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融媒體時代視聽節目播音主持的“變”與“不變”

2024-05-06 21:15
西部廣播電視 2024年2期
關鍵詞:主持人內容

廖 凱

(作者單位:馬邊彝族自治縣融媒體中心)

《2023傳媒藍皮書》指出,媒體融合創新是當前中國媒體行業的主要趨勢。融媒體時代以技術融合、平臺多樣性和內容互動性為標志,重新定義了視聽節目的內容創作和傳播邊界?;ヂ摼W和移動通信技術的應用使視聽節目的傳播更加快捷、廣泛,觀眾群體愈加多元化,要求播音主持人在保持專業素養“不變”的基礎上維持其核心價值,夯實基本技能。同時,積極“求變”提高吸引力,順應媒體發展的趨勢走向,強化創新思維、進步意識,以提高節目的互動性與觀賞性。

1 融媒體時代視聽節目播音主持定位

源自技術進步與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傳統視聽節目在內容制作、傳播方式及受眾互動方面均實現了創新。技術融合帶動了多平臺交互,使節目內容不再局限于單一媒介傳播,而是可以在網絡、移動端及傳統媒介間流轉,形成覆蓋廣泛的傳播矩陣。截至2023年,中國的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到10.4億,網絡視聽成為第一大互聯網應用,網民使用率達到97.4%?!吨袊W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3)》顯示,短視頻用戶的規模達到了10.12億,比十年前增長了近3倍,作為吸引網民“觸網”的首要應用,成為拉動視聽新媒體行業增長的重要賽道和強勁引擎。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到了7.51億,同比增長4 728萬。此外,網絡視聽服務機構的總收入達到6 687.24億元,同比增長23.61%,超過行業總收入的一半。視聽節目傳統的線性播出模式逐漸被互動多屏、按需選擇的新模式所取代,為節目內容的創造與傳播帶來全新的可能性。內容創作方面,視聽節目注重多元化與個性化,追求創新性與互動性的結合,以滿足日益多樣的受眾需求。在這一背景下,視聽節目播音主持的角色和定位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1]。視聽節目播音主持不再只是節目聲音的傳遞者,而成為連接節目與觀眾的關鍵紐帶。

以著名節目主持人撒貝寧為例,其在不同類型的節目中展現了主持人應具備的多樣化技能,同時具備靈活的風格轉換能力。在主持法律節目《今日說法》時,撒貝寧以嚴肅的神情和專業的態度,深入解析法律案例,傳遞法律知識,強調社會正義的重要性。在真人秀節目《明星大偵探》中,其則展現出截然不同的風格,以輕松活潑、幽默風趣的方式與嘉賓互動,為節目增添了趣味性和觀賞性。在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人的定位變化不僅體現為其在節目中的角色轉換,還體現在其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方式上。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播音主持人需明確如何通過社交媒體、短視頻等平臺與觀眾進行有效互動,以提升節目的影響力和受眾的參與度。并且,應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適應不斷變化的媒體趨勢和觀眾需求。只有如此,播音主持人才可以在融媒體時代保持自身的專業性和吸引力,為觀眾提供更豐富、更個性化的內容體驗。

2 “不變”:融媒體時代視聽節目播音主持的守正路徑

2.1 技藝打磨:掌握核心技能,專業素養不變

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的核心技能表現為精確、高效的語言表達與更強的傳播能力。在此背景下,流暢、清晰的發音和良好的語調控制成為首要技能,這些技能直接影響信息的可信度和感染力。專業素養的強化也至關重要,需確保發音標準、清晰,以適應不同播放媒介和環境。語速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要確保信息的準確傳遞,又要兼顧節目節奏,使之易于觀眾理解。此外,需要注意適度的語調變化和不同情感表達方式的掌握,增強語言的表現力,使之更加生動。深入挖掘不同風格文本的閱讀訓練,如詩歌、散文、戲劇對白,增強情感的多樣性表達。同時,對文化功底的深耕同樣不可或缺,需通過廣泛閱讀和對歷史、文學、藝術等知識的學習,增加節目的深度和廣度[2]。

實現這些核心技能的具體措施包括錄音和自我評估練習,以及尋求專業人士的指導,識別并改善表達中的不足。首先,訓練即興應變能力,應對現場直播中的不確定因素。對于不同類型的節目,靈活調整情感表達的方式和強度,針對輕松愉快的節目采用輕快活潑的語調,而在播報嚴肅深刻的話題時使用沉穩、深沉的語調。其次,廣泛閱讀,持續關注熱點時事,敏銳捕捉社會脈動,及時反映社會關切,提升節目的時效性和相關性。再次,培養敏銳的社會觀察力,深度挖掘每個話題的播出潛力,從多角度、多層次進行解讀。深入研究不同類型的視聽內容,如新聞、紀錄片、訪談和娛樂節目,豐富知識儲備,應對多樣化的播音場景,保持節目流暢。

2.2 持續進步:開展深入研習,進取意識不變

播音主持人只有通過持續的學習,探索新知識、新技術的實踐應用,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媒體環境和聽眾需求。在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人需精通新媒體技術,熟練運用多媒體編輯工具,包括視頻剪輯、音效調整、圖文排版等,能夠自行制作高質量的節目片段,增強內容的表現力。對傳統和現代媒體理論的研習同樣重要,主持人需深入研究媒介影響力、傳播效果和觀眾心理等方面的理論,以及如何在節目中實現理論到實踐的轉化??赏ㄟ^參加相關領域的研討會、講座等,系統地學習這些領域的相關知識。另外,可與各領域的專家、學者、實踐者建立聯系,參與或組織跨領域討論小組,共同探討如何將不同領域的知識與技術融入媒體內容中。積極尋求跨界合作的機會,與文化、藝術、科技等領域的專家共同策劃節目[3]。例如,可與視覺藝術家合作,探索如何將視覺藝術元素融入節目制作中,或與科技專家合作,研究如何運用虛擬現實技術提升節目的互動效果。此外,在日常工作中,注意維護和更新個人數字資料庫,整理有關新媒體技術、行業動態、理論研究等方面的信息資源,并制訂個人學習計劃,設定明確的長短期學習目標,定期評估進度和效果,確保知識技能穩步提升。

2.3 風范恒久:維護職業標準,播音風骨不變

傳統視聽節目播音主持職業標準強調嚴謹的事實報道、中立客觀的態度和高尚的職業道德。播音主持人在節目中承擔傳遞真相的重任,需要保證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公正性,在節目內容的表達過程中,堅持事實為本,避免虛假和夸張的信息。同時,對待敏感話題和公共議題時,需要保持中立、客觀,避免個人主觀的影響。在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人應堅持信息核實,嚴格篩選、驗證從多個來源所獲得的信息,確保每一條報道都基于事實,以增強公眾對媒體的信任,并采用多元視角分析和報道事件,展示不同群體觀點,以保證報道的全面性[4]。在輿論引導方面,致力于傳播積極向上、健康有益的內容,引導公眾正確處理社會問題,通過視聽節目傳遞正面能量,促進社會和諧與進步。在處理突發事件時,注重穩定情緒、引導觀眾理性思考,避免引起恐慌或誤解。此外,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行業規范,仔細審查節目內容,絕不觸犯法律和道德底線。在網絡環境下,特別注意把控網絡言論,避免傳播有害信息、不實言論,面對網絡輿情時保持理性,及時進行正面引導和澄清,維護媒體的公信力[5]。

3 “變”:融媒體時代視聽節目播音主持的創新對策

3.1 理念迭代:適應媒體融合,工作理念要變

在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人需積極轉變工作理念,將其融入節目的各個環節,從策劃到選材,再到主題的確定,投入更多的創意和精力。在采訪環節,深入研究嘉賓背景、話題內容和相關領域知識,主動尋找并深入挖掘話題背后的故事,以真誠、專業的態度對話嘉賓,鼓勵其分享個人經歷,獲取獨特視角和深度信息,保持對話的流暢連貫,注意傾聽嘉賓的回答,適時給予引導,使對話更加自然,談及敏感或深刻的話題時,采用恰當的情感表達方式和語調,以體現對嘉賓于話題的尊重[6]。對于節目選材,關注時事熱點,結合公眾興趣和社會需求,選擇能引起共鳴的主題,挖掘其中具有廣泛討論價值和深層社會意義的元素,結合社交媒體平臺上的熱議話題,了解觀眾關注的焦點,反映時代脈動。創新性地結合不同領域的知識和信息,例如,將歷史、文化元素與當前熱點事件相結合,通過對比和聯系,引導觀眾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独首x者》這一文化情感類節目,自2017年起在中央電視臺播出,以獨特的模式成為文化綜藝的標桿。每期節目圍繞一個主題,邀請嘉賓分享生活故事,并朗讀相關文學作品,將文學與真實生活緊密相連。此節目得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其對傳統媒體工作理念的創新,通過情感與故事高度融合,提供了全新的文化體驗。在確定節目主題時,結合媒體融合的特點,設計互動性強、覆蓋范圍廣的內容,使之更加生動、貼近觀眾。針對年輕觀眾,可以融入流行文化元素,使用貼近年輕人的語言和表達方式,使節目更加貼近他們的生活和興趣。對于中老年觀眾,則可以選擇更具深度和教育意義的主題,如歷史回顧、文化傳承等,以滿足其對知識性內容的需求[7]。

3.2 角色轉換:拓展職業邊界,個人品牌要變

傳統視聽節目播音主持的職業邊界相對明確,主要職責包括念稿、介紹嘉賓和維持節目流程。由于界定在一個固定的框架內,播音主持人的個性和創造性往往受到限制,其影響力大多局限于所在的電視臺或電臺,與廣播節目的受眾范圍直接相關。在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需主動拓展職業邊界,從單一的節目主持人轉變為內容創造者、影響者和品牌代言人,在節目內容的策劃和制作中注入更多個性化元素,展現獨特的風格和觀點,以吸引更廣泛的受眾。比如在《聯播小課堂》中,主持人李梓萌通過輕松詼諧的風格和對熱點時事進行深度解讀,從傳統新聞播報的嚴肅形象轉變為“知識分享官”。為打造個人品牌,播音主持人需在社交媒體、個人平臺上定期發布與專業相關的內容,分享行業見解、生活方式和個人故事,構建與受眾的情感聯系,通過參與公共事件,展現社會責任感和專業精神,進一步提升影響力。此外,積極探索新媒體和數字技術,利用短視頻、直播等新形式,增強內容的互動性和觀賞性[8]。通過新媒體,播音主持人能夠直接與觀眾互動,了解其需求并及時調整內容和表現形式,同時,借由多平臺運營,播音主持人能夠擴大個人影響力。比如濟南廣播電視臺主持人yoyo醬通過微視頻創作,在新媒體平臺上迅速崛起,成為新一代主持人網紅的代表,以獨特的個性和幽默風格,打破了人們對傳統播音主持人的刻板印象,展示了播音主持人在專業之外的多元形象。通過使用社交媒體平臺,yoyo醬成功地構建了自己的個人品牌,吸引了大量粉絲,以極強的個人魅力提升了視聽節目的可看性,實現了個人效應與社會效應的完美結合。

3.3 互動強化:融入創新表達,主持語言要變

傳統視聽節目播音主持主要依賴于正式、規范的語言風格,重視語言的標準性和權威性,更多地注重內容的傳遞而非互動性或娛樂性。在融媒體時代,播音主持人的表達方式和主持風格需進行創新升級,以適應新媒體的語境和年輕化的受眾群體。首先,注重語言樣態的多樣化,可以適當使用網絡流行語、俚語等,拉近與年輕受眾的距離,使節目內容更加生動、親切。比如《主播說聯播》中的新聞主播巧妙地將網絡語言融入新聞評論中,使新聞表達“落地”。同時,巧妙串接不同的話題和元素,使節目內容豐富而富有層次感。其次,可綜合運用多媒體手段,如音效、動畫等,增強節目的視聽效果,使內容更具吸引力[9]。針對年輕受眾,了解其喜好和興趣點,使節目內容更貼近其心理需求,可以設置互動環節,增強節目的互動性。比如央廣“主播兩會朋友圈”系列場景視頻“央廣主播朋友圈里都有啥?”中,主播以輕松幽默的方式介紹不同的節目內容,在提到某位主持人時,使用了“白大爺”這樣親切的稱呼,再補充一句“他會‘發視頻’給你”,既展現了主持人親和的形象,又巧妙地融入了網絡元素,使節目更加生動有趣。在介紹另一節目時,主持人用“這顏值絕對是有擔當”吊足觀眾胃口,吸引其深度關注節目的核心內容。

4 結語

融媒體時代,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和新媒體平臺的興起,視聽節目播音主持領域經歷了深刻變革。傳統電視和廣播媒體與互聯網、社交平臺的深度融合,塑造了全新的媒體生態系統。這一時代背景下,播音主持人的角色、技能和表達方式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遇。變化的不僅是技術和平臺,還有觀眾的需求、消費習慣。播音主持人應堅守核心價值,傳遞真實、準確的信息,提供有價值的內容,通過理念迭代、拓展職業邊界及升級表達方式,滿足融媒體時代對視聽節目提出的新要求。

猜你喜歡
主持人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內容回顧 溫故知新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主持人語
小小主持人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要內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