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水市高素質農民培育的現狀及對策

2024-05-08 12:14
農業技術與裝備 2024年1期
關鍵詞:高素質培育農民

張 武

(廣水市農業農村局科教信息站,湖北 廣水 432700)

廣水市地處鄂東北低山丘陵地區,位于桐柏山東南,長江、淮河流域之間,北與河南信陽相連,是鄂豫兩省交界的邊緣地區,交通便捷,市內土地資源豐富,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全市國土面積2 647 km2,轄17個鎮辦事處,402 個村,總人口88.760 3×104人,其中鄉村人口47.33×104人,農村從業人數40.90×104人。全市耕地總資源7.685×104hm2,有效灌溉面積5.321×104hm2。全年糧食作物面積5.183×104hm2,全年糧食總產量達38.30×104t,糧食產量基本保持穩定,屬典型的山區農業大縣。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深入,糧食作物呈面積穩定、單產提高、總產增加的趨勢,經濟作物栽培和養殖業呈規模擴大、效益提高的發展勢頭[1]。在此情況下,進一步提高農民素質,保持山區農業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要。本文結合廣水市農民素質現狀,探討了做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對策建議。

1 廣水市高素質農民培育發展成效

4年來,廣水市對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先后培養了中專學歷畢業生2 405 人,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初步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效果,堅持“鎖定對象、精準培訓、跟蹤服務、配套扶持”的原則,分類開展種養、加工、銷售全產業鏈培訓,確保培訓任務及時完成。

1.1 精準遴選培育對象

為了滿足農民對培訓的需求,要認真進行培訓需求調研[2]。通過建立農民教育培訓對象庫,可以更好地了解培育對象的情況,制定相應的培育計劃和發展規劃。培育對象主要為年滿16周歲及以上的農業從業者和返鄉創業者,目前正在從事或未來有意愿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服務。他們是農業教育培訓的重要群體,通過培育和發展,可以提高其專業水平和技能,促進農業的發展。

1.2 制訂培訓計劃

培訓課程體系分為綜合素養課、專業能力課、能力拓展課三類。綜合素養課包括中國共產黨黨史、民法典、消防安全、生物安全、農業轉基因、農業農村政策法規、農民素質提升、疫情防控、禁毒知識、農業環保、艾滋病防治等;專業能力課包括鄉村生活生產方面的環境治理,科學高效的生產技術,農產品品牌建設、經營管理與營銷宣傳,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打造綠色環保無污染的高質量產品等;能力拓展課以傳授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新業態為主。重點提升培育對象的生產技術、生產組織、人員管理、市場開拓、產品營銷和風險防控能力,注重培養“愛國、尚農、勤勉、誠信”的農民精神[3]。

1.3 創新高效培訓方式

圍繞農業生產周期和農時季節分段式、交替式開展培訓,提升實習實訓比例。堅持按農民特點施教,注重實踐技能操作,推行啟發式、互動式、參與式和案例教學,結合田間學校教學、送教下鄉等培訓方式組織開展分產業、分類型的各類培訓[4]。

1.4 強化信息應用,推動線上線下融合培訓

為更好地實現農業教育培訓效果,利用全國農業科教云平臺和云上智農app在線學習、服務和考核。在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情況下,讓農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與考核,提高學習效果。通過線上和線下融合培訓,更好地達到培訓目標。另外,還加強了農業技術學習平臺的資源開發,開設便捷易學的在線精品課程,提供更多的選擇,以滿足多樣化學習的需求。

1.5 強化跟蹤服務,增強農民獲得感

建立跟蹤服務平臺,加強指導和跟蹤服務,組織農技推廣部門、農業科研院所和培訓機構、實訓基地圍繞培訓對象的實際生產需求,結合季節農時和生產流程,開展全周期跟蹤指導和服務,采取上門回訪、現場指導、微信群、12316等服務形式,促進參訓人員和產業部門之間的學習交流,重點提供相關政策、生產技術及實踐指導等服務,幫助其解決生產、經營、宣傳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6 加強政策扶持,激發學員發展潛力

首先,整合政策資源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政府加大了扶持政策實施落地的力度,確保政策資源能夠真正惠及農民和農村地區。通過綜合運用財政、土地、稅收等多項政策,解決了農村發展中的瓶頸問題,推動農村經濟加快發展。其次,支持農民擴大產業規模和提高經營能力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之一[5]。政府通過引導土地流轉、提供產業經營扶持等措施,幫助農民發展現代農業、農村產業,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來源,提高了農民的經營水平和競爭力。再次,為了增強參訓農民的軟、硬件實力和自主發展能力,政府提供了相關培訓和教育支持。通過培訓農民掌握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知識,提高了他們的專業素養和創新能力,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實現農業農村的轉型發展[6]。

2 制約高素質農民培育效果的原因分析

2.1 留守農民參加教育培訓的意識不強

廣水市現有農村勞動力40.90×104人,其中外出務工的為22.36×104人,多為青壯年農民,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81 991 人,初中文化程度118 435 人,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23 191 人。在家務農的農民年齡基本偏大,文化素質不高,科學種田水平低,絕大多數人未接受過系統的教育培訓,小學及以下的文化程度占50%,導致招生難度越來越大,給培育工作帶來了困難。

大多數農民文化素質低,覺悟差,安于現狀,自覺參加培訓的意愿低。部分外出務工的農民認為自身文化程度低、學不進去、耽誤時間等,不愿參加農業教育培訓。即使勉強地組織學習,很難達到培訓效果,嚴重制約了農民教育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

2.2 優秀授課老師難聘請

由于農村經濟相對不發達,農民收入有限,農村教育事業的薪酬水平相對較低,因此很難吸引優秀的教師來為農民培訓。優質教育資源的缺失,導致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始終無法從源頭提升。高素質農民培育是一項基礎性、社會性、公益性較強的工作,既有利于集中力量、突出重點、迅速及時、有針對性地培育高素質農民,又有利于培養造就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者隊伍。

3 做好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的對策建議

3.1 加強組織領導夯實基礎建設

3.1.1 加強組織領導

各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要加大對高素質農民教育工作的支持,相互協調、緊密配合、形成合力、協同推進農民教育培訓工作實施,確保培訓目標落到實處。圍繞“三農”重點工作,科學制定實施方案,從農業生產向產業振興、農業全面發展轉變[7-10]。

3.1.2 加強監管考核

堅持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當地農業農村局是項目實施主體,也是責任主體,農業農村局的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培訓班開班前,各培訓機構需向市農業農村局提交開班申請,明確辦班時間、地點、課程設置、授課老師、培訓專業、培訓人數等內容。市農業農村局對培訓機構提交的辦班方案進行審核把關,審批后才能開班。開班后,當地農業農村局派人全程跟班監管,確保培訓課程的有效開展。

3.1.3 強化資金監管

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屬于公益性事業,并無經營性收入,需要各級財政資金的支持,對此政府應加大農民教育培訓的資金投入,以招投標方式,公平公開地招募培訓團隊,加強“短、平、快”培訓項目的開發,最終通過成果檢驗將優秀標桿經驗推廣到全市。除此之外,還應加強項目資金監管,通過“誰使用、誰負責”的監管機制落實到個人職責,實施單位主要負責人作為第一責任人,必須確保財政補助資金足額用于農民培育。對于培訓資金需建立專賬管理,完整記錄“誰使用、誰審批、誰負責”全鏈路,歸納整理為單獨的財務檔案。

廣水市高素質農民培育工作數量大、任務重,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為了提高培訓資金的使用效率,必須加大培訓農民教育培訓方式的創新[11-13]。首先,應該整合農村教育資源,特別是加強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發展。其次,投入資金也是促進農村教育培訓的關鍵。通過增加經費的投入,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民教育培訓的作用,進一步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為了確保資金的穩定供應,市財政局應將農民教育培訓經費納入經常性預算科目,并根據政府收入增長情況增加專項投入,為農民教育培訓提供更可靠的保障和支持。再次,還需要建立高效運行的項目機制,以提高農民教育培訓的效率和質量。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培訓計劃和課程設置,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和師資隊伍等方式實現。最后,定期進行培訓評估和反饋,及時調整和改進培訓模式,以適應農民的特點和需求。既需要“短、平、快”的培訓項目也需長期綜合性的培訓項目,并在項目運行過程中加強階段性檢核,建立農民教育培訓的持續發展機制。

3.2 擴充教師隊伍優化教學方式

3.2.1 打造專業的農民培訓教師隊伍

首先,加強領導和管理,確保教師隊伍的專業能力和培訓質量;其次,擴充教師隊伍,確保能夠滿足農民培訓的需求;再次,了解農民的具體需求,根據具體需求進行分類培訓,使農民能夠更方便地學習并應用所學知識;最后,組織教師參加專項培訓,不斷更新自身知識,并將其傳授給農民,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3.2.2 強化宣傳引導

通過利用各種媒體宣傳培育政策和典型事跡,營造出支持高素質農民培育的良好氛圍,引導各類人員參與高素質農民培育,并為其提供支持和幫助。共同促進農業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建設,推動農民培育工作的發展。

3.2.3 合理靈活安排培育時間和地點

調查結果顯示,農民拒絕接受教育培訓的主要原因是太忙,這一原因占調查結果的35%。為了滿足農民的需求,培訓時間應以短期為主,一般在5~7 d 比較合適。80%的農民表示他們更愿意在自己所在的村莊接受培訓,只有20%的農民愿意到縣城或鄉鎮參加培訓。這表明在安排培訓地點時,應優先考慮在農村地區設立培訓中心,以方便農民的學習和參與,減少交通成本和時間成本。農忙時節,應該安排更多面對面的“對話式”培訓,讓教師深入到田間與農民進行實地答疑解惑,這種培訓方式提供了及時的問題回答和實踐指導,更好地滿足農民的需求。此外,在農閑時間可以開設農業實用技術短期培訓班,選擇在當地村落集中進行培訓。集中培訓形式可以將農民聚集在一起,方便他們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共同分享和學習實用的農業技術。

猜你喜歡
高素質培育農民
基于高素質人才培養的有機化學教學改革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全國高素質農民超1700萬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創新德法兼修高素質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也來應對農民征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