監測井采樣法或大口徑監測井采樣法。進行洗井是因為地下水中有渾濁物或泥漿需要及時清除,確保能夠獲取典型性的水樣。在現場采樣工作中,工作人員可根據監測井的采樣深度、內徑、水樣中的污染物類別、井中水的體積等來確定洗井工具,抽出水量至少是井體積的3~5倍;在洗井時做好現場記錄工作,并測量溫度、電導率、pH值等各項指標;洗井兩小時后進行采樣工作,為了減少攪動與揮發,需要采用相同材質的工具;將水樣分裝在各種樣品瓶中,并放好保護劑。

2.3.2 樣品的保存

工作人員可以將無機類樣品放置于塑料袋或布袋中進行保存。VOCs或SVOCs極易分解揮發,因此應選擇玻璃制品進行保存,并將溫度控制在4 ℃以下,進行避光保存。地下水采樣時要優先采集揮發性強的有機物,然后是重金屬及普通無機物,使用頂空瓶保存揮發性有機物;使用棕色玻璃瓶保存半揮發性有機物等。需要注意的是,瓶中頂部位置需要全部裝滿,不能有氣泡;在樣品箱的底部適當敷上冰袋。通過控制儲存條件,避免影響樣品的物理性質,保證樣品質量[4]。一般來說,樣品需要在一周內送檢實驗室。保證樣品質量,才可以獲得全面、可靠的監測數據。

3 場地土壤及地下水調查采樣的管控策略

3.1 健全管理機制

在場地土壤及地下水調查采樣工作中存在諸多影響因素導致樣本不合格、監測效果不理想,無法為后續的修復治理提供參考依據。為此,相關部門需要提高重視程度,加強采樣管控工作,做好充足準備,健全管理機制,規范采樣工作,明確各崗位的具體職責,編制合理的現場采樣方案。

3.1.1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相關人員可以根據地方政府出臺的相關政策條例,完善管理制度的內容,明確現場采樣的要點,引進責任制并有效落實;工作人員需提高重視程度,嚴格遵守規章制度進行調查和采樣[5]。

3.1.2 創新管理模式

以大數據和互聯網為依托構建信息平臺,開展智慧管理。相關人員可綜合整理前期調查的各項資料,了解場地實際情況,利用相關軟件分析數據,為工作人員提供便利;整合各項資料,落實各項標準要求,完善現場采樣方案的編制工作。通過制定完善的管理機制,提高管控效率,可以推動場地土壤與地下水調查采樣工作的有效落實。

3.2 加強儀器設備管理

儀器設備的性能和精確度關系到現場監測采樣的質量,影響調查工作的可靠性。為此,相關人員要加強儀器設備管理工作,根據采樣需求選擇合適的儀器設備,并建立檔案,記錄每臺儀器設備的各項參數,做好保養及維修工作;派遣專門人員開展儀器的檢定校準、維護和管理,提高管理效率,避免儀器損壞;根據儀器設備的特點,定期開展檢查維修,做好保養,及時排查其中的隱患問題,保障儀器設備的性能和精確度,以獲取更高精度的數據。

3.3 做好樣品保存與運輸管理

采樣結束后,樣品的保存與運輸管理也尤為重要。樣品需及時送到實驗室開展檢測工作,以獲取更加可靠的數據信息[6]。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樣品會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如溫度、濕度、微生物等,導致樣品的性質發生變化,喪失代表性,影響監測結果的準確性和真實性,無法體現場地污染的實際情況。因此,在采樣管控工作中要做好樣品的保存和運輸管理,規范工作流程,細化各項準則,并派遣專人負責樣品的保存和運輸;樣品采集結束后做好標記工作,包含采樣日期、采樣內容、采樣點位等諸多內容;根據具體要求對樣品進行包裝、裝箱,并采取適當的減振措施,由負責人簽字;運輸過程中要控制好環境溫度等條件,運輸到實驗室時和相關負責人交接,由實驗室負責人檢查樣品質量,確保樣品無誤后簽字。

3.4 加強數據審核

監測工作完成后,還需要進行嚴格的檢測審核,保障監測數據的真實性、代表性和準確性,數據通過審核才可用于后續工作中。工作人員首先要核實樣品無誤,采集的樣品能夠反映污染場地的實際情況[7];開展儀器設備的排查工作,確保其性能和精確度沒有問題,可以正常使用;還需要檢查調查和采樣工作中涉及到的各項資料,確保樣品的采集、保存及運輸流程規范,操作正常,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如果在審核過程中發現問題,要找出原因及時解決。

3.5 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

在場地土壤及地下水的調查采樣工作中,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經驗不足,專業水平較低的工作人員可能會埋下隱患,如因工作失誤影響調查和采樣工作的順利推進。為此需要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完善教育培訓機制。如上崗前開展教育培訓工作,貫徹相關的規章制度,確保工作人員了解采樣的標準要求,并學習儀器設備的具體使用方法、掌握具體的采樣方法等,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人員通過審核后方可進入工作崗位。在現場采樣過程中應加強監督管理,督促工作人員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按照要求進行操作;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樣品,避免污染樣品,影響后續工作。相關部門通過有效培訓,可以組建一支高素質的隊伍,為污染調查與采樣工作提供人才支持。

4 場地土壤及地下水污染修復工作

在場地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修復工作中,常應用到自然修復與恢復技術,這些技術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可以控制污染程度,逐步消除污染物。自然修復與恢復技術指的是利用自然環境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降解技術來控制污染物的濃度甚至消除污染物,以達到良好的污染防控效果。在實際應用中,這些技術需要結合一定的人工措施,增強其修復和恢復能力。采取物理技術措施,可以有效減少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污染物,快速隔斷污染源,控制污染程度;而開展全面的調查評估工作,有助于相關人員了解場地特性,評估生態風險,制定自然修復方案。其次,相關人員根據場地情況,可以選擇植物修復技術或微生物修復技術。利用植物修復技術,可以有效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屬離子,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該方法成本低,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微生物修復技術能夠對污染物進行分解,達到顯著的防治效果,但需要為微生物提供合適的養分、溫度和濕度。

5 結語

綜上所述,土壤及地下水是我國的重要資源,但由于污染問題愈發嚴重,并呈現出多樣化、復雜化的特點,因此需要我們格外重視污染調查與修復工作。在采樣工作中,相關人員需做好前期調查,合理布設監測點位,選擇恰當的采樣方法,做好樣品的保存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加強對儀器設備及工作人員等的監管工作,保障現場采樣質量,并送入實驗室開展有效分析,以了解場地污染的實際情況;再利用自然修復與恢復技術,制定完善的防治方案,有效控制場地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情況,提高土壤與地下水質量。這些工作不僅能使相關人員積累更多的經驗,還能為場地環境調查工作提供一定支持。

猜你喜歡
點位儀器設備污染
機器人快速示教方法及示教點位姿變換的研究
高校儀器設備維修管理工作探討
上海航征儀器設備有限公司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機器人點位控制速度規劃算法選擇策略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垂直面內建立基線的特殊點位高程測量法
對抗塵污染,遠離“霾”伏
基于能力培養自制實驗儀器設備
北京近4萬臺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共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