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全育人”視閾下高校校友資源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2024-05-07 12:46任靜靜
高校后勤研究 2024年2期
關鍵詞:校友三全育人協同

任靜靜

“三全育人”視閾下高校校友資源協同育人機制研究

任靜靜

[江蘇開放大學]

校友資源協同育人已經成為新時代育人工作的重要抓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重要論述,澄明協同育人的理論淵源。本文從新視閾、新內涵、新挑戰三方面剖析“三全育人”視閾下校友資源協同育人的重要意義,并從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部分探尋校友資源協同育人的實踐進路,以期豐富相關領域的研究。

三全育人; 校友資源; 協同育人

新時代背景下,社會對人才已經提出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才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將新時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系統概括為“八個堅持”,其中提到全方位培養用好人才、弘揚科學家精神、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等,為新時代育人工作澄明了方法。而校友群體所呈現出的財力、物力、信息、社會影響等多重作用使之成為高校育人工作的一筆特殊資源而越來越受重視。校友資源是高校做實“基本職能”的內在體現,也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外在延伸,充當著高校聯系社會和服務師生的重要媒介,在高校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中擁有巨大潛力,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對而言,我國的校友工作起步較晚,校友工作的剖析不透徹、理論性不強、操作性不足等問題還存在。因此,還需要從理論上深挖、從實際中調研,逐步探尋高校校友資源協同育人的有效進路。

一、何為協同育人:“三全育人”視閾下校友資源協同育人的理論追溯

(一)理論奠基: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思想

“現實的個人”全面發展的觀點最早出現在《德意志意識形態》這一經典著作中,馬克思基于唯物史觀將人從傳統的“抽象理解”轉變為“現實理解”[1]?!艾F實的個人”全面發展思想既是無產階級革命的行動指南,也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目標旨歸。馬克思關于“現實的個人”的研究,源于對自身經歷的剖析和反思,源于對苦難平民的悲憫和同情,源于對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的批判和對抗,將“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作為人的本質的最高追求和最終目標。

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是對“人的本質”問題的深刻認識,是對個體與自身、個體與他人以及個體與社會關系的精準描述,“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2]體現著個體在社會關系中個性潛能發揮,是在人與人、人與社會互動中共同促進最終實現社會的整體性發展,蘊含著鮮明的理想和價值旨歸。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重要論述包含著豐富的時代和實踐特征,是對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的繼承和發展,為立足中國實際如何培養時代新人提供根本遵循。

(二)內涵界定:“培養時代新人”的協同育人生成

“培養時代新人”的重要論述是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澄明了中國教育的根本政治指向和基本的時代要求,指明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育人使命和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旨歸,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本的理論遵循。

協同相對于單獨而言,是將分散的個體作用聯合集中起來,從而發揮最大效果。最早由1971年德國科學家哈肯提出,闡述系統中各要素相互配合,通過協調、整合和優化實現共同目標。[3]協同育人以協同理論為基礎,指明育人工作是一項系統工作,需要統籌系統內部要素、外部環境以及各類子系統,通過協同、調整、保障最終實現育人工作的有機運行。在“培養時代新人”重要論述的指引下,協同育人不僅是理念,更是方法論,不是簡單地把受教育者當成純粹的“個人”,而是將受教育者放置于具體的社會歷史情景中,用“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的觀點,統籌個性特征,挖掘教育要素,協同各方資源,系統開展育人工作,通過關心、啟發、教育和引導,實現人在基本需要、能力錘煉、社會關系和個性塑造等方面協同發展目標,最終達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為何協同育人:“三全育人”視閾下校友資源協同育人的意義探尋

(一)新視閾:“三全育人”為校友資源協同育人提供嶄新視角

國內學者對于校友問題的研究起步較晚,隨著高等教育改革步伐的推進,高校的自主辦學日益明顯,辦學資源日益豐富,對校友資源的重視也逐步提高,相關研究得到興起和深化。一般而言,學者們在研究校友問題時主要基于兩個方面展開研究。一是基于不同視角探討如何進行校友資源的開發與管理。這也是學者們研究的熱點,如學者譚宏彥從“雙一流”建設進程角度,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得出校友資源開發的策略[4];如陳雪琦[5]、王俊[6]等學者以校友文化和校友會為研究對象,提出一系列為高校校友工作和學校建設的積極措施;再如學者吳笑韜[7]從教育評價角度研究如何提高高校校友資源管理實效。二是探究當前高校校友資源的應用模式。如學者孟祥瑞分析如何將校友資源轉化為高校就業創業工作中的切實助力[8];學者韋雨婷通過案例分析,總結出國內高?;谛S奄Y源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9]??梢?,相關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針對校友資源協同育人的理論性和系統性研究較少。而“三全育人”正是在吸收馬克思“人的全面發展”理論、習近平總書記“時代新人”重要論述、協同育人等思想精髓基礎上,倡導全員、全程、全方位建構育人“大系統”“大格局”,打破了以往教育專注教書育人的片面性和多點育人的零散性,為新時代育人工作提供新視角和新指引,也為校友資源協同育人提供新思路、新舉措。

(二)新內涵:高校校友資源協同育人彰顯“三全育人”的本質歸依

校友一般包含在學校完成學業或受到教育的學生,校友資源則是來源于校友本身,包括校友所能為學校發展帶來的人力、物力、財力、智力、聲譽、社會關系支持等綜合資源[10],校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一般包括校友捐贈、社會聲譽等良好的外部資源以及培養支持大學生教育教學管理等。但校友捐贈仍是高校校友工作的重點,在人才培養、教育質量提升等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校友資源協同育人的探索,不僅是在校生朋輩育人、榜樣標桿的典型,也為大學生深入了解專業知識、實習實踐和就業創業等提供支持和指導,在高校治理中作用發揮明顯。因此,校友資源協同在校大學生的教育管理,是高?!敖虝恕钡闹匾a充,有著天然的“活教材”般的影響力和“傳幫帶”的親和力,是育人的重要一環,能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支撐。

教育對人才發展有著基礎性、決定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盵11]可見,“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已經成為高校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目標和關鍵抓手。該理論以“育人”為根本,協調統籌教育要素達成教育合力,并貫穿于學生發展和成長的各個環節階段。校友資源是重要的教育要素,是校內資源和校外資源的有效連接,是育人隊伍的有力補充,貫穿大學生思想引領、專業認知、能力提升、文化涵養等方方面面,在大學生入學至畢業后的各個階段發揮不同作用,可以說在培養 “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目標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是“三全育人”理念的本質所在。

(三)新挑戰:“三全育人”視閾下校友資源協同育人是應對時代變革的有效法門

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轉變,社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成為全面推進中國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舉措。一代代青年是先鋒隊、是主力軍,因此對青年的重視、培養、教育和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推進的關鍵點,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落腳點。然而,社會變革也給高校育人工作帶來挑戰。國內國際形勢多變,經濟全球化浪潮和新媒體技術的普及給大學生的價值觀、世界觀帶來沖擊,容易產生意識形態問題。新時代大學生大體為“00”后,個性意識較強,生活方式“網絡化”,團隊精神、協作觀念薄弱,缺乏一定的社會歷練,在應對挫折上容易敏感脆弱等[12],呈現出“傳統教育”與“現代科技”的融合不夠、教育“親和力”和學生“信任度”不高等特點。

面對新挑戰,校友資源則可以作為育人的載體,在大學生入學時點燃其專業意識,在培養階段提供豐富的社會實踐平臺、崗位實習機會,同時可作為榜樣力量參與到學生的價值觀塑造、品德引領、內在驅動力喚醒等,再如大學生畢業時給予創業、就業等支持。校友資源還可通過校友捐贈、教學科研等實現與母校的有機互通。比如,通過文化捐贈、校友講師團、校友獎學金、就創業指導基金等營造良好的校風、學風,為校友精神傳播和校友文化塑造奠定基礎;搭建產學研平臺,共建共享教科研資源,突出校友資源在實驗實訓、科學研究、教學資源建設中的潛能,在全員、全程、全方位的協同育人中同高校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三、如何協同育人:“三全育人”視閾下校友資源協同育人的實踐進路

(一)全員育人:育人隊伍建設為校友資源協同育人保駕護航

建立健全校友資源協同育人隊伍,如何讓校友協同高校、家庭、社會等育人主體共同形成育人合力?首先,充分激發校友的育人內驅力,發揮校友育人能動性。校友資源協同育人的實效性,還需要建立在校友對高校工作的支持意愿基礎上,因此,在校友畢業前強化情感歸屬,做到圍繞學生、關照學生和服務學生,真正走進學生心里,為營造積極的校友文化氛圍奠定基礎。而在畢業后,通過一系列頂層設計和政策制定,努力打造“命運共同體”式合作模式,從而避免過度消費校友對學校的“情感”和“饋贈”,創造高校與校友的互利共贏、攜手共進的永續機制。此外,還需要打通高校與校友的聯系互通平臺、校友與在校大學生的對話交流機制。高校作為主要的育人主體,需要妥善維護校友信息庫,暢通校友間的聯通互通;借助新媒體運營,如公眾號、校友之家等搭建線上宣傳平臺;通過校友返校日、校友講師團、校友導師制等為校友參與育人工作提供政策支持保障。最后,要想形成育人合力,需要積極統籌協調多方育人主體,才能確保實現育人實效的最大化。高校要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設計好校友協同育人工作模式,制定好校友協同育人激勵政策,通過育人隊伍健全真正為校友資源協同育人保駕護航。

(二)全程育人:機制體制完善為校友資源協同育人固本強基

校友資源的作用發揮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項長期建設,要想校友資源發揮永續功能,還需要開發有效的體制機制加以維護。既要其在大學生不同發展階段,根據學生特點和變化,做好針對性的影響和教育,確保育人的階段性;又要將校友資源融入到大學生生活學習、心理健康、實習實踐等各個方面,以達到育人的延續性,做到全程育人無遺漏。首先,需要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專人專職負責校友資源的維護和運營,制定規范性的工作條例和辦事制度,確保校友工作的公開和透明。積極探索一支“?!骸怠比龑佑诉\行隊伍,以校級為統籌,以院級為管理,以系部為推進,切實保障校友事務運行暢通。其次,健全校友繼續教育發展機制,積極探索校友再教育模式,支持校友創新創業,為校友提供終身學習平臺機會,通過“產學研”融合,為校友企業發展積極獻計,也為校友資源的長期利用提供保障。還需要完善校友和大學生的溝通機制。積極聘用優秀校友擔任專業導師,在大學生入學時參與培養工作,通過專家講座發揮校友在專業啟蒙、思想引領、榜樣樹立等方面作用。再如校友參與教學設計、課程講授、案例教學、實地研學,積極為學生傳授前沿信息,提高大學生職業素養;通過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實踐基地,為在校生提供實習實踐崗位,錘煉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聘用校友擔任就創業指導教師,指導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也為畢業生的求職就業提供廣泛機會。通過全程育人各項機制體制建設,切實保障校友資源協同育人實效。

(三)全方位育人:育人資源整合為校友資源協同育人提質增效

配備完整的育人隊伍,建立周全的機制體制,校友資源協同育人工作得以順暢運行,要想校友資源協同育人工作開展有特色、有亮點、起示范,還需要整合各環節、各要素育人資源,有目的策劃和組織,增強各要素間的聯系,著力打造“融育于教、融育于網、融育于賽、融育于踐”四位一體生態圈,根據學生發展需要,積極融合校內校外資源、線上線下教育,統籌課堂教學與實踐教育、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教育,在充滿親和力、感染力和接地氣的教育中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積極涵養“以學脈相傳、用情感維系、促理念傳承”的校友文化精神,凝聚校友與校友、校友與母校的精神內核,在校友文化的浸潤涵養中,傳承和發揚母校的精神譜系,內化為校友的道德理念,外化為校友的行為準則,從而讓校友文化在育人工作中潛移默化地鑄魂育人、立德樹人。

[1]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節選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3]彭瑤.高校思政課教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2021.

[4]譚宏彥.“雙一流”建設進程中的校友資源開發策略研究——以西安交通大學為例[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20(08):60-65.

[5]陳雪琦.大學校友文化培育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9.

[6]王俊.大學校友會的功能結構分析及其改善[J].山東高等教育,2019(02):14-20.

[7]吳笑韜.高校校友資源開發的拓展:教育評價困境與破局[J].高教探索,2020(09):25-30.

[8]孟祥瑞,侯麗萍.開發校友資源推進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研究[J].大學教育,2021(05): 190-192.

[9]韋雨婷,李慧玲,楊中華.基于校友資源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探究[J].經濟師,2021(06): 167-168.

[10]李歡,孫建三,袁本濤.基于校友數據庫的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控制系統模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2):82-86.

[11]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12]林心怡.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標、挑戰與進路[J].福州黨校學報,2023 (01):73-79.

江蘇開放大學“十四五”2021年校級科研規劃課題思政專項—“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校友資源開發研究(項目編號2021-S-08)

(責任編輯:胡新龍)

猜你喜歡
校友三全育人協同
安慶師范大學優秀校友
安慶師范大學優秀校友
校友風采
蜀道難:車與路的協同進化
“四化”協同才有出路
校友風采
構建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三醫聯動 協同創新
高職推進“三全育人”工作制約因素淺論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專業優良學風途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