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年女性尿失禁的危險因素研究進展

2024-05-08 01:03王佳王楠
沈陽醫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盆底患病率人群

王佳,王楠

(1.沈陽醫學院護理學院,遼寧 沈陽110034;2.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盛京醫院)

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是一種廣為人知的疾病,影響著全世界數百萬女性。雖然UI 不會對生命構成威脅,但它嚴重影響著女性的身心和社會狀況等,并造成生活質量顯著下降和醫療費用增加[1-2]。本文通過分析近年來國內外有關成年女性UI的文獻報道,總結成年女性UI的危險因素,以期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相關依據。

1 UI的定義和分類

國際尿控協會對UI 的定義是一種得到客觀證實的尿液從尿道外口不自主漏出的現象[3],包括壓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急迫性尿失禁(urgency urinary incontinence,UUI)和混合性尿失禁(mixed urinary incontinence,MUI)3個亞型。

2 UI的患病率

UI 的患病率一般通過橫斷面研究或隊列研究來調查,大多調查采用問卷法。由于UI 定義、調查對象、抽樣方法等的不同,各國、各地區UI 報道的患病率差異較大。來自許多國家的人口研究報告表明,UI 的患病率大約在5%~70%,大多數在25%~45%[4]。

2.1 國外UI的患病率 國外各個國家相繼展開了規模大小不一的調查。韓國一項對9 873 例20 歲以上女性的調查研究顯示,UI 的總體患病率為7.9%[5]。荷蘭的一項研究顯示,大約36.8%的成年人存在UI,女性發生率顯著高于男性(分別為49.0%和22.6%)[6]。研究顯示,德國和丹麥的UI患病率分別為48.3%和46.4%,其中,SUI 在年輕女性中占主導地位,UUI 和MUI 在80 歲以上的女性中占主導地位[7]。土耳其一項對沿岸城市719例8 歲或18 歲以上女性的面對面調查顯示,UI 的患病率高達50.3%[8]。據了解,新加坡健康中年婦女UI 的患病率為52.3%,其中MUI 和SUI 是最常見的[9]。

2.2 國內UI 的患病率 由于各個省市地區的差異,國內各地報道的UI 患病率也不盡相同。青海對1 066 例女性進行調查發現,23.73%的成年女性患有UI[10]。河北省調查了2 450 例18 歲以上的女性,顯示UI 患病率為27.70%[11]。廣州在2 626例20 歲以上女性中的研究發現,UI 患病率為31.2%[12]。劉青等[13]調查了甘肅城鎮及農村2 700例20 歲以上成年女性,顯示UI 患病率為41.3%。其他地區如北京、天津、上海、山東、安徽等地的UI 患病率早年已有報道,但目前仍有部分地區如海南、江西、西北、東北等地的女性UI 大規模流行病學報道研究較少。

由此可見國內外成年女性很多都存在UI問題,而且很多患者對UI知之甚少或覺得難堪不愿承認,目前的UI 患病率可能遠遠高于調查結果。UI 已然成為一個威脅成年女性健康的存在,早期識別和干預是其防治的關鍵。

3 UI的危險因素

UI的危險因素多種多樣,高齡、妊娠和分娩、高體重指數(BMI)等是公認的高危因素。國內外一些調查研究也報道了其他危險因素如吸煙、飲酒、文化程度等,尚存一定爭議,可能與樣本量大小和研究人群差異有關。本文將UI 的危險因素分為可干預性因素,包括BMI 與肥胖、生育因素、行為因素、疾病因素和藥物因素等;不可干預因素,包括年齡與絕經、種族與遺傳因素等。

3.1 可干預因素

3.1.1 BMI 與肥胖 BMI 與UI 的發生率呈正相關。Bayku?等[14]對18歲及以上的1 220例女性進行了面對面訪談,研究結果顯示,隨著BMI 的增加,UI 患病率也隨之增加。一項系統評價表明,與正常BMI 相比,超重的女性UI 風險增加了1/3,而肥胖女性的風險增加了1倍,超重和肥胖是中青年女性UI的主要、可改變的危險因素[15]。Hakimi等[16]的研究也顯示,UUI 最顯著的危險因素是肥胖。高BMI 和肥胖會導致長期腹壓升高和盆底功能障礙,繼而引發UI癥狀。

3.1.2 生育因素 產次與分娩方式、產程與分娩地點、流產與產后感染等均與UI 發病相關。文芳等[17]的研究發現,分娩次數越多,UI 患病率越高,經陰道分娩、在家生產的婦女UI 患病率高于剖宮產及在醫院生產的婦女。Hakimi等[16]的研究指出,SUI最顯著的危險因素是陰道分娩次數。另有調查發現,流產次數、分娩方式、產后感染也是UI的影響因素[11]。生育因素導致盆底創傷性改變和盆底神經完整性的破壞,同時也導致了膀胱頸部的功能組織受損,使得控制尿液的能力減弱。盡管剖宮產后早期盆底功能明顯好于陰道生產者,但對盆底功能的遠期修復卻并不能起到保護作用,也不能從根本上防止UI 的出現,所以一般不主張采用剖宮產以維持盆底功能[18]。

3.1.3 行為因素 生活方式已經成為引起UI 不可忽視的主要因素。研究顯示,成年女性患UI的危險因素包括吸煙、飲酒及每天保持坐位超過2 h[19]。吸煙引起咳嗽增多,可致腹壓增加;飲酒也增大了女性患UI 的概率;久坐增加盆腔壓力引起體液聚集或可干擾膀胱的正常功能而引起UI。Xie 等[12]的研究表明,穿緊身衣和經常飲酒是UI 的獨立危險因素,但吸煙與UI 無直接關系。穿緊身衣的原因之一有可能是超重或肥胖,此外,穿緊身衣會增加腹壓,導致盆底負擔加重。調查顯示,UI 在運動女性中很常見,葡萄牙女子運動員的UI 患病率幾乎是對照組的3 倍,排球運動員比從事其他類型運動的女性更容易患上SUI,說明高強度運動也是UI的危險因素[20-21]。一項對1 000名青年女性的問卷調查發現,在排尿行為中,習慣于憋尿、腹部加壓快速排尿是SUI 的危險因素,這可能減弱女性逼尿肌功能,從而引起UI[22]。

3.1.4 疾病因素 各種慢性病和婦科疾病均與UI 相關。Markland 等[23]研究發現,與沒有慢性病的UI 女性相比,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女性UI 發生率最高;在患有哮喘的人群中,女性更易患SUI 和MUI,嚴重程度為中度;患慢性病共?。╩ultiple chronic conditions,MCC) 的女性中MUI 發生率最高,嚴重程度為中度或重度。John 等[24]發現,局限性皮膚系統性硬化癥與UI顯著相關,其使頻繁和嚴重UI的風險增加了1 倍。Xu 等[25]的研究表明,有婦科疾病病史如陰道炎、盆腔器官脫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等的女性更有可能患有UI。POP 與UI 的發病機制相似,二者密切相關,且有著相同的危險因素。調查提示,患有POP 的人群中UI 患病率高達72.70%,而無POP 的人群中UI 患病率僅為22.39%,且存在UI的人群POP患病率高于無UI的人群[26]。另有研究表明,泌尿系統疾病、糖尿病、慢性腰痛、大便失禁和便秘等慢性病也與UI 發病明顯相關,女性有可能通過控制這些疾病來降低患UI的風險[6,11]。

3.1.5 藥物因素 與UI 相關的藥物包括精神活性藥物,如抗抑郁藥、抗精神病藥物和催眠藥,此外還有抗高血壓藥物和抗癲癇藥物,這些藥物對神經系統和下尿路功能的影響可能會增加患UI 的風險。一項基于人群的橫斷面研究發現,使用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s)和拉莫三嗪2種藥物與UI的發生顯著相關,使用SSRIs的女性發生UI的概率大約是健康女性的1.5倍,使用拉莫三嗪的女性發生UI 的概率是健康女性的3 倍,其中與MUI的相關性最明顯[27]。雌激素對UI的影響尚有爭議。有一些證據表明,局部使用陰道雌激素可以緩解絕經后婦女膀胱過度活動的癥狀[28]。但也有研究表明,口服避孕藥是女性UI 發病的危險因素,可能與口服避孕藥干擾內分泌軸,抑制激素的合成與釋放有關[29]。

3.1.6 手術因素 手術因素也是引起UI 的危險因素之一。一項調查研究發現,既往有婦科手術史的調查人群中UI 發病率為55.2%,是無婦科手術史人群的2.65 倍[26]。這可能與各種婦科手術操作造成盆底解剖結構改變和神經組織受損等有關。Atakul 等[30]研究顯示,有20.9%的患者在子宮切除術后會發生UI,UI 最常見的發病時間是術后第3年,尤其是絕經后婦女,激素替代治療對降低UI的發生率無效,且子宮切除術后UI 的發生率與經腹部或經陰道手術無關。子宮切除術中支撐尿道的結構或尿道括約肌本身的損傷可能是子宮切除術后UI的根本原因。

3.1.7 心理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UI 和心理健康狀況也有關系。UI 和抑郁互為影響因素,各種原因導致的分居、離異、喪偶等能導致抑郁,而患抑郁癥的人群中有一半會患有UI;反之,因UI 而引起的羞愧、尷尬等又會導致患者抑郁。挪威的一項研究表明,抑郁和焦慮都是發生UI 的危險因素,且抑郁和焦慮的嚴重程度與UI 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31]。另有研究表明,喪偶及離異也可導致老年人患UI,這可能因為老年人缺乏關心和陪伴更容易發生抑郁而間接發生UI[32]。

3.2 不可干預因素

3.2.1 年齡與絕經 研究證明,年齡是UI 的一個獨立危險因素[5]。隨著年齡和身體老化,盆底肌變得松弛;同時年紀增大引起的雌激素水平變化也影響了膀胱的控尿功能,造成UI發生風險增高。在70 歲的女性中,超過40%的女性人口受到影響,老年人和療養院患者的UI患病率甚至更高[4]。據報道,與18~29 歲年齡組的女性相比,40~49 歲年齡組患UI 的風險大約高2.4 倍,50~59 歲年齡組高3.5 倍,60 歲及以上(60~92 歲)年齡組高4.2倍[14]。Güven? 等[33]的研究發現,絕經也是UI 的危險因素之一,絕經婦女的UI 患病率遠高于未絕經婦女。

3.2.2 種族與遺傳因素 多項研究表明UI 的發生和種族與遺傳因素密不可分。國外研究發現,與白人女性相比,黑人女性發生SUI 的概率較低,而西班牙裔女性發生SUI 的概率較高[34]。國內也有研究指出,布依族、漢族婦女的UI 患病率高于苗族,表明UI 的患病率與民族相關[17]。Penney等[35]認為,UI 與遺傳因素相關。Rodríguez-Mias等[36]也指出,家族史是SUI 發生的重要因素,在發生SUI 的患者中,其一級親屬SUI 的患病率增加,這表明遺傳因素參與其中。國內也有研究表明,有家族史比無家族史的產婦發生UI 風險高15.563 倍,這表明醫護人員應大力向有家族史的女性進行UI相關知識的宣教[37]。

3.3 其他危險因素

3.3.1 地區與職業 有學者還提出UI 與地區差異和職業因素有關。研究發現,城市女性職業以腦力勞動為主,而農村女性職業以體力勞動為主,長期的負重行為會增加腹壓影響盆底支撐結構從而引發UI[19]。Murukesu 等[1]的研究表明,UI 在農村老年婦女中更為普遍,并對生活質量有更嚴重的影響。

3.3.2 文化程度 部分調查表明,受教育程度和UI的發生呈負相關。初磊等[38]發現,教育水平較低女性的UI患病率較高。Legendre等[39]的研究也表明,受教育程度影響著SUI 的發生。這可能是因為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女性會對UI 采取更加專業的處理方式,比如主動向醫護人員咨詢UI 的預防及解決方法,進而降低了UI的發生。3.3.3 維生素D 缺乏 一個可能影響成年女性UI發展的因素是維生素D 缺乏。有證據顯示,維生素D 缺乏與社區老年人的UI有關[40]。此外,也有研究表示大多數SUI患者的維生素D 水平較低[41]。維生素D 受體存在于全身許多不同類型的細胞中,包括膀胱逼尿肌。維生素D 可能通過直接作用于逼尿肌,改善其功能并減少緊迫感,從而對充分的膀胱控制起到重要作用。

4 小結

UI 作為成年女性中常見的慢性疾病,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患病率不盡相同。UI 總體患病率處于較高水平,必須引起相關群體的足夠重視。UI各亞型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這3 種類型的UI 有一些共同的危險因素,也有一些獨特的危險因素,目前雖然對SUI的病理生理學有一定了解,但UUI大多是特發性的,而MUI 是研究最少和最復雜的亞型,可能有不同的機制導致不同類型的UI,但這些危險因素可能對UI 產生協同作用,而不是獨立的影響。如年齡和絕經等均是UI 的獨立危險因素,卻不可改變,但識別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如BMI 與肥胖等,則有助于預防UI 的發生。因此,未來有必要進行高質量的研究來創建和驗證UI 的預測模型,以便幫助提升相關人群的疾病認知,從而預防UI的發生,降低UI的患病率。

猜你喜歡
盆底患病率人群
在逃犯
盆底肌生物電刺激在產婦盆底肌松弛護理中的應用
2020年安圖縣學生齲齒患病率分析
盆底儀在陰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療中的應用
昆明市3~5歲兒童乳牙列錯畸形患病率及相關因素
兩種盆底修復系統在盆底重建手術治療中的效果比較
糖尿病早預防、早控制
我走進人群
財富焦慮人群
428例門診早泄就診者中抑郁焦慮的患病率及危險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