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老齡化視域下老年教育現狀及創新性研究

2024-05-06 23:14趙春青薛玉琪亢春雨
河北開放大學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老齡化老年人精神

趙春青,薛玉琪,亢春雨

(1.保定開放大學, 河北 保定 071000; 2.河北農業大學, 河北 保定 071001)

2021 年數據顯示,我國60 歲以上人口高達26 736 萬人,比2020 年增加992 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8.9%。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歷史性突破了2 億,高達20 056 萬人,比2020 年增加了334 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4.2%,比上年提高了0.2%。[1]預計“十四五”期間,中國60 歲以上人口將突破3 億人,我國將從輕度老齡化過渡到中度老齡化階段。[2]在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嚴重的今天,老年教育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研究話題,老年教育的開展和實施對于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改革和創新老年教育模式,服務于構建學習型社會,更新老年人的知識體系,以適應信息化高速發展的新時代。

一、積極老齡化的內涵

積極老齡化是指老年人擁有健康的身體,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社會建設,繼續為社會創造價值。老年人有繼續學習的意愿,希望參加各類學習,激發自己潛能,精力充沛地參加各類社會活動。把自己的經驗和技能發揮到極致,得到社會的認可和肯定,實現自身價值。2002 年世界衛生組織出版的《積極老齡化:政策框架》一書認為,積極老齡化理論以獨立、參與、尊嚴、照料、自我實現為基本原則,其中“健康”“參與”“保障”是積極老齡化的三大理論基礎。[3]“積極老齡化”可追溯到20 世紀末西方心理學提出的積極心理學理念。其核心內涵強調探索人的積極品質,挖掘人潛在的創新性力量,從而為個人乃至社會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同理,積極老齡化理念將傳統認知中“老年人是社會問題的集中者、社會資源的消耗者、社會發展的壓力”轉變為“社會問題的解決者、社會建設的創造者和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動力”[4],鼓勵老年人主動參與社會建設,以緩解老齡化帶來的負面影響,進而消除老年人是負擔和累贅的思維模式。

二、老年教育核心由基礎需求轉變為精神需求

在積極老齡化理論視域下,我們對老年教育有了新的定位和認識。老年教育不能僅是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老有所樂,應該更多關注健康教育、參與意識、權益保障,實現老有所為。

2020 年12 月3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8 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5]當前,我國養老的核心問題已從解決老年人的物質需求轉變到精神需求上來。積極老齡化提倡老年人走出家庭,積極參與社會建設,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發揮余熱、實現自我價值。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發展和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物質方面得到了滿足,對自己的精神需求越來越高,希望力所能及地參與社會活動,能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6]對老年人而言,如果能將自己專業特長、經驗應用到社會建設中,這不僅滿足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能有效推動積極老齡化的實現。

老年教育的核心應該是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眾多研究者將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應用到老年人需求研究中,把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的需要[7],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也可以理解為親人的陪伴、文化娛樂活動、積極參加老年教育、與社會融合、自我實現等方面。[8]總而言之,精神需求不只是為老年人營造尊老、愛老的理想社會氛圍,而是讓老年人在參與社會建設中獲得社會認可,實現自身價值,滿足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三、解析老年教育發展現狀

1.老年教育管理運行機制不完善

老年教育體系不完善,缺乏整體規劃,區域化差異明顯?;诶夏杲逃闹鞴懿块T和管理機構標準、等級不一,有重復建設情況,教育資源及設施有待整合,各部門缺少協作,責權不明確,政策落實不到位。監管機構也沒有配套的政策和法律條文,老年教育專職管理人員緊缺,也缺少配套的支撐政策,監管制度不完善。

2.對老年教育定位不精準

國家對于老年教育工作尚未形成完備的教育體系,各地的老年教育更是參差不齊,對老年教育也沒有形成精準定位。雖然眾多研究者都在潛心研究老年教育,但是由于老年教育對象處于不同的地域、不同生活環境、不同的受教育經歷、不同社會閱歷,導致老年教育很難有一個固定的統一的教學模式。老年教育研究者需因時因地因人,制定適合本土老年群體教育模式,滿足本土老年人生活生存需要,積極應對老齡化帶來的負面影響。由于地域經濟發展的差異性,教育基礎設施、教育師資配備及教育規模上均會有一定的差異。如果對老年教育沒有精準定位,很難辦好讓老年人滿意的教育。因此,對老年教育精準定位,是做好老年教育的必要條件。

3.老年教育專業師資配備嚴重不足

目前老年大學或者部分成人院校開展老年教育,多借助本地普通高等院校師資。這些教師隊伍的知識儲備可能沒有問題,但由于對老年教育研究不足,常常導致老年教育課程設置形式比較單一,不太適合老年人。另外是社區組織一些健康講座,多以推薦產品為主,商業目的性強,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知識儲備不足,不能系統地為老年人提供科學的教育指導和幫助。目前,我國應加大力度培養老年教育專業人才,充實到老年教育、科研隊伍中,有效地解決老年教育師資配備嚴重不足的問題。

4.社會和老人自己的負面認知阻礙老年教育發展

萊維發現,消極悲觀的老年人,很容易患高血壓,而樂觀積極的老年人,患高血壓比例大大降低。[9]大多數老年人,都認同老年時期應該退出社會,回歸家庭,頤養天年。而大多數老年人認為自己生病了、思想落伍了或者腦子反應慢了,就成了家庭和子女的負擔。新生事物和自己沒有關系。自己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狹小空間,消極的心態和理念阻礙老年人參與老年教育的積極性和迫切性。

四、積極老齡化視域下老年教育的創新性研究

在積極老齡化理論體系下,老年教育需要有新認知和定位。有研究者提出:“重新認識老年人的社會價值、促進老年人參與社會建設并實現其全面發展是走中國特色養老之路的應有之義?!盵10]老年教育的核心是充分發揮老年人工作經驗、社會閱歷豐富等自身優勢,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會建設中來。

1.樹立積極老齡觀,創新老年教育的發展

積極老齡觀是一種積極、樂觀地對待老年人的態度和觀念。作為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應該得到尊重和關愛。它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內容:積極看待老齡化現象、積極應對老齡化挑戰、積極創造老齡化的社會價值。[11]

積極老齡觀又稱有為老年觀,強調老年人的社會價值,比如文化傳承、專業技能的傳承及社會穩定的維護者。老年教育要從滿足老年人基本的被動型精神需求,例如營造尊老愛老社會氛圍、參加休閑娛樂活動等,轉變為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而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又促使老年人自愿參加社會建設,從中得到社會認可,實現自我價值。創新發展老年教育,對各地老年人做好信息采集,包括身體狀況信息、技能信息、工作經歷、興趣愛好、發展意愿等,為老年人建立完整的信息檔案,根據老年人的意愿,“因人施教”,為他們安排專業技能的學習、文化知識充實、創新創業指導等,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余熱,讓老年人積極參與到社會建設中來,實現自身價值,滿足精神需求。

2.以社區為載體,以教科研成果為支撐,制定適合特定社區的老年教育模式

社區是多數老年人的生活場所,老年教育是終身教育體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老年教育的目標是滿足老年人的學習需求和精神需求,老年教育是知識文化傳播、興趣交流、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教育方式。為了提高老年教育的辦學質量,讓老年人從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提升到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讓老年人精神富足,幸福感獲得極大提升。社區這一良好的老年教育自然載體應被充分利用、合理布局、系統規劃,全面展開老年教育狀況研究。對老年人知識結構、興趣愛好、精神需求等情況進行摸底,總結整理調研成果形成研究報告,相關部門在前期調研的基礎上,制定適合本社區老年人的教育內容和形式,幫助老年人提升晚年生活質量,實現自我價值。同時要求老年教育機構從業人員不斷更新理念和思路,并融會貫通于教育管理工作中,以積極心態應對辦學中出現的問題和困境,不斷完善更新老年教育,為老年朋友做好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3.以網絡為媒介,線下線上相結合,創新老年教育模式

為了滿足老年人多元化、個性化教育的需求,老年教育也要采用線上、線下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同時要關注不同層次老年人自我發展的需求,不斷創新教學理念、思維、教學手段,把多媒體技術融入老年教育教學中。對于有實際應用技能需求的老年人,要選用實用性強的教材,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系統傳授專業文化知識,并安排現場實踐操作,邊學習邊演練邊交流,激發老人學習興趣點,輕松地掌握知識,開心學習技能。針對老年人接受知識具體情況,可采用情景教學、模擬演練及參觀學習等教學方式開展教學,促進老年人對知識的掌握。對于單個較難掌握的知識點,可以通過錄制微視頻、制作小課件方便老年人反復觀看,熟悉掌握知識及技能。對于時間安排沖突或者行動不便又有學習需求的老年人,可通過開展線上教學,并設置回放,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時間來觀看學習,并設置實時答疑環節,對于老年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疑問,一對一及時解答。

4.以興趣為基點,建立學習小團隊,提升老年教育的社會參與度和滿意度

傳統老年教育注重老有所樂,多以老年娛樂休閑活動為主,老年人的參與度和滿意度較低,2016年國務院印發《老年教育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老年教育要堅持“保障權益、機會均等,政府主導、市場調節,優化布局、面向基層,開放便利、靈活多樣,因地制宜、特色發展”的原則,教學內容不斷豐富,形式更加多樣,比如課堂教育、社交活動、互聯網教育及家庭教育等,積極開展老年人法律知識、科技知識、文化知識、健康養生知識、職業技能知識等方面的教育,幫助老年人提升生活品質,實現人生價值。[12]老年人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自身需求,加入團隊學習,大大提升了老年教育的社會參與度和滿意度。

5.以專題系列課程為主,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教育

社會科技飛速發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老年人也在特殊社會背景下,感受到了智能化的強大,也給一些老人生活帶來了不便。為了讓老年人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務帶來的便利,智能技術教育被提上議事日程。為解決老年人在應用現代化設備遇到的問題,2020 年11 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將促進老年人融入智慧社會作為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重點,老年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加強老年人掌握科學技術知識能力,通過系統學習、實踐操作、體驗學習、交流學習、互幫互助等,讓老年人充分了解新鮮事物、享用新科技成果,積極融入智慧社會。[13]目前科技飛速發展,網上就醫、線上支付、視頻電話、云端交流等等,為了解決“數字鴻溝”問題,老年教育也要與時俱進地開展系列專題講座和實踐操作技能課程,并實時更新學習內容,讓所有老年人都學會用智能手機,并教會老年人使用電腦網絡,不僅可以隨時了解自己關注的國家大事,還能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小問題,提升老年人的生存能力。智能化生活方便老年人與現代化接軌,讓老年人充分享用現代化技能帶來的便利,提升老年人生活幸福感。

五、結語

隨著現代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人類社會面臨著日新月異的變遷。新技術、新觀念不斷涌現,教育模式、教育理念也在不斷進步和創新。多元化的老年教育模式雖然能夠為老年人提供更靈活的選擇空間,學習應伴隨生命始終,改變社會及自身對老年人定義,要以積極的心態過有價值有意義的晚年生活,是積極老齡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終身教育理念下建設學習型社會、全面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舉措。積極老齡化視域下發展老年教育,推陳出新,破解老年教育發展困境,促進終身教育發展,將成為構建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環。

猜你喜歡
老齡化老年人精神
健康老齡化十年,聚焦骨質疏松癥
認識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談情說愛”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辦
虎虎生威見精神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
初心,是來時精神的凝練
拿出精神
越來越多老年人愛上網購
健康老齡化與養醫結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