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省中藥材生態種植的問題與對策

2024-05-08 12:14祁效林楊希文李愛堂張金霞康夏明覃志江祁維紅
農業技術與裝備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藥材藥材中藥

祁效林,楊希文,李愛堂,張金霞,康夏明,覃志江,祁維紅

(臨夏州農科院,甘肅 臨夏 731100)

中藥材生態種植的概念是在21 世紀初由郭蘭萍、黃璐琦等首次提出,是應用生態系統的整體、協調、循環、再生原理,結合系統工程方法設計,綜合考慮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充分應用能量的多級利用和物質的循環再生,實現生態與經濟良性循環的生態農業種植方式[1]。對中藥生產而言,中藥材生態種植既是一種目標要求,也是一種發展方向,主要體現在中藥材種植與生態環境的相協調發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產量效益,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利用現代技術手段種植高品質藥材,以增加經濟效益。如“天然林(人工林)—重樓林下種植模式”“大黃仿野生種植模式”“半夏—玉米間作種植模式”“黃芪—馬鈴薯—畜牧業生態種養模式”等[2]。在長期中藥生態種植的研究與實踐基礎上,2018年中國中藥資源大會提出了“不向農田搶地,不與草蟲為敵,不懼山高林密,不負山青水綠”的宣言,該宣言不僅描述了中藥材生態種植的特征,而且為今后中藥材生態種植指明了方向。中藥材作為自然的一部分,其原始形態就是與環境相互依存,遵循環境變化的客觀規律,中藥資源的科學、有序發展仍然要用生態種植的方式對待[3]。中藥材規范化種植推行十幾年來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也存在基地單一、中藥材產出少,盲目引種造成道地性消失、栽培技術普及率低、種植效益差等限制天然植物藥材生產管理規范(GAP)發展的問題[4]。甘肅省是我國主要的藥材產地之一,中藥材產業對甘肅省的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加強中藥材生態種植研究十分重要。

1 中藥材生態種植前景分析

1.1 環境友好型種植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把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相互協調,才能實現發展的可持續性。而中藥材生態種植,既能在不破壞生態的情況下發展中藥材產業,又能增加種植戶的經濟收益,促進鄉村振興。自古以來,中藥材的來源都是以野生為主,隨著農業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中藥材需求量的增加,中藥材的規?;耘嘁仓饾u興起,但由于技術缺乏,盲目追求產量與效益,忽視了生態環境,導致土壤結構變化、病害增加、生長環境變差等問題日益凸顯。生態種植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手段之一,也是中藥材產業良性發展的新方向。

1.2 確保藥材品質

生態種植主要體現在原生態的種植方式上,即較少的人為干預,更多的是中藥材與周圍環境的和諧共生,確保藥材的品質,以最小的投入成本換取最大的臨床效果,遵守自然生長規律和生長周期生產中藥材,注重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重視綜合經濟學,如此才能確保中藥材的品質,最終服務于人民的健康生活,真正達到“藥材好,藥才好”的標準。

1.3 走向國際化

甘肅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也是常用中藥材的道地產區。時至今日,甘肅中藥材已出口至11 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值達3 121×104元。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中藥材必須保證其品質,即有效成分含量高、有純正的道地性,這是中藥材與眾多藥品的顯著區別之一,保證中藥材品質最簡單有效的手段就是實現中藥材的生態種植。雖然生態種植的原理與栽培技術復雜,但屬于環境友好型種植模式,一旦種植技術成熟,可形成較強的自我調節能力,有效抵抗外界環境的干擾,實現可持續發展,為中藥材走向國際化提供方向。

2 中藥材生態種植的意義

2.1 用藥安全

目前,中藥材的安全性問題日益嚴重,在種植過程中存在多肥多藥現象,在炮制或加工過程中操作不當導致藥性變化。規?;N植縮短了生長年限,追求產量效益導致生物多樣性失衡,自身抗病能力差。中藥材生態種植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加強種植技術的培訓指導,達到藥材與環境的和諧發展,最終產出安全的藥材。

2.2 保護生態環境

中藥材在規?;N植的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和農藥,改變了土壤原來的理化性質,導致土壤中所含的養分、重金屬、有害元素等超標,這些過量的化肥和農藥有少部分會被植物吸收,還有一部分揮發到空氣中,剩余的很大部分會殘留在土壤中,使土壤環境受到污染導致板結,嚴重時甚至使植物中毒死亡。為了保護土壤環境,生態種植中藥材勢在必行[5]??傮w來看,生態種植在生態上低輸入、能實現自我維持,在經濟上有活力,保證藥材的品質安全,在環境方面不引起大的或長遠不可接受的變化。

2.3 中藥材的可持續發展與利用

中藥材的可持續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保證藥材的質量和臨床療效;二是保護生態環境,只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才能種出好品質的藥材,實現中藥材的可持續發展與利用。生態種植切勿急功近利,既要保證中藥材質量,又要考慮保護生態環境。中藥材以根莖類為主且為多年生植物,生態種植對保護山區水土流失和土壤環境有重要作用,生態種植不僅能夠保證藥材的道地性,能促進中藥資源的可持續與利用。

2.4 保護稀有藥用植物資源

我國稀有藥用植物資源較多,其中植物類藥物占絕大多數,約為11 146 種,野生種類占80%左右[6]。近年來,隨著對中藥材的開發利用,其需求量急劇增加,緊靠野生資源已經無法滿足生產需要,加之生態環境的變化,一些稀有藥材資源面臨枯竭,如何在人工栽培過程中保持藥材的道地性并且拯救瀕危藥用植物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而通過生態種植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實現中藥資源與環境的和諧共生。

3 甘肅中藥材生態種植中存在的問題

3.1 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與中藥生態種植混淆

GAP 與中藥生態種植并不矛盾,均是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技術手段。目前,甘肅省中藥材有8 個GAP 基地、7 個無公害基地、6 個產品獲得有機產品認證,但生態種植基地還未有報道。藥材GAP 保證中藥材的質量和安全,高度關注中藥材本身,但需要記錄藥材的整個生長過程,土壤微生態變化嚴重,連作障礙引起的減產、品質下降等問題突出。生態種植首要是保證中藥材的品質和用藥安全,保證藥材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但前期對技術需求高,需要生態、經濟等方面的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指導,而藥材GAP 種植中的問題正是生態種植研究和實踐的核心。因此,生態種植是中藥材種植的最終目標。

3.2 種植技術不夠成熟

目前,甘肅省種植中藥材約33.33×104hm2,集中在隴中、隴東黃土高原溫帶半干旱地區,其中標準化種植面積18×104hm2。部分山區由于自然條件的限制,仍然依靠傳統經驗種植,存在施肥不當、田間管理粗放、輪作倒茬不合理、采收及初加工不及時等問題,導致中藥材產量和經濟效益不高。

3.3 種植沒有規模,對環境要求高

中藥材生產多在山區和欠發達地區,生產基地基礎設施薄弱,主要以散戶種植為主,沒有形成規模,中藥材生態種植的理念在該地區也不普及。大部分中藥材對其生態環境有較強的地域性、道地性[7],如甘肅的岷歸對海拔、氣候等有較高的要求,可供岷歸栽培的地域有限,加之市場行情的不確定性,使種植戶存在盲目跟風的種植風險。不同的生態環境決定了藥材的道地性,一些稀有藥用植物很難被馴化保護,主要是因為其獨特的生長環境,而生態種植能夠兼顧藥材對環境的需求,體現道地性和地方品牌。

4 做好中藥材生態種植的對策建議

4.1 加強標準化種植

制定中藥材生態種植的標準和技術規范,統一種植技術和管理方法,推廣生態種植技術,保證中藥材品質的穩定性。建立示范田,同時對種植戶進行培訓指導,針對不同氣候類型、生態環境進行合理布局,不僅能被廣大種植戶理解和接受,提高推廣效率,還可以減少投資,實現中藥材種植的“有序、有效、安全”生產[8]。

4.2 加強監管和檢測

加大對中藥材生產過程的監管力度,建立健全質量檢測體系,加強對中藥材藥理活性成分的檢測,減少對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的依賴,避免環境污染。鼓勵種植戶采用生物防治和有機肥料等環保措施,保證中藥材的質量和安全。

4.3 因地制宜開展生態種植

中藥藥性與中藥材的生長環境、分布區域等因素相關性較大。發揮中藥發揮最大療效,首先要保證中藥材生長環境的穩定,即藥材的道地性,這也是生態種植的意義所在。很多稀有中藥材對生長環境的要求極其嚴苛,如天山雪蓮、冬蟲夏草等名貴中藥材,必須采取生態種植方式,才能保證其對環境的適應性。

5 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種植能夠有效解決病害、連作障礙、缺乏道地性等問題,需大力倡導生態種植理念,從源頭上提升中藥材的質量與品質,生態種植也是環境友好型農業,可以有效促進中藥材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中藥材藥材中藥
河南道地藥材
道地藥材變成致富“金葉子”
中藥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夏季中藥材田間管理做好這五點
中藥材促農增收
您知道嗎,沉香也是一味中藥
春季種什么藥材好?
藥材價格表
宋四清:種植中藥材 托起致富夢
中醫,不僅僅有中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