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增強現實技術,讓語文教學生動活潑

2024-05-04 02:06黃鳳仙
語文世界(小學版) 2024年5期
關鍵詞:爬山虎現實小學生

黃鳳仙

增強現實技術是一種將虛擬信息與真實世界巧妙融合的技術,廣泛運用了多媒體、三維建模、實時跟蹤及注冊、智能交互、傳感等多種技術手段,將計算機生成的文字、圖像、三維模型、音樂、視頻等虛擬信息模擬仿真后,應用到真實世界中,從而實現對真實世界的“增強”。運用增強現實技術,革新小學語文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幫助學生打開思路,提升學生的創新素質。

在教學中,課文中提到的某些內容對小學生而言比較陌生,致使整體閱讀缺乏代入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增強現實技術解決了這個難題,它將許多陌生的事物“真實”地模擬出來,不但豐富了學生的課堂體驗,同時也能改變課堂枯燥乏味的局面。但是,個別教師運用增強現實技術教學,由于方法的不當及經驗的欠缺,導致整體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因此,教師需要深度探究增強現實技術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策略,切實提高語文教學效果。

一、增強現實技術可以打破情境教學的限制

小學生的思維模式以形象思維為主,看得到和摸得到的事物,更容易被他們理解和接受。所以,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很多教師都會采取展示圖片、視頻和音頻的手段。但整體來看,這種只能建立在聽與看之上的情境,很容易令學生厭倦,長此以往,依然無法真正挽留學生學習的“耐心”。增強現實技術解決了這個難題,以立體的方式呈現情境,讓學生置身文章描繪的情境之中,能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暮江吟》為例。古詩文獨特的語法及作者的思維方式,對小學生而言始終都是學習上的難點。而“難”的根源正在于“代入感”。換言之,以小學生的思想境界和思維認知,他們很難對古人的心境和想法感同身受。教師將增強現實技術融入課堂,以投影的方式呈現古詩描繪的場景,不論是“殘陽”“江水”,或是“彎月”,都真實地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此時,教師再播放江水的聲音和呼呼吹拂的風聲,學生就好像真正置身古詩的情境中,體驗感瞬間倍增。

此時,教師再順勢提出問題,如“為什么詩人要用‘鋪來描寫殘陽落在水面的場景,而不是‘照或‘灑?”針對這個問題,再看到增強現實情境中,殘陽的光芒鋪灑在江面時的壯闊景象,學生瞬間心領神會。這種體會,要遠遠強于教師的單方面灌輸,也更能促進學生的理解。同理,在分析“半江瑟瑟半江紅”這句詩時,情境的襯托,同樣能促進學生的理解。

當然,除了古詩詞教學外,在閱讀課文的時候,教師同樣可以利用增強現實技術為學生再現課文描繪的情境。例如《海底世界》的神奇面貌,《爬山虎的腳》的攀爬過程與生長過程等。當文字描繪的內容,以最真實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眼前時,學習將不再是一件枯燥而又陌生的事情。增強現實技術的運用,改變了語文課堂情境的面貌,讓文字與現實形成了巧妙的融合。在這樣的氛圍下,哪怕是再難的知識點,學生探究的過程也會充滿無窮的樂趣。

二、增強現實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以往的教學中,都是教師帶著學生思考,教師說什么,學生便學什么,制約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導致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性。將增強現實技術融入語文課堂,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促使他們不斷地提問和質疑,掌握更多的知識。

以教學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荷花》為例。這節課不但生字多,而且有些生字偏旁部首多,小學生識別起來比較困難。在教學中,教師利用增強現實技術給學生展示文本描繪的情境,鼓勵他們在欣賞的同時查找情境中隱藏的漢字。例如,在看到荷花旁邊的蓮蓬時,有的學生指著它問:“老師,這個是蓮藕嗎?”教師笑著告訴學生“確切來說它是蓮藕的一部分,我們都叫它蓮蓬”,隨后板書生詞的拼音,指導學生朗讀。這樣一來,學生不但清晰地了解到蓮蓬為何物,同時也間接識別了該生詞。

又比如,立體的情境中出現了一位跳舞的女子,她身著霓裳羽衣,步伐輕盈。學生便問:“這個姐姐的舞蹈好優美,她穿的是古代的衣服嗎?好漂亮??!”教師便告訴學生“她穿的是霓裳羽衣”,隨后板書“霓裳羽衣”四個字,幫助學生溫習漢字“裳”,也讓他們認識了新字“霓”。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組詞,將學生說出的詞語以增強現實技術進行展示,例如“霓虹燈”,一方面解決了學生心中的困惑,另一方面,在引導學生學習讀多音多義字,以及古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異義詞時,增強現實技術同樣可以發揮異樣的效果。比如,《秋天的雨》一課出現的“扇”字,便是一個典型的多音字。它既可以讀一聲,也可以讀四聲。在指導學生學習該漢字時,教師用增強現實技術展現了“風扇、扇子”,以及“扇風”的動作。有的學生好奇地問:“我知道電扇,那么它的‘扇字和扇風的‘扇字,是同一個字嗎?”學生在增強現實技術營造的情境中,不斷地提出問題,又不斷地掌握新的知識,學習的過程更加高效。

三、增強現實技術能提升跨學科教學的效果

在圍繞語文和其他學科開展跨學科教學時,增強現實技術能發揮更大的作用,能間接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知識,增強他們的認知底蘊,提升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例如,在教學《爬山虎的腳》一課時,教師利用增強現實技術展示爬山虎的生長過程。有的學生好奇地問:“如果是雨天,暴雨傾盆而下,爬山虎會不會被沖毀呢?”針對這個疑問,教師順勢利用增強現實技術呈現爬山虎在暴風雨中的生長情況,同時還搭配了相關的解說。這樣一來,不但解決了學生的困惑,也間接豐富了他們的知識儲備。

總而言之,增強現實技術的運用不但能打造有趣的課堂情境,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問題意識,從而讓他們在積極的探索和分析中,不斷地發現新問題,學到新知識,讓學習的過程變得更積極,更有趣。

猜你喜歡
爬山虎現實小學生
爬山虎
想當粉刷匠的爬山虎
我對詩與現實的見解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爬山虎
南大百歲爬山虎令人神往
我是小學生
一種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強現實交互App的開發
現實的困惑
從虛擬走到現實,有多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