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信是燦爛的陽光

2024-05-04 08:32肖安群
山西教育·管理 2024年4期
關鍵詞:共育家校智慧

肖安群

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環峰第二小學是縣域小學。據統計,學校在校生62.4%是留守兒童。2021年學校的心理健康排查結果顯示,在留守兒童中,有心理健康隱患的占35.7%,有明顯行為不良的學生占11.7%,其中多數心理問題都呈現出“玻璃心”的“薄脆”狀態,都與自信心不足有關。由此可見,縣域學校都可能存在留守兒童自信心不足的問題,亟待解決。

一、關于自信心的故事與思考

(一)蔡同學的故事

靜悄悄的辦公室里,數學老師正在批改作業,忽然,一個孩子直接鉆進了數學老師的辦公桌下面,弓著背。這是一個特別的孩子,他特別的行為非常多:動輒就是追著別的同學,上課了也糾纏在別人的座位上不走;稍不順意,就對別人豎起中指;口中的唾液是他的“利器”,常常隨意吐向別的同學;老師講課,他不坐在座位上,在班級里游來游去,隨意往某個同學身上一壓,老師和他講道理,勸他回座位,他置若罔聞。他和別的同學鬧矛盾,對方家長氣急之下打110報警,警察教育他,他對警察又踢又吐口水……

(二)心理學分析

心理學老師分析認為,蔡同學的諸多怪異行為,本質上是缺乏自信的外在表現:過分敏感,自尊心強,過分看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任何負面的評價都會導致其內心激烈的沖突,進而出現不合常理甚至極端的行為。經了解,蔡同學父母離異,孩子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奶奶帶著孩子,他處于留守和單親復合型的成長環境之中。

(三)對本案例的泛思考

由蔡同學聯想到所有留守兒童。統計發現,留守兒童出現自信不足的比例遠高于非留守兒童。其中原因可能包括:留守兒童中的原生家庭屬于“問題家庭”的比例較大,影響了兒童的“積極心理原型”構建;“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的心理體驗是形成兒童自信心的主要最優途徑,但留守兒童由于家庭監管不到位,成功感難以建立;由于留守兒童成長過程中學生、家長、教師三者的空間距離,衍生“心理距離”,學生心理有潛意識狀態的“孤獨漂浮感”;由于家校協同的實施困難,學校關于留守兒童積極心理培育的家校共育機制尚不夠完善,未能產生切實效果。

二、基于平臺建立共育機制

留守兒童自信心不足問題表現明顯,但針對留守兒童教育的家校溝通又非常困難。如何解決?學校的策略是基于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建立學校主導、家庭主體、學生中心的共育機制。

(一)學校主導

1.主導協同方向。學校必須主導家校協同的合作方向,堅持學校主導需要做到:一致性,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不是簡單說教能夠解決的,而是一個長期而精細的工作。學生的積極心理成長,需要家庭與學校在教育理念上取得一致,需要雙方秉持平等理念,不給對方施加不合理的期望,這是家校協同教育的前提。我校每學期基于平臺舉辦“家校溝通云講堂”,家長和老師共同登臺,談認識、談做法,讓雙方心與心貼得更近??茖W性,學校必須向家長分享來自學校視角的育人理念,指導家長從“生活經驗直覺式”育人理念,上升到基于心理學、教育學的科學育人理念。目前,為數眾多的家長,其教育理念尚存偏頗,需要從理論上引導糾偏。家校協同,就是要守住孩子教育的底線:體格健康、心理健全、積極自信。

我校孫老師的“勻速教育”家庭教育講座從教育的本質來闡述,教育本身是有固定節奏的,孩子的成長是一場有長度的“馬拉松”,小學階段的教育切忌搶跑。家長要懂得教育的復雜性,要有心理準備,把孩子成長的起伏曲折估計充分一些,用“勻速跑步”贏得孩子的未來。

2.強化服務意識。學校的主導理念化成家校的協同行動,需要學校用優質服務作為保障。尋求合作,學校應主動尋求與家長的合作,在制定合作計劃時,通過云平臺征集家長的意見和建議,通過投票和表決功能對學校的方案反饋建議和意見。教師與家長溝通時,要耐心傾聽家長看法,對于積極因素直接引用,對于消極因素要梳理、指正。策略服務,家長許多時候都在訴苦水,說自己心里想管好孩子,但事與愿違。這就需要學校為家長多支招,就一個個細微的“管理分子、原子”提供應對策略,策略越細越好、越易于執行越好。因家定時,由于留守兒童的家長工作崗位復雜多樣,不像工薪族那樣作息時間整齊、穩定,這給家校溝通帶來了時間上的障礙。

我校四年級一位學生家長,在平臺上告知老師,自己是在外地做早點生意的,每天凌晨三點就起床干活,早上七點孩子起床時,正是家長的營業高峰時期,沒有時間與孩子溝通。中午十二點多休息時,孩子已經交給托管班,由于孩子沒有手機,還是溝通不上。晚上自己要提前準備第二天早上的食材,還要非常早就睡覺。這樣一年到頭,家長沒時間與孩子溝通,根本不知道孩子的自信心建立情況,也沒有起到任何支持和引導作用。針對這樣的情況,我?;谥腔劢逃脚_制定了“因家定時”的方案,特別開設了“晚間家校交流專場”,對晚間依然不能參會的家庭,再以看交流會視頻加評論區留言的方式進行溝通。

(二)家長主體

1.基于平臺共情?,F在家長與孩子普遍存在溝通難的現象。由于物質生活的富足,孩子們無法體驗生活的艱辛,因此孩子對家長的辛苦不知情、無體驗、未觸動。為此,基于智慧教育平臺,我校舉辦了“走進爸爸媽媽的工作崗位”交流活動。

交流會上,家長們用視頻展示了自己的工作細節:面點師介紹了早餐誕生的詳細過程;瓦工展示了室內裝修時,一塊比門還大的大理石磚是怎樣被艱難地貼上墻面的;油漆工展示了自己怎樣腰系安全繩,懸空給樓宇外墻進行粉刷的;電工呈現的是自己懸在高壓線上安裝和維修高壓電路的場景……活動結束,孩子們深受觸動,用筆畫出、寫出了自己的感受。把這些“感動”再呈現在平臺上,又傳遞給家長一份感動。

2.基于平臺互動。我校方老師的講座《運用親子活動培養兒童特色心理的幾個策略》,從開展親子游戲重要性等方面進行了講解,建議家長放下手機去陪伴孩子,用心用腦逗孩子笑,在家中創設游戲環境、營造游戲氛圍。尊重孩子意愿,使孩子真正成為互動游戲的主人,通過活動打開心窗、引進陽光。

(三)學生中心

1.基于平臺安排教學活動。展示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日常教育教學的每一步都要著眼于學生的心理調適,著眼于成功感和自信心的建立,讓學生眼前有光、腳下有路。例如,基于智慧教育平臺,展示課堂上學生精彩發言,發揮榜樣作用;展示學生優秀作業,激發學習積極性;把學生錯誤多的部分提煉出來,仔細點評后在平臺發布,讓學生再學;在班級培養“小講師”,對于精彩的“講課”視頻,推送給家長觀看。開展游戲化教學課題研究,我校就學生積極心理的培育,申報并成功立項了安徽省級課題《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中智慧教室裝備的應用研究》,倡導在數學課堂中科學設計游戲化教學活動。學生用游戲方式學習,沉浸式經歷學習過程,在參與趣味游戲的過程中,把心中的陰影、灰塵一掃而凈。課題組努力把學校的智慧教室裝備與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合理鏈接,把學生每個成功細節,用圖片或視頻方式發布到智慧教育班級平臺上,孩子的自信心得到有效激發。

2.基于平臺組織親子合作。每逢寒假,留守兒童家長返回家中,家長和孩子的“物理距離”消失,我校抓住機遇,基于智慧教育平臺,舉辦“自信是燦爛的陽光”主題親子教育活動。先由專業心理教師進行親子活動策略指導,再讓家長利用寒假時間與孩子開展活動,最后把活動視頻發在班級平臺上,共享共學。學校之后評比優秀典型。

三、家校共育機制實踐的啟示

自信是燦爛的陽光。經過幾年的實踐,我校留守兒童普遍表現出“陽光自信”的健康狀態。2024年元月的學生心理健康調查數據顯示,留守兒童中,存在一定心理隱患的占比下降為16.2%,存在明顯心理問題的下降為4.7%。數據對比表明我?;谥腔劢逃脚_建立的家校共育機制是有效的。在實踐中,我校還得出如下啟示。

(一)“器”與“道”要融合

針對留守兒童的家校協同育人來說,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是最佳利器,可以說唯有“巧智慧”方能“真協同”。但“器”是為“道”服務的,必須真正更新家長與教師的教育理念,器方能顯其鋒。

(二)主體和中心要到位

必須通過智慧教育平臺,使得家庭由“聽命”變為“主體”,讓學生由“被牽”成為“中心”。只有家長、學生與教師形成合力,方能提升家校共育的效果。

(三)期待和等待要協調

對學生的自信心培育,學校和家庭有期待是正常的。但教育是有溫度、有深度、有長度的工作,不可能速成。要基于智慧教育平臺,促成家校共育,耐心培育,靜待花開,要對孩子成長有期待、有對待、有等待。從另一個層面來分析,學校對建立家校協同機制也應做到期待與等待相協調,不可能一呼百應、立竿見影,往往是遲到者看到先行者的收獲后,又匆忙趕到,學校不能強制要求家長,要用愛心和耐心始終如一等待家長。

(本文系安徽省2023教育裝備立項課題《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中智慧教室裝備的應用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立項編號ZB23169)

(作者單位: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環峰第二小學)

責任編輯石岳巍

猜你喜歡
共育家校智慧
家校距離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家校社共育,推動“雙減”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為黨慶生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家校合作,讓“名著導讀”落到實處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家訪是家校聯系的"潤滑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