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文化供給優化路徑分析

2024-05-08 12:14
農業技術與裝備 2024年1期
關鍵詞:農村居民供給消費

周 莉

(合肥師范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鄉村振興,重在文化。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鑄魂工程,但鄉村文化的振興一定程度依賴于農村文化消費市場的建立及健全,而農村文化消費市場的發展又離不開農村文化供給的發展。因此,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提升和優化農村文化供給路徑是當前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1 農村文化供給對于鄉村振興的意義

在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下,優化農村文化供給路徑是具有時代性、緊迫性的一項重要任務,它關乎農村居民文化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有助于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文化興農,從而實現鄉村振興。

1.1 有助于提升農村居民的文化生活質量

文化消費是農村居民接受文化并參與文化最普遍、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各種文藝作品實現農村社會大眾共享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文化消費的擴大和升級直接關系到農村居民文化消費層次和文化生活質量的提高。而要實現農村文化消費的擴大和升級,農村文化供給是不可忽視的重要方面。換句話說,擴大和提升農村文化供給有助于提升農村居民的文化生活質量。因此,可以通過激勵、扶持農村文化供給的方式,豐富農村居民文化消費活動,達到“文化惠農”的效果,提升農村居民的“文化獲得感”和“文化生活幸福指數”。

1.2 有助于提高農村居民的綜合素質

文化消費過程蘊藏著人力資本的增值和積累,文化消費的升級不但可以提高農村居民的勞動技能,而且可以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以及綜合修養。農村文化消費的升級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農村文化供給的擴大和提升。因此,持續推進和提升農村文化消費的供給,有助于培育農村居民高雅的文化消費習慣,促使農村文化消費升級,提高農村居民包括勞動技能、文化素質等在內的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傊?,提升農村文化供給水平,有利于農村居民文化消費水平和品質提升,是“文化育農”的第一途徑,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的實現。

1.3 有助于實現鄉村文化振興

鄉村文化振興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題中之意。而“鄉村振興的最終實現,離不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供給”[1]。從此意義上來看,農村文化供給是達成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環節。農村文化的提升和優化為農村文化消費產業升級帶來機遇,進一步推動農村形成現代文化消費市場體系。而農村現代文化消費市場體系的建立,有效促進了農村文化產業和市場的活躍和昌盛,農村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繁榮可發揮帶動農村居民脫貧致富的現實作用,實現“文化富農”[2],進一步推動鄉村全面振興。

2 農村文化供給面臨的困境

雖然農村文化供給對農村居民個體發展與鄉村振興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當前農村文化供給依然存在一些困境,成為制約鄉村振興的重要因素。

2.1 農村文化基礎設施不完善,公共文化供給有限

農村文化消費市場在基礎設施建設、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等方面仍然不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第一,農村的文化消費基礎設施和場所比較匱乏,偏遠地區附近沒有文化館等文化基礎設施和場所;第二,農村公共文化產品供給的品種有限,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質量普遍不高,農村居民稍高層次的文化需求無法實現。主要原因是對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不到位投或投入有限,數字閱覽室、綜合文化站、科技推廣站等文化基礎設施難以普及。另外,有限的投入主要集中在農村基礎文化設施的硬件方面,大部分屬于一次性的基建投入,相應的公共文化產品、服務的投入遠遠不夠,進一步造成了農村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無法同步。

2.2 農村文化供給觀念落后,供給結構不合理

農村文化供給主要集中在衣、食、住、用等物質方面,并不重視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滯后的文化觀念,使農村文化供給結構的不合理??偟膩砜?,農村文化供給在教育方面投入占比過大,在文體娛樂方面投入占比相對較小,調研結果顯示,教育性消費在全部文化娛樂消費中占80%左右。除此之外,農村文化供給形式比較單調,缺少深層次精神文化產品的供給。農村文化供給的方式主要以娛樂消遣性文化形式為主,多為旅游文化、網絡文娛、短視頻、唱歌跳舞等,而學習性、發展性、知識性文化形式明顯比較缺乏,文化供給形式單一,供給結構不合理。

2.3 農村文化供給忽視消費者的需求,供給與需求不適配

隨著農村文化消費市場的發展,農村居民釋放出了多樣化的文化需求。但農村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仍然局限于農村場域,偏重供給側,需求側管理不足,導致與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需求側新結構并不適配[3]。供給與需求不適配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一是文化供給層次總體水平偏低、品類單一,大多以娛樂類、普及性、消遣型的文化產品和服務為主;二是文化供給質量不高,品質低下,缺乏優質文化產品,尤其缺乏以培養文化旨趣、陶冶情操等為代表的發展型的文化供給形式。所有這一切無法有效滿足農村居民的實際文化需求,抑制了農村文化消費需求的增長,制約了農村文化消費需求層次的提高。

2.4 農村地方政府管理缺位,文化供給體系不健全

從實際來看,地方政府對當地居民文化供給重視不足,缺乏有效管理,當前農村文化供給體系不健全,農村文化供給職能被大大削弱。于是,地方文化消費供給缺乏動力、創新和活力,文化供給方式單一,層次偏低,不僅無法滿足農村居民的文化消費需求,而且也無法激發其文化消費需求。除此之外,農村文化供給的相關法規不夠完善,內容表述不清晰,并缺少具體的實施細則。最后,地方政府對農村文化市場監管不力,缺乏法治思維、維權認識,無法及時處置相關問題,對農村文化市場的運行和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

3 農村文化供給的路徑優化

3.1 大力興建文化基礎設施,加強農村文化供給

文化消費場所是居民文化消費的硬件條件。首先,要增加對基礎設施的投入,興建必要的農村文化消費基礎設施,加強農村文化產品及服務,優化農村文化供給。其次,在農村居民居住地附近打造“文化消費圈”,包括文化館、電影院、文創商店等,讓農村居民在家門口體驗文化活動;有條件的農村地區可以興建當地特色的鄉村名人館、鄉風鄉情館、美術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結合地方鄉情民俗,逢年過節舉辦“文化市集”等。再次,健全農村信息基礎設施,普及并繁榮農村數字文化,提升農村公共數字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建設農村基層新型文化共享空間[4]。

3.2 轉變文化供給觀念,豐富農村文化供給形式

農村文化供給觀念比較傳統守舊,要轉變原先滯后的文化供給觀念,改變重物質、輕文化的供給習慣。既要重視物質文化方面的供給,也要加大對精神文化方面的供給;既要重視對教育文化的供給,也要加大對娛樂文化的供給。首先,通過打造名人館、鄉情館、美術館、博物館、文化站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定期開辦村民文化大講堂、舉辦村民文藝匯演和比賽等,不斷拓寬農村居民文化供給形式。其次,復興鄉村戲臺,復興地方非遺手工藝、民間藝術、民俗節慶等鄉土文化,加強對農村居民的鄉土情懷文化供給。最后,把公益性文化與經營性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嘗試在公共文化供給中引入經營性文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形成供給合力[5],有效提升和豐富農村居民文化供給形式。

3.3 做好相關市場調研,引導農村文化精準供給

農村公共文化產品的供給要與農村公共文化需求無縫銜接,實現精準供給。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農村文化供給部門可以借助市場調研等方式了解民情民意,滿足合理文化需求。市場調研工作可以交予地方文化供給部門,或與專業的市場調研機構合作。嘗試創建農村居民文化訴求表達機制,定期搜集農村居民文化的需求信息,及時了解與把握文化需求變動,為農村文化供給提供有效的信息,以便為農村居民提供“菜單式”服務,讓農民“自己點菜”,確保農村文化產品供給與村民文化需求無縫對接。通過建立需求導向型的農村公共文化供給機制,引導農村文化市場精準供給,促進農村文化消費發展和鄉村振興。

3.4 完善地方政府職能,打造專業的文化供給部門

農村文化供給的關鍵,在于地方政府。因此,有必要完善地方政府職能,打造具有現代化治理水平的專業、高效的文化供給部門。首先,要有一支專業的農村文化供給隊伍。地方政府可以在當地培養骨干,定期開展培訓,培育農村居民文化供給的專業人才。其次,地方政府要有一整套的管理機制和激勵機制,有效發揮基層文化站的職能,激活其發展活力和創新意識。最后,地方政府要大力規范當地農村文化供給秩序及其規范:一是要建立、健全農村文化供給的相關實施細則,規范文化供給的方式和路徑,完善文化供給的舉報和處理機制;二是要秉公執法,嚴于監管,堅決凈化農村文化供給的整體環境。

猜你喜歡
農村居民供給消費
今年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4.8% 細算農家增收賬
國內消費
新的一年,準備消費!
40年消費流變
促進農村居民心理健康與實現精準扶貧
一圖帶你讀懂供給側改革
一圖讀懂供給側改革
長征途中的供給保障
也談供給與需求問題
新消費ABC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