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締造“真學”課堂,提升道德修養

2024-05-07 05:20周小紅
新教育·科研 2024年4期
關鍵詞:真學環境教育道德修養

周小紅

【摘要】如何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締造“真學”課堂,提升學生道德修養。以環境教育為切口,通過情境載體和真實案例,引導學生真探究、真學習,在“真學”中自主提升道德修養,培養環保意識與法治觀念。

【關鍵詞】“真學”課堂;道德修養;環境教育

小學道德與法治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課程,也是最為關鍵的思政課程,教師要充分利用道德與法治課程,通過道德滋養法治,運用法治促進道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思想,養成良好的道德修養。道德修養是指人的道德品質與行為習慣,是立人的根基。環境保護是學生必備的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我們應當立足道德與法治課堂,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與環保能力,形成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的意識。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基于小學生的認知特征與成長規律,避免空洞地說教,防止教學“假、大、空”,要善于運用事實性內容和實踐性活動,引導學生真探究、真學習,讓學生獲得真實感知與真切體驗,在“真學”中自主提升道德修養?!罢鎸W”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興趣濃厚,熱情高漲,思維靈動?!罢鎸W”課堂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得到充分激發,內在潛能得以完全釋放,學生自我探究、自主建構,實現自育。本文以“清新空氣是個寶”教學為例,談談如何以環境教育為切口,締造“真學”課堂,提升學生道德修養。

一、情境載體,燃情誘思

基于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規律,道德與法治教學應當以情境為載體,使教學富有直觀性與情感性,要調動學生感官,給予學生真實感知,要激發學生情感,調動學生積極性。

保護環境是社會公德的重要構成部分,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環境保護要從小抓起,在小學階段,就要培養好學生環保意識、環保能力與環保習慣。小學環境教育要堅持“教學做合一”的理念,不能光靠教師的講授去灌輸,而要讓學生在教中學,在做中學,讓學生在長期的實踐體驗中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掌握環保方法,形成環保習慣。保護環境的道德修養培育,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探究歷練,需要學生自己去“真學習”,在豐富的環境實踐活動熏陶和浸潤,需要學生去經歷、感受、感悟和提煉,需要學生持之以恒地去行動。

“真學”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應當以真情境為載體,在真實情境中學,圍繞真實問題學。創設真情境是“真學”課堂的前提,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進行環境教育,我們可以利用現實世界中的環境問題,借助學生身邊的環境事例,構建一個具體形象的真實場景,增強學生的直觀感知,激發學生積極情感,誘發學生思考疑問,催生對環境問題的興趣,喚醒學生主體意識,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探究動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例如,在教學“清新空氣是個寶”一課中,筆者首先采取猜謎導入教學,引出“空氣”話題,接著,利用電子白板出示兩張本地市區的晨景照片,一張是空氣清新時的場景,一張是霧霾天氣的場景。學生觀察并猜一猜是什么地方?說一說照片中的場景各是什么天氣拍的?第二張照片為什么會霧蒙蒙的?真實的場景,直觀的感知,喚醒學生的生活記憶,形象的圖片,現實的問題,自然引出“霧霾天氣”“空氣污染”兩個概念。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對“霧霾”的好奇,誘發學生對空氣污染的思考,激發學生對“空氣的價值、污染的原因、危害、防治”等問題的探究欲望。

二、真實案例,以案說法

法治與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可以促進道德,道德可以護航法治。環境保護既涉及道德問題,也涉及法治問題。大部分教師在環境教育時少不了給學生講授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用規章制度去約束和規范學生的行為,以增強和提高學生的法治觀念和道德修養。法律法規都比較抽象,我們可以借助真實案例引出法律法規,組織學生圍繞案例內容進行討論,運用具體事件進行以案說法,在真實案例中學習法律知識,樹立法治觀念。

案例教學中的案例都具有真實性,其優點是真實可感、具體生動、直觀易學,可以避免教學抽象化,降低教學難度,幫助學生理解。以案說法可以與故事結合,采用故事教學方式,將現實生活中的一些案例編成故事,用真實的故事形式呈現出來,引導學生在聽故事、講故事、演故事中理解法律法規,提升法治觀念。

故事化案例教學利用了學生喜好故事的特點,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主動性,提高學生活動參與度。故事化案例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案例展開辯論,以激發學生思維的交鋒,激勵學生批判質疑,起到集思廣益的效果。案例教學避免了教師“獨唱”,變成學生“合唱”,教師引導學生一起思考討論,學生的思路被打開,達到凝心聚力的功效。筆者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時常給學生提供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助力學生理解法律法規,滲透法治觀念。例如,“清新空氣是個寶”一課中,在教學“是什么污染了空氣”時,為了幫助學生了解“什么是工業污染”“工業污染防治措施”,筆者沒有給學生進行枯燥的講解,而是給學生播放了一段視頻,組織學生觀看當地一工業企業防塵案例。然后圍繞真實案例展開學習討論,組織學生對建筑施工中渣土車無遮蓋等違規現象進行辯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案例中了解密閉、圍擋、遮蓋、清掃、灑水等防塵措施。身邊的真實案例,既激發學生興趣,又給學生真實感受,充分調動學生生活經驗,幫助學生認知理解。

三、親歷實踐,見諸于行

在實踐面前,任何說教都是蒼白無力的。道德素養的培養,需要學生躬耕踐履,體驗感悟。教師千講萬講,不如讓學生動手去做,不如讓學生在挫折中磨煉。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最好的方法是在做中教,在做中學,做到知行合一,付諸行動。教師要多設計一些道德實踐活動,為學生搭建實踐的平臺,給學生創造體驗的機會,讓學生親歷實踐過程,做行動的巨人,將認知見諸于行。

譬如,在教學“清新空氣是個寶”一課中,為了讓學生真實體驗到“空氣的重要性”,筆者設計了兩個實踐活動,一個是“憋氣游戲”:讓學生用手捂住口鼻,屏住呼吸,比比誰的憋氣時間長,有了切身感知體驗,對空氣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認識。還有一個是“蠟燭熄滅了”:點燃蠟燭,用玻璃杯蓋住,不一會兒蠟燭就熄滅了。讓學生動手實驗,親眼觀察現象,并引導學生分析原因,認識到氧氣的重要。在教學“是什么污染了空氣”時,筆者布置學生在課前分組調查,學生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查、街頭采訪等多種形式,去探尋空氣污染源,了解空氣污染的原因以及危害。學生在充分而深入的實踐體驗中,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在此基礎上,筆者設計了“環保小衛士在行動”環節,組織學生研討交流如何保護和凈化空氣,制定“清新空氣保護計劃”,設計環境保護標語,布置學生在周末走街串戶進行環保宣傳。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將環境知識與環保技能外化于行,在行動中潛移默化地得以內化,提升了環保意識與環保能力,形成自覺保護環境的良好品德。

四、生活磨煉,內化升華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睂W生道德修養的提升,環保品行的形成,不能只靠書本知識,不能只靠課堂教學,道德修養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要真正形成關鍵能力和高尚品格,則需要接受生活的磨煉,接受日月的洗禮,需要在長期的生活經歷中逐漸內化和升華。

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工程,教師要讓環保教育回歸生活,把學生放歸生活,要引導學生到生活、自然中去考察、宣傳、應用,要在日常生活中改變自己和他人的不良行為,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是磨煉和造就學生良好品行的重要載體,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生活化、實踐性、長周期的作業,將課堂教學拓展延伸至課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開展環保項目化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過程中增強環保意識,提高環保能力,提升思想境界。例如,“清新空氣是個寶”一課中,筆者在課堂教學結束時,給學生布置了一個研究項目:煙花爆竹的燃放與空氣質量的關系。學生分組合作,討論設計研究方案,深入生活實踐。他們查閱資料,走進環保局,了解煙花爆竹的成分以及燃放后對環境的危害。明白了市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原因后,各小組還撰寫了研究報告,提出了用手持禮花、電子煙花等替代煙花爆竹的建議。

“真學”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是學生圍繞真問題展開真探究的過程。讓我們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踐行“真學”理念,引導學生在真實踐、真體驗、真理解中建構道德知識,形成道德修養。

【參考文獻】

[1]蘇競芳.小學道德與法治整合生活元素的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2(26).

[2]葛俊鵬.農村小學法制教育現狀及問題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2(11).

猜你喜歡
真學環境教育道德修養
神回復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價值與教學改革探索
從“余數”探秘中指導學生“真學”
關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改革的思考
談高中生物教學中環境教育的滲透
嶺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養”課中的應用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環境教育
高校環境教育非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滲透愛國教育 教學“真學”歷史
加強醫院政工干部道德修養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