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文物保護研究

2024-05-07 13:31世笑
黃河黃土黃種人 2024年4期
關鍵詞:文物保護鄭州考古

世笑

鄭州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重點支持的六大遺址片區之一,也是黃河、大運河、長城三大國家文化公園戰略綜合疊加的國家中心城市,文物資源分布密集、價值突出、鏈條完整、傳承有序,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任重道遠。本文通過實地調研、資料研究等方法,簡述鄭州文物資源概況和鄭州文物保護歷程,概述鄭州文物保護的實踐探索及取得的成效,分析鄭州文物保護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保護建議。

鄭州文物資源概況

鄭州市現有世界文化遺產2項(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和中國大運河鄭州段),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8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4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91處,各類不可移動文物近1萬處。鄭州考古工作先后入選“中國20世紀100項重要考古發現”4項,“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5項。鄭州擁有備案博物館53家,初步具備開放條件正在提升的博物館58家,總數111家,市域館收藏文物約71萬件,珍貴文物約12萬件。無論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數量、世界遺產數量,還是重大考古新發現數量、不可移動文物總量,均位于全國城市前列。

鄭州文物資源,凝聚著華夏文明早期階段最重要的文化信息,保存了華夏民族最初的歷史記憶,反映了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傳統、價值和信仰,印證了鄭州在華夏文明起源中的核心地位,為現代城市建設和綜合競爭力提升提供著源源不斷的深厚滋養。

鄭州文物保護歷程

鄭州是文物大市和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如何保護利用文物,一直是鄭州市歷屆黨委、政府關心、探索的重要問題。鄭州文物保護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11年以前。鄭州尚未成立專門的文物保護管理機構,文物工作多是被動保護,主要是配合城市基本建設,服務城市經濟發展,開展文物勘探調查和考古發掘工作。

第二階段,2011—2017年。2011年,鄭州成立了鄭州市文物局,全面負責全市文物領域相關工作。2011年以來,鄭州市文物局推動市政府出臺了一批加強文物保護的政策措施,完成了大批文化遺產的申報和建設工作,組織開展了一系列保護規劃、保護方案編制工作,實施了大量的文物保護工程。

第三階段,2017年至今。鄭州系統統籌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創新文物保護利用模式,積極探索考古前置改革,實施“生態保遺”工程,實施百家博物館戰略,謀劃華夏歷史文明傳承重地保護展示組團工程,推動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

鄭州文物保護的實踐探索

近年來,鄭州踐行“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文物工作方針,積極探索考古前置改革、創新實施生態保遺工程、高質量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重點推進百家博物館建設、大力支持文物博物館數字化,體現了文物考古服務支持城市發展建設,文物保護成果促進人居環境綠化美化、市民活動空間拓展提升、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的作用,切實推動了鄭州文物保護事業實現新發展。

積極探索考古前置改革

為從源頭上破解文物保護和城市建設的矛盾,服務好經濟社會發展,2017年9月,鄭州市政府謀劃啟動了國有土地招拍掛出讓前完成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的前置改革。自2018年1月1日起,在鄭州市范圍內施行,標志著“先考古,后出讓”的“凈地”出讓模式在鄭州開始正式推行。

2019年7月,鄭州市政府將劃撥和協議出讓土地納入考古前置改革,進一步擴大了改革范圍。鄭州市考古前置改革實施后,《中國文物報》《經濟參考報》等媒體多次報道,國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等部門更充分肯定了這一改革措施。

2020年8月,鄭州市考古前置改革被河南省自貿辦、河南省深改辦評為“河南省自貿區2020年最佳實踐案例”??脊徘爸酶母飳嵤┮詠?,從源頭上確保了文物安全,有效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快了建設速度,切實優化了營商環境。

創新實施生態保遺工程

為全面改變當前土遺址保護現狀,落實好國家文化遺產保護戰略,加快文物保護,更好服務民生,2017年,鄭州在全國率先創造性地提出了文物保護與生態建設結合,以建設遺址生態文化公園方式,促進文物保護成果具體化的“生態保遺”基本理念,利用3到5年時間連片建設中心城區、城市毗鄰區、城郊地區3個遺址生態文化公園文化帶。目前,謀劃的100處遺址生態文化公園已建成53個,綠化面積約5萬畝,形成點多、面廣、線長的分布格局,成為鄭州構建“博物館群+大遺址公園”全景式集中展示體系的重要基礎。

生態保遺工程自提出以來一直深受社會各界關注和認可。2019年9月15日,新華社第3378期《國內動態清樣》以《鄭州以生態綠化方式保護古遺址》為題,進行了專題專報。2019年10月11日,《中國文物報》在頭版以《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鄭州市探索生態保遺工程實踐》為題,系統介紹了鄭州市生態保遺工程開展的相關情況。2022年6月13日,《人民日報》以《環保文保相結合 自然人文互交融》為題進行了報道。

高質量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依托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設,是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綜合功能的國家級公園,在考古遺址研究闡釋、保護利用和文化傳承方面具有全國性示范意義。截至2023年年底,鄭州已被國家文物局掛牌2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鄭韓故城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鄭州商城遺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2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北宋皇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總量全國領先。

2013年12月18日,鄭韓故城遺址公園獲得國家文物局“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2017年12月2日獲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授牌。2010年10月,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被列入國家文物局第一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022年12月掛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2017年,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被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項目總占地面積約160萬平方米,總投資16億元,目前已基本完成公園建設,計劃將于今年建成開放。2022年12月,北宋皇陵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被列入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北宋皇陵占地 189.04 平方千米,項目規劃范圍總用地面積約 345.6公頃。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極大改善了整個遺址的周邊環境和風貌,有效改善了遺址本體保護環境,使遺址本體安全得到絕對保護的同時,對其重要價值也進行了科學的展示,從而使遺址的生命得以長久延續。

推進百家博物館建設

目前,鄭州百家博物館建設數量達到111家。其中,備案博物館達到53家,“類博物館”58家。一是積極推進國有博物館建設。鄭州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試開放,中國古代冶鐵博物館項目建設有序推進,鄭州博物館新館、鄭州二七紀念館等文博場館積極開展提質升級。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和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博物館2022年7月26日正式開館。持續推進黃河國家博物館(黃河博覽館)、仰韶文化博物館、鄭州紡織工業遺址博物館、河南南水北調博物館等骨干博物館建設。二是加大非國有博物館扶持力度。目前,鄭州非國有博物館備案數量達32家,數量占全市備案博物館(53家)的一半以上。中原金融博物館、中國糧食博物館等16家專題性行業博物館也相繼建成開放。三是做好全市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工作。全市博物館平均每年舉辦各類主題宣傳社教活動500余場次,一個“主體多元、結構優化、特色鮮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館體系已經初步形成。

探索文物博物館數字化

近年來,鄭州市文物系統積極適應數字化發展趨勢,在文化遺產本體保護、價值內涵挖掘、智慧管理和活化利用方面的數字化應用開展了有益探索,開展了文化遺產信息系統平臺建設、文物安全監管平臺建設、不可移動文物數字化保護、可移動文物數字化展示、博物館線上虛擬展覽、數字化文創產品開發、考古工作數字化運用、建設5G智慧文博實驗室等工作。文物數字化對提升文物保護水平、增強文物展覽展示和活化利用能力、滿足觀眾互動性和沉浸式體驗、助力文化傳播與共享和提升公共服務效能等方面產生了積極作用,為文化遺產融入城市歷史、助力城市更新提供了新動能,有效促進了文物保護工作高質量發展。

鄭州文物保護存在的問題

在適應新的形勢變化,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讓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的同時,鄭州文物保護還面臨著以下問題。

機構人員配置不足

鄭州市長期處于中華文明起源、發展核心區,地下文物埋藏十分豐富。目前,鄭州8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僅有18處設立了專門的保護機構,文物保護力量捉襟見肘。特別是縣(市、區)基層文博機構隊伍薄弱,專業人員匱乏,嚴重制約了文物保護、巡查監管、執法督察等工作開展。

文物活化利用不充分

鄭州地區大多數是土遺址,學術意義重大,觀賞性較差,活化難度大。由于受體制機制約束,缺乏模式創新,重保護輕活化、重建設輕運營,文物活化利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將文物的價值內涵和歷史信息資源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對歷史文化資源價值認知不夠

在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過多注重“點”的短期效果,忽視了以“點”帶“面”進而實現長期的規?;б?,在歷史文化資源的宣傳利用上,還存在價值挖掘不深入、價值提煉不到位、價值傳播不充分的現象。

鄭州文物保護的建議

為保護傳承弘揚好鄭州的歷史文化遺產,落實好鄭州市委、市政府關于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中的全國重地建設的戰略部署,向黨和人民交好文物時代答卷,結合鄭州文物客觀實際,提出如下工作建議:

強化機構建設,推動文物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

文物保護工作是重要政治責任,也是重要歷史任務。作為文物資源大市,鄭州要積極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物保護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站位全局、放眼未來,加強文物保護、考古、科技教育、對外交流合作等方面職能配備和機構設置,努力解決長期以來鄭州文物保護和考古工作任務重、人手少、工作量大的問題,消解制約文博事業高質量發展和全面進步的瓶頸。

加快建設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重地保護展示組團工程

建議以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中的全國重地為統攬,建立市級統籌協調機制,加快建設以東亞現代人起源、農業文明起源、河洛古國遺址群、創世王都遺址群、早期商都、兩周列國群雄之爭和郡縣文化遺址群、漢代冶鐵技術、唐宋陶瓷-大運河文化遺址群、皇家陵園-名人紀念園等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展示組團工程。通過系列保護展示工程,為鄭州文物保護提供支撐。

深化數字賦能,大力支持博物館數字化建設項目

建議結合數字化技術發展的新形勢,在政策、資金、人才等方面加強對文化遺產數字化工作的支持,強化數字賦能,重點支持鄭州商城遺址出土青銅器數字展示、古滎冶鐵遺址分館AR手機交互應用數字化升級、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智慧博物館建設、陳展場景數字化展示和數字陳展等數字化項目。加快推進正在實施的仰韶文化博物館不同虛擬場景演繹的“仰韶印象”、仰韶文化房基遺址3D復原、二七革命文物數字化保護利用等工作,實現珍貴文物全面數字化,建立文物數字資源庫,創意構建數字文物交互體驗、知識互動體驗等線上線下一體化展示場景體系。

(作者單位 鄭州二七紀念館)

猜你喜歡
文物保護鄭州考古
丹江口庫區加強文物保護(之一)
十大考古發現
考古出乎意料的幾件事
第九屆“博博會”將在鄭州舉辦
三星堆考古解謎
哥哥從鄭州來
哥哥從鄭州來
博物館與近現代中國文物保護
夢啟鄭州
名勝古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