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傳播策略探討

2024-05-06 21:15王高雅
西部廣播電視 2024年2期
關鍵詞:電視新聞新聞報道社交

王高雅

(作者單位: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隨著數字化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新聞媒體正經歷深刻的變革。融媒體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深度融合的結果。融媒體時代標志著新聞傳播進入多元化、去中心化、個性化的新階段。移動互聯網、5G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等新技術為新聞媒體提供了更快速的采集和傳播渠道,社交媒體使民眾有機會參與新聞傳播,而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提高了新聞處理效率。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新聞傳播方式和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為了在這個時代立足并獲得更大的發展,電視媒體需要不斷創新和調整傳播策略。深入分析和認識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傳播面臨的挑戰,并積極探索改革路徑,是電視媒體實現內容創新、品牌提升、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1 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傳播的變化

1.1 新聞生產與傳播機制的變化

在融媒體環境下,與傳統電視新聞生產模式相比,當前的新聞制作流程更加靈活、資源更豐富、組織形式更多元,整體上實現了由線性到非線性,由單一渠道到多渠道的轉變[1]。與傳統電視新聞的高度規范化生產流程不同,融媒體環境下的新聞制作更加靈活連貫。新聞工作者可以隨時根據事件進展調整制作計劃,實現實時的采編和報道,以滿足受眾對新聞及時性的需求。在融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和發布呈現出多元化和分散化的特點。傳統電視新聞主要由編輯團隊統一負責內容策劃、采編和制作,但現在新聞素材來源日益廣泛,如包括社交媒體在內的多種渠道,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采取新的編輯策略,在匯聚不同渠道信息的基礎上,提高審查質量,確保新聞的可信度。一方面,新媒體平臺的興起為電視新聞傳播帶來了新的機遇:電視媒體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新媒體與受眾進行互動,實時更新信息,擴大傳播影響力;與此同時,電視新聞機構也在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受眾興趣,實現內容個性化推薦。這種數據驅動策略不僅提高了受眾黏性,也使電視新聞傳播更加精確有效。另一方面,新媒體也給電視媒體帶來了挑戰。新媒體平臺上存在大量虛假信息和不實報道,新聞機構需要制定策略來識別和過濾這類信息,確保新聞報道真實性。

1.2 受眾群體結構與行為的變化

在融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面臨的主要變化之一是受眾結構和行為的變化。在過去,電視新聞的受眾群體相對單一,大多是教育水平中等的城市居民。但在融媒體時代,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隨著互聯網等新技術應用增長,電視新聞受眾的年齡、職業、教育背景等呈現出日益明顯的差異。比如,從年齡差異來看,年輕一代傾向于通過社交媒體和網絡平臺獲取新聞,而年長受眾可能更習慣從傳統的電視廣播獲取新聞;從地域角度來看,城市受眾和鄉村受眾關注不同話題,其對新聞的興趣點和關注重點也有所不同,城市受眾可能更關注國際新聞和商業信息,而鄉村受眾可能更關心本地新聞和農業信息[2];不同教育水平的受眾對新聞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不同,文化背景的差異也導致了不同受眾對新聞報道的不同理解和解讀方式。這就要求電視媒體針對不同受眾調整內容發布策略,在新聞內容深度和廣度上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地域、教育背景受眾的需求。電視新聞在制作和播放新聞時需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實現內容的差異化和定制化,以吸引和保持不同受眾群體的興趣。

在數字化和網絡化的推動下,現代受眾不再是單向接收信息的對象,而是信息傳播的參與者。他們傾向于通過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反饋,參與到新聞的討論和傳播中。這種參與性體現在對新聞話題的評論、對報道的批評和建議,以及通過社交網絡對新聞內容的分享和推廣。受眾的這種個性化行為要求電視媒體在傳播新聞時不僅要提供高質量的新聞內容,還需要增加互動環節,如在線投票、實時評論等。

1.3 新聞傳播者角色的變化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平臺的高速發展,傳統的新聞傳播模式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在傳統模式下,新聞報道主要由報紙、廣播、電視等媒體的工作人員進行制作與傳播,作為新聞的傳播者,他們會準確把握某事件的新聞價值,并在新聞傳播過程中積極弘揚正能量,引導社會輿論正向發展。然而,隨著新媒體平臺的興起,大量普通民眾也能對新聞事件進行評論、傳播,這無疑豐富和拓展了新聞生態,新聞傳播變得更具互動性和參與感。移動社交媒體極大地拓展了新聞傳播主體的范圍,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成為新聞的傳播者,推動了新聞生態系統的演化。

2 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傳播面臨的問題

2.1 新聞生產體系相對滯后

隨著社交媒體和網絡平臺的興起,信息傳播的速度和形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傳統電視新聞在這種快速變化的環境中顯得步伐緩慢,無法滿足受眾對新聞即時性的需求。新聞生產體系的技術設備和制作流程未能與時俱進。例如,高度依賴線性編輯和電視設備的傳統模式,在處理大量的數字內容和網絡信息時顯得力不從心。這不僅影響了新聞內容的時效性,也限制了新聞形式的創新。在融媒體時代,新聞制作不僅需要快速響應,還要能夠適應多平臺、多形式的傳播需求,如視頻流、直播、互動圖表等。傳統新聞生產體系在內容創新和個性化服務方面的不足也日益凸顯,現代受眾不僅追求新聞的即時性,還希望內容能夠符合個人興趣和偏好。然而,傳統電視新聞往往采用統一的制作和播放模式,難以實現內容的個性化定制和推薦[3]。這種情況在面對年輕一代和數字化受眾時尤為明顯,因為這部分群體已經完全適應并習慣于通過社交媒體和移動應用獲取個性化的新聞內容。他們期待獲得形式多樣、內容新穎、互動性更強的新聞產品。如果電視新聞機構無法提供定制化服務,就很難吸引這些用戶的關注。

2.2 新聞傳播渠道和手段較為單一

電視新聞長期以來是公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其傳播手段和受眾交互體驗的單一性與局限性日益明顯。具體來說,電視新聞的內容生產仍以線性固定時段節目為主,數字化和個性化新聞產品不足;新聞產品的傳播和分發渠道也較為單一,主要通過有線電視網絡進行傳輸,面向新興移動互聯網等渠道的延伸和拓展不夠;新聞節目的視聽體驗和互動形式較為單一,缺乏評論、建議反饋等互動環節,受眾可參與和定制化的元素偏少。上述種種因素共同導致了電視新聞“一言堂”的局面,新聞議程和框架難以有效反映多元的公共視角,也限制了電視新聞進一步適應受眾碎片化、個性化需求的變化趨勢。這是電視新聞在推動傳播力變革方面需要突破的關鍵癥結。

2.3 新聞質量面臨挑戰

在追求高效率、高影響力的同時,如何保證新聞制作的專業水準,是每一位新聞工作者時刻需要思考的問題。新聞內容的選擇與報道需要建立在對事實和真相的尊重之上,輕信未經核實的信息源,或者以訛傳訛是新聞工作中應該避免的。同時,在報道新聞時,真實、公正的原則不能被商業化取代,新聞報道的視角選擇與評論評價都需要有真實、準確的事實依據,而不能主觀臆測或極端化。

在數字化傳播環境下,點擊率、瀏覽量等數據指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新聞報道的影響力。但是,新聞的社會價值與影響力并不應僅僅建立在這些直接可量化的維度上,如何堅守內心的專業判斷與社會責任擔當,不被數據曲解與利用,這同樣是新聞工作者需要時刻思考的地方。數字化為提高新聞制作效率、豐富新聞傳播渠道提供了有利條件。新聞工作者在抓住技術進步機遇的同時,更需要以全新的視角審視、踐行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這是提高新聞報道質量的根本所在。

3 推進融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傳播的對策

3.1 構建高效的融媒體生產體系

整合數字工具和內容管理系統,引入先進的數字化工具和內容管理系統,以實現不同平臺之間的無縫協作和信息共享。這些系統可以用于集中管理新聞素材、編輯內容、排定發布時間,以確保新聞制作流程的高效協同。制定明確的融媒體標準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涵蓋從新聞采集到制作再到發布的所有環節,規范工作流程,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出錯率,制作出高質量的新聞報道[4]。建立跨部門、多學科的團隊,包括編輯、記者、攝影師、社交媒體管理員和數據分析師等,以確保新聞制作過程的專業性和全面性,制作更豐富和多維的新聞內容。加強數據分析和受眾反饋,利用數據分析工具監測新聞報道的表現,包括受眾互動、點擊率和社交媒體分享等指標,根據數據結果進行調整和改進,以更好地滿足受眾需求。積極采用新技術,如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增強現實(AugmentedReality, AR)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 AI),以提高新聞報道的創新性和吸引力,這些技術可以為受眾提供更豐富的新聞體驗。鼓勵創新和實驗,鼓勵員工提出新創意,設立創新團隊或實驗室,讓員工嘗試新的報道方式、工具和技術,以不斷提高新聞制作的效率和質量。電視媒體需要適應跨平臺的傳播格局,其建構的融媒體生產體系應當能夠支持新聞內容在不同平臺上的快速分發,包括電視、互聯網、移動設備等。這要求電視媒體加強與新媒體平臺的合作,建立多渠道的分發機制,確保新聞能夠及時傳遞給更廣泛的受眾。綜上所述,構建高效的融媒體生產體系是電視媒體在融媒體時代應對挑戰的重要對策。通過整合數字工具和內容管理系統,建立跨部門、多學科的團隊,鼓勵創新和實驗,加強與新媒體平臺的合作,電視媒體能夠更好地適應時代變革,提升自身競爭力并持續發展。

3.2 拓展新聞傳播渠道,實現多元化傳播

建立強大的在線新聞平臺,發展具有高質量內容的官方網站和移動應用程序,以提供受眾多樣化的新聞獲取途徑,這些平臺應當具備用戶友好性、快速加載速度以及個性化推薦功能,以吸引更多用戶。積極利用社交媒體,將新聞內容分享到主要社交媒體平臺,如臉譜網(Facebook)、推特(Twitter)、照片墻(Instagram)等,以擴大受眾范圍。社交媒體還可以用于互動、實時報道和獲取受眾反饋,提高新聞傳播的互動性[5]。開發專門的移動應用,創建易于使用的移動應用程序,提供定制化的新聞體驗,包括推送通知、播放短視頻新聞、收看新聞直播和即時新聞更新等功能,以滿足受眾在移動設備上獲取新聞的需求。建立自有的視頻分享平臺,以豐富視頻新聞的傳播平臺,為電視新聞提供更多的曝光機會,吸引更多的受眾和廣告商。合作與跨媒體交叉宣傳,與其他新聞機構、媒體公司合作,共同制作和傳播新聞內容??缑襟w宣傳活動可以提高新聞的影響力,吸引更廣泛的受眾。利用搜索引擎優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SEO),優化在線新聞內容以提高電視新聞報道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有助于為電視端吸引更多的有機流量,提高新聞內容的可見性和傳播范圍。實施數據驅動的內容策略,利用數據分析工具了解受眾的興趣和需求,以制定更具針對性的新聞內容策略,幫助電視新聞機構更好地滿足受眾的期望。建立持續監測和評估機制,追蹤不同傳播渠道的表現,根據數據結果進行調整和改進,以確保新聞傳播策略的有效性。

3.3 完善電視新聞質量評價機制

制定明確、詳細的電視新聞質量評價標準和指標,包括新聞報道的準確性、客觀性、深度、公平性、獨立性、道德性等方面的指標,這些標準應當具體、量化,并能夠涵蓋不同方面的新聞質量。組建專門的內部評估團隊,由經驗豐富的新聞專業人員組成,負責監督和評估新聞報道的質量。評估團隊應當定期審查新聞報道,并提供有針對性的反饋和建議。定期開展受眾調查,以了解受眾對電視新聞質量的看法和需求,這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焦點小組討論和在線反饋等方式進行,受眾的反饋可以為評估機制提供重要的參考??紤]引入第三方獨立評估機構,以確保評價的客觀性和中立性,這些機構可以對電視新聞質量進行獨立的評估和驗證,提供有關改進和優化的建議。建立電視新聞質量報告系統,將評估結果以透明的方式公開,這有助于建立信任,同時也能夠促使電視新聞機構不斷改進和提高新聞報道質量。評價機制應當是動態的,電視媒體需要不斷改進和更新評價機制以適應新聞領域的發展和受眾需求的變化,并根據反饋和經驗進行修訂。

4 結語

在融媒體時代的大背景下,電視媒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融媒體時代帶來了新的新聞傳播格局,打破了媒體界限,實現了媒體的跨平臺深度融合,強調多樣性、互動性、參與性和實時性。在這一背景下,電視媒體需要構建高效融媒體生產體系,整合數字工具和拓寬傳播渠道,以適應新的傳播格局。電視媒體需要加強新聞質量監管,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引進第三方評估,確保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公正性。融媒體為電視新聞提供創新機會,電視媒體應調整傳播策略以適應信息碎片化和新聞多元化趨勢,贏得競爭優勢。

猜你喜歡
電視新聞新聞報道社交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癥該怎么治
社交距離
淺析如何在新聞報道中彰顯以人為本
電視新聞中的圖片應用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為內向
論電視新聞編輯的創新之路
同期聲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的作用
深化“走轉改”在新聞報道中踐行群眾路線
如何讓新聞報道鮮活起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