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遠岫·疏林

2024-05-07 15:18路來森
思維與智慧·上半月 2024年5期
關鍵詞:雁鳴近景遠山

路來森

倪云林的山水畫,特別是其后期的山水畫,構圖趨于模式化:遠景,多為遠山,山逶迤連綿,務虛,山在虛無縹緲中;中景,多為河流,河面寬闊,水流平穩,無船無帆無漁人,甚至于少葦草蘆蒲,干凈而蒼茫,一派純粹;近景則多為疏樹、丘石、瘦竹、草亭等。

有意思的,是倪云林山水畫中的樹。

尋常畫家筆下之樹,或稠密,高低錯落,蒼蒼茫茫;或繁盛,枝葉婆娑、郁郁蔥蔥;或古老,老干虬枝,昭示著歲月的滄桑。

而倪云林筆下的樹卻非如此。

他筆下的樹,大多只有寥寥幾棵——三五棵或者五六棵。

幾棵樹,疏疏落落地布散著,給人一種蕭疏之美。與疏樹搭配的,是丘石和瘦竹。丘石,多渾樸、圓潤,疏樹就生長在這樣的丘石間,這些丘石,仿佛就是疏樹的根基所在;瘦竹,瘦細、纖弱、高低錯落,與疏樹形成一種俯仰相望之態勢。如此,樹挺,石堅,竹瘦,就使整個近景呈現出一種疏落、秀逸之美。

倪云林筆下的樹,另一特點是不古不老,更不虬曲盤旋。他筆下的樹,一棵棵,俱是筆直挺拔的,像是一個人,正當青壯年,軀干挺立,給人一種挺秀之美。何以如此?我覺得,這里面似乎有一種意志力。倪云林所畫的是樹,但在他心中,或許“樹如其人”,一棵棵挺拔的樹,就是其自身精神的某種寫照——他要像一棵挺拔的樹,永遠保持自己腰桿的挺直。

而倪云林山水畫中的樹,最大的特點,還在于“不綠、不花、不果”——倪云林的山水“不讓一朵花兒繾綣,沒有一片綠葉閃爍”,樹,總是處在半枯或者全枯狀態。樹葉,多半凋零,或者全然凋零,呈現出一種“枯樹寒林”的境況。

何以會如此?這似乎與前面的“挺拔、挺秀”相矛盾,其實不然?!巴Π?、挺秀”,是自身的骨氣所在,但縱是骨氣耿耿,也難免遭受摧殘,使樹身摧折,人心“枯寒”。

晚年的倪云林,家財散盡,四處漂泊,窮且老,可以說,已經到了“山窮水盡”之地步,可悲的是,在“山窮水盡”之時,他卻看不到“柳暗花明”的希望。如此生命狀態之下,他又怎會不感到“枯而寒”呢?

倪云林山水畫中的樹,疏疏幾棵,總是處在近景之中,在此岸——它在此岸,遙望彼岸。

彼岸是什么?遠山邈遠,遠山蒼茫,遠山始終處在視野抵達不到之處。但雖不能至,心向往之,所以,此岸的疏樹,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遙望者”。

那個“彼岸”,對于倪云林來說,可能是藝術的高度,也可能是某種政治理想、人格追求,但晚年的倪云林,其遙望中,很重要的一點,可能就是對故鄉的思念——注入了漂泊者思家的呼喚。

這一點,在倪云林晚年繪畫的題跋中,多有表述。

如1672年,倪云林畫有一幅《江亭山色圖》,其題跋云:“我去松陵自子月,忽驚歸雁鳴江干。風吹歸心如亂絲,不能奮飛身羽翰。身羽翰,度春水,蝴蝶忽然夢千里?!?/p>

聞歸雁鳴,歸心如亂絲,此懷鄉之情昭然。故而,疏樹幾棵,站立岸邊,實在就是倪云林對故鄉的一份遙望。

如果單純從畫面之美來看,遠山“幽”,近樹“秀”,遠山、近樹,則共同構成一種“幽秀”之美。不妨借用倪云林自己的一句詩來評價他的繪畫——“遠岫疏林亦耐看”。

(編輯 兔咪/圖 雨田)

猜你喜歡
雁鳴近景遠山
獬豸盤角鹿(近景)與長頸鹿(遠景)的雄性求偶爭斗
《愚公移山》新傳
數字近景攝影測量在動剛度測量中應用
海邊遐思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Evaluation of Post-Marke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in China
插畫作品
Clinic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Efficacy of Cerebral Hemorrhage with Xingnaojing Injection in Real World
Enlightenment from WHO Pharmacovigilance in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
傾聽雁鳴湖畔的人大足音
眉如遠山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