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主要問題的探討

2024-05-08 02:10
現代食品 2024年2期
關鍵詞:合理性部門監督

◎ 高 峰

(濟南市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中心,山東 濟南 250000)

1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的具體敘述

1.1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的區別性

1.1.1 職能區別

風險監測可為監測提供決策依據和標準,進而制定參考,為食品安全提供基礎保障。監督抽檢可以對食品進行安全標準檢查,確認食品是否達標,提供證據支持,確保食品安全。

1.1.2 目的區別

監測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區域基礎資料,抽樣監督檢查的目的在于保障食品安全。通過測試各類食品的品種、類型和批次等,可以確保食品消費產品的質量,并為行政處罰提供參考。

1.1.3 形式區別

風險監測具有嚴謹性較強的特點,工作人員在選擇指標、抽樣和其他方面時,需充分考慮可操作性、國情和物理消耗條件與人口分布等多重因素,提升監測的效率與質量。抽樣監督檢查在滿足相關規則的基礎上,具有一定隨機性,工作人員應根據隨機抽查結果進行整體性判定[1]。

1.2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的關聯性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除有明顯差別性外,還有顯著關聯性。①食物鏈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查具有同一性特點,主要是由于其均具有系統性與連續性,覆蓋食物鏈所有部分,可以在其中找到相關規則法律問題[2]。食品安全監督部門的抽樣檢查是系統性工作,需要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按照33 種不同食物組和不同地區進行隨機檢查。②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查,都需以嚴格遵守規范、規定為基本準則,采集樣品需符合相關標準,確保檢查的嚴謹性、科學性與準確性[3]。

2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的主要問題

2.1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的主要問題

2.1.1 監測信息資源未及時共享

食品安全監測涉及環節明顯較多,其包含醫療、環境保護等,各領域互不干涉,當各領域完成自身職責后,需及時將相關數據進行最終匯總,進而進行現象分析、全面監測。但在實際過程中,各部門對數字化技術、信息技術等使用率明顯較低,導致信息監測的完整性、及時性與準確性等,均備受影響[4]。

2.1.2 食品安全監測技術水平較低

在食品安全監測過程中,受部分地區地理位置偏遠性影響,其設備更新速度較慢,導致一些偏遠地區食品風險監測水平遠低于國家要求的標準[5]。在進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過程中,受監測體系完善性、資金與人才投入力度、技術發展水平等多種因素影響,當其重視度與投入力度均明顯較低時,會導致樣品采集與監測過程中易出現信息缺失、數據不完善等各種現象,影響監測結果。

2.2 食品安全監督抽檢的主要問題

2.2.1 監督抽檢工作方案缺乏合理性

在進行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過程中,為確保監督抽檢的價值性與合理性,通常需要對既往食品安全監測結果、潛在風險性因素、食品安全標準、食品放置環境及相關設備等問題進行全面考量,進而制定相應方案,確保抽檢的合理性與準確性。然而在實際過程中,檢測機構通常未對各種因素進行綜合性、切實性考量,導致最終制定的方案缺乏科學性、合理性與高效性,會嚴重影響監督抽檢的效果。

2.2.2 樣品總體率比例缺乏合理性

在進行抽樣過程中,不同食品種類、項目、形態等其抽樣比例,均存在明顯差異性,會對抽樣準確性造成影響。在樣品抽檢過程中,工作人員未對樣品年份、種類和項目進行分類,導致樣品總體比例缺乏合理性。

2.2.3 存在嚴重資源浪費現象

在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過程中,一般來說,當國家級監管機構進行嚴格抽檢后,地方政府通常無需再次進行抽檢。但在實際過程中,由于缺乏相應數據集、信息共享不及時等,常常出現重復檢查現象,不僅導致大量資源浪費、監督抽檢的成本明顯增加,而且會對監管部門公信力、社會形象及執行效率等造成不良影響。

3 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主要問題的解決措施

通過研究可知,導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的主要問題為缺乏健全、符合當下市場發展要求的管理方案與措施、對現代化技術運用力度明顯較低、人員自身綜合素質水平明顯較低、管理理念明顯落后等。對此,相關部門應根據具體問題采取相應措施,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性。

3.1 改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問題的具體措施

3.1.1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體系

近年,網絡技術在我國發展迅速,人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等均已離不開網絡,在進行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過程中,也可運用網絡技術不斷提升監測質量與效率。具體來說,工作人員應及時根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具體要求與特點、網絡運行特點等,建立網絡體系;全面建立網絡監測體系,確保監測全面性、協同性;及時公布監測出的有害物品,進一步提升監測的價值;利用監測網絡體系拓展監測范圍,加強對原料的監測,提升整體檢測效果。

3.1.2 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臺

信息時代,通過相應的信息數據共享、傳遞等,有助于保障監測管理的及時性與效率、效果等。對此,相關部門需加強信息共享平臺建設,并全面進行信息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再根據分析結果,實施相應的監管措施、建立預警機制、加大對重點污染物監測力度等,進而保障食品安全。

3.1.3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測管理制度

在進行食品安全監測過程中,相關部門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升監測的質量與效率。在此過程中,監管人員需及時了解當前食品安全監測管理現狀、客觀條件、發展目標等,制定完善的監測管理制度,包含監測標準與規范、工作人員具體職責、突發性結果應對措施、獎懲制度等,并將管理制度切實運用至實際管理當中。

3.2 改善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問題的具體措施

3.2.1 制定完善的安全監督抽檢方案與流程

在進行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前,相關部門需及時根據監督抽檢的具體要求,制定相應方案。在此過程中,相關部門需充分保障檢驗人員專業水平、合作高效性、操作規范性及具體職責劃分明確等,保障抽檢的合理性與高效性。同時,需加大管控力度,促使所有檢驗人員操作規范。

3.2.2 不斷優化樣品保管流程

樣品保管質量會對檢驗結果產生直接影響,對此,相關部門需加強對樣品保管流程優化的重視度,嚴格制定樣品接收、制備、流轉等管理措施,并要求所有樣品保管人員嚴格按照相關要求操作,充分保障樣品管理的合理性。

3.2.3 研發樣品抽檢工具

在樣品抽檢過程中,重復抽檢會導致資源嚴重浪費,對此,相關部門可根據樣品抽檢特點進行相應的軟件開發,并進行抽樣數據聯動,避免出現重復抽檢現象。同時,軟件具有操作便捷性、儲存性高等特點,對于保障抽檢質量具有顯著作用。

3.2.4 保障樣品抽檢規范性

在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過程中,抽檢工作規范化、程序化,對于保障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質量,具有顯著促進作用。對此,管理人員需及時建立健全抽檢流程、標準等,運用食品安全監管理念,并積極參與專業知識水平、操作技能和思想觀念等培訓,促使抽檢工作具有高效性與合理性。除此之外,管理人員需及時對當下樣品抽檢流程、體系等進行全面分析、具體改善,提升樣品抽檢水平。

3.3 改善食品安全基礎保障措施

食品安全保障性管理根本目的在于保障市場良性發展、保障人們飲食安全,對此,在進行食品安全監測與監督過程中,相關部門需加強對市場反饋的重視度,密切觀察市場動向,定時進行相應的市場調查,并對相關食品企業進行內部調查,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此外,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督抽檢,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對此,相關部門需高度重視并加大投入力度,不斷根據市場變化,學習相關知識,進而保障食品安全。

猜你喜歡
合理性部門監督
突出“四個注重” 預算監督顯實效
新形勢下新聞采訪行為的合理性探討
哪些是煤電部門的“落后產能”?
監督見成效 舊貌換新顏
域外證據領事認證的合理性質疑
至善主義、合理性與尊重
夯實監督之基
醫改成功需打破部門藩籬
7部門
代考入刑的合理性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