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課堂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開展路徑

2024-05-06 11:15陳軍
天津教育·中 2024年3期
關鍵詞:自主、合作、探究探究數學

陳軍

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鰲山衛場元小學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教師需要為學生構建一個自主學習環境,以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點關注學生掌握的知識,還要重視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根據新課程改革趨勢,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數學教學。利用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質量,還有利于教師教學方法的進步。相較于傳統的教學,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優勢較為明顯,能夠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模式。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教師參與到自主、合作、探究模式的研究中,不僅解決了教學難點問題,而且加強了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

(一)教師沒有清晰認知

對學生來說,教師是學習的榜樣,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學習,因此要想使合作教學模式有效地在數學課堂中落實,教師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一些教師未能真正理解自主、合作、探究這種教學模式的意義,認為是讓學生通過自由討論學習,教師沒有必要參與,這種思想是錯誤的。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開展前夕,如果教師沒有深入班級內部詳細了解學生的成長過程與生活環境,沒有做足準備,置身事外,會嚴重影響教學效果,不利于這一教學模式的有效落實。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環境是不同的,因此會形成不同的性格,接受能力自然也會存在差異,因此,只有教師對學生的特點以及接受能力了如指掌,才能做好充足的準備,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找對重點,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二)探究活動開展過度

探究活動有效開展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幫助學生不斷認識自己,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培養學生的鉆研毅力以及再創造能力,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開展探究活動是必要的。探究主題學習的有效開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還能創新優化教學模式。但是現階段存在一個問題,就是過度開展探究主題活動。教師未能考慮課程需求,一味地落實政策,這不僅會耽誤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而且未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對此,教師應在課堂開始之前充分考慮課程需求,思考課程是否需要進行主題探究,如果需要再做準備。

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開展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接受能力與理解能力的提升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有效開展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并通過這種方式的有效利用進行學習,另外,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做好對學生的反饋,正確指導學生學習。這種方式的有效利用既能給足學生個人空間,又能讓學生有時間自主思考,進行知識的復習與反思,建立知識體系,找尋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同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開展,針對發現的問題尋找最佳答案,使學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意義,從而在面對一些難題時能夠輕松應對。

(二)有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在以往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通常會采用單一的方式進行知識灌輸,學生依靠死記硬背學習知識,特別是學習數學公式時,教師只是讓學生記牢,未能充分考慮學生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的差異,實現了“教”,卻忽視了學生“學”的過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要求教師創新行教學模式,更加重視學生“學”的過程,因此,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有效開展既符合現階段教育的需求,又能達到創新教學模式的要求,能夠解決以往教學中無法解決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加靈活地思考,并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分析問題,促進學習質量的有效提高。

(三)順應學生成長規律,減輕教師負擔

在小學時期,任何新鮮的事物都能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在數學課堂開展過程中,如果教師長期進行統一灌輸,會使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逐漸被消磨掉。無論是哪個階段的數學,都是重點學科,在日常生活以及日后工作中有著重要作用,學生如果不認真學習數學知識,會對邏輯能力的培養產生嚴重影響,甚至影響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有效運用能夠解決傳統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同時精簡備課流程,課堂中的主要任務就是讓學生自主進行知識討論,教師在恰當的時機給予指導,這樣不僅能夠減輕教師的壓力,還能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

三、數學教學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開展的注意事項

(一)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在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只有學生有足夠的自信,才能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學會放手,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使其積極自主參與到實踐活動中,才能夠更獨立地學習,更好地開展自主探究。課堂開始時,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進行自主思考,同時以小組合作的模式進行探究,然后將小組討論內容進行歸納,整理成本課的主要學習內容。這一環節內容的呈現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還能引導學生找到學習的側重點,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實踐,從而激發學生求知欲,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速度。

(二)給學生預留解決問題的時間

在合作探究學習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該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思考時間,然后引導學生探究,讓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以發揮,積極融入學習過程。通過這一過程,學生學會了如何梳理所學知識,詳細了解其中的重難點。另外,如果學生的整合能力較強,可以通過給定的資料合作理解知識,從而逐步增強合作學習意識。由此可見,合作探究可以啟發學生思維,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

(三)創設自主學習空間,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方面的要求不斷提高,對此,教師要注重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的運用,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采用這種方式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學習知識,突破空間與時間的限制,促進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掌握新的技巧。在教學準備階段,教師要詳細規劃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制定教學計劃,詳細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在課堂中融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使學生積極自主地學習。在自主學習中,學生可能存在缺乏經驗的情況,對知識的理解不夠充分,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所以,教師應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考慮,融入學生感興趣的知識,利用興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

四、小學數學課堂中“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開展策略

(一)在生活式教學情境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相較于其他學科,數學學科的學習更枯燥,這是因為數學中的大部分知識都是數字知識,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才能快速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數學公式是常用的,這需要學生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更好地運用公式。小學是學生思維能力形成與發展的關鍵階段,對邏輯思維能力較弱的學生而言,面對具有一定難度的數學習題時,往往不知道從何下手,致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失去興趣。還有一些學生不愿意上數學課,或者在數學課堂無法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詳細了解學生之間理解能力存在的差異,從學生視角思考一些問題,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融入課堂,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使用科學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引導,幫助學生合理地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小數乘法》這一章節時,課堂教學開始前,教師拋出問題,創設生活化的情境,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如詢問學生喜歡什么運動,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有的學生說喜歡打籃球,教師就可以以這一生活話題為切入點,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計劃一下買籃球需要多少錢。假如一個籃球的價格是29.8元,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劃分小組,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計算2個、3個或4個籃球分別要花費多少錢,最終得出問題的答案。生活情境的創設能夠使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始終保持熱情,從而輕松地掌握課程知識。

(二)在動手實踐活動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大腦是決定行為的關鍵,行為則是大腦指令的體現,可以說,大腦與行為之間存在著互相促進的關系,在學習方面也是如此。所以,在教學中,動手實踐活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實踐能夠對所學理論知識進行檢驗。開展實踐活動時,動手操作能夠鍛煉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想象力,為后續難度更大的 知識學習做好鋪墊。

許多數學知識非常抽象,對小學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難。在學生掌握理論知識之后,教師有效開展實踐活動,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完成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另外,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使用正確的思路解題,掌握解題技巧。對此,教師要做好組織和引導工作,結合學生學習需要為學生提供合作支持,讓學生有序地完成任務。在實踐活動中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僅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還能提升其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發展。

例如,在教學《圓柱和圓錐》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探究相應的學習內容。首先,教師要結合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小組劃分,并選出一名小組長,帶領組員觀察模型,完成圓柱與圓錐的學習任務,在觀察與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對圓柱與圓錐知識有了更直觀的了解,逐漸積累了一些學習經驗。在實踐活動開展過程中,學生相互配合,完成對圓柱與圓錐的觀察,不僅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還能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在實踐活動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培養,促進了學生更全面地成長。

(三)在小組競賽活動中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從生長發育規律來看,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勝心相對較強,喜歡展現自我,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設計教學活動,如競賽類的活動,通過競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并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在小組競賽中,教師應注重引導,采用正確的方式帶領學生合作探究,并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調整教學活動。在小組合作過程中以及集體榮譽的驅使下,教學效果將會得到顯著改善。同時,競賽活動的有效開展能夠激發學生的勝負欲,帶給學生不同的感受,從而激勵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在小學競賽活動中有效融入“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同時發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與動手能力的雙重提高。

例如,在教學《分數加減法》這一章節時,教師提前布置好30道分數加減法題目,要求學生完成計算,用時較短的小組獲勝。競賽結束之后,教師要將所有學生的錯誤進行整理,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分析錯題,并為學生解答疑惑,有效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避免下次出現同樣的錯誤。另外,教師要多多關注學生,細致觀察學生的解題方式,針對性地給予學生輔導,引導學生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提高數學成績。

五、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夠使學生更輕松地掌握數學知識,同時進一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有效發展,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遷移,提升知識運用能力。對此,教師要在數學課堂中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教學,重視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有效運用,為后續的數學教學打下基礎。在教學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對教師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要想教學改革取得好的成果,教師應從教學計劃的創新著手,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知識,還要對學生的各項能力進行重點培養,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通過團隊合作與探究進行學習,有效落實這一模式,從而使學生掌握真本領,有效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自主、合作、探究探究數學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新課程理念下對“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幾點認識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在高中詩詞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究
我為什么怕數學
數學到底有什么用?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