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建“一帶一路”視域下的亞太經濟合作新動能
——第六屆“亞太區域經濟合作與兩岸融合發展”學術研討會綜述

2024-05-07 08:26王媛媛
亞太經濟 2024年1期
關鍵詞:供應鏈一帶一路融合

王媛媛

2023 年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 周年。10 月18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宣布了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為亞太區域經濟合作帶來新的機遇,注入新的動力。9 月12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意見》發布,這是進一步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重大舉措,充分體現祖國大陸堅定踐行“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的誠意善意。在此背景下,2023年12月2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福建社會科學院主辦,《亞太經濟》雜志社、福建社會科學院現代臺灣研究所、福建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中心承辦的第六屆“亞太區域經濟合作與兩岸融合發展”學術研討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來自中國社科院、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南開大學、山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四川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等近30所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新華文摘》《臺灣研究》《國際貿易問題》《經濟學動態》《上海經濟研究》《南方經濟》《國際經貿探索》《福建論壇》《亞太經濟》等近30家期刊單位,共100 余位專家學者和嘉賓,圍繞新形勢下亞太區域經濟合作、兩岸融合發展、推動期刊高質量發展等重要議題進行了廣泛深入探討。

1.深化“一帶一路”框架下的經濟走廊建設,構筑以中國為主的區域價值鏈。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李向陽研究員指出,美國“印太經濟框架”的戰略手段包括重構本地區的供應鏈,促進制造業回流即近岸、友岸和盟友外包等。在此背景下,亞洲地區將可能出現兩個平行的區域供應鏈,即分別以歐美和以中國為最終消費市場的區域供應鏈。為此,中國可順勢而為,利用全球價值鏈重塑及“區域化”“本地化”發展趨勢,構建新發展格局,擴大國內消費,以制度型開放應對“去中國化”進程。同時深化“一帶一路”框架下的經濟走廊建設,構筑以中國為最終消費市場的區域價值鏈。經濟走廊建設要經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運輸走廊,即以交通運輸為主體的基礎設施投資所形成的狹義經濟走廊;第二階段是通過城鎮化、更新城鄉基礎設施、促進工業發展、改善中小企業投資環境、增加旅游經濟基礎設施投資等方式,實現“地區發展規劃”,拓寬經濟走廊;第三階段是以貿易便利化為核心,促進跨境商品、服務、人員的流動,夯實經濟走廊;第四階段是協調不同國家區域發展計劃與政策,形成廣義的跨境經濟走廊。

2.掌握“全球供應鏈”布局主動權,重塑國際經濟循環新格局。福建社會科學院李鴻階研究員指出,美國友岸外包政策包括出臺“泛安全化”的產業鏈政策,以“共同價值觀”拉攏盟友伙伴,擴張供應鏈霸權主義的地理范圍以及以“供應鏈韌性”為旗號構建國際產業聯盟。美國友岸外包政策違背了自由平等的國際貿易規則,導致全球經濟動蕩,擾亂全球產業分工體系進而威脅全球產業鏈安全。為此,中國要立足優勢掌握“全球供應鏈”布局主動權,依托世界獨一無二的大市場和“兩個循環”優勢,積極吸引供應鏈各個環節的企業到中國投資;依托共建“一帶一路”、RCEP等區域性經貿協定,促進供應鏈互聯互通,形成產業鏈上中下游利益共同體;充分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提高供應鏈發展的“韌性”;以高質量發展維護企業全球化主體地位;以經貿合作“壓艙石”突破中美關系困境,擴大中美合作空間;要實施更高水平開放重塑國際經濟循環的新格局。

3.積極參與全球產業治理,鞏固以我為主的產業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陳偉光教授指出,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的產業政策顯化、新興產業政策的興起,使得產業發展戰略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產業安全聯盟和價值鏈韌性合作興起。與過去更多地表現為跨國公司的市場選擇行為不同,現在的全球產業治理更多地表現為國家的干預行為,實際上是以國家為主體的網絡治理。在金融危機、新冠疫情和大國戰略競爭等沖擊下,美國等西方國家推動實施新型產業政策,主動介入、參與和融入產業布局,其目的在于打壓競爭對手、維護價值鏈韌性、產業安全和產業競爭的優勢,捍衛其在全球產業主導權,確保在高科技未來產業的絕對優勢。為此,中國要積極參與全球和區域產業治理,通過補鏈、延鏈、固鏈,鞏固以我為主的產業鏈,要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和集群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

4.推動高水平開放,增強中國現代化動力。中國社會科學院林躍勤研究員指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破解內部動力不足、外部不確定性增多、動力保障及創新激發機制不健全、動力韌性穩定性不足等問題。當前全球發展與全球治理遭遇困境,包括全球性挑戰和難題增多,全球發展動能衰減,全球治理赤字增多、缺乏共識、變革動力短缺,地緣矛盾加劇與大國沖突尖銳,新興國家能力提升和承擔領導角色面臨考驗等,且外部對中國式現代化還存在誤讀和曲解。為此,推動高水平開放是增強外部拉動力的關鍵,高水平開放是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開放,因此要求開放范圍足夠大、鏈條足夠長,要積極主動、穩定持續開放,注重制度開放和安全高效開放。要以高水平開放促進中國和亞太區域合作深化,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增強動力。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王中美研究員指出,目前全球經濟處于弱增長狀態,全球化遭遇逆流,貿易和投資政策的保護主義抬頭。在此前景下,由美國等主要國家推動的針對中國的供應鏈和投資分化已有所顯現。在APEC中美元首會晤后,雖然雙方關系有所回暖,但未來中美競爭總體態勢未變,接受共生、尋求兩立可能成為相處之道。而對中國來說,當前最重要的是深化改革,推動進一步開放,并確保繼續融入全球生產貿易體系。

5.以福建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為先導推動兩岸產業融合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張冠華研究員指出,臺灣地區“再工業化”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一是臺灣地區與美國直接供應鏈加快重構,其信息電子產業轉型升級方向偏向美歐和東盟相關國家;二是島內產業發展不平衡加劇,芯片制造業對臺灣經濟影響空前,擠占島內產業資源,產業發展的風險升高;三是“再工業化”未化解臺灣地區面臨的經濟社會問題,對整體就業拉動有限,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變動呈現背離走勢,島內貧富差距拉大。對于兩岸產業融合發展,一是要以創新驅動推進兩岸產業融合發展,即以大陸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等新經濟產業拉動兩岸產業融合發展,將臺灣產業轉型方向融入大陸新經濟產業與市場體系;二是要加強兩岸現代服務業合作,即以福建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為先導,在打造兩岸共同市場進程中深化現代服務業合作,使大陸成為臺灣服務業發展重要腹地,讓更多臺胞分享兩岸融合發展成果,發揮更大政經效應;三是要以RCEP、“一帶一路”建設拓展兩岸供應鏈合作海外空間,共同應對國際供應鏈重構。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臺灣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教授指出,當前世界經濟運行整體呈現逐漸放緩甚至衰退趨勢,兩岸經貿關系發展遭遇沖擊與挑戰,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是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總體方略的內在要求和重要內容,要推動福建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更加有力地吸引臺商投資。

除了主旨演講和分論壇外,本次研討會還特別設置了“期刊高質量發展論壇”以及以“學術共同體協力建構經濟學自主知識體系”為主題的學者與學術期刊對話兩個環節,為期刊以及期刊和學者之間的交流搭建平臺,助力新時期期刊建設和學術研究共同發展。

猜你喜歡
供應鏈一帶一路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融合菜
海外并購績效及供應鏈整合案例研究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為什么美中供應鏈脫鉤雷聲大雨點小
《融合》
益邦供應鏈酣戰“雙11”
益邦供應鏈 深耕大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