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挖掘思政教育元素探尋初中化學課程的實施路徑

2024-05-07 04:32邱禮昊
遼寧教育 2024年6期
關鍵詞:化學家習題化學

邱禮昊

(葫蘆島市建昌縣二道灣子蒙古族鄉初中)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通稱“新課標”)在“核心素養內涵”中“科學態度與責任”部分明確提出了學科思政目標。思政教育不僅包括培養愛國情懷、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包括培養科學精神、環保意識和創新能力;還包括培養唯物辯證的思想、正確的三觀,以及勤奮刻苦、勇于探索、樂觀豁達的態度和品質;等等。實現初中化學課程思政的“養成科學態度,具有責任擔當”目標,需要學科教師挖掘蘊含于化學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遵循客觀規律,探尋初中化學課程思政實施的有效途徑。

一、利用教材資料、化學故事、時事熱點進行課程思政教育

(一)充分利用教材資料,實施課程思政教育

教師要做到“潤物有聲,因勢利導”。例如,人教版化學教材九年級下冊第八單元《金屬和金屬材料》課題3“金屬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有以下內容:金屬資源對民族發展的重要性,我國豐富的金屬礦產資源,我國鋼鐵產業的高速發展;禁止個人亂開礦,提高保護金屬資源的責任感;回收一個鋁制飲料罐比制造一個新的鋁制飲料罐要節約金屬資源和95%的能源,那些收廢品的人是為社會作出了巨大貢獻的人,形成對金屬回收職業的認同感。

(二)恰當插入化學故事,深度發掘思政元素

初中化學課程中有很多原理和方法,都是中外化學家歷經重重困難鉆研出來的,很多化學知識的背后都有著感人的故事。這些故事蘊含著大量的思政元素——熱愛祖國、不怕犧牲、甘于奉獻的精神,勤奮刻苦、嚴謹治學的品質。例如,在德國占領法國后,法國化學家巴斯德把母校德國波恩大學贈予他的榮譽證書退了回去。有人用“科學無國界”來勸說他,他便在“科學無國界”的后邊加上了那句名言“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

(三)善于引用時事熱點,激起課程思政效應

教師可將生活中的時事案例帶入教學中,持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幫助學生樹立崇尚科學、勵志篤行、創新發展和學好化學為人民服務的意識,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例如,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因發現并提煉出用于治療瘧疾的青蒿素獲得拉斯克臨床醫學獎,成為中國首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而青蒿素藥物作為我國的原創新藥,為全世界瘧疾防治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通過化學實驗及實踐活動進行思政教育

新課標明確指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每一章節規定“學生必做實驗及實踐活動”,要求學生在實踐中感悟科學家崇尚真理、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學習科學家團結協作、攻堅克難的品格,體驗生命教育、安全教育、環保教育中的家國情懷。

(一)化學實驗

教師可將科學態度與合作精神融入化學實驗過程中。例如,在進行“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教學時,教師可先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引導學生對實驗室設備進行檢查,培養學生的互助、協作精神;其次,在動手實驗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通過集體討論、共同設計實驗方案、共同動手操作,培養分工合作的精神、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引導學生敢于提出問題并堅持自己的見解,勇于修正錯誤觀點,反對偽科學。

在化學實驗中,教師還可以直觀地滲透生命安全教育和環保教育。例如,幫助學生自覺樹立安全意識和觀念,使學生了解化學實驗存在安全風險,遵守化學實驗室的安全規則和實驗操作規范;熟悉化學實驗室安全警示標志,學會正確使用安全防護設施,能采取必要措施,妥善應對實驗安全問題。

(二)實踐活動

化學實踐活動是學生獲取科學知識、理解科學本質、認識客觀世界的重要途徑,也是教師提升學生品德修養、社會責任感,培養家國情懷,滲透課程思政教育的較好契機。

新課標強調開展跨學科實踐活動并提出活動建議。例如,“基于碳中和理念設計低碳行動方案”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置身于真實情境中,教師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在面對個人生活需要、國家發展、人類發展與低碳要求的兩難問題時,提升利用科學、技術、工程融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國際化視野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意識,強化社會責任感、國家認同和國際理解,促進知、情、意、行的統一。

三、利用化學作業習題設計進行課程思政教育

在知識傳遞、技能訓練的教學環節,教師可以進行學科課程思政的滲透,包括課堂提問、習題訓練、課后作業和質量測評。習題是很好的思政元素載體,在習題中滲透課程思政教育,是化學學科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徑。習題貫穿初中化學課程的整個學習過程,如課堂設疑問題、小結練習題、課后作業題、階段測評試題等。教師在練習設計、作業設計和測評試題設計中,融入更多的思政元素,可以獲得“潤物無聲”“教育無痕”的育人效果。

(一)設計調查研究類作業習題

化學教材中作業方式的開放性和內容的思想性,為化學課程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契機。教師在作業習題中應要求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查閱資料和動手實踐,使其密切聯系生活實際,培養正確的價值理念、法治意識和責任意識。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如下調查研究類的作業習題:“調查你家以及你生活的社區金屬廢棄物的主要品種、回收情況和回收價值等,對今后如何回收金屬廢棄物提出建議”“人體內鉛含量過高危害很大,對兒童生長發育的影響更大。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膚是鉛進入人體的主要途徑。通過查閱資料,舉例說明哪些活動容易引起兒童鉛中毒,進一步了解對人體有害的元素還有哪些,怎樣才能避免這些有害元素危害人體健康”。

(二)設計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習題

質量評價的全面性對考查學生的科學態度與責任提出了明確要求,為化學課程滲透思政教育提供了可能。新課標指出要“確保試題試卷的政治性、公平性、科學性、規范性”“杜絕政治性和科學性錯誤”。

首先,質量評價的試卷內容要覆蓋新課標中各學習主題的核心內容,堅持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積極探索與核心素養立意原則相匹配的試題設計,圍繞學習主題和大概念,創設真實情境,適當提高應用性、探究性和綜合性試題的比例,實現對核心素養導向的義務教育化學課程學業質量的全面考查。

其次,情境素材建議使用如太陽能、氫能、風能、核能等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如我國的“煤改電”工程、“西氣東輸”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等,我國的能源消耗和化石燃料分布、可燃冰資源的開發、海水淡化技術和產業發展等。此外,教師還可以使用污水處理與利用,空氣質量日報,溫室效應與全球變暖,我國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等情境素材。

四、通過主題活動的方式進行課程思政教育

很多化學故事里都有思政教育的“種子”。初中化學課程思政教育不應局限于學科課程教學實踐中的教育滲透,還可以有計劃地開展化學課程思政教育主題活動。教師可將案例與學科專業知識相結合,引發學生對化學家情懷的思考,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引導學生做一個對祖國、社會有用的人。

(一)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活動

教師可以組織開展“中國化學家的故事”主題教育匯報會,安排學生查找搜集主題材料,講述我國化學家胸懷祖國、艱苦奮斗的故事。

我國化學研究起步較晚,但不乏優秀的化學家。例如,我國有機化學的先驅莊長恭就是一位愛國化學家,其對甾體化合物的合成與天然有機化合物的結構進行研究并取得突出成果;化學家唐敖慶是中國現代理論化學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被譽為“中國量子化學之父”;等等。這些化學家都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毅然從當時條件優越的國外回到祖國,為新中國的建設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們展現出歷盡艱辛、克服困難、學成歸國的家國情懷,胸懷大志、勇于開拓、奉獻社會的進取精神,嚴謹治學、培養人才、貢獻卓著的使命擔當,他們是祖國化學科學的驕傲,影響著一代又一代莘莘學子。這些體現愛國精神的故事足以感動學生、教育學生,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升華和靈魂上的洗禮。

(二)創新精神主題教育活動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創新精神主題教育報告會,邀請校內化學教師以及校外知名的化學專家做主題報告,分享化學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全新研發技術。在報告會進行過程中,教師可結合生產生活、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等方面的典型事例,引導學生認識化學學科在創造新物質、應對人類面臨的重大挑戰中的作用,彰顯我國化學家的創新貢獻和展現出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報效祖國的責任意識。

例如,我國化學家張青蓮等人測定了銻等10 種元素的原子量,已被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確定為新的國際標準數據,推動了我國各種氫同位素的研究和生產。又如,我國物理化學家盧嘉錫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合作完成了天花粉蛋白空間結構測定,建立了國際上第一個核糖共活蛋白的分子模型,在結構化學、材料化學方面作出杰出貢獻。

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都由創新推動。每一個化學元素的發現都是科學精神引航的結果,每一個化學知識的提煉都是一次科學的創新。門捷列夫花費了近二十年的時間,研究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律,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張元素周期表,并據此預見了一些當時尚未被發現的元素;居里夫婦經過四年的艱苦勞動,從瀝青油礦渣中提煉出鐳,并發現了放射性。這些化學家的素材都可以用來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弘揚創新精神。

猜你喜歡
化學家習題化學
小記者變身“小小化學家”
從一道課本習題說開去
一道課本習題及其拓展的應用
抓住習題深探索
化學家的工具
精心設計習題 構建高效課堂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奇妙的化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