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疚式教育”,是一種心理控制

2024-05-04 17:15連陽宇徐似玉宋化雨
科教新報 2024年17期
關鍵詞:泥沼內疚感實則

連陽宇 徐似玉 宋化雨

什么是內疚式教育?

內疚式教育,指的是家長通過“自我犧牲”式的語言或行為,誘導孩子產生內疚情緒,從而使孩子向自己預期的目標和方向發展的教育方式。心理學研究發現,當個體處在內疚情緒中時,會認為是由于自己“做錯了”事情,導致他人受到了傷害或過得不如原本好。一旦個體這么認為,內疚便產生了。這時,內疚者更傾向于通過順從來補償“受害者”。

這種內疚式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比如:直接告訴孩子“你錯了”,例如,“都是你的錯!”“要不是因為你……”

展示自己的痛苦并歸因于孩子,例如,“我這么辛苦都是為了你!”

看似為孩子開脫,實則讓孩子內疚,例如,“沒關系,年輕人就應該多出去走走,不用管我……”

這種“自我犧牲”式的教育方式,短期內看似會達到一種“成功”的效果,但實則是對孩子的一種高級心理控制,不僅會讓孩子深陷內疚的泥沼,更會讓他變成一個“贖罪者”。

孩子內疚了,就會更努力嗎?

從短期看,內疚的孩子的確更愿意順從父母;但從長期看,內疚卻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程度的痛苦:

內疚式教育,讓孩子不敢快樂。心理學研究發現,內疚感會讓一個人過分在意他人感受,忽視自我需要,更難享受生活。此外,長期深陷在內疚泥沼中的孩子,長大之后,會更容易認為“這是我的錯”,從而進行自我譴責和自我懲罰。

內疚式教育,讓孩子不敢放松。研究發現,內疚式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往往具有更高水平的完美主義,對自己要求過高,不敢對自己好。這樣一種緊繃的狀態,往往會帶來更多的焦慮和更差的心理狀態。

內疚式教育,讓親子關系緊張。研究者表示,當一方用內疚感操縱另一方時,對兩人的關系本身就是一種傷害。

內疚式教育,讓孩子付出失衡??偸莾染蔚暮⒆釉谂c他人交往時,要么用力過猛,要么不敢付出。同時,父母的這種“示范”也會錯誤引導孩子,甚至不敢結婚、恐懼生育。

拒絕“自我犧牲”,與孩子共同成長

不要讓“付出”變成道德綁架。父母為孩子做了很多,他們也的確是為了孩子能過得更好。但如果將這種“努力”和“付出”變成“犧牲”,不斷地告訴孩子“這是為了你”,就會變成道德綁架,給孩子帶來沉重的負罪感。

做好情緒的“課題分離”。紀實節目《不要小看我》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孩子背課文,有一處重復了很多次都沒記下來。媽媽情緒失控,開始抽自己:“她每次到那個地方又說錯,我就扇自己一巴掌”。當父母因為一件事情情緒失控時,要明白這是自己需要識別和解決的問題,應該由自己來想辦法解決;一味將錯誤歸到孩子身上并讓孩子負責,就會導致內疚式教育的產生,從而影響孩子的健康發展。

建立良好的親子溝通模式。很多時候,孩子并不知道如何跟“自我犧牲”的父母溝通,這都是因為內疚式教育剝奪了孩子的平等話語權。將孩子看成平等的個體,以平等的身份去溝通、去理解,就能更好地認識孩子、解決問題。

猜你喜歡
泥沼內疚感實則
事務主義:看似辛辛苦苦,實則一事無成
別用內疚感綁架孩子
莫當“井中葫蘆”——看似深入,實則漂浮
拆屋效應
28元/斤的輝煌不再!如今大黃魚深陷價格“泥沼”,休漁期或初現曙光
我是無名之輩,你是誰
奧斯卡主持人,看似光鮮,實則黯淡!
美國海軍陸戰隊員手持HK417步槍在泥沼地演練
內疚也是病
下陷的人,上升的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