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2024-05-06 11:20陳傳席
人民周刊 2024年7期
關鍵詞:東方藝術中西作畫

陳傳席,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美術史論家、美術評論家、博士生導師、人文學者、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人民周刊》新時代美術高峰課題組、中國畫“兩創”課題組專家成員。

作者簡介

作畫材質帶來中西繪畫差異

·中國絲帛作畫用軟毫筆成就線條藝術

·西方亞麻布作畫鬃刷硬而糙發展為面塊形式

《三國演義》第一句云:“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崩L畫的交流和互相借鑒也是如此。

人類社會不發達時期,交通不方便,交流就更不方便,互相借鑒很難。不僅東西方繪畫差別巨大,就在中國境內,東西南北各地的繪畫也是不同的。那時候,地方畫派的特點很鮮明,就是因為難于互相借鑒。當地一位畫家成功了,很多人跟著學習,畫風便一致,也就和其他地區畫風不同,南北方的畫風更是截然不同。

先談中西畫的區別。中西最早的繪畫主要以面的形式表現,也有以線的形式表現的,但很少。中國新石器時代至漢代的巖畫、彩陶畫、鑲嵌圖、漆繪,差不多都是以面的形式出現,有的像線,其實是狹小的面。但是,戰國的帛畫《龍鳳仕女圖》就是以線的形式表現的。爾后,凡是帛畫,皆是線的表現形式。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發明絲帛的國家。絲帛,可以做衣裳穿,也可以寫字畫畫?!袄L”和“畫”兩個字是有區別的?!爱嫛钡谋疽馐钱嬛本€,而“繪”才用彩色?!袄L”字是絲字旁,可見是繪在絲帛上的。絲帛質地軟而薄,只能用軟毫筆(狼毫相對于羊毫來說是硬的,實際上仍是軟的)勾寫線條,再加淡彩。像西方那樣用硬硬的鬃刷(油畫筆)、蛋清或油調和厚重的顏料去繪,絲帛是無法勝任的。所以,中國畫發展為以線為主,是線的藝術,形成傳統后,在木板、墻、紙上作畫也改為以線為主了。文人作畫,善用書法線條,線的內涵更豐富,更有文化性了。

西方沒有絲帛,后來生產出一種亞麻布,比我國的亞麻布晚了1300多年,質地十分粗糙。我國當時生產的亞麻布可以做衣服穿,西方的亞麻布卻不能做衣服,會把皮膚磨破,也完全不能用毛筆以線條形式作畫,只能用鬃刷(油畫筆)蘸蛋清或油畫顏料半涂半堆地繪。所以,西方油畫一直發展為面的表現形式。

日本、韓國、越南等東方國家距中國近,他們的畫學的是中國畫,用的也是中國的材料。即使他們有材料,也是最早從中國傳過去的。

中西藝術交流互鑒

·早期中西繪畫因地域太遠交流不暢久分兩千年

·明清以降中西互鑒向合終將強調各自傳統而分

東西方繪畫有根本的不同。這首先是因為物質材料不同,其次是地域相距太遠,不能交通,不能互相學習之故。這是“分”的時期。這一分,大約有二千年。

隨著社會進步、航海技術及其他技術的發展,東西方開始接觸、交流。

實際上,早在東漢、南北朝之梁時,西方藝術已傳入中國。南京現存的南朝陵墓前的石柱(又稱“羅馬柱”)柱身為羅馬式,實際上是希臘式。羅馬人侵入天竺(古印度),把希臘的藝術帶入天竺,又由天竺傳入中國。但影響并不大,基本上僅限于石雕藝術。

西方繪畫傳入中國且產生影響是在明末至清代,影響雖不太大,但一直傳續下來。到了民國,大量留學生帶回西方藝術,并在學校里傳播,于是,中國藝術家開始大量接受西方藝術的熏陶。

西方畫家也大量接受到東方藝術的洗禮。先是歐洲商人帶回很多東方藝術品,后來東方留學生也在歐洲傳播東方藝術,大量東方藝術品(如中國的水墨畫、日本的浮世繪等)原作和東方藝術印刷品,也傳入西方。馬蒂斯、莫奈、畢加索等大畫家都十分認真地學習借鑒東方藝術,而且很多東方藝術家也在西方定居。馬蒂斯等畫家的成功,更是具有東方藝術的基礎使然。

中西交流,互相學習、借鑒,不同特色的藝術走向“合”,這是“分久必合”階段的開始。從第二屆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中的作品來看,中國畫大都似西洋畫,西洋畫又大都似中國畫。

當然,中西藝術“分”了幾千年,近百年只是“合”的初級階段。估計“合”的趨勢還要繼續下去,而且會深入下去。

“合久必分”,東西方藝術“合”到一定程度,東西方各自特色就失去了,只有全球特色。萬一真的實現了“藝術全球化”,或者雖不完全是“藝術全球化”,但東西方各自特色已不明顯了,那時候,大家到中國,到美國,到歐洲各國,到五大洲各地,看到的藝術都差不多一個面貌,該是多么乏味??!當大家都覺得無味的時候,又會走向“分”的道路,“分”就要尋找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第一次“分”是各自根據地方所產物質材料、宗教信仰、實用條件等建立起來的,這是自然形成的特色?!昂稀笔侵形骰ハ辔战梃b,有的干脆是“拿來”照搬,中國繪畫中的油畫、西洋木刻等皆如此。第二次“分”則是尋找自己的傳統,地方特色再次被人重視。那時候,藝術家們又會從自己本土藝術的傳統中尋找出路,創造屬于自己民族的特色,繼之,再尋找自己民族中那個小區域的特色。藝術會從“分久必合”中走向“合久必分”的道路。

所以,東西方藝術的傳統、各地區的藝術傳統,都應該好好保護起來,“合”的時候、“分”的時候,都是必須經歷的。國際性的藝術家也應該有“合”的本領和“分”的本領,更要有預知“分”和“合”的到來時間及程度的能力。

藝者,異也;匠者,同也。如果藝術真的形成了“全球化”,都一致了,那只有匠人存在,而無藝術家。凡稱藝術家者,必能獨創,必能創作出和其他人不同的風格。

(本文為新時代美術高峰課題組、中國畫“兩創”課題組專稿)

猜你喜歡
東方藝術中西作畫
宋人點茶,茶上“作畫”
折段麥稈來作畫
墨水作畫
影響中西的波希戰爭
肅穆的形式美感波提切利的東方藝術理念
指紋來作畫
張錳談于向溟
“味其道”與“理其道”(一)——中西詩與思比較談片
東方藝術大家:路由器中的八個城市空間
阿培×東方藝術大家:城市“空間接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