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作業的設計與實施

2024-05-04 02:06莊潔
語文世界(小學版) 2024年5期
關鍵詞:指向整體目標

莊潔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和“雙減”政策的推進,如何從單元整體角度來設計和實施語文作業,就成了一線教師需要正視并解決的重要課題。對此,教師需要認真學習相關理論與政策要求,明確單元整體視域下的作業設計需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自主性,以聚焦語文核心素養為目標,圍繞單元教學內容和學習主題、任務來把握單元整體作業設計的關注點,積極探索實施單元整體作業的有效方法與路徑。筆者以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為例,談談具體的設計與實施方法。

一、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設計親近生活的作業

設計親近生活的語文作業,需要教師根據單元整體目標與所選取的學生生活之間的關聯度,找準恰當的切入點,設置具有連續意味的情境,可以嵌入不同的學習任務,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活動。

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在留心觀察中發現大自然的奇妙,語文要素學習目標有“觀察事物的變化,把實驗過程寫清楚”,安排學習的課文是《花鐘》《蜜蜂》《小蝦》,習作是“我做了一項小實驗”。從上述學習內容看,學生需要探索動植物的神奇秘密,還需要關注人文科學的奧秘。因此,從單元整體出發,教師可以創設“探索神奇的動植物世界”的學習情境,設計觀察與實驗類的作業:選擇一種開花的植物進行觀察,記錄開花的時間,仿照《花鐘》第1自然段描述花開的情形;以一種熟悉的小動物作為觀察對象,選擇該動物的一種習性進行觀察與實驗,記錄觀察與實驗的結果。這樣的作業,貼近小學生的生活,能夠引導學生在開展觀察與實驗活動的過程中,成為大自然的發現者和探索者,在積累觀察與實驗的方法、經驗中建構動植物方面的知識。

二、聚焦單元目標,設計主題鮮明的作業

設計主題鮮明的單元作業,一要體現任務目標指向明確,設計指向單元語文要素學習后的能力運用與提升的作業;二要體現任務內容指向明確,設計指向語言文字運用與實踐的作業;三要體現任務評價指向明確,設計的作業體現語文要素學習達成度并能夠有效評價。這樣的作業不僅體現鮮明的主題性,而且在關聯單元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中落實“教學評”一體化。

本單元學習,需要在“探索奇妙的動植物世界”主題下開展系列探究活動,如觀察植物開花、觀察動物生活習性、研究動物飲食喜好等,目標都是指向觀察與發現這一學習要素。教師設計與學習主題相關的單元整體作業,作業的主題同樣是“探索奇妙的動植物世界”,二者的匹配才能真正體現作業主題的鮮明性。比如,學習《花鐘》后,教師可以設計作業:課文介紹的多種花兒開放的情形,你最喜歡哪一種,進一步搜集這種花的資料、圖片,看看你會獲得哪些新的發現,你準備如何向大家介紹你的新發現;選擇一種當下正在開放的花兒進行觀察,仿照課文表達的樣子,把自己觀察到的情形表達出來。在學習《蜜蜂》后,教師可以設計作業:課文中觀察蜜蜂有識別方向能力的實驗是分哪些步驟完成的,在你進行的動物習性實驗中,分出步驟,寫出每一個步驟的經過。上述作業就是聚焦單元語文要素學習目標,圍繞單元學習主題設計的,具有鮮明的主題性。

三、探索學科融合,設計自主互動的作業

設計單元整體作業,需要教師重視學科間的聯系,滿足不同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這樣的作業更能夠體現學生自主互動學習,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設計融通多學科的單元整體作業,需要以語文學習為主體,兼顧其他學科知識、方法的理解與運用,而不能喧賓奪主;也就是作業中涉及其他學科內容時,要融入語文學習活動中,成為語文作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實現融合發展中突出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

在本單元學習中,《花鐘》涉及植物學方面的知識,《蜜蜂》涉及動物學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容易引起學生進行探究的興趣。對此,教師可以設計具有跨學科學習意味的探索性作業“我的關注我探究”,這一作業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可分為短期作業和長期作業,短期作業就是滿足本單元學習要求的,長期作業則指向學生的興趣愛好。當然,學生自主努力不能解決的跨學科學習作業,教師就需要協調相應學科的教師給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讓學生在獲得動手能力中確保學科融合學習不走過場,并能為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服務。

四、滿足個性需求,設計易于動手的作業

設計單元整體作業的綜合性要求體現在基本的語文學習活動上,實踐性指向學生容易動手的層面。這樣的單元整體作業設計,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學生有選擇的余地。

為了學生在習作的時候易于動手,教師可以設計形式多樣的實踐性作業。比如,“看真切具體事物”,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仔細觀察;“把流程圖畫出來”,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把握文本的結構,以結構化理解文本表達;“做一做小實驗”,通過親手操作在具體實踐中獲得第一手資料;“分享我的經歷”,可以用圖片、資料等形式展示自己觀察、實驗的成果,還可以具體介紹自己完成作業的情況,分享成功的方法與經驗。上述作業,不僅能夠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而且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個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

五、著眼學生發展,設計多元立體的評價

單元整體作業的設計能否達到應有的學習效果,需要教師通過教學評價進行檢驗。

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需要在確立單元整體作業目標的基礎上,逆向設計相關作業的評價標準。學生完成作業后,可以對照評價標準及時進行自我評價,落實單元語文要素學習目標。比如,學生自主進行動物習性的小實驗,教師制定的評價標準需要包括:實驗的目的、實驗的過程分步驟記錄、實驗的結果描述等。學生完成小實驗后,可以進行自評,也可以與同學互評。

總之,在小學語文單元整體作業設計和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聚焦單元整體目標,著眼學生長遠發展,設計具有綜合性、實踐性的多種形式的語文作業,幫助學生把語文要素學習目標落到實處。

猜你喜歡
指向整體目標
科學備考新指向——不等式選講篇
歌曲寫作的整體構思及創新路徑分析
關注整體化繁為簡
把準方向盤 握緊指向燈 走好創新路
設而不求整體代換
我們的目標
改革需要整體推進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中學英語之友·上(2008年1期)2008-03-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