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富民助推共同富裕的現實挑戰及實踐路徑

2024-05-06 23:14孫婧婧
河北開放大學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富民共同富裕生態

孫婧婧

(東華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全體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黨的二十大報告在描繪2035 年我國發展的總體目標時明確提出:“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實質性的進展”和“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較大,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實現全體人民物質和生態共同富裕任重道遠。開展生態富民助推共同富裕的問題和路徑研究,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一、共同富裕視角下生態富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強調: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1]在高質量發展階段,以生態富民實踐助推共同富裕目標實現,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具備必要性和可行性。

1.共同富裕視角下生態富民的必要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1 年關于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講話中指出:“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盵2]共同富裕內涵包含有充分的生態概念。在確保環境宜居宜業的同時實現全體人民物質、精神等方面的共同富裕,生態富民是其必然選擇。第一,自然環境是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人的生存來說,金山銀山固然重要,但綠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是金錢不能替代的?!盵3]良好自然環境是衡量人們幸福感的重要標準,人們進行生產生活、實現其他各方面富裕的最基本條件。共同富裕目標實現建立在生態共同富裕的基礎之上。第二,綠色生態是最大的財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本身就是經濟,良好生態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盵4]保護環境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說明綠色生態不僅僅作為自然財富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要,還可以轉換為經濟財富滿足人們對物質富裕的需要。第三,綠水青山是人民群眾的共有財富,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共同富裕是14 億多人的富裕,自然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人人享有的財富。共同富裕中的生態意蘊要求堅持生態優先,謀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美與百姓富良性循環的發展之路。

2.共同富裕視角下生態富民的可能性

生態富民是指人類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自然資源潛在的生產力優勢,將生態資本轉化為富民資本,增加資本投入創造更多生態優勢,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良性互動,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生態富民的基本宗旨,“兩山”理念是其核心理念,生態資本與經濟資本的互哺是基本遵循,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其根本目的。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的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生態富民助推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成為可能。首先,中國優越的自然稟賦是生態富民得以可能的前提。中國資源豐富多樣,不少欠發達地區都是生態高地,發展潛力巨大,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和縮小收入差距具備自然條件。其次,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為生態富民奠定物質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生態文明領域、經濟領域和科技領域都取得了一系列歷史性成就,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提供堅實的自然基礎、經濟基礎和技術支持。最后,生態扶貧實踐為生態富民積累豐富經驗。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就意識到生態環境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提出改良水利以發展農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針對生態環境問題和貧困問題相繼提出山區綜合開發、生態扶貧等,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二、共同富裕目標下生態富民的邏輯理路

生態富民助推共同富裕在理論上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生態經濟思想的有機融合,是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念的具體體現,繼承發展了中國共產黨關于生態富民百年探索的歷史經驗,是立足于社會發展現實需要基礎上的重大抉擇。

1.共同富裕目標下生態富民的理論邏輯

馬克思主義是生態富民得以助推共同富裕目標實現的理論源泉。首先,兩大和解思想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思想的生態追求。馬克思所設想的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建立在“人類與自然的和解以及人類本身的和解”[5]基礎之上。后者是以前者為前提的,沒有“人類與自然的和解”,“人類本身的和解”就缺乏自然的基礎和前提條件,人類“最終都會因為自然資源的緊張和匱乏而引發沖突甚至戰爭”[6]?!叭祟惻c自然的和解”的基礎性地位決定了生態共同富裕的基礎性地位,體現了物質富裕、精神富裕、生態富裕等方面的緊密聯系,彰顯了馬克思主義共同富裕思想的生態追求。其次,馬克思主義含有豐富的生態經濟思想。馬克思認為自然是人“無機的身體”,是一切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源泉,他在《資本論》中以人與自然的物質變換來描述人與自然界之間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關系。自然界為人們提供必需的生存資料,人在從自然界獲取生產資料或生活資料之后,還必須以一定的形式返還自然界。勞動“是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一般條件”。馬克思的物質變換理論蘊含著生態生產力思想,表明自然界與人類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

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論是生態富民得以助推共同富裕的直接理論依據。2018 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正式提出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理念的深刻揭示,實現了對西方現代化模式的超越。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形成的西方現代化模式遵循資本主義私有制所決定的資本邏輯,在資本邏輯的控制之下,財富日益集中在少數資本家手中,社會呈現出貧富兩極分化的狀態,無法實現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同時,資本邏輯的逐利性也決定西方現代化進程必然帶有反生態性的特點。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相異化,貧富差距兩極分化,社會矛盾得不到根本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終將趨于毀滅。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他強調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可持續的現代化發展模式,實現了對西方以資本為中心、物質主義膨脹、凌駕于自然之上的現代化發展道路的批判與超越?!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科學地闡釋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對立統一、相互轉化的辯證關系,夯實了生態富民的理論基礎。

2.共同富裕目標下生態富民的歷史邏輯

中國共產黨是以人民為中心的黨,始終將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不斷探索使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新中國成立之初,長期的戰爭導致中國滿目瘡痍,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興修水利、植樹造林,保障了人民生產和生存的需要,提供了更多就業崗位,是生態富民的最初體現。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我國經濟實現快速發展,黨中央繼承并發展了前一時期的生態思想,生態環境文明重要性不斷凸顯。但為了謀求經濟快速發展,部分地區和企業忽視了人民的生態安全需要,最終無法實現全體人民物質富裕目標?;趯ξ覈鴼v史實踐的延續與反思,以習近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關系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生態富民實踐不斷向前,綠水青山持續向金山銀山轉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城鄉人居環境日益改善,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目標扎實推進。

3.共同富裕目標下生態富民的現實邏輯

通過生態富民助推共同富裕目標實現是在深刻分析我國發展現狀基礎上作出的判斷。首先,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和經濟快速轉型的現實對共同富裕實現路徑提出新要求。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已經成為這一矛盾的重要方面。[7]人民群眾渴望山清水秀、天藍地綠、人與自然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經濟轉型是發展方式的轉變,追求高質量的發展。高質量發展要求綠色成為普遍形態、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生態富民是高質量發展的體現。其次,共同富裕困境要求探索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發展方式。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主要表現為收入差距、城鄉差距、區域差距和相對貧困問題。生態資源的普惠性為欠發達地區實現發展,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奠定自然基礎。最后,生態富民的成功經驗為全國推動共同富裕提供范例。近年來,我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名單不斷增加、享有生態優勢的欠發達地區生態富民探索效果顯著、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為進一步通過生態富民助推全國人民實現物質和生態的共同富裕指明可行性。

三、共同富裕目標下生態富民的現實挑戰

生態富民是將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徑。但是,生態富民在助推共同富裕實現過程中也出現了思想認識存在偏差、共同富裕主體參與不充分、生態富民市場發育不足和共建共享機制有待構建的問題。

1.思想認識存在偏差

知是行之始,對生態富民的錯誤認識會導致共同富裕效果大打折扣。第一,將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對立化。受傳統發展觀念影響,仍有部分人將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看作是非此即彼的,并在實踐中呈現兩種結果:以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以經濟發展為代價保護環境。這實質上是在物質富裕與生態富裕中作取舍,無法實現全體人民全面的富裕。第二,部分城市發展忽視生態效益。實現城鄉環境更加宜居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待。部分地區在城市發展中一味追求規模經濟效益,忽視了人民的生態需要、安全需要。部分地區高喊建設生態城市的口號,卻缺乏科學規劃和深入思考,大搞大樹進城、開山造地、人造景觀、填湖填海等,個別地區甚至出現破壞性“建設”的現象。這種忽視自然界的客觀規律、脫離實際情況的發展是生態富民錯誤認識和膚淺思考的體現,無法真正實現生態共同富裕。

2.共同富裕主體參與不充分

共同富裕實現離不開全體人民的辛勤勞動和相互幫助,但是目前存在共同富裕主體參與不充分的問題。首先,區域不平衡制約生態富民發展。這在實踐中體現為資源配置的不均衡。有一定發展基礎的地區往往會得到較多的資金投入、政策支持,以實現更好的發展,而基礎設施薄弱,缺乏政策、資金、人才、技術支持的地區生態富民參與能力有限,富民效果不佳,實現共同富裕任重道遠。其次,個體勞動素質低制約共享實現的程度。實現共同富裕要求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縮小貧富差距。但我國低收入群體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職業技能相對缺乏,無法在生態產業中承擔技術含量較高、收入也較高的工作職務,就業狀況相對穩定,收入狀況卻沒有明顯改善,生態富民參與積極性下降。同時,因生態旅游發展而受惠的個體戶因為自身局限性往往會為一時利益做出不利于長遠發展的決定,危害自身和景區口碑。

3.生態富民市場發育不足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是推進生態共富的有效路徑。[8]我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仍處在發展起步階段,生態富民市場發育不足。一是生態產品可持續供給能力有待加強。以政府為主導的供給模式下難以形成“自下而上”的內生動力,供給能力有限;同時,由于缺乏對產品內涵的深入挖掘,一些生態產品陷入同質化困境中,生態溢價難以實現,生態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二是生態產品的交易體系有待構建。目前,我國生態產品市場缺乏成熟的交易平臺和交易體系、缺乏完整產業鏈,社會參與不活躍問題凸顯。同時,由于一系列制度和技術的約束,我國生態富民市場面臨確權難、度量難、評估難、交易難、貸款難等問題,無法明確權利主體、生態產品核算標準不統一、產品定價無法得到大眾認可使得生態產品市場化交易難以進行。

4.共建共享機制有待提高

共同富裕是共建共享的發展過程[9],共建即共享,共享通過共建實現。生態富民就是全體人民通過辛勤勞動和相互幫助共建美好家園,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和幸福美好生活的方式。共同富裕實現離不開共建共享機制保障。首先,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有待完善。一方面,我國部分地區發展存在破壞自然環境,忽視長遠利益的現象,與生態富民理念背道而馳。另一方面,部分地區在生態補償方面面臨積極性不高、依賴政府財政投入、監督力度有待加強等問題。其次,利益聯結機制有待加強。個體能力和區域資源稟賦之間的差異造就不同群體的話語權不同,相對弱勢群體的參與能力有限,話語權較弱甚至喪失,在生態富民實踐中充當邊緣角色,在利益分配中處于弱勢地位,富民效果無法達到預期目標,參與積極性隨之下降。

四、生態富民助推共同富裕的優化路徑

1.堅持正確思想引領,形成全民共識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黨百年來實踐成就和寶貴經驗提煉升華的重大理論創新成果,為推進生態富民、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根本指引。首先,正確認識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深入學習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綠水青山的基礎性地位,吸收借鑒先行示范區經驗,在生態優勢與經濟優勢的雙向轉換中實現全體人民物質和生態的雙重富裕。其次,深刻認識生態環境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性,把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生態富民不僅是縮小貧富差距、實現全體人民物質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還是保障全體人民實現生態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鄙钊雽W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理念,科學合理規劃城市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將城市建設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實現全體人民生態共同富裕。

2.增強人民參與能力,推進全民共建

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如何縮小貧富差距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必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但是基于發展能力不同產生的生態富民參與不充分問題會拉大貧富差距,一定程度上阻礙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實現。首先,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區域發展問題是人類社會發展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問題,實現共同富裕要求著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推動資源要素從發達地區流入欠發達地區,為相對貧困地區生態富民實踐提供資金、技術、人才支持,以點帶面、從線到片將生態富民帶來的富裕效應輻射到周邊地區,帶動更大范圍的生態富民發展,達到縮小區域差距、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的目的。其次,加強對勞動者的職業技能培訓。勞動收入偏低是收入分配差距偏大形成的一個主要因素。[10]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是提高勞動者收入、使勞動者充分參與企業決策和管理的有效措施。共同富裕不等于劫富濟貧,通過定期組織培訓,建立勞動者教育長效機制等方式提高勞動者的勞動能力,有助于避免人民形成“等靠要”不良習慣,實現人人參與,形成“自下而上”的生態富民內生動力,富民效應健康可持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3.完善生態富民市場,促進全民共享

生態產品市場化是生態產品實現其價值的有效途徑,是生態效益持續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生態富民效應得以惠及全體人民、助推共同富裕實現的關鍵。第一,完善生態產品供給能力體系,增強優質生態產品可持續供給能力。優美生態環境是生態產品可持續供給的根基,要始終堅持生態保護與修復,高度重視環境保護,維護好綠色發展的根基;生態發展要厚植地方特色,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深入挖掘地方特有的文化歷史底蘊,打造優質品牌,實現生態溢價,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要充分發揮市場在生態產品供給中的作用,建立市場化供給機制,推動多元化的優質生態產品供給。第二,構建生態產品交易體系。清晰界定生態產權、明確供求主體、統一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標準是生態產品市場化交易的前提,實現生態產品市場化交易,要解決生態產品分類、計量、監測、核算、評估等方面的制度技術困境。不斷強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理論和技術支撐,統一核算方法和核算標準、健全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評估體系,深化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搭建穩健透明的生態產品交易平臺,構建統一的生態產品交易市場,激發社會參與活力。

4.完善共建共享機制,推動共同富裕

生態富民助推共同富裕實現離不開體制機制保障。完善共建共享機制,一要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要加強生態立法,加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力度,提升綠色發展的穩定性;要健全生態補償協調機制,實現區域生態補償的長效性;建立完善的監督問責機制,確保生態保護補償資金的合理運用和政策落實;要完善生態富民市場機制,轉輸血式保護補償為造血式保護補償,增強生態富民內生動力。二要構建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主體間的利益聯結是生態富民的基本要求,是推動共同富裕實現的有力抓手。建立合理、高效、便捷的利益分享渠道,建立健全利益調節長效機制,有訴求早溝通,有問題早解決,形成利益共識,增強人們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猜你喜歡
富民共同富裕生態
共同富裕
興邊,富民,發展更均衡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富民,幸福如花綻放
“生態養生”娛晚年
華人時刊(2021年21期)2021-03-09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振興志 三代百姓“奮斗史”——思想始終“釘”在治窮富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