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普惠金融如何助力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

2024-05-07 07:22楊秋雯潘啟娣
中國商人 2024年5期
關鍵詞:普惠金融服務產業結構

楊秋雯 潘啟娣

在我國,數字普惠金融作為一種新興的金融服務模式,具備促進鄉村金融發展的潛力。數字普惠金融提供了便捷、高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務,能覆蓋傳統金融服務難以觸及的群體和地區,有助于形成新的產業模式,并為傳統產業賦能。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的發展,并且提出了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的指導思想,旨在推動實體經濟與數字經濟的融合發展。如何利用信息技術,合理有效地配置數字資源,進而利用數字普惠金融推動產業升級,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數字普惠金融助力產業升級的意義

隨著金融服務數字化的不斷迭代升級,數字普惠金融的低成本優勢和低服務門檻,有效改善了信貸資源配置效率,為產業結構優化、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帶來新機遇。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會對不同產業的技術進步和增長帶來不同影響。伴隨著產業結構調整,未來,第一產業可使用的勞動力資源將持續下降,勞動力向非農行業的轉移占比將上升。產業間資源的協調與分配、勞動力就業引導與流動,都需要數字普惠金融發揮更大價值。同時,數字普惠金融刺激就業市場活力,有助于推動就業數量和質量的改善,保障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是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更是我國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的關鍵。產業持續升級是該體系建設的基本路徑和要求,也是拓展其發展空間的根本渠道。地區產業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水平是產業升級效果的體現。產業結構合理化以產業總值和勞動力平衡程度來衡量,展現了不同產業的聚合質量和跨產業的協調程度、資源使用效率。而產業結構高級化則反映產業結構內部的變遷,如制造業向先進制造業演變、服務業向生產型服務業過渡。近年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明顯,產業升級效果顯著,但與世界先進水平仍存在差距。在國際環境嚴峻、產業鏈供應鏈風險加大的情況下,如何進一步優化升級產業,助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成為當前的重要議題。

數字普惠金融以互聯網技術、智能設備普及以及金融行業的有序發展為基礎,實現了跨越式的高質量發展,促進我國數字金融市場逐步走向成熟。數字普惠金融利用信息技術支撐金融服務,旨在減少信息不對稱、降低金融交易風險、擴大服務覆蓋面,為企業和個體提供便利的金融服務。202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強調了數字技術對經濟社會的全面賦能,推動構建普惠的數字社會,為在數字經濟時代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引擎,同時也促使我國產業結構在數字普惠金融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作出相應調整。

數字普惠金融助力產業升級的作用渠道

數字普惠金融提高了金融服務能力和金融產品多樣性。數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提高金融服務能力和產品創新能力,幫助居民增加收入。數字普惠金融提升了支付便利性并且緩解了流動性約束,從而提高了居民總體消費水平。這種普惠金融具有明顯的包容性增長特征,對農村地區、中西部地區以及低收入家庭有更大的溢出效應。此外,數字普惠還有效促進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優化了信貸資金的配置,豐富了金融產業的發展業態,并刺激了消費者的消費需求。資本的形成和調整、要素的配置和流動有力推動了地區產業的轉型和升級。

數字普惠金融增加了企業和居民創新創業的機會。與傳統金融相比,數字普惠金融具有顯著的比較優勢。它有利于增加信貸業務,減緩中小微企業面臨的流動性約束,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尤其對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能產生更為強烈的創新激勵效應。在我國,中小微企業是創業的生力軍。數字普惠金融為居民提供了均等的創業機會,提高了居民收入,為創新創業提供了資本支持,有助于改善居民的創新創業行為,激勵更多個人敢于創業。因此,數字普惠金融可以通過提供貸款、降低融資和創業成本,吸引企業和個人開展機會型創業,創造就業崗位,拓寬創新渠道,推動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

數字普惠金融催生了新興業態。數字普惠金融帶來的信息紅利和互聯網機遇對居民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一方面,數字普惠金融催生了電商等線上平臺的興起,既減少了產品銷售的中間環節,又創造了諸多創業和就業機會。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有利于優化資源共享,創新配置流通,推動多元創新主體的發展,以此形成新興產業集群。另一方面,數字普惠金融改變了居民消費觀念、消費模式以及消費結構,尤其是在生活相關消費方面。相較于傳統金融服務,數字普惠金融的便利性無可替代,民眾得以享受更多數字普惠金融的福利。消費結構升級帶動了產業結構調整,對產業升級提出了更高要求,進一步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同步調整與優化。

數字普惠金融助力產業升級的路徑

提高金融服務能力,增強金融服務可達性。各級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高校,應當支持創新和科技型企業的發展,積極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現代能源等產業集群。我們重點關注數字普惠金融在提升金融供給能力、創新創業機會、培育新型業態等方面的內在價值,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同時,還要完善數字普惠金融軟硬件設施建設,加強鐵路、公路等交通物流基礎設施的建設,提升冷鏈保鮮等運輸技術的運用水平,打造數字化物流運輸體系,助力線上線下各種新型業態的快速發展;降低互聯網、新技術使用成本,發揮數字普惠金融包容性特征,確保各地居民能夠充分、平等地享有科技成果。

優化產業鏈金融服務,加強產業發展韌性。產業發展影響國家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為有效應對國內國際復雜多變的環境,產業政策在激勵和服務產業發展之余,應著力保障和提升產業安全。有關部門應當重視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問題,強化本土重點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同時,也要提高產業空間關聯密度,借助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輻射效應,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將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優化政策環境,強化數據和隱私安全保護。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利用數字普惠金融技術與金融的屬性,激發企業和個人的創新創業活力,擴大市場主體在要素市場中的自由選擇機會,為產業升級過程中生產力要素的優化配置創造條件;同時制定相應支持政策,加強金融監督管理,形成政策合力。因此,政府要強化數據保護,建立健全隱私保護法律法規,加強對金融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的監管,在法治建設、科技創新、產權保護等方面發揮重要引導作用。

猜你喜歡
普惠金融服務產業結構
“三農”和普惠金融服務再上新臺階
讓金融服務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探索節能家電碳普惠機制 激發市民低碳生活新動力
協力推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
前海自貿區:金融服務實體
日照銀行普惠金融的鄉村探索
農村普惠金融重在“為民所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基于產業結構對接的人力資源培養實踐與思考——以湖南省為例
產業結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